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明理学总论宋明理学总论一、宋明理学的正名一、宋明理学的正名 二、宋明理学的称谓二、宋明理学的称谓三、宋明理学的形成三、宋明理学的形成四、宋明理学的特点四、宋明理学的特点五、宋明理学的发展阶段五、宋明理学的发展阶段六、宋明理学的影响六、宋明理学的影响精选文档鲁迅鲁迅狂人日记狂人日记 v我翻开历史一查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吃 人人 精选文档戴震戴震(17241724177717
2、77)孟子字义疏证孟子字义疏证 “酷吏以法杀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后儒以理理杀杀人。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者,死于死于理理,其谁怜之,其谁怜之。”精选文档v一、宋明理学的正名一、宋明理学的正名v1、“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v20世纪的“五四”运动应不应该批判旧的贞节观与11世纪的程颐对当时的贞节观应不应该肯定是两个不同的问题。v程颐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说的这句话?v程颐此话是他的本意,还是为了说明某个问题?v从伦理学的角度看,程颐论失节这句话是依照儒家伦理的基本原则而对当时既有的某一规范所作的强势的肯定。程颐的这句话是从儒家舍生取义的一般原则中引申出来的
3、。精选文档v2 2、“存天理,去人欲存天理,去人欲”v问题一:文本中的“人欲”指的是什么?v问题二:宋明理学的“去人欲”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的?v 问题三:如何理解戴震所说的“以理杀人”?v宋明儒者所说的“存天理去人欲”,“天理”指社会的普遍道德法则,“人欲”是指与道德法则相冲突的感性欲望。天理即理性法则,人欲即感性法则。道德的本质是依据理性法则对感性冲动加以限制,限制的范围与程度固然随社会变迁而变化,而伦理学中感性与理性的张力则是永恒的。这正是人之为万物之灵的地方。精选文档v二、宋明理学的称谓二、宋明理学的称谓v1、理学v2、道学v3、性理学v4、宋学v5、新儒学(Neo-Confuciani
4、sm)精选文档v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理学指义理之学,相对于辞章考据训诂而言,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v宋明理学又称“宋明道学”,指宋明(包括元、清)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学术体系。“道学”一词起源较“理学”为早,北宋的张载和二程就已经提到。程颐以他和其兄二人所倡导的学说为“道学”。“道学”其实就是指程朱一系的学术和学派。v“性理之学”,包括宋明理学的主要两派,可以作为宋明理学的同义词使用。v“宋学”是与“汉学”相对而言的。人们把宋明理学家那种注重义理的理解和发挥的学术方法和学风称为“宋学”,而把汉唐儒学家那种注重名物训诂
5、的学术方法和学风称为“汉学”。v“新儒学”的概念,英文为Neo-Confucianism。海外一些汉学家多用此名称来指称宋明理学。精选文档宋明理学的流派理学道学(程朱派)心学(陆王派)陆九渊、王守仁二程、朱熹精选文档宋明理学气学数学理学程朱心学张载邵雍陆王宋明理学的流派精选文档v三、宋明理学的形成三、宋明理学的形成v首先,理学是唐中叶以来复兴儒学的延续。v其次,理学是北宋初期开始的思想解放的产物。v再次,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v最后,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精选文档v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v这个复兴儒学的运动,由隋唐之际的王
6、通发其先声,由唐代中期以后的韩愈、李翱、柳宗元诸人继其后续,而至两宋时期蔚为大观,形成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而又影响久远的儒学运动。v在时间上,这场儒学运动持续到明清之际,影响直至当代;在空间上,这场儒学运动不限于儒学的故乡,还牵涉到受儒学影响的东亚诸国,以至于在这些国家,所谓的儒学主要就是理学(或称性理学)。精选文档v四、宋明理学的特点四、宋明理学的特点v1、思辨化的儒学、思辨化的儒学v宋代的理学家们认识到,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儒学本身在形而上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v理学家为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
7、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v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论,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智慧。精选文档v2、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学、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学v无论是理学的宇宙论、本体论或知识论,都不能简单地与西方哲学相比附,其思维的对象不是自然与万物,而是伦理与道德,其理论的旨趣不在于人类理智对于自然对象以及人类理智自身的把握,而是人类对于社会伦理价值与规范的正当性的认识和对于主体道德的个体自觉。精选文档3、融合佛老的儒学、融合佛老的儒学v其一是借鉴吸收佛道二教的宇宙观和本体论,建构儒家的哲学理论基础;v其二是借
8、鉴佛老的传法法统,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家的“道统”;v其三则是把佛老的禁欲主义说教吸收过来,把它作为理学的一个基本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论主张。v后者在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后世的知识分子对于宋明理学集中批判的焦点所在。精选文档v五、宋明理学的发展阶段五、宋明理学的发展阶段v1、北宋,理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v2、南宋,理学进一步发展以及程朱道学统治地位逐步确立阶段。胡宏、吕祖谦、朱熹、张栻、陆九渊。v3、元朝,程朱道学北传的阶段。赵复、刘因、许衡、饶鲁、吴澄。v4、明初,程朱道学统治阶段。宋濂、方孝孺、曹端、薛瑄
9、、吴与弼。v5、明中期,王学崛起及传播阶段。吴与弼、陈献章、王阳明、王畿、王艮、陈献章、湛若水、刘宗周。v6、明后期清前期,对理学批判总结及理学走向衰颓阶段。黄宗羲、全祖望、陈确、王夫之、顾炎武、颜元、戴震。精选文档v按照各学派在理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可以分出理学中的主流派和非主流派。所谓主流派就是程朱道学、陆王心学、以及以张载、王廷相、王夫之为代表的气学。非主流派则包括司马光的涑水学、二苏的蜀学、胡宏和张栻的湖湘学、吕祖谦的婺学、王安石的新学、陈亮、叶适的功利之学。精选文档洛学与闽学洛学与闽学v程颢和程颐之学称为程颢和程颐之学称为“洛学洛学”,这是就地域而论,这是就地域而论的,因为二程兄弟是河
10、南洛阳人,又长期在洛阳的,因为二程兄弟是河南洛阳人,又长期在洛阳从事讲学活动。从事讲学活动。v旧时也有学者把邵雍之学归在洛学之中。二程的旧时也有学者把邵雍之学归在洛学之中。二程的“洛学洛学”也称作也称作“伊洛之学伊洛之学”。v朱熹因在福建讲学,弟子多为福建人,形成的学朱熹因在福建讲学,弟子多为福建人,形成的学派世称派世称“闽学闽学”。朱熹自号。朱熹自号“紫阳紫阳”,后来学者,后来学者称朱熹为称朱熹为“紫阳夫子紫阳夫子”,闽学又称,闽学又称“紫阳学派紫阳学派”。精选文档理学与心学v冯友兰:v新儒家接着分成两个主要的学派,真是喜人的巧合,这两个学派竟是兄弟二人开创的。他们号称是“二程”。弟弟程颐(
11、10331108年)开创的学派,由朱熹(11301200年)完成,称为程朱学派,或“理学”。哥哥程颢(10321085年)开创的另一个学 派,由陆九渊(11391193年)继续,王守仁(14731529年)完成,称为陆王学派,或“心学”。在二程的时代,还没有充分认识这两个学派不 同的意义,但是到了朱熹和陆九渊,就开始了一场大论战,一直继续到今天。精选文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v北宋五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v南宋:朱熹、陆九渊v明代:王守仁v“程朱陆王”精选文档宋明理学的基本问题v1、宇宙论的完善为先秦儒家思想提供宇宙论、本体论的论证v2、人生境界的追求希贤希圣的冀求,儒家圣人理想的达成
12、v3、修养功夫的重视为学功夫精选文档v六、宋明理学的影响六、宋明理学的影响v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形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v宋明理学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对佛道二教展开了一种与孟子“辟杨墨”相类似的所谓“辟佛老”的文化攻势,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精选文档v我们研究理学哲学智慧,不仅在于了解它对回应与解决当时社会与文化问题作了怎样的解答,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
13、对其得失的分析来帮助我们思索一些诸如“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如何正确回应外来文化”、“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社会成员中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等对当代仍至为重要的哲学问题。而给这种思考以启发和借鉴,正是理学智慧的意义所在。精选文档v周敦颐周敦颐v西元10171073,字茂叔,宋真宗年间道州营道(湖南道县)人。幼年丧父,由舅父抚养和栽培。历任过一些地方小官,有治绩。从政之余,还“汲汲于传道授业”。谥元,称元公。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其学被称为“濂学”。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精选文档周敦颐的太极说v 周敦颐,字茂叔,生于公元1016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死
14、于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元年),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曾作过几任州县官吏,晚年在庐山下筑室,名濂溪书堂,后人称他为周濂溪。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后人编为周子全书。精选文档精选文档太极图说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
15、真,二五之精,妙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
16、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道,曰仁与义。”又曰: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太极图说太极图说)精选文档 一、太极动静一、太极动静v无极而太极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
17、无极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变化无穷焉。精选文档二、立人极二、立人极v惟人也得其秀也而最灵惟人也得其秀也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中正仁义正仁义(自注: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而主主静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焉。故圣人与天地和
18、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和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曰仁与义”。又曰:。又曰:“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大哉易也,斯其至矣。精选文档二、立人极二、立人极v、道德根源与善恶的来源、道德根源与善恶的来源v道德的根源在于道德的根源在于“善恶分善恶分”。v周敦颐以周敦颐以“五性说五性说”来解释善恶的来源。他认来解释善恶的来源。他认为,善恶根源于人性。人有
19、五性,为,善恶根源于人性。人有五性,“性者,刚、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柔、善、恶、中而已矣。”v“诚诚”:“纯粹至善者也纯粹至善者也”。v“寂然不动者,诚也。寂然不动者,诚也。”v“无思,本也;思通,用也。无思,本也;思通,用也。几几动于彼,诚动动于彼,诚动于此。于此。”v“诚无为,几善恶。诚无为,几善恶。”精选文档二、立人极二、立人极v2、圣人之本和为圣之功、圣人之本和为圣之功v诚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v诚者圣人之本。诚者圣人之本。v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窒欲,迁善改过迁善改过而而后至。后至。v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
20、?曰:有。请闻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闻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庶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庶矣乎!矣乎!v养心养心莫善于莫善于寡欲寡欲。予谓:养心不止于寡而存予谓:养心不止于寡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是贤圣非性生,必养心而至贤也;明通,圣也。是贤圣非性生,必养心而至之。之。精选文档三、孔颜乐处三、孔颜乐处v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v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
21、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v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富可爱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精选文档v邵雍邵雍v公元公元1011107710111077,字尧夫,赐号康节,字尧夫,赐号康节,后遂称康节先生。因邵雍岁以前曾后遂称康节先生。因邵雍岁以前曾居河南共城(今辉县)居河南共城
22、(今辉县)“苏门百源之上苏门百源之上”读书学习,后人便称其学派为读书学习,后人便称其学派为“百源学百源学派派”。邵雍年轻时生活十分艰难,以至。邵雍年轻时生活十分艰难,以至于于“寒不炉,暑不扇,日不再食,夜不寒不炉,暑不扇,日不再食,夜不就席者数年就席者数年”,但这并未泯灭他为学求,但这并未泯灭他为学求道的志向。岁以后,邵雍举家迁往道的志向。岁以后,邵雍举家迁往洛阳,在司马光等人的资助下,生活才洛阳,在司马光等人的资助下,生活才逐渐安定下来。邵雍一生不仕,逐渐安定下来。邵雍一生不仕,“隐居隐居”治学。自谓治学。自谓“平生不作皱眉事平生不作皱眉事”,把所,把所居之处命名为居之处命名为“安乐窝安乐窝
23、”,自号安乐先,自号安乐先生。生。精选文档v 先天八卦次序先天八卦次序图图太極太極陽陽隂隂太陽太陽少陽少陽少隂少隂太隂太隂乾乾坤坤震震巽巽坎坎離離艮艮兑兑精选文档一、一、“太极太极”本体论本体论v“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之变复归于神也。器之变复归于神也。”v“道为太极道为太极”。v“道生天地万物而不自见,天地万物亦取法乎道矣。道生天地万物而不自见,天地万物亦取法乎道矣。”v所谓所谓“数数”,即指天地变化的大衍之数,它既是成卦的,即指天地变化的大衍之数,它既是成卦的基础,又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内在规定性;而基础,又是宇宙万物
24、生成的内在规定性;而“象象”则包则包括由数而生或由数构成的卦象和图象。括由数而生或由数构成的卦象和图象。v有了象数,便能由象数原则不断化生出有具体形象的万有了象数,便能由象数原则不断化生出有具体形象的万事万物即事万物即“器器”的世界。的世界。精选文档二、元会运世:人类历史年谱二、元会运世:人类历史年谱元元1会会112=12运运11230=360世世1123012=4320岁岁112301230=129,600月月11230123012=1,555,200日日1123012301230=46,656,000辰辰112301230123012=559,872,000“数数者何也?道之运也,理之会也
25、,阴阳之度也,万物之者何也?道之运也,理之会也,阴阳之度也,万物之纪也,明于幽而验于明,藏于微而显于著,所以成变化纪也,明于幽而验于明,藏于微而显于著,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也。而行鬼神者也。”精选文档皇帝王伯皇帝王伯中国历史年鉴中国历史年鉴v皇皇:以以“道道”化民化民v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三皇:伏羲、女娲、神农v以道化民者,民亦以道归之。故尚自然。夫自以道化民者,民亦以道归之。故尚自然。夫自然者,无为、无事之谓也然者,无为、无事之谓也。(观物内篇之四)精选文档皇帝王伯皇帝王伯中国历史年鉴中国历史年鉴v帝帝:以以“德德”教民教民v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
26、虞舜v以德教民者,民亦以德归之,故尚让。夫让也以德教民者,民亦以德归之,故尚让。夫让也者,先人后己之谓也者,先人后己之谓也。(观物内篇之四)精选文档皇帝王伯皇帝王伯中国历史年鉴中国历史年鉴v王王:以以“功功”劝民劝民v三王:夏禹、商汤、周文三王:夏禹、商汤、周文v以功劝民者,民亦以功归之,故尚政。夫政也,以功劝民者,民亦以功归之,故尚政。夫政也,正也,以正正夫不正之谓也正也,以正正夫不正之谓也。(观物内篇之四)v天下之正,莫如利民焉;天下之不正,莫如害天下之正,莫如利民焉;天下之不正,莫如害民焉。能利民者正,则谓之王矣;能害民者不民焉。能利民者正,则谓之王矣;能害民者不正,则谓之贼矣。正,则谓
27、之贼矣。(观物内篇之四)精选文档皇帝王伯皇帝王伯中国历史年鉴中国历史年鉴v伯伯:以以“力力”率民率民v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宋襄公、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宋襄公、秦穆公秦穆公v以力率民者,民亦以力归之,故尚争。夫争以力率民者,民亦以力归之,故尚争。夫争也者,争夫利者也。取以利不以义,然后谓也者,争夫利者也。取以利不以义,然后谓之争。之争。(观物内篇之四)精选文档v所谓所谓皇帝王伯皇帝王伯者,非独三皇、五帝、三王、者,非独三皇、五帝、三王、五伯而已。但用无为,则皇也;用恩信,则五伯而已。但用无为,则皇也;用恩信,则帝也;用公正,则王也;用智力,则伯也。帝也;用公正,则王也;用智力
28、,则伯也。伯以下,则苗蛮;苗蛮而下,是异类也伯以下,则苗蛮;苗蛮而下,是异类也。(观物外篇第九)精选文档三、观物论和性情说观物论和性情说v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重要也。非观之以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重要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观物内篇上)v以物喜物,以物悲物,此法而中节者也。以物喜物,以物悲物,此法而中节者也。(观物外篇下)v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情偏而暗。(同上)v君子之学以润身为本,其治入应物皆余事也。君子之学以润身为本,其治入应物皆余事也。(观物外篇)精选文档三、观物论和性情说观物论和性情说v邵雍的观物论对后来的理学家的影响重要邵雍的观物论对后来的理学家的影响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体现在两个方面:v其一是其一是性情说性情说,以性为善,以情为不善。,以性为善,以情为不善。v其二是其二是“无我无我”的观点。的观点。精选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