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古典企业理论古典企业理论新古典企业理论新古典企业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企业理论的最新进度企业理论的最新进度古典企业理论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 约翰穆勒 马歇尔 他们奠定了企业理论的一些基本框架。斯密的企业理论1、企业内劳动分工亚当斯密最先把分工和交换价值的生产看成一件事。斯密认为,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改善以及劳动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的提高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2、关于合股公司亚当斯密分析了合股公司与私人合伙公司和受管制公司股份的不同特征,即:股份的不可赎还性,股份的流动性,责任的有限性约翰穆勒的企业理论穆勒指出,相对于其他组织形式,公众股份公司具有以下优势1、易于获得资本
2、。很多事业所需要的资本量超过了最富有的个人或非公开性公司的财力。公众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金上具有很大的优势2、可以得到规模经济。3、公开性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另一优点。他还指出,通过将管理者的经济利益和雇主的利益挂钩,以利润分红的方式向他们支付部分报酬,是完全可以极大地刺激雇员的管理热情和认真负责态度的。马歇尔的企业理论1、对企业内部的论述 (1)企业家与知识。强调企业家的作用,很多资源需要企业家的活动来获得。(2)成本。重视库存成本,将市场营销成本视为企业重要的成本,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包括降低价格。(3)企业的演进。自然选择,生存竞争使最适合于从环境中获得利益的有机体增多。
3、2、企业与市场 (1)企业定价。企业定价不是一个简单的均衡问题,而是一个很复杂的行为。垄断者未必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受消费者利益以及市场潜在竞争的影响。(2)企业规模与市场结构。企业规模是有限的,面对市场压力鼓励企业之间的合谋。新古典企业理论新古典企业理论基本上只是一种生产函数理理论,其中企业被简单地看作一个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黑箱,似乎不存在企业内部性质的问题。基础是一系列严格而苛刻的假设:完全理性的经济人、稳定的偏好序、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完全而对称的信息集、市场是完备的、厂商规模很小而且不存在规模效应、不存在外部性等等。在以上前提条件下,该理论运用一系列数学方法,把企业的相关因素纳
4、入到相关数学模型中,进而得出变量之间稳定而有序的变化关系,最终推导出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完美结果。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从市场与企业的关系探讨了企业的本质与规模。代表人物与理论 科斯-企业的性质产权和交易成本理论 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团队理论 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理论 张五常-企业契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打开了企业的“黑箱”,把企业视为各种关系的联合。科斯产权和交易成本理论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科斯运用其首创的交易费用分析工具,认为企业产生的原因是在内化市场交易的过程中节约了交易费用,当企业内部完成一笔额外交易的费用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该交易的费用时企业便达到了最佳规模。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理论威
5、廉姆森在科斯交易费用理论基础上对交易费用的概念、交易费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做出了进一步的贡献。威廉姆森认为市场作为一种交易的协调机制或规制结构,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不确定性和小数目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就会失灵,正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选择能够节约交易费用的非市场制度来替代市场机制,于是产生了作为一种等级制度的企业。张五常企业契约理论张五常将交易费用企业理论的思想推到了极端,认为企业之所以能够节约交易费用在于企业的契约性质,“一个契约替代了一系列契约”,“一个长期契约替代了若干个短期契约”,“生产要素契约代替了中间产品契约”,从而减少所要签订的契约的数量,实现交易费用的节约,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
6、下,采取任何一种形式来组织生产都是无差异的,而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人们的选择将取决于每一种契约安排的成本企业理论的最新进度 新产业组织理论 基于知识的动态企业理论 敏捷企业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理论以不再局限于结构、行为和绩效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尽管它们分析的对象没有改变,但解释问题的范围大大扩展了,对于企业内部组织问题和市场的讨论,使得现在的产业组织理论更加具体化、复杂化、微观化和贴近现实。基于知识的动态企业理论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文献涉及创新与组织学习,及其战略管理。它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是:一、旧的战略理论向新的战略管理的演变,走向更加民主的企业理念。旧的科层管理特权来自于股东的权力和企业主或高层管理团队拥有的高级知识。强调员工的服从。二、超越静态的知识理念。应超越静态知识类型的争论,还要超越知识产出的动态,它涉及以一定的规则行为相互作用这些知识。企业是由环境、制度和社会决定的,企业的知识体是自然演化的。敏捷企业理论敏捷企业理论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产品市场的少批量、多品种、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更新换代越来越快,顾客对产品的交货期、价格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通过快速地重组内外部资源,快速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赢得竞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