1、An Anthology of World Masterpieces in Chinese Translation 世界文化典籍汉译世界文化典籍汉译 王宏印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2年 5月开设世界文化典籍翻译课程的多重意义 1.与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形成对应关系,使你的 整体知识和观点持中平和;2.系统了解西方和世界经典本身的意义,使得 中国文化以外的主题和材料达到周延和充实;3.以经典文本为资料进行翻译研究,实现内容 与语言相统一的翻译教学模式;4.在阅读和翻译世界经典的过程中系统掌握不 同的文体的阅读与翻译问题;5.以此方式改革翻译教学现状,提高公民道德,为现代外语人才的素质教育提供新型
2、模式。中国翻译语境下的世界典籍汉译 与中国文化典籍的英译相比,似乎外国文化典籍的汉译也是起步早而成就晚。在中国,兴起于汉魏盛兴于唐宋且延续千年之久的佛经汉译,曾走过了依胡译华到依梵译华的曲折路径,留下了令今人叹为观止的西游历程。肇始于唐代以景教得名而入的基督教经典的汉译,事实上迟至明末清初才演变成耶稣会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联袂合译圣经与西方科学著作(包括自然科学与古典人文学科)的辉煌时期。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化典籍的汉译,则是继以上第一期佛经的翻译以求印度文化的东方智慧的真传,第二期的宗教、科学著作翻译以开眼看西欧文化之根源以后,才转入近世意义上的社科名著和文学名著的翻译这一令人瞩目的第三期
3、的。于是乎,便有了昔日的严复和林纾各领风骚的世界社科与文学名著的汉译,和当今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而更显辉煌的商务印书馆的译著出版事业。这样,中国翻译的历史进入现代的时候,也就有了一个叫做第四次高潮的翻译运动和运作规模了。世界典籍汉译的取材标准 其一,由于在内容上以西方文化名著为其基本定位的选择,便把卷帙浩繁的汉译佛经排除在外,而只收录古代印度的经典和新近发展的线索贯穿,作为世界文化典籍的东方开端,以免其受以欧美文化为世界之唯一之讥。顺便提一句,在东方文化内部反向的文化交流,则体现为本书的姊妹篇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中坛经英译的篇目,至于埃及和巴比伦文化的深远影响,则在遥远的古代就已为希腊文明所吸收
4、而不专门立讲了。与基督教经典一起译入中国的西方科学和哲学名著,尽管本身很有价值,也不乏出自徐光启等名家之手者,但由于当时的传入以适合宗教教义为宗旨,而且在体例和语言上也与今日之要求多有不合,也只有忍痛割爱。同时作了两点变通:(1)采用圣经旧约与新约的今译本以免缺失宗教经典,(2)补上为宗教世界观所排斥的自然科学理论如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科学著作的汉译,以求更新科学概念。其二,至于严译社科名著和林译文学名著,大体也是以同样的理由,兼及内容与语言的双重考虑而不予采用。如严译,其社科名著在内容上选择精当而所用语言已稍古,而且翻译也多用译述而非严格的篇章对译,故只取其能纳入本书范围者,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5、严译原富),并采他人之新译,仅在译文对照评析中偶尔参较严译。而林译的文学翻译,则一概不取。一是由于林译所选多不在本书所入名著之前列,一是由于当时译文标准与风尚似已今是而昨非,姑且选之,也不能用林译的文字,而需要代之以新译新貌。其三,主要是由于语言上的考虑,本书所收译入语一般只为现当代人所译之白话,个别如王佐良用文言刻意模仿培根散文风格所译谈读书,黄继忠所译文言书信约翰逊致切斯特菲尔得伯爵书则慎选之,而其译出语则一律限制在英文文本之内。但考虑到以贯通西洋古今文明为宗旨的内容取材原则,则那些原本不属于英文的原著,如原著为希腊语的荷马史诗、希腊悲剧、哲学史学之类,先后有希伯来语、希腊语、拉丁语文本的
6、旧约-圣经,以及近世以来以德、法等语言发表的哲学科学文学经典之作,都需以英文转译的文本为依据来讲英汉翻译。这其中固然有转译时的失真在所难免,也可有几个译本择其善者的补救措施,但究其所占比例,译自英文原本的当占本书大半数以上,也可聊以自慰。全书内容及主题说明 全书共24讲,以东方古代文明发其端,贯通西方文明传统主线,反映欧美白人主流文化的扩展,及印第安人与中南美洲等地的现代反响。传诵创世造人的神话,回响希腊哲人的呼声,激荡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欧美革命的持续冲动,也反映20世纪的精神分析、存在主义和新的文明史观的回应,体现人类演化与思想进步、经济复兴、文化多元与世界和平。本书是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姊
7、妹篇,是概括人类文明史资料,系统训练英汉翻译技法和能力的高层次翻译教材。每一讲包括“专题概说”、“经典译作”“翻译练习”三部分,构成全书基本架构,体系宏伟,结构合理,便于实施教学过程。绪论:世界文化典籍翻译的理论与方法绪论:世界文化典籍翻译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部分 世界文化典籍及其汉译概论 第二部分 世界文化典籍汉译的理论与技巧世界文明史的地域与历史概念世界文明史的地域与历史概念 如果要尝试用排除法给世界文明史下一个简单的定义,按照国内习惯的那样,就是暂且不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和文化成果。如果按照取其核心部分进行本质界定,然后加以适当扩张的逻辑思路,那就是以希腊罗马为源头,以西欧文明为
8、其典型形态,再加上北美后继发展而构成的欧风美雨式的文明史观。在这两种思路中,我们宁愿取这样一种思路:首先,简单地排除中国文化的思路虽然不太理想,但却简单明了,何况我们已经另书编写了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只是在论及西方文化的时候,仍然需要考虑和中国文化的联系和对照,当然是自然的和学术的,而且不抱偏见。但是,如果排除中国以至于非要排除整个东方文明的话,作为世界文化的概念,就是有偏见和不完整的,因而必须加以纠正和补救的。其二,我们可以考虑基本采取以西方文化为核心的逻辑思路,因为它也是简单明了,但有两个条件:一是要严格界定它的范围和界限,以便确定它的特质和传统。二是要有力的补充西方核心文化以外的文化,例如
9、东方文化(以印度为代表,还有近代的日本),拉丁美洲文化,如果资料和观点允许的话,也要涉及大洋洲文化和非洲文化。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建构一个人新的视野和新的范围,作为我们所理解的世界文明的基本观点。西方的概念 我所试图定义的“西方”并非一个民族,而是一种由好几个民族接续传承下来的文明。在这种文明的传承历史中包括了一些不同种族的人,他们自愿接受一些不属于其群体原本价值的外来价值。我想到了希腊化的罗马人、战败后心甘情愿地接受拉丁文化的高卢人(他们中有两代或三代人曾完全放弃了自己的语言)、大批皈依基督教的欧洲异教徒,之后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自己决定将罗马法和古希腊科学收为己用,把那些过去视为自己的往昔,作
10、为自己的规范、想象和身份的根源。因而,这些群体每一次都自觉地以一种追溯过往的方式,接受一种与其生物或种族承继关系不符的精神联系,而且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其领导者和思想家的自由选择。(什么是西方:西方文明的五大来源,法菲利普.尼摩著,阎雪梅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p.4)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或精神实体,它可以离开自己赖以产生的母体而存在,也可以传递给其他群体;文化是在传承的过程中活生生地显露和体现出来的,不是静态地,一成不变的,随之而变的还有文化的认同;一种文化的精华在于它的古典时期,但要点在于传承,其传承有选择性,体现自由精神,如同文化的创造一样,精英起着领导的作用。西方文明三
11、大观点模式 一般来说,西方思想可分三种不同的模式看待人和宇宙。第一种模式是超越自然的,即超越宇宙的模式,集焦点于上帝,把人看成是神的创造的一部分。第二种模式是自然的,即科学的模式,集焦点于自然,把人看成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像其他有机体一样。第三种模式是人文主义的模式,集焦点于人,以人的经验作为人对自己,对上帝,对自然了解的出发点。(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英 阿伦.布罗克著,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年,p.12)我们的世界文化典籍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认识上的突破:其一,摆脱了西方文化中心论,兼顾了东方尤其是文明古国如印度与犹太文明的精髓;其二,摆脱了上层文化中心论,兼顾了非主流文化如印第安人和拉丁美
12、洲文明的声音;其三,摆脱了文学价值中心论,兼顾了神学眼光与科学资料及方法等文明成果和智慧。西方文明三大传统 A.希腊理性,自由民主:希腊理性,自由民主:不过总体说来,古希腊人的精神是热烈而和谐的,世俗而健康的,虽然同时带有较强的神学气息和科学的萌芽性的认识。但在政治方面,即在人间的日常的有组织的公共事务中,古希腊人却是完全自觉的和自决的,这表现为一种自由的精神和法制的习惯。这就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它是人类民主精神孕育的摇篮,也是自由从中展翅起飞的鸟巢。B.罗马法典,公民人格:罗马法典,公民人格:法律的社会功能不仅规范了公民的行为,而且厘定了人我财产的关系,从而增进了个人的自由,扩大了公共活动
13、的空间。结果,也就在保障社会稳定的同时,扩大了个人的生活空间。进一步的推进在于,个人道德观的发展与个性自由的发展同步而行,使得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性的变化:个体的生活于是不再消融于集体的海洋之中,这种集体的海洋不仅指古代部落群体内的融合,甚至也包含那种在小型希腊城邦里仍然显得十分紧密的团结。而且,尽管罗马法表面看来平淡无奇,却遽然含有一个意料之外的道德意义。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因为发明了私法,罗马人创造了人类个体,一个自由的、有内心生活的自我,一个有着无法缩减为其他任何人的绝对特别的命运的自我。罗马法因而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的源流。(什么是西方:西方文明的五大来源,法菲利普.尼摩著,阎
14、雪梅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p.28)C.基督宇宙,超越世俗:基督宇宙,超越世俗:圣经在中断了古代异教伦理学的冷静的同时,也割裂了它与轮回的循环时间的联系。它开启了一个时代,即使不是准确意义上的线性时间,至少是伸向前方的可以并且应该会带来新生事物的时间,一种开始于创世、朝着一个“时间的终结”方向流逝的时间,这个“时间的终结”如同启示录所说的,在其中“各种事物【将会】重新诞生”。(什么是西方:西方文明的五大来源,法菲利普.尼摩著,阎雪梅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p.43)当然,作为一种宗教,时间性也许只是象征性的。此外,还有以广泛的爱心心情平静地关注这个世界的修养工夫,为人类社
15、会承担义务和责任的道德主体的增强,对于人类苦难保有敏锐感觉和同情心的培养,以虔诚的教徒的心态和毅力,等待救世主的降临的希望。还有,以非暴力的形式,以渐进的秩序感和开放的心胸,希望通过渐变和改良来完成社会和人生的转变,从而达到终极关怀的体现和实现。凡此种种,就体现了基督教价值观对于社会改造的巨大作用,以及对于人类道德本体的强化与提升。西方文明的两大运动 A.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巨大作用,在我看来,就是在貌似复古的古典主义的文化复兴的运动中,进一步巩固了自然主义、超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传统。在自然主义领域内,一方面,在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中,演化为民族国家的公民的道德和觉醒意识,另一方面,以牛顿经典
16、物理学为代表,开拓出现代科学的发展途径。在人文主义领域内,继续沿着对人的本性包括情感与理性的探索,发展出达芬奇绘画中现代人的解剖比例原理与蒙田式的生活的节制态度。在超自然主义领内,在以哲学论证神学原理的基础上,将其中的自然科学知识分化出来,进一步实现了对圣经的人文主义的深入解释。这三种传统,不仅三个方面有进一步的分化和结合,而且各自都有独立的发展和深化。这是文艺复兴和古典传统的接续性。照此看来,文艺复兴一点也没有中断和反抗传统,而是接续了西方文化的血脉,开拓出新的成长与发展之路,使西方文化获得了一次新生。B.启蒙运动: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一样,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们也崇拜经典的古代。他们不再
17、感到重新发现一个失去的大陆的兴奋。他们都受过古典的教育,因此他们将其视为理所当然,不以为奇,但是他们认同于基督教前的共和时代的罗马。在他们看来,西塞罗,由于他的Humanitas理想,是他们的英雄,正如当初是十五世纪弗罗伦萨人的英雄。又像人文主义者一样,他们对抽象哲学体系没有耐心,不仅攻击天主教经院哲学,而且也攻击笛卡尔的唯理论。他们在谈理性的时候,心中想的是对智力的批判性和破坏性的运用,而不是它的建立逻辑体系的能力。他们是经验论者,是经验和常识的哲学家,而不是十七世纪笛卡儿式概念所指的唯理论者。他们像文艺复兴早期的公民人文主义者一样,崇尚积极活跃的生活,不赞成沉思默想的生活,对形而上学没有兴
18、趣,挂心此时此地的人生中的实际问题道德的、心理的、社会的问题。最后,他们同人文主义者一样都抱有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的信念,如今牛顿和洛克已为此提供了思想基础。(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英 阿伦.布罗克著,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年,p.77)人文学科和人文主义的精神联系 1)人文学科的核心是价值观与信念;2)人文学科的研究或了解的对象是人类文化;3)人类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个性,其特点甚于追求普遍性;4)人类文化是每一个人类个体都参与其中的创造过程,或历史活动;5)人类文化的研究方法不同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方法,是理解或解释;6)一种文化对于另外一种文化的理解和解释,需要一种“想象的”或“理解的同情”
19、;7)每一个人类个体对文化的理解可能因其所处的具体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故而偏见会比较普遍地滋生。8)克服偏见和增长知识的途径,除了学习书本以外,就是加强文化的学习和跨文化的交流,扩大普世性的人文关怀。现代主义与后现代 我在这里只需提一下工业革命以后,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规模和范围的社会改造的主要特点就够了:人口的增长、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旧世界人口移往新世界、城市的增长、工业和商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先是在西欧后来在帝国主义的冲击下全世界其他地方传统生活的破坏、先是由贸易后来由通讯手段造成的地球的统一和缩小。(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英 阿伦.布罗克著,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年
20、,p.131)“现代主义”这一术语用来描述文学艺术界各不相同的一系列运动,它开始于1900年左右,而到了1960S 和1970S逐渐衰落。在许多人看来,现代主义是对19世纪后期逻辑化,客观化,决定论和机械论世界的反动。其根源在于从1860S起日益增多的关于进步的悲观情绪,其孤独感,异己感在诗歌(波德莱尔,兰波),戏剧(易卜生,斯特林贝里,契言可言可(合体字)夫),绘画(凡高,芒克奇)中多有表现。通过弗洛伊德的著作,梦幻世界与象征主义使得潜意识成为焦点。从马克思和达尔文那里,人们意识到若干我们无法控制的力量。强烈的个人孤独感出现了,并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承认并欢迎这些新发现的自由和对于焦虑感的努
21、力认同。结果还引起艺术家和作家团体的重组,以及新的政治团体的出现,其中不乏攻击性的团体。现代主义还隐藏了法西斯主义的因子,到了未来主义便甚嚣尘上,后来,终于产生了反人文思想的倾向。(欧洲文化概况,【英】Duncan Sidwell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p 373374,作者自译)关于后现代主义的特质,伊哈布-哈桑在后现代转折(1987)中提出一种“不确定性内在性”理论,作为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的区分性陈述。所谓“不确定性”,主要指一种反叛的文化态度,和消解中心、移置、倒错、变形、分解等方法,以及多元性、模糊性、间断性、散漫性等状态。而“内在性”,则指人作为符号的动物,
22、运用心灵的能力进行符号创造,以抽象概括作用于和返回自身以及构建自身环境的过程。与文学领域相关的要点 1)零散性:针对现代主义的整体性,涉及并列关系而非主从关系,转喻(并列性、邻接性)而非暗喻(近似性),以及精神分裂(碎片、无序拼贴、偶然选择等)而非偏执狂(人为控制等)。2)非原则化:针对正统元叙事和宏大叙事,包括消解传统、反对精英文化、消解权力话语、文化霸权,反表现、反释义、反人工等,以及主张小型叙事,游戏等。3)卑琐性:针对偶像崇拜,反英雄,反崇高,面对虚无和死亡,主张“不可表现性”,实际上是表现正常状态下不可表现的东西,认为怎么都行,无所谓。4)反讽:在缺乏原则和范式时发生多义和不确定,产
23、生转向,即反讽,常与游戏、对话、寓言、反省相关。不仅指事后反思,而且指当下批判性地意识到自己正在从事的思考、书写或其他实践活动。5)种类混杂:指各种模仿、戏拟,甚至有意剽窃、拼凑等,认为翻版和模式并不比原型、原作更不真实,而且可能产生更新的东西。6)狂欢:来源于西方的狂欢节,经巴赫金提倡,认为是一个自由平等的乌托邦,各色人等杂然共处,无中心、无权威、无单一的霸权和语言,公众广场,众声喧哗。7)行动,参与:消解了艺术表现和日常生活的界限,以戏剧性的自恋心态,宣泄自我,但不同于真实的狂欢节,不是真实和实在,而是虚假和虚拟、虚幻。8)构成主义:初见于视觉艺术,二战后用金属构成的抽象雕塑,以科学成果作
24、为艺术创造的源泉,象征性,非现实,世界假设,原型移动,以形式冲突来取代所谓的唯一真实而固定的形式。第一讲第一讲 东方奥义东方奥义 印度文化概说经典译作:ATo Purusa(by Narayana)印度 那罗延仙人:原人歌 BThe Strength of Satyagraha(by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印度 圣雄甘地:非暴力抵抗的力量(节选)翻译练习:ATo Vata(Vayu)印度 风神赞BStray Birds(by Rabindranath Tagore)印度 泰戈尔:飞鸟集(选12则)第二讲第二讲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 一、荷马史诗概说 二、经典译作:A
25、The Iliad (by Homer)希腊荷马:伊利亚特(第22卷)BThe Iliad (by Homer)希腊 荷马:伊利亚特(第24卷)三、翻译练习:The Odyssey (by Homer)希腊 荷马:奥德赛(第8卷)第三讲第三讲 希腊悲剧希腊悲剧 一、希腊悲剧概说 二、经典译作:Oedipus the King (by Sophocles)希腊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节选)三、翻译练习:APrometheus Bound (by Aeschylus)希腊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节选)BMedea(by Euripides)希腊 欧里庇德斯美狄亚(节选)第四讲第四讲 哲人
26、智慧哲人智慧 一、希腊哲学概说 二、经典译作:The Apology of Socrates(by Plato)希腊 柏拉图:苏格拉底申辩篇(节选)三、翻译练习:AThe Republic(by Plato)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节选)BMetaphysics (by Aristotle)希腊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节选)第五讲第五讲 史学发端史学发端 一、希腊史学概说 二、经典译作:History(by Thucydides)希腊 修昔底德:历史(节选)三、翻译练习:History(by Herodotus)希腊 希罗多德:历史(节选)第六讲圣经启示第六讲圣经启示一、圣经全书概说 二、经典译
27、作:The Old Testament:The Creation-The Fall 旧约全书(从创世到沉沦)三、翻译练习:AThe Old Testament:Genesis 旧约全书(创世记)BThe New Testament:The Resurrection 新约全书(基督复活)第七讲第七讲 罗马法典罗马法典罗马法典概说经典译作:A.On the Origin of Law(by Sextus Pomponius)罗马 庞波尼乌斯论法律的起源B.Spirit of Law(by C.D.S.Montesquien)法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节选)翻译练习:A.The French Civi
28、l Code:Introduction(by John H.Crabb)英英 约翰克拉布 法国民法典(导言)法国民法典的历史背景B.The French Civil Code:Introduction(by John H.Crabb)英 约翰克拉布 法国民法典(导言)法典的概念 第八讲第八讲 人文复兴人文复兴 一、文艺复兴概说 二、经典译作:Hamlet(by William Shakespeare)英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节选)三、翻译练习:A.Pensees(by Blaise Pascal)英 帕斯卡沉思录(节选)B.To Lord Chesterfield(by Samuel Johns
29、on)英 约翰逊致切斯特菲尔德伯爵书 第九讲讲 学术演进学术演进一、现代学术开端概说 二、经典译作:Of Studies(by Francis Bacon)英 培根谈读书 三、翻译练习:A.Discourse on Method(by Ren Descartes)法 笛卡尔方法谈(节选)B.Essays(by Michael de Montaigne)法 蒙田随笔集(节选)第十讲第十讲 人类理智人类理智 一、经验论与实证论概说 二、经典译作: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by John Locke)英 洛克人类理智论(节选)三、翻译练习:.An
30、 I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by David Hume)英 休谟人类理解研究(节选).The Positive Philosophy(by Auguste Comte)法 孔德实证哲学(节选)第十一讲第十一讲 社会契约社会契约 一、卢梭思想概说 二、经典译作:The Social Contract(by Jean-Jacques Rousseau)法 卢梭社会契约论(节选)三、翻译练习:AThe Social Contract(by Jean-Jacques Rousseau)法 卢梭社会契约论(节选)BAimier(by Jean-Jacq
31、ues Rousseau)法 卢梭爱弥尔(节选)第十二讲第十二讲 经济之手经济之手一、经济学说概说二、经典译作: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by Adam Smith)英 亚当斯密国富论(节选)三、翻译练习: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by Adam Smith)英 亚当斯密国富论(节选)Keynesism in the United States(by J.K.Galbraith)美 加尔布雷思凯恩
32、斯主义在美国(节选)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独立宣言独立宣言一、美国独立概说 二、经典译作: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drafted by Thomas Jefferson)美 杰斐逊美国独立宣言(节选)翻译练习:AThe Bill of Rights 美权利法案 BDemocracy in America(by Alexis de Tocqueville)法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节选)第十四讲第十四讲 美国内战美国内战林肯总统概说经典译作: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by Abraham Lincoln)美 林肯解放宣言翻译练习:AG
33、ettysburg Address(by Abraham Lincoln)美 林肯葛底斯堡公墓演说辞BTo John DJohnston(by Abrahm Lincoln)美 林肯致江斯顿的信第十五讲第十五讲 酋长之音酋长之音 印第安文化概说 经典译作:The“Alternate Statement”of the Chief Seattle(by Chief Seattle)印第安 西雅图酋长西雅图酋长谈话(节选)翻译练习:To the White Missionary(by Red Jacket)印第安 红茄克致白人传教士 第十六讲第十六讲 思辨世界思辨世界 一、康德、黑格尔概说 二、经典
34、译作:Foundations of the Metaphysics of Ethics(by Immanuel Kant)德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节选)三、翻译练习: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by G.W.F.Hegel)德 黑格尔历史哲学讲演录(节选)第十七讲第十七讲 超验主义超验主义 一、超验主义概说 二、经典译作:Beauty (by Ralph Waldo Emerson)美 爱默生论美(节选)三、翻译练习:Civil Disobedience(by Henry David Thoreau)美 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节选)Walden (by Henry Da
35、vid Thoreau)美 梭罗沃尔登湖 第十八讲第十八讲 进化历程进化历程 一、进化学说概说 二、经典译作:The Origin of Species(by Charles Darwin)英 达尔文物种起源(节选)三、翻译练习:AScience and Art(by Thomas Henry Huxley)英 赫胥黎:科学与艺术 BCreative Evolution(by Henri Bergson)法 柏格森创造进化论(节选)第十九讲第十九讲 共产革命共产革命一、马克思主义概说二、经典译作:Preface to A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Poli
36、tical Economy(by Karl Marx)德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三、翻译练习:AThe Communist Manifesto(by Karl Marx and Friedrich Engels)德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B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Man(by Adam Schaff)波兰 亚当沙夫马克思主义与人的哲学(节选)第二十讲第二十讲 精神分析精神分析 一、精神分析概说 二、经典译作: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by Sigmund Freud)奥地利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节选)三、翻译练习:A
37、.The Concept of the Colective Unconscious (by Carl G.Jung)瑞士 荣格:论集体无意识概念(节选)B.Approaching the Unconscious(by Carl G.Jung)瑞士 荣格:探索无意识(节选)第二十一讲第二十一讲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一、存在主义概说二、译作赏析:Being and Time(by Martin Heidegger)德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节选)三、翻译练习:AExistentialism Is A Humanism(by Jean-Paul Sartre)法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节选)BWri
38、ting and Being(by Nadine Gordimer)南非 戈迪默:写作与存在(节选)第二十二讲 国际宪章 联合国宪章概说 经典译作: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联合国宪章(节选)翻译练习:A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世界人权宣言 B The United Nations in the New Century(by Kofi Annan)加纳 安南:新世纪的联合国(节选)第二十三讲第二十三讲 世界和平世界和平反核维和概说经典译作:Peace in the Atomic age(by Albert E
39、instein)美 爱因斯坦原子能时代的和平(节选)翻译练习:AShall We Choose Death?(by Bertrand Russell)英 罗素:我们该选择死亡吗(节选)BRemember Your Humanity(by Joseph Rotblat)英 罗特布拉特:记住你的人性(节选)第二十四讲第二十四讲 文明史观文明史观 一、文明史与现代性概说 二、经典译作:A Study of History(by Arnold J.Toynbee)英 汤因比历史研究(节选)三、翻译练习:APrologue or Epilogue (by Bertrand Russell)英 罗素:序幕
40、抑或尾声 BIn Search of the Present(by Octavio Paz)墨西哥 帕斯:寻找现在(节选)世界文化典籍中的文化价值 1.史诗、史记中的崇高感和荣誉感(荷马史诗,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戏剧;中国:荆柯刺秦,赵氏孤儿)2.哲学、神学中的善恶论和是非感 (中国:孟荀、告子;西方圣经法律)3.西方的自然观与中国艺术中的自然主义 (西方:风景与肖像;中国:山水花鸟虫鱼)4.战争、反恐与国际和平的主题 (世界大战,康德的论文;爱因斯坦、罗素宣言;中国:伦理政治,民生主义)5.民族主义与跨文化交际 (中国近现代自身变迁,民族主义;西方:种族偏见,公感场、终极关怀)6.偶像的黄昏、
41、人类的命运感 (杜甫:秋兴八首;李商隐:登乐游原;里尔克:昏幕,迪金森:退隐十分)7.启蒙运动与公民道德 (百科全书派;自由、平等、博爱)交通、礼貌、悦纳;中国:百姓生活,安闲自由,家庭为中心;吾国吾民,林语堂)8.现代观念、规范生活 (古罗马的下水道和集体浴室,宫廷生活民间化,宗教生活世俗化;旅游,写作,回报社会)附录及读书单 附录一 翻译练习参考译文 附录二 世界历代文化要籍篇目(汉英对照)世界文化典籍的文类与翻译体制世界文化典籍的文类与翻译体制 典籍是书籍的事业,图书分类在其中起着基础的作用,典籍翻译尤其如此。因此,欲进一步讨论世界文化典籍的汉译,就要注意区分上述较多谈到的学术性的书籍,
42、或者称为“非文学类”书籍的翻译,和以下稍后将会详细讨论的“文学类”书籍的翻译。这里我们按照一个比较适用而又方便的方法进行分类,提出一个图书分类单(其中前三类都可以归于“非文学”类翻译,而最后一类则列入“文学类”翻译),并扼要说明阅读与翻译的要点如下:1历史类书籍:以纪录和描述历史事实为要,其环境、人物、事件的真实性是基本要求,但也有解释性的说明和评论。2科学类书籍: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书籍,以调查、记录、解释和评论自然现象与社会事实、行为、制度等为要,有一定的理论和观点为支撑。以事实与观点的吻合为要点。3哲学类书籍:关于本体、认识、价值、道德等问题的思辨或分析,其背后蕴藏着特定的理论基点和方
43、法,思维的逻辑性和真理的自明性是其要点。4文学类书籍:按照一定的文类(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以虚构或想象性为主要特征,表达个人对生命或生活体验与认识的作品,其语言的想象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是十分重要的。世界文化典籍的翻译体制 1.出版说明,丛书序言:一般由出版社或丛书主编撰写,有些是宗旨性的,有些是体例性的。2.原著序言:主要指非英语系统,例如希腊语、拉丁语或其他欧洲语言甚至日梵语等其他语言著作的序言,又包括再版三版等的序言或前沿,一般由作者撰写,或约请其他著名学者撰写,往往包括对学科的叙述和书籍的评论。3.原译序言:包括来源于其他语言的译序,特别是英译者序言。有的是原作者为译本所写的序言,
44、有的则是翻译者所写的序言或译后记等。有的讨论内容或思想,有的讨论翻译问题,或者兼而有之。4.导言、导论等。对本书内容或某一学说作详尽的导读和研究。一般作者是专家。5.译文正文:有全译或删节的翻译,也有严谨的翻译或少量的编译或译述。在极个别情况下,正文可能是不同作者的著作的合订本,而译文为合译的情况尤其屡见不鲜。有的丛书,例如某一作家的著作的上下册,也可能由不同的译者分工完成。有的译文有修订版,或重译本。6.注释:原注、译注,混合注释等。有脚注、尾注或书后注释等形式。7.附录:包括插图、地图、图表、人名、地名、著作名、专名术语及对照译名,以及主题索引等。有些是原书所有,但在翻译中也发生变化,有些
45、则是译者所增加或约专人补写、绘制等。一般能够形成新的系统,向译入语文化和读者倾斜。8.评论:有的译著后面附有专业研究人员的评论,时常不止一种,而且篇幅较长,因而和导读有区别。此类评论可视为正文内容的必要补充。9.人物:例如作者小传,译者小传等。教学设计与讲练形式 一曰专题概说:作为开篇宣讲内容,一般用较大篇幅论述某一文化文学现象或一种学术艺术思想的文化渊源、学派流变、地位影响,以见其在西方文化总体中的独特地位和人文价值。作者方面则介绍外文全名,生卒年月,师承关系,学历经历,主要著作,以及社会影响或后人评价等。具体的著作一般选其代表作,给出原文和译文标题,说明全录还是节选,也可追忆其写作初衷,成
46、书经过,内容概要,翻译版本等。但在具体写法上则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异,单以实际效果而论,并不强求行文的一律。也即一方面考虑一讲内容是单独一位作者立传(例如荷马、卢梭、林肯),还是数位合传(例如三大悲剧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汤因比与罗素等),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一讲内容和其他各讲在学术思想渊源和影响关系上的彼此联系,以便形成一个线索连贯而又有各自特点的学术思路和精彩篇章。二曰译作赏析:一般的选材尽量选其全篇(多是诗歌、演讲、书信等短篇小制),实在不能玉全的,也要节选有度,相对完整(例如戏剧、史书及哲学、经济学论著),其主要的原则,仍然是思想内容为主,同时考虑文字的水平和体裁的多样,当然也要考虑有无译文和
47、译文的质量问题。因为节选不能顾全作品者,只能取其最精彩之片断,但无论是全译整篇还是节选节译,都在原作正文之前,有一相应提要,以便见微知著,明其要旨。下来在正文之后,有原文注释,或借助原注释,或自行注释,或偏于典故,或偏于专名,以及个别语言现象,间或有采用成说者,但多为自注说明,以疏通文字,贯通全篇,以助阅读和翻译。至于译文之后的译作赏析,基本上按一句或数句进行翻译分析,也有以段落或语段为单位进行解说的,为了便于阅读和分析记忆,一律给出序号。一般是根据翻译的概况,有重点地鉴别译法,品评得失,时有另行提供参较译文者,也有专门提供一作多译者,便于比较不同的翻译文体和风格(例如荷马史诗和莎士比亚剧作的
48、诗体和散体译本),皆在有助于读者从翻译角度有所收获。三曰翻译练习:翻译练习是翻译教材的极为重要的部分。选材除了考虑内容以外,还要考虑翻译的难度。其选文本身与正文翻译或有渊源关系,或有对照价值,一般在概说中已有介绍。故这里作为翻译练习的文本一般不再加注释,只有个别文本或因文字古奥,或背景不详,专业知识难懂者,才给少量注释。因为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为学生提供原本,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查阅生词,解决难点,达到理解基础上的准确翻译。为了方便使用者理解原文和构思译文,特别设置了翻译提示,一般是以极为简练明晰的语言,给出本篇的选材来源,思想要点,语言难点和翻译中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所给出的译者姓名,
49、放在正文之后的参考译文的篇末。当然,有些原文已有译文,有些尚无,在后一种情况下,只好由本书作者自己翻译。当然,作为翻译教材,没有参考译文也好,即便有,也只是为了在教师讲课之时或之后用来对照,或做备课之中点滴启发,或做批改作业之参考,作为学习者不可提前阅读,甚至以抄代译,贻误实战之机。以上三个部分其实可以合成一个整体,故而在翻译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课时安排作些变通处理。概说部分可以结合西方文明史先作分段讲座,有的专业性较强的甚至需要看点专业书籍,扩大阅读领域,解决疑难问题,为理解正文打下知识和背景基础。译作赏析部分可以讲解,建议能在选文基础上前后延伸拓展阅读面,最好能找到原文和译文的全
50、文。先让学生课前分别阅读原文和译文,继而进行对照分析,然后再随堂进行讨论,可能效果更好。翻译练习部分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作业讲评,由于翻译的难度大,一般不提倡随意进行口译,以免草率了事。若有困难,也可由老师导读一遍原文,提出翻译的注意之点和具体要求,然后,再让学生去做。从我对英语专业翻译硕士生的教学情况来看,每讲两次,一次两节概说和讲解,另两节进行作业讲评,还是可以的。倘若给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用,一定要在开过西方文明史和英汉翻译课的基础上才行。若是作为读者自学之用,则有很大的运用灵活性。然而无论如何,坚持翻译练习至关重要,只读不译或只译不改固然省力,但势必影响学习效果。无论怎样使用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