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采撷先辈睿智采撷先辈睿智 23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1作家作品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 一。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列子 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 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 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r n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万仞 ( ) 惩 ( ) 匮 ( ) 荷 ( ) 孀 妻( ) 始ch n( ) 箕bn( ) ku ( )父 ln( )断 chn ku h shun 龀 畚 魁 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2、)杂然相许 (2)惩 山北之塞 (3)毕力平险 (4)何苦 而不平 (5)寒暑易 节 (6)而山不加增 (7)固不可彻 (8)虽 我之死 赞同 苦于 险峻的大山 愁 交换 更增(高) 通 即使 C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下列“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 妻献疑曰 B其 如土石何 C帝感其 诚 D惧其 不已也 B 5选出下面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帝感其诚 B何苦而不平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甚矣,汝之不惠 A 6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1)愚公移山的
3、原因是:_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 (3)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_ _ (4)对于愚公移山,人们态度不一,表明愚公得到家人拥护的 句子是_也有人反对愚公移山,智叟就认为愚公 “_ (5)表现愚公移山的信心的句子是_ _ (6)愚公移山的结果_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 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杂然相许,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 加增,何苦而不平。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
4、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 ”,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 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 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 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这两座大山 。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C 8从课文学习中得知,“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 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请根据这一知识,分别写明下列 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1)江(长江)阴_ (2)洛(洛河)阳_ (3)华(华山)阴 _ (4)衡(衡山)阳_ 在
5、长江南岸 在洛河北岸 在华山北面 在衡山南面 阅读愚公移山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进进都要绕远路。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他们)凿石挖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10选文中的愚公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勇于挑战、思虑周全的老人。 1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一内容可否去 掉?说明理由。 不能去掉,这一内容说明愚公移山的行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所以不 能去掉。 12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 取哪些精神营养? 敢想敢干
6、(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 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13作者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遥远,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写二山既高且大,而愚公仅以全家力量来“平险”,可初 见其“愚”;接着写运土石,工具“箕畚”是十分小的;而倒土地点 “渤海之尾”又是那么遥远,如此移山,更见其“愚”;而实际上愚 公的见解远远超出一般人,实在是“大智若愚”。可见,写太行、王 屋二山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就是为了更好地烘托愚公的形象。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 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 业。
7、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 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讠交。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 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 海。 【注释】发鸠(ji)之山:发鸠山,旧说在山西境内。柘:树 名。乌:乌鸦。文首:头上有花纹。喙:鸟嘴。赤:红色。 自讠交:自己叫自己。溺:淹死。堙:填塞。 14解释加点的词。 (1)方 磨铁杵 (2)感 其意 (3)还卒 业 (4)是 炎帝之少女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老妇人的意志所感动,便返回完成了学业。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
8、时常用嘴衔着西山上的木片、石块,投进东海里,想要填 平那浩瀚的大海。 正要 被所感动 完成 这是 16由第一篇故事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 17作者让小小的精卫去填平浩瀚的大海,想表达什么想法? 显示古代人民填平大海改造自然的愿望多么强烈。 18读了以上两个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参考译文】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 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 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 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 “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 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精卫填海 发鸠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 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花脑袋、白嘴巴、红足爪,名称是精 卫,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精卫鸟原是炎帝的 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在东海里没有返 回,就变成了精卫鸟,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 塞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