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理论与影响因素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597711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布局理论与影响因素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产业布局理论与影响因素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产业布局理论与影响因素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产业布局理论与影响因素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产业布局理论与影响因素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产业布局理论与影响因素产业布局理论与影响因素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是产业布局的形成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空前扩大,商品销售与原料地范围愈来愈大;同时,经济危机频繁爆发,如何合理布局产业已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最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德国学者杜能、韦伯等运用地租学说、比较成本学说等许多经济学研究成果,创立了古典区位理论。1、杜能的孤立国及其对产业布局理论的贡献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是区位理论的奠基人(二)二次大战后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

2、二)二次大战后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 19世纪产业布局理论形成以来,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下,产业布局理论经历了一个异常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1、成本学派理论。成本学派是最早的产业布局学派,其理论的核心是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区位。该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是龙哈特,主要代表人物是韦伯。韦伯之后是胡佛等。2、市场学派理论(1)市场学派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在竞争中,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划分与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2)研究市场划分的主要理论有谢费尔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费特尔的贸易区边

3、界区位理论,帕兰德的市场竞争区位理论,罗斯特朗的盈利边界理论,以及吉的自由进人理论等。其中,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3)研究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的理论主要有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和廖什的区位经济学。3、成本一市场学派理论(1)成本一市场学派是在成本学派与市场学派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学派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而且探讨了区域产业布局与总体产业布局问题。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艾萨德、俄林、弗农等。(2)艾萨德是区域科学的创始人,试图建立一般区位理论。(3)俄林在产业布局方面,建立了一般区位理论。(4)弗农在俄林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业布局进行了探讨。

4、4、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局理论(1)二战后,随着殖民地国家上独立自主道路,落后地区产业布局理论开始受到重视。西方一些学者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提出了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等,大大丰富了产业布局理论的内容。(2)代表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5、其他相关理论(1)区域联合理论主要包括区域相互依赖理论和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随着世界经济集团化和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区域联合理论越来越成为研究产业布局理论时所必须关注的主要理论(2)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为适应自由贸易的需要而产生的经济学说。从亚当斯密开始,经大卫李嘉图到赫克

5、歇尔、俄林等经历了几个演变阶段。(三)马克思主义产业布局理论(三)马克思主义产业布局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研究社会一般分工基础上,吸取了比较成本学说的“合理内核”,形成了自己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第一,地域分工是在广阔的区域内,按商品分工实行生产的专门化。这一分工,把一定的生产部门固定在一定地区。第二,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三,地域分工可以节约社会劳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四,地域分工的作用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变革。具有比较利益的产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和前苏联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为指导,开创了公有制条件下产业布局理论。1、前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前苏联地

6、理学家巴朗斯基早在30年代提出了“地域生产综合体”的概念。地域生产综合体以开发特定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其内部各部门企业是建立在对各种资源的合理综合利用,以及对于服务于生产、生活的各种基础设施的统一安排基础上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的理论在前苏联被广泛接受,在产业布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50年代中期以来,在西伯利亚,通过对水利、煤炭、油气、铁矿、木材等资源的开发,建立了10多个大型的工业地域生产综合体,收到了明显的效果。2、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是指导我国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平衡工业发展布局”的思想。30多年来,国

7、家将一半的基本建设资金投入内地,加速了内地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初步改变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产业畸形布局的不平衡状态。(2)我国在产业布局上也存在严重的教训:第一,轻沿海,重内地,人为地抑制了东部地区的发展。第二,片面强调建立“地方工业体系”,不注意发挥地区优势。第三,缺乏统一规划,过于分散,形不成生产能力。(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产业布局的调整:从强调“平衡布局”转而注重整体发展速度和宏观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和利用各地区优势,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经济技术区位优势。按东、中、西三大地带序列分阶段、有重点、求效益地展开布局,总体上实施了“非均衡布局战略”。二、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二、产业布

8、局理论的研究内容 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布局的条件、特点、层次、机制和区域产业结构等内容。(一)产业布局条件产业布局条件是指产业布局时的外部环境。它包括多种因素,既包括物质化的硬环境,也包括非物质化的软环境。除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社会物质(二)产业布局特点1、各个产业由于自身的技术经济要求不同,而在布局上呈现出不同特征。2、各地区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形成各具特色的多种产业的地域组合。(三)产业布局层次产业布局层次是指不同层次地域的产业布局具有不同的规模和规律。研究产业布局不仅要研究全国性产业布局和地区性产业布局,还要研究产业布局在全球范围内的特殊表现,即国

9、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四)产业布局机制(四)产业布局机制产业布局机制指各种影响和决定产业空间分布和组合的因素的相互制约和作用的内在机理。分为两大类型:1、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逐步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点是:(1)产业布局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有权选择自己的区位,而且不受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以外的非经济因素干扰。(2)产业布局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3)产业布局的手段是经济利益导向2 2、产业布局的计划机制、产业布局的计划机制产业布局的计划机制是产业布局的计划机制是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由前苏联首先确立,二次大年代由前苏联首先确立,二次大战后,在中国和东欧

10、一些国家比较流行。战后,在中国和东欧一些国家比较流行。这种机制的主要特点:这种机制的主要特点:(1 1)产业布局的主体是中央政府,产业布局的决策权、资产增)产业布局的主体是中央政府,产业布局的决策权、资产增量和建设项目在各个地区的分配权,乃至资产存量在各个地区量和建设项目在各个地区的分配权,乃至资产存量在各个地区之间的转移全都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之间的转移全都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2 2)产业布局的目标是国家整体利益,地区经济利益往往被忽)产业布局的目标是国家整体利益,地区经济利益往往被忽视,或被置于次要地位。视,或被置于次要地位。(3 3)产业布局的手段是行政命令)产业布局的手段是行政命令3

11、 3、对两种机制的比较、对两种机制的比较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各有长短,单纯依靠某一种机制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各有长短,单纯依靠某一种机制都难以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都难以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世界各国先后认识到发挥市场机制基础作用的同时,必须有效利世界各国先后认识到发挥市场机制基础作用的同时,必须有效利用由国家干预或宏观调控的计划机制。用由国家干预或宏观调控的计划机制。(五)区域产业结构影响产业布局(五)区域产业结构影响产业布局 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一定的部门经济结构。不同的部门经济结构反映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反映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结构的

12、转换能力至关重要。从区域的角度考察,一个区域如果取得经济增长,必须不断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适时地推动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人口与产业空间转移过程,它深刻地改变着产业布局的面貌。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一、地理位置因素一、地理位置因素 地理位置是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经常有影响的因素,它能加速或延缓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地理位置不仅关系到自然条件,而且还关系到交通、信息和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一)地理位置对第一产业布局的重要影响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受到光、热、水、土等条件的严格限制。在地球上,处于什么样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该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

13、方向。同时,农业生产也受当地运输条件以及相应的市场供求制约。地理位置反映地区多种生产条件,地理位置的优越与否,即表现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二)地理位置对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二)地理位置对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直接影响直接影响 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产业并非都分布在能源基地、矿产和其他原料地,而是分布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的地方,如综合运输枢纽、海港、铁路沿线等,多为不同规模的加工中心,并汇集众多的第三产业部门。地理位置还可以直接影响到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顺序,那些交通方便、距离经济发展中心较近的地区资源,因其经济价值较大,总是首先得到开发。二、自然因素二、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两个方

14、面。布局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一)自然资源对第一产业的决定性影响 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与生物资源共同综合作用,决定大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二)自然资源对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第一产业发挥作用的。自然资源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主要有重工业中的采掘业、材料工业、重型机械,以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它们多分布在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另外,工厂厂址的地形、面积、工业用水等也离不开自然条件,有些地区还深受这些条件的限制。自然因素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旅游业的作用。深山老林、高山峡谷、荒漠草原等等,呈现了原始自然美,是不可多得的旅

15、游资源。(三)自然资源直接影响到产业布局的大格局由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直接、间接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与竞争的条件下,产业活动势必首先向最优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分布区集中,形成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部门,进而完成产业劳动地域分工的大格局。(四)自然条件各要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稳固的地质基础是制造业、建筑业发展的前提。平原区利于大规模现代化耕作、灌溉,有开阔的场地供制造业、建筑业使用和发展各种运输线路,是最优的产业布局场地。山区、丘陵多地势起伏,影响对内、对外的经济联系,不宜发展保鲜的果品和耗原、燃料多的制造业。盆地地区,空气流通差,不宜发展冶金、化工等工业。气候

16、除对农业影响最大外,对水利枢纽、航海航空、露天采矿、飞机制造,以及旅游业等影响很大。水不仅影响农业布局,还可以直接用作工业原料,内河航运、海洋航运则直接使用水的浮力。动植物的分布也决定了某些产业的布局,的主要供应地和造纸业的集中分布区。三、人口因素三、人口因素 (一)作为生产者的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1、人口数量对市场规模和资源开发程度有较大影响。充足劳动力资源可以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在产业安排上,通常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在人口较少地区,大多布局可以有效利用当地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优势产业,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弥补开发地区的高投资。2、人口质量或人口素质也对产业布局产生重大影响人

17、口质量的高低是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高质量的人口和劳动力是发展高层次产业,即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二)作为消费者的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人口的消费状况对产业布局有明显的影响。产业布局应与各地人口的消费特点、消费数量相适应。导致市场需求特征的多样性,要求产业布局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种类和规模,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层次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四、社会经济因素四、社会经济因素 (一)历史基础产业布局具有历史继承性,已经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对再进行产业布局具有重大影响。要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积极因素,改变其不利的方面,使产业布局合理化。(二)市场条件1、市场需求影响产业布局,对产品的需求量。2、市场的

18、需求量和需求结构影响产业布局的部门规模和结构,是形成主导产业、辅助产业以及有地方特色产业地域综合体的指南。3、市场竞争可以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和产业的合理聚集,使产业布局指向更有利于商品流通的合理区位。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产业布局,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三)国家的政策、法律和宏观调控正确的政策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合理布局;反之,则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消极后果。法律也对产业布局产生重大的影响。(四)国内、国际政治条件(四)国内、国际政治条件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政治环境,产业布局亦然。建国初期,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我国不得不把沿海的一些工业迁往内地,并重点进行

19、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又将投资重点放在东部沿海一带,一政策的变化,促进了我国东部经济的优先发展。(五)价格与税收条件(五)价格与税收条件 1、价格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的价格政策、产品地区差价及产品可比价格等方面。(1)价格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合理的价格政策对产业布局有积极的影响;反之,则干扰很大。(2)产品的地区差价客观地体现了商品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上的差异与矛盾,合理的地区差价有利于企业按价值规律选择最佳区位。(3)另外,产品的各种比价关系对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生产的地区分布有重要作用。2、税收也对产业布局产生重要作用。合理的税制结

20、构可以控制重复建设、以小挤大和地区封锁,从而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与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某些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也可以用改变税率的方法来控制和调整。五、科学技术因素五、科学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自然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技术进步不断地拓展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使自然资源获得新的经济意义。技术进步能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使单一产品市场变为多产品的综合生产区,从而使生产部门的布局不断扩大。(二)产业结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技术进步不断地改变着产业结构,特别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新的产业部门的诞

21、生。这些产业部门都有不同的产业布局的指向性,这就必然对产业布局状况产生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三次产业结构也不断变化,使得人类生产、生活的地域和方式也出现了很大变化,这将导致城市化趋势,从而对产业布局产生影响。第三节第三节 产业布局的实践产业布局的实践 一、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一、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 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是产业布局在全球范围内的特殊表现,对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此背景下的地位和经济发展战略。(一)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关系1、国际分工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内部的分工超越国家界线广泛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国际间的产

22、业级差。2、国际产业转移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建立在一种新的国际分工基础之上,形成一种新的贸易与投资的利益分配的国际格局。3、国际分工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前提和基础,而国际产业转移也会对国际分工格局的演进起重大作用,并不断地改变着国际分工格局。(二)产业革命以来国际分工格局和(二)产业革命以来国际分工格局和产业转移的演变产业转移的演变 从产业革命到产业转移这样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按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联系机制的显著变化来划分国际分工格局,存在着两个历史阶段。1、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工业国与农业国。18世纪中叶开始的产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向新的技术基础大机器工业过渡

23、世界分裂成两类国家:一是一些以农业为主或纯粹从事农业的农业国,二是由农业国围绕的少数几个工业国。2、20世纪60年代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 劳动密集型产业国 资本密集型产业国 技术密集型产业国。(三)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三)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1、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作用2、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进口替代战略又被称之为“内向型发展战略”。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也称之为“外向型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3、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国家,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二、全国性产业布局二、全国性产业布局 (一)全国性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一个

24、国家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但从根本上讲,产业布局的目标可分为两个,即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此外,生态平衡目标和国家安全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目标。1、效率目标追求整个国民经济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良好的宏观效益,公平目标要求不断缩小区域间的经济水平和收人水平的差距。一般说来,效率和公平是相对消长的。但从长远看,两者的目标又是统一的。2、我国现阶段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应是适度倾斜、总体协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二)产业密集带的形成与全国性产业布局(二)产业密集带的形成与全国性产业布局1、产业密集带形成的原因产业在空间上聚集产业在空间上扩散2、产业密集带的空间演进

25、有区位优势地区的投资,形成增长极;因关联效应,在中心内形成主导部门与相关企业相互配合的生产系统;由中心城市向周围扩散3、关于我国产业密集带的发展和全国性产业布局的设想。我国产业密集带急需规划和政策引导。四大经济区;沿江、沿线、沿海;重点中心城市及相应经济区。(三)全国性产业布局的调整(三)全国性产业布局的调整 1、改革开放前,我国坚持平衡布局的思路,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机制,实现资源在产业和地域间的组合与再组合。这种产业布局方式在实践上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2、改革开放后,我国突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布局政策取向。因而全国产业布局和投资重点东移,有力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3、存在的问题。一是

26、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导致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的中西部之间差距明显拉大。二是区域产业结构在一种低层次上严重趋同,直接损害规模经济和聚集效益,并引发经济震荡。三是区域间不正当竞争、地区封锁、市场分割、引发资源大战,阻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4、调整思路。全国性产业布局非均衡协调发展。三、地区性产业布局三、地区性产业布局 地区性产业布局是地区产业运行在空间上的实现,它主要研究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地区内部各产业空间组合的最佳形式和一般规律,以求合理地利用本地资源,求得最大的区域效益。(一)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依据1、自然环境上有一定的类似性和关联性2、经济发展与布局现状有相似性和互补性3、拥有实力雄厚的经济中心(二)地区性产业布局的基本走势(二)地区性产业布局的基本走势 1、传统社会的产业布局2、工业化初期的地区性产业布局3、工业化社会中期的地区性产业布局4、工业化社会后期的地区性产业布局5、后工业化社会和现代化社会的地区性产业布局(三)地区性产业生长点的选择(三)地区性产业生长点的选择 1、地区性产业生长点选择内容2、地区性产业生长点选择要考虑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人才、技术水平;(3)基础设施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产业布局理论与影响因素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