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物理八上期末复习训练-实验专题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小车由 A 点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经过 B 、 C 两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h:min:s)如图所示。(1) 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2)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3) 实验中测得路程 s1 上的平均速度为 v1,路程 s2 上的平均速度为 v2,那么,v1 、 v2 的大小关系是 v1v2(选填“”、“”、“=”),小车滑下来全程是做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4) 为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斜度较(选填“大”或“小”)。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
2、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Da=Dc=Dd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的松紧程度一致。(1) 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该控制琴弦的粗细、和松紧程度相同,改变琴弦的;应选择琴弦(填字母符号)。(2) 若选择琴弦 a 和 b,则是为了研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关系。(3) 若有同学选择 c 和 d 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 他们还可以选择琴弦(填字母符号)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 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
3、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2)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等效法 / 控制变量法 / 转换法 / 类比法)。(3) 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变化: 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
4、图甲所示。(1)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分钟。(2) 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 盐水的凝固点为。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了(填“高”或“低”)。(4)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1) 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2) 在烧杯上放置一个纸板,其目的是。(3) 图乙中 a 图象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
5、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当地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4) 如果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的沸腾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选填“b”“c”或“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完成空格处的内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玻璃板、白纸、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实验:(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放置一块作为平面镜;(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的蜡烛 B;(3)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 B 的位置,直到从玻璃板前向各个方向看去它,并记下蜡烛 B 的位置,这是为了;(4)观察蜡烛 A
6、 的像和蜡烛 B 的大小关系,可以得出:;(5)用量出的距离,通过比较可以得出:;(6)在图中蜡烛处(选填“A”或“B”)放一个光屏,并观察到在其上面始终没有像出现,这说明:;(7)改变蜡烛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这是为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 M 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 E 、 F 两部分组成,可绕 ON 翻折。实验次数反射角折射角100220203404046060(1) 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E 沿 AO 射到镜面的 O 点,纸板 F 上会显示出反射光 OB,接着将纸板 F 绕 ON 向后翻折,则纸板 F 上(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
7、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2) 将入射光沿着顺时针方向移动,逐渐靠近法线 ON,反射光逐渐法线 ON;当入射光移动到法线 ON 右侧时,反射光出现在法线 ON 的,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3) 小明测量了多组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发现: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反射角入射角;当入射光线垂直于镜面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4) 小明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F 沿 BO 射向 O 点,光沿着图中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凸透镜、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
8、行光)、光具座等器材。(1) 根据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f=cm。(2) 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要把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调到。(3) 如图乙,小华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15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4) 如果将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则发现像变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 A 凸透镜固定在光
9、具座上 35cm 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5cm 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 A 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象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 A 换为凸透镜 B 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1) 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 A 的焦距是cm,凸透镜 A 的焦距凸透镜 B 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 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 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选填“左”、“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
10、“不变”)。(3) 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为了帮助家人用盐水选种,小天从实验室借来了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他进行了三次测量,以下是其中的一次测量过程:(1)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零刻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2)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记录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g。(3) 再将部分盐水倒入
11、量筒中,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接下来小天称得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 25.6g,则小天在这次实验中测得盐水的密度为kg/m3。(4) 若先用量筒测量盐水的体积,再倒入烧杯中测量质量,这样测出的密度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在“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中,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量筒、足量的水、细线、待测小金属块(质地均匀)等。(1) 小鑫同学首先将托盘天平放置于工作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的处,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2) 将金属块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内,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当横梁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为g。(3) 把金属块缓慢放入装有 20mL 水的量筒内,使其浸没在水中,此时量筒内的水面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cm3。(4) 经过计算可知,金属块的密度是g/cm3,可以换算为kg/m3。(5) 将金属块截去一半,剩余金属块与原金属块相比,密度(填“不变”或“改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