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思考题与电大本科《个人理财》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ihai2016 文档编号:4628884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思考题与电大本科《个人理财》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2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思考题与电大本科《个人理财》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2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思考题与电大本科《个人理财》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2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思考题与电大本科《个人理财》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2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思考题与电大本科《个人理财》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思考题与电大本科个人理财试题附答案2022年整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思考题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实现两个转变的?1社会历史条件:(1)马克思主义产生是以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大生产为物质前提,引起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继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2)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越来越

2、尖锐起来。(3)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组织建立、壮大,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2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界,地质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一批说明自然联系和发展的科学纷纷建立并发展起来。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成为可能,沉重打击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全面、深刻揭示世界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3思想条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李嘉图、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利润、地租、利息、分工理论);法国

3、空想社会主义(欧文、傅利叶、圣西门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尖锐的批判,明确提出资本主义必将被未来的理想社会所代替);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思想(梯里叶、基佐用阶级分析法和阶级斗争)的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4思想转变历程:(1)18351841年的大学生时期,参加青年黑格尔派,这是其思想的起点;(2)18411843年,莱茵报时期,认识到研究经济问题的重要性,开始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3)1843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法年鉴时期,对人类社会发展达到了初步的唯物主义认识,明

4、显地转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进行了系统的经济学研究,初步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共产主义的实现作了论证,实现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两个转变: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如何发现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异化理论在唯物史观产生中的作用是什么?神圣家族在创立唯物史观中的地位是如何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如何阐述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什么?1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新世界观的首次探索;(2)神圣家族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夜;(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世界观的天

5、才萌发;(4)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初步的系统阐述。2劳动异化理论在唯物史观产生中的作用【(1)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基本表现、和基本内容】:第一,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互异化;第二,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第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第四,人与人相异化。【(2)对唯物史观产生的作用】:人的本质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特征,它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改造自然的活动。这与以往黑格尔与费尔巴哈把异化分别看做是绝对精神的异化与人的本质的异化不同。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活动,人改造并使自然人化的活动。劳动异化理论揭示了劳动的辩证性,与唯心史观划清了界线。同时,马克思认为劳

6、动也创造了人类社会,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各种联系,关系组成了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以劳动作为基础的,劳动具有社会性,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这正好揭示了劳动的社会性,说明整个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所以,劳动异化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开端。3神圣家族在创立唯物史观中的地位 (1)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把现实问题归结为观念问题的主观唯心主义,揭露了一切思辨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唯物辩证地解决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提出了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的基础和决定力量的观点;(3)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提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作用将不

7、断扩大的原理。(4)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不仅提出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性的思想,还指出了作为先进社会力量的无产阶级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实践唯物主义的阐述 (1)规定了实践的科学含义,把实践看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特征;(2)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3)把实践看做理解人的本质的关键,“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论断;(5)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与实践性的根本特点。5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1)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是“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以往旧哲

8、学的根本特征。实践唯物主义着重实践对世界的改造意义,把人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看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强调的是自然的“属人”性。实践唯物主义是新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着重的是从历史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3)因此,我们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质的理解上,要将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不能将两者割裂。6、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如何全面阐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形态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

9、学唯物主义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哲学,系统地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1)进一步阐述了实践是现实世界的基础,实践观点是新世界观的首要的基本观点。(2)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这是唯物史观的实质所在。(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又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社会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统一。(5)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是通过经济斗争、革命

10、和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赚到另一个阶级手中来实现的。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哲学的贫困是如何从方法论上批判蒲鲁东主义的?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2首先,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唯物主义基础的阐述。马克思指出,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蒲鲁东根本颠倒了经济关系与经济范畴的关系。其次,对生产力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的阐述。马克思认为,人们借以进行生产、消费和交换的经济形式是暂时的和历史性的形式。生产关系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生产方式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第三,对社会历史的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本质的阐述。马克思

11、批判蒲鲁东从永恒不变的人类理性出发探讨各个时代的经济现象。第四,对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实质的阐述。马克思在揭露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辩证法的实质,即矛盾双方是不可分割的,他们彼此联系,彼此依赖。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1)唯物史观是宣言的基本思想;(2)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做了科学阐述;(3)对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的科学论证;(4)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科学阐述;(5)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6)无产阶级政党纲领的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任务;(7)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他们的思想观念;(8)对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批判;(9)共产党

12、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和政治斗争的策略;(10)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历程和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四、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将唯心主义从其最后的避难所中驱赶出来。(2)马克思主义充分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3)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成了现实的科学,并与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成为

13、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行动指南。五、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五个阶段是什么?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劳动价值论的内容是什么?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是什么?资本积累的内容是什么?哥达纲领批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五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阶段历程各个阶段的研究内容18431845年巴黎笔记异化劳动、劳动价值论、资本积累学说18501853年伦敦笔记第一、对货币、信用和危机问题的研究;第二、对导致李嘉图学派解体的原因作了研究;第三、对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及工人阶级的状况、农业问题作了研究;第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经济形态作了研究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14、,以及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结构作了详尽的论述,对劳动价值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势问题作了论述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对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生产价格理论、地租理论等作了极其重要的论述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资本的生产过程,包括资本的流通、剩余价值的产生、货币、工资等;“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2劳动价值论的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即价值与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同时也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

15、的人类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2)劳动的二重性,即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3)商品的拜物教理论,即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4)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3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16、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3)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都是通过提高剩余价值率实现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资本积累的内容:(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剩余价值资本化,把剩余价值当做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就是资本积累。(2)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贪欲,是驱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而激烈的竞争则是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3)决定资本积累量的主要因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使用的资本和所消费的资本之间的差额,预付资

17、本的总量。(4)资本积累的规律:贫富差距增大,人口的相对过剩。5哥达纲领批判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马克思对哥达纲领的五个条文逐字逐句地进行了批判。其一,对哥达纲领避开劳动的物质条件和占有形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问题来泛泛地谈论“劳动”和“社会”,从而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进行了批判。同时指出只有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才能铲除资本主义这个历史祸害。其二,对哥达纲领篡改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只反对资产阶级而不反对土地所有者的立场进行了批判。并指出,地产的垄断甚至是资本垄断的基础,因而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其三,对拉萨尔主义提出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公平的分配”、“平等的权利”

18、等资产阶级的空话及其经济学原则进行了批判。在批判中马克思根据自己的产品再生产理论提出了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理,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阶段划分的理论。其四,对哥达纲领篡改国际章程,将“工人的解放”改为“劳动的解放”,以及粗暴地歪曲宣言,把农民和小资产阶级都看作“反对的一帮”的谬论进行了批判,阐明了关于革命同盟军的思想。其五,对哥达纲领追随拉萨尔主义,从最狭隘的民族观点来理解工人运动,完全抛弃工人运动的国际主义原则进行了批判。第二部分,马克思批判了拉萨尔的“铁的工资规律”,重申了关于工资的实质的思想,并指出工人阶级要获得解放就要消灭雇佣劳动制度。第三部分,马克思重点批判了拉萨尔主义的

19、救世良方,即依靠“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来实现社会主义,指出这是将阶级运动的立场完全退到宗派运动的立场,阐明了无产阶级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第四部分,对哥达纲领中的“自由国家”谬论、庸俗的民主主义政治要求以及为建立“国家的精神和道德基础”而提出的一些要求进行了批判,深刻阐述了国家的阶级实质,并提出了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思想。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关系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对待普选制与议会民主制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社会历史观的新说明与新认识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文艺观、伦理观、宗教观思想是

20、什么?1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始终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关注的根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在不断总结无产阶段斗争运动检验的基础上得到了深化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加速了工人阶级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无产阶级的斗争也由自发的经济斗争向自觉的政治斗争转变。2马克思恩格斯对待普选制与议会民主制的态度 (1)恩格斯指出,民主制和普选制可以使工人阶级政党更多、更好地传播自己的主张,同时也给了工人阶级政党广泛深入群众,宣传自己的观点,揭露资产阶级攻击诽谤,进行革命运动的有利

21、机会。(2)由于工人阶级有成效地利用了普选权,并使它作为自己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发挥了作用,在资产阶级用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工人阶级也利用其中的某些东西来对这些结构本身作斗争。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东方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从而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发展道路。东方社会的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社会历史观的新说明与新认识 (1)原始社会发展的研究对唯物史观论证的深化 关于两种生产理论。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决定着原始社会发展的全部进程,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由人进行,没有人的自身生产和

22、再生产就不可能延续;关于原始社会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在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家庭关系的变化,同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交错进行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婚姻、家庭关系经历了如下几种主要形式】:一是血缘家庭;二是普那路亚家庭,普那路亚即亲密的同伴,它排除了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关系;三是对偶家庭;四是一夫一妻制家庭。关于私有制的起源和阶级的产生。人类史上的三次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是农业与手工业分离,第三次是手工业与商业分离;关于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是在私有制和阶级产生以后,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权力机关。(2)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

23、新概述 关于社会历史固有的客观规律及其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异同。在自然界,客观规律是不自觉地盲目起作用的。而在社会历史领域,一切活动全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有追求愿望的人而实现的。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恩格斯指出,社会上层建筑分为两类:政治上层建筑(国家,法律等)与观念上层建筑(哲学,宗教等),这两类上层建筑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3)【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 论证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物质生产方式或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是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的,但经济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历史过程中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并

24、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合力论”,全面论证历史的辩证运动。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的科学的方法论。5【(1)自然观 】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的演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劳动则是人类社会产生的现实基础,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它既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标志。在劳动中,人们改造自然,同时也改造自身,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各种社会的联系和关系组成了社会。【(2)科学观】 恩格斯指出,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自然界丰富多彩的运动有四种基本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科学是对客观对

25、象的反映,所以各门学科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应决定于它们所研究的对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同一的,各种运动形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因此,自然科学也是统一的,各门科学有着相互转化的有机联系。生产实践是自然科学阐释的基础和源泉,也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3)文艺观】 第一,文艺的本质 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带有上层建筑性质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归根到底,艺术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的产物,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着文艺的历史内容和历史水平,也只有从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中才能找到文艺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第二,艺术发展的规律 艺术与物质生产都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6、但物质生产产品的价值在于使用价值,而艺术生产产品的价值在于审美价值。艺术有其相对独立性,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的决定作用,并不意味着物质生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艺术生产水平的高低,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现象。第三,文艺创作的原则 马恩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把艺术创作看做是反映现实,认识现实的方式之一,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原则。恩格斯指出,现实主义原则是艺术创作的最基本原则,这种创作原则的实质就是要求文艺创作必须从现实出发,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4)伦理观】 第一,道德的根源和本质 道德是人类的社会活动现象和意识现象,道德的根源应当到现实的人类社会物质生活中区探求;第二,道德的阶级

27、性与历史性 道德是一种反映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意识形态,由于各个阶级的地位和所维护的利益不同,因而维护这些利益的道德观念也不同;道德总是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道德观念是个历史范畴,永恒不变的道德观念是不存在的。第三,原始道德的特征、婚姻家庭道德的演变 道德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人们彼此交往,相互联系;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劳动与彼此交往的迫切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意识;恩格斯认为“互爱”是爱情、婚姻、家庭中最根本的道德原则。第四,道德观念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作用 恩格斯认为道德的相对独立性一方面表现在,道德意识的发展并不完全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

28、致,道德的变化往往落后与经济关系的变化;另一方面表现在,道德意识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具有重大的能动作用,积极地以它特有的方式反作用与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5)宗教观】 首先,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恩格斯看来,宗教本质上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幻想的反映,是一种虚假的观念。在形式上,宗教是超人间的、幻想的、虚假的、不真实的;但在内容上,宗教是人间的力量,幻想是由于人间力量作用的结果;宗教是远离经济基础又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宗教是剥削阶级的通统治工具;其次,关于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

29、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分为原始宗教和人为宗教,原始宗教的产生主要根源是大自然的异己力量的支配,人为宗教的主要根源是社会关系的压迫。宗教的发展是一个由对自然的崇拜发展为多神教,由多神教发展到一神教的过程。宗教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必然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归于灭亡。第四章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一、19世纪末和20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哪些变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时代的变革。19世纪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体现在:(1)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集中表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就生产力而言,以电力广泛

30、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得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国家,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生产高速地增长。同时,科学技术革命推进着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内在地、必然地引致已经存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使得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的资本主义。(2)经济上的变化决定了政治上的变化。随着垄断的产生,垄断组织先后在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出现。经济上的垄断奠定了资产阶级收买工人阶级上层分子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垄断统治加强,使得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方式改变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通知方式由以前的公开镇压转变为公开镇压和表面让步两手同时并用。同时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也进

31、一步激化了。二、伯恩斯坦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修正表现在哪些方面?(1)在社会主义问题的系列论文中,伯恩斯坦首先以反对社会主义运动的“空想主义”为借口,对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有关“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的论断坐了“修正。(即反对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趋势)(2)伯恩斯坦以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英国农业发展的情况为例,提出了与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对资本主义农业发展趋势的理解相反的结论。(即反对关于农民与无产阶级的同盟关系)(3)伯恩斯坦从人们生存的空间关系的影响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各民族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影响角度,认为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已经发展成对空间方向的大扩展和其领土上急剧增加的居民数量进行协调的

32、一种管理组织。这种国家和马恩设想的未来社会的管理结构并没有本质区别,依靠这种国家完全可以达到”长入“社会主义的目标。(即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4)伯恩斯坦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显著的资本集中趋势,采取了否认的态度。(即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积累理论)(5)伯恩斯坦以资本主义内部已经生长出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因素为根据,否认资本主义崩溃的必然性。(即否认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6)伯恩斯坦借口把落后民族纳入文明化制度范围,为资本主义殖民政策辩护。(即否认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精神,为帝国主义殖民政策辩护)(7)伯恩斯坦力图用新康德主义来指导社会主义运动

33、,改造马克思主义。(即企图用新康德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总之,伯恩斯坦的中心论点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须通过社会革命夺取社会主义胜利的基本原理。用新康德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用庸俗进化了取代唯物辩证法,主张折中主义的多因素决定论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伯恩斯坦责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为其推行机会主义路线制造理论根据的主要理论基础。三、卢森堡是如何回击伯恩斯坦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的?卢森堡在批判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论的阐释,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1)卢森堡针对伯恩斯坦关于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错误理解,论述了资

34、本主义时代变化中的新现象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关系。卢森堡认为,信用促进了股份公司的产生,加速了资本循环,但是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加剧发展中的四个矛盾。这【四个矛盾】分别是:一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矛盾;二是生产方式和占有方式的矛盾;三是财产关系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四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的私有性的矛盾。这四个矛盾不仅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反还会在新的形式上进一步加剧经济危机;(2)卢森堡针对伯恩斯坦关于企业主联合组织性质的错误理解,分析了卡特尔这一企业主联合组织的性质及其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形式。卢森堡认为,卡特尔的最终经济目的和作用只是力求在一个部门内消除利润上分配上的竞争,如果把它扩展到

35、一切重要的工业部门,它的作用就会随之消失。为了使国内市场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卡特尔通常还把部分闲置资本用作世界市场的生产,加剧了国外资本及其卡特尔组织的竞争,最后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更大的无政府状态。(3)卢森堡针对伯恩斯坦关于中小企业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及发展性质的错误理解,阐述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卢森堡认为,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科技革命起着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中,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并不是直线地逐步走向灭亡。四、倍倍尔针对伯恩斯坦的攻击作出了如何回应?(1)倍倍尔剖析了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理论产生的根源。他认为,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理论的

36、产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伯恩斯坦本人的思想演变的结果,它是社会民主党在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时必然出现的机会主义思想的反映。(2)倍倍尔运用德国工业发展中具体统计资料驳斥了伯恩斯坦对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否定。他认为,德国工业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资本积累和集中的趋势,这一事实说明了资本积累和集中并不是像伯恩斯坦所说的那样“放慢了”甚至“消失了”,而是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趋势。(3)倍倍尔运用德国农业发展中的具体统计资料驳斥了伯恩斯坦关于资本主义农业积累过程缓慢的观点。(4)倍倍尔运用德国各阶层收入变化的统计资料驳斥了伯恩斯坦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财产和收入日趋分散的观点。(5)倍倍尔深入批判了伯恩斯

37、坦对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曲解。倍倍尔认为,德国社会民主党一如既往地坚持阶级斗争的立场,合作社确实是工人阶级的组织,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业。(6)倍倍尔严正批判了伯恩斯坦“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的观点。五、拉法格对伯恩斯坦的批判是怎样的?面对伯恩斯坦用新康德主义来“补充”、“修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取向,拉法格非常敏感地察觉到这是一股危险的逆流,必须对此进行反击。他首先研究了康德和新康德主义,对新康德主义是修正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有了清晰的认识。他认为,新康德主义者完全抛弃了康德哲学中唯物主义的因素,否认客观事物的可知性。他对这种不可知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认为新康德主义

38、不可知论的产生根源,就在于资产阶级的怀疑本性。在对新康德主义错误的批判中,拉法格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做了更为深刻的论述。他认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提出的一种新的解释历史的方法,这一方法奠定了他和恩格斯的历史著作的基础(3)面对伯恩斯坦利用时代变化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做法,拉法格非常清楚地意识到研究时代特征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本质,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形成作出了特殊贡献。(4)面对伯恩斯坦否定无产阶级政党一般原则的做法,拉法格在阐发无产阶级历史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和奋斗目标,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发展。

39、六、普列汉诺夫对伯恩斯坦的批判是怎样的?(1)普列汉诺夫尖锐地批判了伯恩斯坦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攻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了深刻的思考。他认为,哲学是在一定时代所达到的思想和社会发展水平上概括人类全部经验的综合观念的体系。他以其丰富的哲学史知识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历史经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正确性,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性。(2)普列汉诺夫尖锐地批判了伯恩斯坦的经济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和正确性。(3)普列汉诺夫尖锐地批判了伯恩斯坦修正主义者攻击马克思主

40、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学活,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进一步思考。他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不能放弃使用暴力,必须依靠暴力来实行阶级的统治,实现自己的利益。七、列宁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哪些思考?(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根本思想和观点是一致的。(2)马克思主义是“由一整块钢铸成的”严整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体系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核心)。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哲学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而科学社会主义是运

41、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根本区别于各种旧的世界观,它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是共产主义世界观。(4)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和科学是方法。(5)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6)无产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与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一、列宁是如何驳斥民粹主义的?【民粹主义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俄国流行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民粹派认为,俄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没有必然性,俄国可以在村社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的主力不是工人而是农民,革命的领导者是知

42、识分子。】对民粹派最早的批判者是普列汉诺夫,完成者是列宁。(1)1894年 ,列宁发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主要批判自由主义民粹派代表人物米海洛夫斯基的主观社会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2)1899年,发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批判自由主义民粹派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的错误观点,通过论证俄国自1861年资产阶级改革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历史事实,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3)在对民粹派哲学基础的批判中,列宁深刻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第一,批判民粹派“人类天性”论,论证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历

43、史唯物主义(社会学)不是从人类天性出发研究抽象的一般社会,而是研究具体的人类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就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有可靠的根据。第二,批判民粹派“个人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阐述历史必然性与个人意志作用的关系、个人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关系。他说,决定论与道德观念、历史必然性与个人并不是对立和相互冲突的,只有根据决定论观点,才能做出严格正确的评价。脱离社会历史条件,讲历史是个人创造的毫无意义,要把个人的活动归结为他所在的利益集团的互动,归结为各个阶级的活动,人民群众的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第三,批判米

44、海洛夫斯基攻击马克思只有经济学理论而没有哲学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阐述资本论的哲学意义。二、马赫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列宁是如何在批判马赫主义的基础上阐述辩证主义认识论的?1、马赫主义的主要内容:(1)马赫主义在认识本质问题上坚持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感觉发源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2)马赫主义在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上坚持不可知论,认为我们所能认识的只是人的感觉经验,在感觉经验之外是否有东西存在,我们无法知道。(3)马赫主义在真理观上坚持主观真理观,反对客观真理论,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混淆了客观真理问题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关系问题。(4)马赫主义把实践和

45、认识论分开,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可以照唯物主义行事,而在理论上则可以是唯心主义。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系统阐述 批判马赫主义的哲学前提,提出两条对立的认识论路线和哲学的党性原则。列宁指出,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感觉先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的根据和本质。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思维是否是存在的反映,任何一个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批判马赫主义的不可知论,【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第一,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的;第二

46、,在现象和自在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仅仅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第三,在认识论上和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批判马赫主义真理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客观真理论。列宁认为,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真理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每一个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世界的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因而是有限的、相对的。批判马赫主义实践观,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列宁指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对物理学革命成果进行哲学总结,提出物质

47、的哲学定义。列宁对物质的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三、列宁是如何构建辩证法体系的?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样,哲学笔记也是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的标志性著作。(1)批判第二国际后期社会沙文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哲学基础,阐明辩证发展观与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区别。列宁指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飞跃式的、剧变式的、革命的;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在更高的基础上重复(否定之否定)的。(2)批判地继承辩证法思想的历史遗产,建构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列宁提出了辩证法的十六要素,概括了辩证法的主

48、要原理。按其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二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是辩证法的主要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四是辩证法的范畴(内容和形式),五是认识的辩证法;六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3)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其一,对认识的辩证过程的阐述。列宁认为认知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其二,对真理属性的阐述。列宁认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其三,对实践标准的客观根据的阐述。列宁提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实践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的主要根据。其四,对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源的阐述。列宁说:“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四、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狭义的帝国主义)的论述是怎样的?(1)对垄断的产生和发展的分析。列宁认为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资本的积聚和生产的集中进行得很快,当资本的积聚和生产达到一定的程度,资本主义经济就自然而然地走向了垄断。垄断从竞争中产生,但垄断消除不了竞争,而是凌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各类题库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思考题与电大本科《个人理财》试题附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ihai2016)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