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课件-第十九章-所有权的取得方式.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611052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法课件-第十九章-所有权的取得方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民法课件-第十九章-所有权的取得方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民法课件-第十九章-所有权的取得方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民法课件-第十九章-所有权的取得方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民法课件-第十九章-所有权的取得方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九章第十九章 所有权的取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得方式第一节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概说 一、所有权取得的概念与分类 所有权的取得,是指所有权与特定主体相结合,即某一主体取得对某一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所有权的取得或发生,是物权变动的典型形态之一。所有权的取得,包括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两类情形。分述如下:(一)所有权的原始取得 所有权的原始取得又称最初取得、固有取得,是指非依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所有权。原始取得包括三种情况:一物之上原不存在任何人的所有权,主体第一次或最初取得该物的所有权。物上原存在他人的所有权,但法律上不予承认,而是依法律或国家权力而强制取得,如没收财产、时效取得等;法律上承认原物上的

2、权利,但新物权人不依据原权利人的意志而依法取得新的物权,如国家征收财产、添附等。原始取得只是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二)所有权的继受取得 所有权的继受取得又称传来取得,是指基于他人既存的所有权及权利人的意志而取得某物的所有权。在继受取得中,由于对标的物的所有权系因继受而来,基于权利人不得将大于其所有的权利让与他人的法理,存在于标的物上的一切旧的负担得继续存在,而转由取得人承继。这是继受取得与原始取得在法律效果上的重要差异。二、所有权取得的一般规定与特别规定 所有权取得的一般规定或者说原则规定,是不针对具体取得方式而就任何取得方式均予适用的通行规则。这种一般规定主要有两个方面:1.所有权取得的合法性

3、问题。2.所有权取得的时间与条件问题 三、所有权取得规则的示范意义 从立法技术上讲,法律不可能对任何一种物权的取得方式问题均加以详细规定,而物权的取得原理和规则在许多方面也是相通的。正因如此,物权法上抽象出了物权取得的一般规定和物权变动的一般规则。第二节 所有权取得的几种具体方式及其规则一、先占(一)先占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先占是指占有人以所有的意思,先于他人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的事实。通说认为,先占在法律性质上是一种事实行为,不以先占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为必要。先占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1.先占之物须是无主物。2.先占之物限于动产。3.先占人须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动产。4.先占不得违反

4、法律、法规的规定。(二)先占的效力 先占的基本效力是先占人取得无主物的所有权,但各国立法规定并不一致。关于先占的效力,主要有两种立法例:一是先占自由主义,即不分动产与不动产,法律均允许自由先占而取得所有权;二是先占权主义,即无主不动产只有国家才有先占权,动产则须经过法律的许可,方能取得其所有权。大多数国家民事立法采取第二种做法。我国民事立法中目前并未对先占制度作出规定,实践中依据共同生活习惯而予认可。二、善意取得(一)善意取得的概念和意义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将其占有的他人动产或登记在其名下的他人的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若第三人在交易时出于善意即可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原所有权人不

5、得追夺的法律制度。法律规定善意取得制度,主要是为了维护交易安全。国外立法上的善意取得的客体仅限于动产,我国物权法上则规定不动产与动产均有善意取得的适用。(二)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1.让与人须为动产的占有人或者登记的不动产权利人。2.让与人须无处分权。3.受让人须基于交易行为支付合理的对价。4.受让人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三)善意取得的效力 善意取得发生后,受让人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该财产的所有权,不得向受让人主张返还。善意取得中受让人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系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非基于当事人之间法律行为的效力,故其属于原始取得。(四)善意取得规定适用的扩张与限制 1.善意取得规

6、定适用的扩张。2.善意取得对占有脱离物的适用。3.不适用善意取得的物。三、拾得遗失物(一)拾得遗失物的概念和成立要件 拾得遗失物,是指发现他人遗失的物并予以占有的事实。拾得遗失物的成立,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须有拾得的行为。2.标的物须是遗失物。遗失物是指权利人丢失而未被任何人占有的动产。(二)拾得遗失物的效力 关于拾得遗失物的效力,立法上有两种不同的体例,即拾得人不能取得所有权主义和依一定的条件而取得所有权主义。多数国家民事立法规定,拾得人在履行一定义务的前提下,可以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或者在找到失主的情况下享有一定比例的报酬请求权。我国物权法中仍未承认拾得人能够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及一般情况

7、下的报酬请求权,仅承认了在失主悬赏情况下的报酬请求权。四、发现埋藏物(一)发现埋藏物的概念和成立要件 发现埋藏物,是指发现埋藏物并予以占有的事实行为。发现埋藏物的成立,需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1.须有发现行为。2.标的物须为埋藏物。(二)发现埋藏物的效力 关于发现埋藏物的效力,立法上有三种体例:发现人有条件取得所有权主义,即埋藏物在无人认领的情况下,由发现人所有,或由发现人与土地所有人各取得一半;公有主义,即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埋藏物只能归国家所有;报酬主义,即埋藏物或隐藏物归包藏物的所有人所有,但发现人可以请求包藏物的所有人支付一定比例的报酬。我国物权法第114条规定:“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

8、者隐藏物的,参照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文物保护法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五、添附 添附是指不同所有人之物结合、混合在一起或者不同人的劳力与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新物的法律状态。学理上一般认为,添附包括附合、混合与加工三种形式。(一)附合 附合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物。因附合而形成的新物,称之为附合物。附合主要有两种情形:1.动产与不动产的附合。法律效果为:不动产所有人取得动产的所有权且不问其是否为善意。动产所有权因附合而消灭。2.动产与动产的附合。动产和动产附合后,原则上应由原动产的所有人共有附合物,各共有人的应有部分依附合时的价值比例确定或由各共有人协商确定;如果一方的

9、动产价值明显高于他方的动产价值,则应由价值明显高的原动产的所有人取得附合物所有权,并由其对因附合而丧失权利或遭受损失的他方给予适当补偿。恶意为动产附合行为者,不得取得附合物的所有权。(二)混合 混合是指不同所有人的动产互相混杂在一起而成为新物。理论上及各国立法上一般认为,动产混合后所发生的法律效果,准用动产与动产附合的处理原则。(三)加工 加工是指对他人的动产进行制作、改造,使之形成一种具有更高价值的新物。关于加工物的归属问题,在确定加工物的归属时,应采纳以材料主义为原则,以加工主义为例外的做法。原则上,加工物所有权应归属于原材料的所有人,惟在加工人为善意加工且加工后增值的价值明显高于原物价值

10、的情况下,方可由其取得所有权。加工人主观上若为恶意,无论增值部分价值大小,加工人均不能取得所有权。六、取得时效(一)取得时效概说 1.取得时效的概念。取得时效又称占有时效或时效取得,是指无权利人以行使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的意思公然、和平地继续占有他人的财产,经过法律规定的期间,即依法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的法律制度。2.取得时效制度的价值与功能。近现代各国民法,大多承袭了罗马法而规定了取得时效制度,该制度之功用主要表现在:(1)维护因一定事实状态达一定期间所建立起来的新的财产秩序,以便尽速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2)使长期地继续地占有他人之物者,无论善意与否均能取得其所有权,具有促进

11、物尽其用的社会功能。(3)在特定情况下能够弥补权利取得的缺陷,具有维护交易安全的作用。(4)取得时效制度的设立,使事实代替证据,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岁月流逝所发生的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的困难与烦累,有利于纠纷的解决。3.取得时效制度的立法例。从各国立法规定来看,关于取得时效的种类,立法上无例外地区别动产与不动产而规定两类不同的时效,所有权以外的其他财产权的取得时效则准用所有权取得时效之规定;绝大多数国家的立法还区分占有人的占有是否为善意占有而规定不同的时效期间;此外,一些国家的立法对不动产(或者包括须登记的动产)的取得时效还再分为占有取得时效与登记取得时效两种不同的类型。从各国时效制度的立法体例看

12、,大致有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统一并存制和分立并存制两种做法,多数国家采后一种体例,对两种时效分别在总则编与物权编中予以规定。我国物权法中对取得时效未予规定(二)所有权取得时效的一般构成要件 1.占有之标的物须为他人之物。2.占有人对他人之物的占有须为自主占有、和平占有、公然占有。(1)占有人对他人之物的占有须为自主占有。(2)占有人对物的占有须为和平占有。(3)占有人对物的占有须为公然占有。3.须经过法定之期间。(三)取得时效期间的计算 1.取得时效的起算。取得时效的起算点应是占有人开始以自己所有的意思,和平与公然地占有。即取得时效起算之时应是财产的最后占有人或财产的让与人(前占有人)符合取得时效事实要件之时,后一情形被称为“占有的合并”。2.取得时效期间的中止与中断。(1)取得时效期间的中止。时效期间中止的目的是将权利人由于法定事由而不能行使其权利、不能自我保护或难于自我保护的时间排除在取得时效期间之外。(2)取得时效期间的中断。取得时效中断的目的在于督促真正权利人行使权利,阻止非权利人取得权利。(四)所有权以外的其他财产权的取得时效 取得时效不仅适用于所有权,而且得适用于其他财产权,此为近现代各国立法的通行做法。许多国家的立法明确规定,关于所有权以外的财产权的时效取得,准用动产或不动产所有权时效取得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民法课件-第十九章-所有权的取得方式.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