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8 8章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第第3 3节节 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1、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 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补给不仅反映水量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补给不仅反映水量增加,还体现了盐量、能量的增加。增加,还体现了盐量、能量的增加。2、地下水径流、地下水径流 地下水从补给区向排泄区运动的过程。地下水从补给区向排泄区运动的过程。3、地下水排泄、地下水排泄 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失去水量的过程。排泄不仅反映水量减少,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失去水量的过程。排泄不仅反映水量减少,同时反映盐量与能量的减少。同时反
2、映盐量与能量的减少。作用:作用:地下水通过补给与排泄,保持其不断循环流动,与外界发生水量、地下水通过补给与排泄,保持其不断循环流动,与外界发生水量、盐量和能量的交换,在内部实现水量、盐量和能量的时空演变。盐量和能量的交换,在内部实现水量、盐量和能量的时空演变。因此,补给、排泄与径流决定着地下水水量水质在空间与时间上因此,补给、排泄与径流决定着地下水水量水质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的分布。第第1节节 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使含水层的水量、水化学特征和水温发生变化地下水补给使含水层的水量、水化学特征和水温发生变化 1、思考:、思考:补给获得水量后,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会发生什么变化?补给获得水量
3、后,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会发生什么变化?(1)地下水水位上升,)地下水水位上升,增加了势能增加了势能,使地下水保持不停的流,使地下水保持不停的流动动 (2)由于构造封闭或气候干旱,得不到补给,地下水的流动)由于构造封闭或气候干旱,得不到补给,地下水的流动将停滞将停滞2、补给研究、补给研究包括:包括:补给来源补给来源、影响因素(补给条件)影响因素(补给条件)与与补给量补给量3、地下水补给来源、地下水补给来源:(1)天然: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及相邻含水层的补给等)天然: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及相邻含水层的补给等(2)人类活动?灌溉水入渗、水库渗漏及人工回灌等)人类活动?灌溉水入渗、水库渗漏及人工
4、回灌等一、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一、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讨论:入渗机制?影响因素?补给量的确定?讨论:入渗机制?影响因素?补给量的确定?1、大气降水入渗机制、大气降水入渗机制 包气带是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枢纽,包气带的岩性结构和包气带是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枢纽,包气带的岩性结构和含水量状况对降水入渗补给起着决定性作用。含水量状况对降水入渗补给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认为,松散沉积物的降水入渗有两种方式:目前认为,松散沉积物的降水入渗有两种方式:(1)均匀砂土层)均匀砂土层活塞式活塞式(piston/diffuse infiltration)(2)含裂隙的土层)含裂隙的土层捷径式捷径式(bypass/short-
5、circuit infiltration)(1)均质沙土)均质沙土活塞式入渗活塞式入渗 入渗水的湿锋面整体向下推进,犹如活塞的运移。入渗水的湿锋面整体向下推进,犹如活塞的运移。活塞式入渗活塞式入渗适用条件:均匀的砂土层适用条件:均匀的砂土层 降水初期降水初期t1:土层干燥,吸水能力很强,雨水下渗快土层干燥,吸水能力很强,雨水下渗快 t1t2潜水面(1)均质沙土)均质沙土活塞式入渗活塞式入渗 降水延续降水延续t2:土层达到一定的含水量,毛细力与重力共同作用土层达到一定的含水量,毛细力与重力共同作用 下渗趋于稳定下渗趋于稳定渗润阶段,渗漏与渗透阶段渗润阶段,渗漏与渗透阶段 t1t2潜水面(1)均质
6、沙土)均质沙土活塞式入渗活塞式入渗 降水再持续:降水再持续:当土层当土层湿锋面推进到支持毛细水带时,含水量获得补给,湿锋面推进到支持毛细水带时,含水量获得补给,潜水位上升。潜水位上升。t1t2潜水面渗润阶段渗润阶段渗漏、渗渗漏、渗透阶段透阶段旱季末期,包旱季末期,包气带上部含水气带上部含水量低于量低于W0,水,水分亏缺。雨季分亏缺。雨季初期,降水补初期,降水补足水分亏缺足水分亏缺降水补亏多余,降水补亏多余,下渗下渗下渗水进入地下渗水进入地下水面,地下下水面,地下水储量增加,水储量增加,地下水位抬升地下水位抬升(2)含裂隙的土层)含裂隙的土层捷径式入渗捷径式入渗空隙大小极悬殊空隙大小极悬殊 捷径
7、式入渗,捷径式入渗,新水新水可以超过可以超过老水老水,优先达含水层,优先达含水层 捷径式入渗,不必包气带达到饱和即可补给下方含水层捷径式入渗,不必包气带达到饱和即可补给下方含水层 t1t2潜水面潜水面 当降水强度较大,细小当降水强度较大,细小孔隙来不及吸收全部水量孔隙来不及吸收全部水量时,一部分雨水将沿着渗时,一部分雨水将沿着渗透性良好的大孔隙通道优透性良好的大孔隙通道优先快速下渗,并沿下渗通先快速下渗,并沿下渗通道水分向细小孔隙扩散。道水分向细小孔隙扩散。存在比较连续的较强降存在比较连续的较强降雨时,下渗水通过大孔道雨时,下渗水通过大孔道的捷径优先到达地下水面。的捷径优先到达地下水面。捷径式
8、下渗与活塞式下渗的两点不同:捷径式下渗与活塞式下渗的两点不同:(1)活塞式下渗是)活塞式下渗是较较“新新”的推动其下的的推动其下的较较“老老”的水,始终是的水,始终是“老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水先到达含水层;(2)捷径式下渗时)捷径式下渗时“新新”水水可以超前于可以超前于“老老”水水到达含水层;到达含水层;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不必全部补充包气带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不必全部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即可下渗补给含水层。水分亏缺,即可下渗补给含水层。这两点对于分析污染物质在包气带的运移很这两点对于分析污染物质在包气带的运移很有意义。有意义。2、降水补给影响因素、降水补给影响因素 降水量降水量=地表径流量
9、地表径流量+蒸发量蒸发量+包气带滞留量包气带滞留量+补给含水层量补给含水层量(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P,E)降水总量、强度、频率、持续时间降水总量、强度、频率、持续时间 总量大,强度适中,间隔短,时间长总量大,强度适中,间隔短,时间长的绵绵细雨最有利,温度适中,温差较的绵绵细雨最有利,温度适中,温差较小,相对湿度大,蒸发强度小。小,相对湿度大,蒸发强度小。(2)地形)地形:高或低,陡或缓:高或低,陡或缓(3)地质)地质:渗透性愈大愈有利:渗透性愈大愈有利(4)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位埋深(5)其它)其它PESRSqS地表地表径流径流 入渗系数(入渗系数()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份额,常以小数大
10、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份额,常以小数表示。表示。入渗水补足水分亏缺后,其余部分继续下渗,达到含水层入渗水补足水分亏缺后,其余部分继续下渗,达到含水层时,构成地下水的补给。时,构成地下水的补给。我国,入渗系数我国,入渗系数通常变化于通常变化于0.20.4 之间,南方岩溶地区可之间,南方岩溶地区可高达高达0.8 以上,西北极端干旱的山间盆地则趋于零。以上,西北极端干旱的山间盆地则趋于零。降水入渗系数与年降水量、潜水埋深关系曲线降水入渗系数与年降水量、潜水埋深关系曲线潜水埋藏深潜水埋藏深度(度(m)(1)降雨量与补给量之间呈近似线性关系(定埋)降雨量与补给量之间呈近似线性关系(定埋深);深);(2)降雨
11、量中有一部分要补充水分亏损,才有补)降雨量中有一部分要补充水分亏损,才有补给地下水;给地下水;(3)地下水埋深越浅,补给量越大(定降雨量)地下水埋深越浅,补给量越大(定降雨量)最佳埋深最佳埋深:降水入渗补给量为最大时的地下水埋深。降水入渗补给量为最大时的地下水埋深。最大降水入渗补给量最大降水入渗补给量:与最佳埋深相应的降水入渗补给量。与最佳埋深相应的降水入渗补给量。3、补给量确定方法、补给量确定方法 (1)平原区一般采用入渗系数法()平原区一般采用入渗系数法()降水入渗系数多用年平均值表示降水入渗系数多用年平均值表示由经验与实验等方法得出全年降水入渗补给量:由经验与实验等方法得出全年降水入渗补
12、给量:Q=P F1000Q:m3/a;P:mm;:无量纲;:无量纲;F:km2降水入渗系数可用入渗试验仪、地中渗透仪来测定降水入渗系数可用入渗试验仪、地中渗透仪来测定Pqs地中渗透仪结构图地中渗透仪结构图 在若干个入渗皿中放入本区代表性原状土柱,以水位调节管控制不同在若干个入渗皿中放入本区代表性原状土柱,以水位调节管控制不同的地下水位埋深,经过若干年观测,可以得到不同包气带岩性、地下水位的地下水位埋深,经过若干年观测,可以得到不同包气带岩性、地下水位埋深及不同年降水量条件下降水入渗系数埋深及不同年降水量条件下降水入渗系数做成图表可以得出各种条件下做成图表可以得出各种条件下值的大小。值的大小。地
13、下观测室地下观测室 3、补给量确定方法、补给量确定方法 利用天然潜水位变幅确定(水位动态法)利用天然潜水位变幅确定(水位动态法)应用地下水长期动态观测资料,根据天然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应用地下水长期动态观测资料,根据天然地下水位变化幅度求。选择符合下列条件的典型地段:求。选择符合下列条件的典型地段:没有开采或地下水不受开采的影响没有开采或地下水不受开采的影响 没有地表水补给没有地表水补给 地下水水平径流和垂向越流及蒸发微弱地下水水平径流和垂向越流及蒸发微弱 包气带岩性及地下水位埋深有代表性包气带岩性及地下水位埋深有代表性 布置观测井,观测降水期间地下水位抬升值布置观测井,观测降水期间地下水位抬升值
14、h,然后,然后测定水位变幅带的给水度测定水位变幅带的给水度u。则。则 XhXqx 3、补给量确定方法、补给量确定方法 (2)山区降水入渗确定方法)山区降水入渗确定方法 山区由于地形切割,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大,地下水的蒸发山区由于地形切割,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大,地下水的蒸发排泄量可以忽略,大体上可认为山区地下水的补给量等于其排泄量可以忽略,大体上可认为山区地下水的补给量等于其排泄量,故可通过测定地下水排泄量反求其补给量。排泄量,故可通过测定地下水排泄量反求其补给量。山区的入渗系数山区的入渗系数是汇水区排泄量(泉、河流)与全年降水、是汇水区排泄量(泉、河流)与全年降水、汇水区面积的比值:汇水区面积的比
15、值:1000QfX二、地表水对地下水补给二、地表水对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体:地表水体:河、湖、水库等都可以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河、湖、水库等都可以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河流补给:河流补给:因地而异(空间上),不同部位、岩性等因地而异(空间上),不同部位、岩性等 因时而异(时间上),不同季节,不同补排关系因时而异(时间上),不同季节,不同补排关系 (1)比较)比较常年性河流常年性河流与与季节性河流季节性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的异同点对地下水的补给的异同点 (2)河流补给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河流补给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3)如何确定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如何确定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补给必要条件:补
16、给必要条件:(1)有水力联系)有水力联系 (2)地表水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地表水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二、地表水对地下水补给二、地表水对地下水补给季节性河流补给地下水季节性河流补给地下水二、地表水对地下水补给二、地表水对地下水补给河流不同部位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河流不同部位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1)山区)山区:河流深切,河水位常年低于地下水:河流深切,河水位常年低于地下水位,起位,起排泄地下水排泄地下水的作用;的作用;(2)山前)山前:堆积作用加强,河床抬高,地下水:堆积作用加强,河床抬高,地下水埋深大,则河水经常埋深大,则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补给地下水;(3)冲积平原中上游)冲积
17、平原中上游:河水位与地下水位接近,:河水位与地下水位接近,汛期汛期河水补给地下水,河水补给地下水,非汛期非汛期河水排泄地下水;河水排泄地下水;(4)冲积平原中下游)冲积平原中下游:堆积作用强烈,形成:堆积作用强烈,形成“地上河地上河”(尤其在北方),如黄河下游,此时,(尤其在北方),如黄河下游,此时,河水河水常年补给地下水常年补给地下水。三、含水层之间的补给三、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两个含水层之间存在两个含水层之间存在水头差水头差且有联系的且有联系的通路通路,则水头,则水头较高的含水层便补给水头较低者。较高的含水层便补给水头较低者。三、含水层之间的补给三、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两个含水层之间存在两个含
18、水层之间存在水头差水头差且有联系的且有联系的通路通路,则水头,则水头较高的含水层便补给水头较低者。较高的含水层便补给水头较低者。三、含水层之间的补给三、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隔水层分布不稳定时,在其缺失部位的相邻的含水层隔水层分布不稳定时,在其缺失部位的相邻的含水层便通过便通过“天窗天窗”发生水力联系。发生水力联系。越流(越流(Leakage):具有):具有一定水头差一定水头差的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的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岩层发生水量交换的过程。通常发生于松散沉积物中,粘性土层构成弱透岩层发生水量交换的过程。通常发生于松散沉积物中,粘性土层构成弱透水层。水层。三、含水层之间的补给三、
19、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含水层通过切穿隔水层的导水断层发生水力联系含水层通过切穿隔水层的导水断层发生水力联系三、含水层之间的补给三、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穿越数个含水层的钻孔或止水不良的分层钻孔,都将穿越数个含水层的钻孔或止水不良的分层钻孔,都将人为地构成水由高水头含水层流入低水头含水层的通道人为地构成水由高水头含水层流入低水头含水层的通道三、含水层之间的补给三、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越流量如何计算?越流量如何计算?1、影响越流补给量大小的因素、影响越流补给量大小的因素(1)两个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两个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2)裂隙、断层的透水性;)裂隙、断层的透水性;(3)弱透水层的透水性及厚度。)弱透
20、水层的透水性及厚度。2、越流补给量的确定、越流补给量的确定 K 弱透水层垂向渗透系数;弱透水层垂向渗透系数;I 驱动越流的水力梯度;驱动越流的水力梯度;HA 含水层含水层A的水头;的水头;HB 含水层含水层B的水头;的水头;M 弱透水层厚度(等于渗透途径);弱透水层厚度(等于渗透途径);W 越流面积越流面积 MHHKKIVBA四、人工补给四、人工补给灌溉回归水的补给灌溉回归水的补给 将灌溉渗漏补给含水层的水将灌溉渗漏补给含水层的水(包括渠道与田面渗漏)称之为(包括渠道与田面渗漏)称之为灌溉回归水灌溉回归水。渠系入渗渠系入渗:大型沟渠渗漏相当:大型沟渠渗漏相当于地表水入渗补给于地表水入渗补给 田
21、面入渗田面入渗:当灌溉水量超过地:当灌溉水量超过地下水面以上包气带土层的蓄水能下水面以上包气带土层的蓄水能力时,能对地下水产生补给。灌力时,能对地下水产生补给。灌水入渗过程与大气降水入渗过程水入渗过程与大气降水入渗过程基本相同。基本相同。进入田间的水量与渠道总输进入田间的水量与渠道总输水量的比值,称为水量的比值,称为渠系有效利用渠系有效利用系数系数。一般大型灌溉系统的有效。一般大型灌溉系统的有效利用系数为利用系数为 0.40.6。人工回灌人工回灌 采用有计划的人为措施补充含水量的水量称为人工补给采用有计划的人为措施补充含水量的水量称为人工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其目的有:。其目的有:(1)补充、储存
22、地下水资源;)补充、储存地下水资源;(2)抬高地下水位以改善地下水开采条件;)抬高地下水位以改善地下水开采条件;(3)储存热源以用于锅炉用水;)储存热源以用于锅炉用水;(4)储存冷源用于空调冷却;)储存冷源用于空调冷却;(5)控制地面沉降;)控制地面沉降;(6)防止海水倒灌与咸水入侵含水层。)防止海水倒灌与咸水入侵含水层。实例实例1 某一水源地(均衡区)位于平原地带,区域面积为某一水源地(均衡区)位于平原地带,区域面积为100Km2,年平均降水量为,年平均降水量为600mm,降水入渗系数为,降水入渗系数为0.2,地,地下水位埋深较浅,蒸发强度为下水位埋深较浅,蒸发强度为 0.00008 m3/
23、(m2.d)。有一)。有一条河流补给地下潜水,河床的补给长度为条河流补给地下潜水,河床的补给长度为8Km,单宽流量为,单宽流量为5m3/(m.d),水源地开采量为每年),水源地开采量为每年2000万万m3。回答以下问题:回答以下问题:(1)列出该水源地进行水均衡计算的表达式。)列出该水源地进行水均衡计算的表达式。(2)根据收入项和支出项,计算该水源地是正均衡还)根据收入项和支出项,计算该水源地是正均衡还是负均衡?是负均衡?(1)列出该水源地进行水均衡计算的表达式)列出该水源地进行水均衡计算的表达式式中:式中:降水入渗补给量;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入渗补给量;潜水蒸发量;潜水蒸
24、发量;开采量;开采量;潜水存储变化量潜水存储变化量 (2)根据收入项和支出项,计算该水源地是正均衡还是负)根据收入项和支出项,计算该水源地是正均衡还是负均衡?均衡?=0.60.2108=1.2107(m3););=58000365=1.46107(m3););=0.00008108365=0.29107(m3););=2.0107(m3)。)。收入项收入项=2.66107(m3)支出项)支出项=2.29107(m3)为正均衡。为正均衡。hQZYXkcufffXfYuZkcQhfXfYuZkcQ实例实例2 在某河流的一次水文试验观测中,记录了两个距离不远的断面的河流流在某河流的一次水文试验观测中
25、,记录了两个距离不远的断面的河流流量差变化曲线量差变化曲线 Q(t),以及地下水向该河泄流量的变化曲线,以及地下水向该河泄流量的变化曲线Qw(t),观测过程中有,观测过程中有一次强降雨从一次强降雨从t0开始,在开始,在t1结束,降水强度为结束,降水强度为W,这次强降水引起地表径流和地,这次强降水引起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升降,直到下径流的升降,直到t2恢复初始状态,初始径流量为恢复初始状态,初始径流量为 Q0(下图所示)。已知观(下图所示)。已知观测段对应的流域面积为测段对应的流域面积为A。分析以下问题:。分析以下问题:(1)观测时期地下水与河流的关系?)观测时期地下水与河流的关系?(2)地表、
26、地下径流量的峰值出现时间为何不同?)地表、地下径流量的峰值出现时间为何不同?(3)基流量)基流量 Q0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地下水泄流量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地下水泄流量Qw为何先增大,后减小?为何先增大,后减小?(4)计算一下本次强降水的入渗补给系数。)计算一下本次强降水的入渗补给系数。实例实例2 (1)在观测使其地下水与河流是相互补给的关系:在)在观测使其地下水与河流是相互补给的关系:在t0-t1为河流补给地下为河流补给地下水;在水;在t1-t2为地下水补给河流。为地下水补给河流。(2)根据上图分析可知,在这次强降水过程中,河流得到迅速补给,并)根据上图分析可知,在这次强降水过程中,河流得到迅
27、速补给,并很快使亏缺部分得到补足,很快达到地表径流量的峰值;在此同时多余水分下很快使亏缺部分得到补足,很快达到地表径流量的峰值;在此同时多余水分下渗补给地下水,但由于下渗的水少且由于地质条件原因下渗速率慢,地下径流渗补给地下水,但由于下渗的水少且由于地质条件原因下渗速率慢,地下径流量的峰值必定居后。量的峰值必定居后。(3)基流量)基流量 Q0主要由:包气带中的结合水主要由:包气带中的结合水(包括吸湿水和薄膜水包括吸湿水和薄膜水)和毛管和毛管水,饱和带中的重力水(包括潜水和承压水)。水,饱和带中的重力水(包括潜水和承压水)。在这次强降水初期,地下水位小于地表水位,所以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在这次强降
28、水初期,地下水位小于地表水位,所以地表水补给地下水,Qw先增大;当强降水结束后,地下水通过不断的地表水补给达到峰值,同时由于先增大;当强降水结束后,地下水通过不断的地表水补给达到峰值,同时由于气候,地质,植被等条件影响,地下水位大于地表水位,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气候,地质,植被等条件影响,地下水位大于地表水位,地下水补给地表水,Qw后减小。后减小。(4)根据)根据Q=X*a*f*1000可知,入渗补给系数可知,入渗补给系数 a=Q/(X*f*1000)=(t0-t2)Qwd(t)/(t0-t2)Q(t)*A*1000 d(t)。(注注(t0-t2)d(t)表示从)表示从t0-t2段积分段积分)第
29、第2节节 地下水排泄地下水排泄地下水排泄研究地下水排泄研究包括:排泄方式、影响因素、排泄量的确定包括:排泄方式、影响因素、排泄量的确定排泄方式:排泄方式:泉(泉(点状点状排泄)排泄)向地表水体泄流(河流向地表水体泄流(河流线状线状)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 蒸发(蒸发(面状面状排泄)排泄)前三种排泄方式称为前三种排泄方式称为径流排泄径流排泄,与,与蒸发排泄蒸发排泄的区别:的区别:径流排泄径流排泄水分(盐分)呈液态排出,水分(盐分)呈液态排出,盐随水去盐随水去蒸发排泄蒸发排泄水分呈气态排出,盐分积累下来,水去盐留水分呈气态排出,盐分积累下来,水去盐留一、泉一、泉 1、泉、泉 地下水的
30、天然露头,多为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多为“点点”,属径流排泄。,属径流排泄。泉的出露是地形、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有机结合的结果泉的出露是地形、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有机结合的结果 2、泉的分类、泉的分类 (1)按补给源(补给泉含水层类型):)按补给源(补给泉含水层类型):上升泉、下降泉上升泉、下降泉 (2)按出露条件:)按出露条件:侵蚀泉侵蚀泉地形切割到潜水面地形切割到潜水面 接触泉接触泉地形切割至隔水底板地形切割至隔水底板 溢流泉溢流泉水流在前方受阻,水位抬升,溢流成泉水流在前方受阻,水位抬升,溢流成泉下降泉下降泉泉的类型:泉的类型:下降泉:下降泉:a,b 侵蚀泉;侵蚀泉;c 接触泉;接触泉;d,e,
31、f,g 溢流泉。溢流泉。上升泉:上升泉:h 侵蚀泉;侵蚀泉;I 断层泉;断层泉;j 接触泉接触泉3、研究泉的意义?、研究泉的意义?(1)直接得到水文地质资料)直接得到水文地质资料 通过泉的出露标高、流量、动态、温度、水化学,可以通过泉的出露标高、流量、动态、温度、水化学,可以综合分析与泉水成因有关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如综合分析与泉水成因有关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如地下水地下水位标高位标高岩层的含水性(透水性)岩层的含水性(透水性)含水岩层的补给,循环含水岩层的补给,循环(交替)(交替)地质构造、断层地质构造、断层供水水源供水水源(2 2)间接分析水文地质信息)间接分析水文地质信息 泉出露两侧岩层
32、的含水性:含水层、隔水层;泉出露两侧岩层的含水性:含水层、隔水层;泉出露泉出露处断层的导水性;处断层的导水性;泉流量大小:导水性的好坏;泉流量大小:导水性的好坏;泉的泉的温度:地下水循环深度;温度:地下水循环深度;泉流量大小或水化学:补给与径泉流量大小或水化学:补给与径流条件的好坏。流条件的好坏。二、二、地下水的排泄地下水的排泄泄流泄流二、二、地下水的排泄地下水的排泄蒸发蒸发1、蒸发类型、蒸发类型 (1)与饱水带无直接联系的)与饱水带无直接联系的土壤水蒸发土壤水蒸发 包气带上部的水,包括孔角毛细水、悬挂毛细水乃包气带上部的水,包括孔角毛细水、悬挂毛细水乃至过路毛细水(包括结合水)都不与潜水面发
33、生直接联至过路毛细水(包括结合水)都不与潜水面发生直接联系。这部分水由液态转为气态而蒸发排泄,造成包气带系。这部分水由液态转为气态而蒸发排泄,造成包气带水分亏缺。水分亏缺。土壤水的蒸发强度取决于气候及包气带岩性。它使土壤水的蒸发强度取决于气候及包气带岩性。它使土壤水盐分发生季节性浓缩,但在雨季又得到降水补充土壤水盐分发生季节性浓缩,但在雨季又得到降水补充而淡化,故在长期中不会使地下水盐化。而淡化,故在长期中不会使地下水盐化。1、蒸发类型、蒸发类型2、影响蒸发的因素、影响蒸发的因素 气候:愈干燥,相对湿度越小,潜水蒸发愈强烈气候:愈干燥,相对湿度越小,潜水蒸发愈强烈。潜水埋深:埋藏愈浅,蒸发愈强烈。潜水埋深:埋藏愈浅,蒸发愈强烈。包气带岩性:控制毛细上升高度与速度。砂;亚粘土与包气带岩性:控制毛细上升高度与速度。砂;亚粘土与粘土;粉质亚砂土与粉砂粘土;粉质亚砂土与粉砂3、蒸发量的确定、蒸发量的确定 地中渗透仪地中渗透仪第第3节节 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