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基础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1.选出对李白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调。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D.青泥岭为唐人人蜀要道,诗人以写实的手法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
2、前。2.选出对白居易琵琶行一诗有关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
3、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3.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A.全词从对春花秋月等美好事物“何时了”的天问转向自问,通篇围绕“愁”字,笔法起伏失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B.上阕状眼前之景,下阕写回忆之景,将故国衰亡与天地变化,将人事无常与天地运行联系在一起,读来让人扼腕而叹息。C.全词以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既传出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也可
4、见词人之悔恨。D.结句以汪洋恣肆的一江春水作喻,将个人悲情酝酿成人类的悲情,奔腾而下,一泻千里,写出了愁之深广与无穷无尽。4.下列对短歌行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两句慨叹人生短暂,但联系全诗看,并未流露出消极情绪。B.作着当时虽然在畅饮豪歌,却并没能排解心中求才立业的忧思。C.“乌鹊”是作者自喻,“何枝可依”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D.周公以至诚之心招纳贤才,作者认为要建立统一大业,就要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5.下列对望海潮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写法是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
5、。B.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归美郡守,即孙何,“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句话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十分巧妙。张老师的工作室(ID:PeterZhangEdu)C.“天堑无涯”意思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天堑”这里指的是钱塘江。D.“户盈罗绮,竞豪奢”,虽然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但也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6.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
6、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C.诗中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因其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仿效之。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7.下列选项中,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了自己对孙权的仰慕,同时暗含朝廷“无人可御外侮”之意。B.作者用刘义隆草草出兵结果惨败的典故,是对当时的执政者急功近利、急于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C.作者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然
7、年老,但仍能为国效力的满腔豪情,同时蕴含着报国无门的悲愤慨叹。D.作者将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进行对比,表达对国家暂时安定的欣慰。8.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诗人开篇说自己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表达了他不与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B.“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诗人住在这样的屋子里觉得清净闲适。C.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等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优美、清新自然的图画。D.诗尾的“返自然”照应开头的“爱丘山”,这里的“自然”既指自然环境,又指顺应本性、无所扭曲
8、的生活。9.对杜甫登高的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杜甫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B.首联开门见山,格调高亢,气势恢宏,境界阔大,情感悲凉。描绘景物,远近高低,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势的峡江秋景图。C.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感怆,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凉。D.颈联从纵、横两面着笔表现感情,从时间(万里)到空间(百年),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归结到时世艰难,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10.下列对永遇乐京口
9、北固亭怀古中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孙仲谋那样英明果断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流露出对孙权的欣赏之情。)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赏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不思北伐的痛心与愤懑之情。)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委婉劝诫韩侂胄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人已老的苍凉抑郁之情)11.下列对琵琶行(并序)节选部分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10、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A.“主人下马客在船”精准地描绘了主人在岸边送别客人的场面。B.“枫叶”“荻花”“江”“月”等意象渲染了诗人送客时的伤感气氛。C.通过“主人忘归客不发”的侧面描写,写出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D.选文的语言通俗却有强烈的感染力,虽是叙事却有高度的概括性。12.下列对登高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A.首联用“风急”二字领起,又用一个“哀”字
11、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为首联营造的画面增加了无尽的悲怆意味。B.颔联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让人在秋日的落木与江水中品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C.颈联中的“悲”和“独登台”不仅暗合首联的“哀”,也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能把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紧密联系在一起。D.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境遇和抱负无成的怅恨,哀婉缠绵,动人心弦。13.下列对蜀相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A.首联一问一答,点出祠堂所在,“森森”形容柏树茂盛繁密,
12、展现柏树伟岸、质朴的特征,表达仰慕、凭吊之情。B.颔联“自”和“空”两字,用得极为传神,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景物传达诗人内心的淡然宁静。C.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刻画了一位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君报国之心,概括力非凡。D.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14.下列对杜甫登岳阳楼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抒发了实现夙愿后的极喜之情。B.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
13、浮”三字,写得深沉, 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情。C.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表现了诗人此刻的落寞情景,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诗人心中的“孤危感”。D.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15.对诗经秦风无衣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章的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战士们同心协力、团结互助的情景。B.“戈矛”“矛戟”都是古代的长柄武器,“甲兵”指铠甲和兵器,这三个词运用了比兴手法,突出了将士的勇猛。C.这首诗是秦国的军中歌谣,节奏整齐,便于歌唱,表达了士兵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昂扬斗志和
14、爱国精神。D.这首诗各章形式相同,只变换了几个字,这是重章叠唱的手法,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同时强化了诗歌的情感。16.下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A.本词上片侧重写景,以“登临送目”起笔,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以“画图难足”作结,道出金陵美景是难以用画笔完美地描绘出来的。B.“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这是全景式的扫
15、描,目极千里,澄澈的江水好像一匹绵延的白绢,青翠的山峰犹如林立的箭头,景象开阔高远。C.词的下片借古抒怀,感叹六朝竞逐奢靡繁华而相继灭亡,并陈说空叹兴亡荣辱其实没有意义,只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能避免重蹈覆辙。D.全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词人在对金陵美景的赞美中、在陶醉于商女所唱后庭遗曲的旋律中表达了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17.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
16、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千古江山”,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是赞美历史上的孙权,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18.对下面一首诗词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17、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A.首句的“芙蓉”即荷花,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入诗,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诗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来源于对丈夫的思念。C.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的艺术手法,抒写了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19.对下面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18、短松冈。A.这首词是“记梦”,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B.“纵使”句设想相逢情景,以自己的沧桑困顿进一步渲染对亡妻的眷恋。C.“相顾无言”句以夸张手法摹写梦中之境,以千行之泪,反衬相聚的欢欣。D.结尾三句从对面着笔,设想亡妻月夜凄凉心境,以寓自己深切悼念之情。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
19、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A.上阕描写词人亲眼目睹扬州城如今凋残和败坏的景象,“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用移情手法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和胡人的罪恶。B.上阕今昔对比,用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上片用今日的“空城”来反衬昔日的“名都”;昔日“春风十里扬州路”和今日的荒凉景象形成鲜明对比。C.下阕运用杜牧的典故,杜牧虽是俊才情种,但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的景象,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D.本词造境清雅空灵,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后的残破,用杜郎名句表现扬
20、州昔日的繁华,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二)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五)杜甫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注:何将军,郑广文好友。A.诗人与郑广文满怀兴致而来,初见“剩水”“残山”,心中难免有凄凉之感。B.颔联将“绿”“红”前置,句法灵动,突出了“折笋”“肥梅”给人的视觉冲击。C.第六句中的“金鱼”是何将军的配饰,“金鱼换酒”写出何将军好客及嗜酒豪兴。D.本诗中诗人山林做客显得放松随意,与客至中诗人因菜少酒陈略显歉意不同。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21、一项是( )晚泊陆游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相无处不祈风。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注】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黜,闲居四年后被任命为夔州通判,此诗即作于赴任西行途中。堞:城上的短墙。A.诗歌开篇用了比兴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入蜀的原因,引出了后文写自己的心情。B.本诗构思巧妙,颈联才通过泊船时的一件小事及眼前的景色正式人题写“晚泊”。C.颔联实写了蜀地“万死一生”“千峰百嶂”的恶劣环境,侧面烘托诗人的心情。D.尾联夜泊淮南,写出落日啼鸦,渲染出凄凉的气氛,烘托诗人悲伤的心情。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2、)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刘希夷清洛浮桥南渡头,天晶万里散华洲。晴看石濑光无数,晓入寒潭浸不流。微云一点曙烟起,南陌憧憧遍行子。欲将此意与君论,复道秦关尚千里。【注释】殷四:诗人的同乡晚辈。刘希夷,初唐诗人。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憧憧:往来不定的样子。A.首联呼应题目,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天气情况,为下文送别做了铺垫。B.“晓入寒潭”“曙烟起”描写了冷寂、朦胧的景象,烘托了离别时的伤感。C.第五句“微云一点”描绘了天边淡淡的、细微的云色,突出了天“晴”。D.本诗中诗人对友人充满不舍之情,可又想到路途遥远而不能再挽留他。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赤壁歌送别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
23、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A.首联艺术地表现赤壁之战,曹军的水上阵地,自谓坚如金城。不料这阵“地”顷刻间就被横“扫”一“空”。B.颔联“张”“照”二字,渲染了吴军的攻势,是对古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一片火海景象的写照。C.颈联中,“鲸鲵”喻指曹操倚仗权势,想吞食东吴,以此典故割裂了前文咏史的情感线索,回到送别中来。D.后四句有感而发,诗人希望友人此去看到大战时留下的遗迹后,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诗人,以“壮心魄”。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
24、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A.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B.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C.“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D.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
25、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注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李璘的起兵失败之后。雕胡:菰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美食。漂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馈赠食物。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A.首联即题而咏,交代夜宿荀媪家,“寂寥”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由点及面,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一“苦”一“寒”,语义双关,耐人寻味,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C.颈联写荀媪对诗人的热情款待。白色盘子里的菰米饭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荀媪的善良、诚挚把诗人深深感动了。D.全诗即事抒情,风格朴
26、素自然,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风格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次韵尹潜感怀陈与义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注】尹潜,即周莘,是陈与义的诗友。陈与义,宋朝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避乱襄汉,转徙湘湖之际。当时金兵南下,连陷三州。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感到幸运的感情。B.颔联使用了借代的手法。“翠华”是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为饰的旗,常用来指皇帝。C.诗人用“风尘
27、”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自己行万里路奔走于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诗人与尹潜都主张定都南京。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题弟侄书堂唐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A.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作“缺少”讲。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
28、学尚礼的品格。C.尾联是对侄子的慰勉之辞,作者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赞美并鼓励了弟侄。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诉衷情王安石练巾藜杖白云间,有兴即跻攀。追思往昔如梦,华毂也曾丹。尘自扰,性长闲,更无还。达如周、召,穷似丘、轲,只个山山。【注】此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王安石晚年从朝廷罢归金陵钟山。华毂:华美的车子。周、召:辅佐周成王的周公姬旦、召公姬奭。丘、轲:儒家圣贤孔子、孟子。A.上片前两句写词人头戴白巾,手持藜杖,登上钟山优游,乐而忘返,过着一种清高洒脱的生活。B.上片后两句词人由现实追思
29、往昔,以前身居高位的生活与当前徜祥山水的境况相比,恍如一梦。C.词人爱好闲静,不愿受到尘俗纷扰,“更无还”一句表明终老于钟山,不再回到尘世的决绝。D.尾句“只个山山”不仅呼应首句,并且词约旨远,反映了词人对被罢官的愤恨和对人世变幻的感伤。10.下列对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菩萨蛮舂陵迎阳亭(南宋)赵师侠西风又老潇湘树。翩翩黄叶辞枝去。斜日淡云笼。溪山烟霭中。危阑闲独倚。縠浪连天际。残角起江城。书空征雁横。苏幕遮怀旧(北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注
30、)縠浪:波浪。南宋抗金将领岳飞曾在此兴师北伐。A.菩萨蛮上阕写亭中所见之景。西风、黄叶、斜阳、溪山、烟霭,构成一幅凄凉、萧瑟、朦胧的秋日黄昏景象。B.苏幕遮上阕写辽阔多彩的秋景。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淼淼秋水、翠色寒烟,壮丽阔远,顿生衰飒悲苦之感。C.菩萨蛮下阕三、四两句,诗人身处舂陵,见征雁横空,隐约听残角之声,视听结合,更添中原难复的家国愁绪。D.“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借芳草怀远,兴寄离愁,以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思。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为于耆旧
31、内,试觅姓庞人。【注】把:握,执。岘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辛弃疾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
32、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注】鸣髇血污:鸣髇(xio):即鸣镝,是一种响箭。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太子冒顿作鸣镝,射杀其父而夺位。此借指金主完颜亮被部属杀死。季子: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的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射南山虎: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富民侯:汉书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A.“落日塞尘起”开篇营造气氛,准确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下文“胡骑”“汉家”对举,进一步写出两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场面。B.“谁道投鞭飞渡”一句,以前秦苻坚南侵东晋投鞭断流却不免败亡的典故比
33、喻金主完颜亮南侵时的嚣张气焰,并暗示其最终的败绩。C.“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二句,正是词人自己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词人以“季子”自比,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己任,意气风发的少年锐进之气。D.“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写自己因倦于宦游,意欲归隐田园,植橘置产,表达了词人辗转官场,经历沧桑后,归于恬淡,独善其身的出世之心。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
34、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黄庭坚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注此诗是黄庭坚被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一幅横竹画而作。此君,指竹子。石泓,砚台的别称。A.一、二句写黄斌老在块垒难平之下进行创作,故画出的竹子气势峥嵘,不同凡响。B.三、四
35、句写卧龙一般的竹子屈服困顿在雷霆之下,实际上是隐喻诗人被贬的遭遇。C.五、六句描述黄斌老在明朗的窗下,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这幅优雅的横竹图。D.七、八句写画上三块石头是防止竹子画好了像龙一样飞去,表现黄斌老画技的高超。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桂州腊夜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注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大历后期宦游至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这首诗是他到桂州第二年岁暮除夕之夜所写。残漏:残夜将
36、尽时的滴漏,漏,漏壶,古代计时器。骠骑:骠骑将军的简称,这里借指诗人的主帅李昌巙。A.诗歌首联写除夕守岁,诗人直坐到三更已尽。“尽“赊”二字表现出作者浓重悠长的乡思和离家万里的处境。B.颔联乃诗人于忧愁之中凄然入睡,梦回故园所见之景。思乡情重,诗人在梦中甚至听见寒夜里雪落竹丛之声。C.诗歌的最后一联与首联相呼应,点出诗人宦游在外,归途漫漫,岁暮不得归的原因,并以此收束全诗。D.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诗人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辅以环境气氛的渲染,呈现出隽永含蓄、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1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送徐子与谳狱江南杨继盛寥落白云司半虚,看君此去更何如?
37、西曹月满幽人榻,南国星随使者车。塞雁不堪行断夕,秋风况是叶飞初。秣陵故旧如相问,为道疏狂病未除。注:谳狱,审问案情。徐子与奉旨将赴江南。杨继盛(15161555):长期做官南京,后至京师,因弹劾奸臣严嵩而入狱,本诗为其狱中所作。西曹句:西曹是刑部的别称,幽人,幽居之人,此处指囚徒。秣陵: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南京。A.本诗既有送别友人的感伤,又有狱中明志的慷慨,柔情宛转而又不乏执著。B.如今白云司中寥落半虚,诗人对友人寄予厚望,希望友人南下可以改变此种局面。C.诗人借想象中的月色和星光,描摹友人星夜兼程,奉旨前往江南审案的画面。D.“塞雁行断”表达深重的别愁,“况是”二字强调此别后心境将日益萧瑟
38、的悲情。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塞上曲送元美明 李攀龙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A.首句勾勒出一幅信使带着那份如含严霜的羽书,冒着塞外的寒风策马飞奔的画面。B.次句运用借代手法,以“胡烽不断”代指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直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中。C.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又与下文“征人”看月相照应。D.征人马上望月,表达了将士们立功边塞的豪情,也表达了希望元美勉力边务,不辱使命的感情。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古风(其十) 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
39、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释: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19.阅读下面诗歌,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石头城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A.第一、第二句的意思是山川依
40、旧,但石头城往昔的繁荣已空无所有。B.第二句用拟人的手法写“潮水”,它拍打着城郭,仿佛也感觉到了古城的荒凉冷落,也默默地退去。C.第三、四句中的“旧时月”、“还过”,点出明月也已失去往日的光辉,但它仍留恋故都过去的豪奢繁华。D.全诗句句写景,但景物中处处流露作者对繁华易逝、世事沧桑的感慨,含蓄蕴藉。20.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
41、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1.【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内容的能力。D.“诗人以写实的手法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错误,攀援青泥岭的细
42、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故选D。2.【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反问”应为“设问”。故选D。3.【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上阕状眼前之景,下阕写回忆之景”是错误的。“春花秋月”“东风”“明月”这些并不是眼前之景,而只是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故选B。4.【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作者自喻”和“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错误,“乌鹊”比喻尚在歧路徘徊的贤
43、士。“何枝可依”表现了那些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故选C。5.【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手法等的综合鉴赏能力。D.“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错。诗句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是正确的,但没有批判市民的穷奢极侈。故选D。6.【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错误,诗中确实流露了“逃避现实”的想法,略显“消极”,但是没有“颓废”和“消沉”的情绪。故选D。7.【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D.“表达对国家暂时安定的欣慰”错误,这处对比,是将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
44、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和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的现实进行对比,表达诗人的悲痛和愤懑。故选D。8.【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错误。“户庭无尘杂”指的是门庭没有世俗琐事,而非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故选B。9.【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D项,
45、“从时间(万里)到空间(百年)”错,“万里”是“空间”,“百年”是“时间”。故选D。10.【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B项,“赞赏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错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写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的典故,赞赏的是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而非“孙仲谋”。故选B。11.【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描绘了主人在岸边送别客人的场面”错。此句运用了互文手法,应该是主人和客人下马之后一起上了船。故选A。12.【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哀婉缠绵”错。杜甫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并非哀婉缠绵。故选D。13.【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通过景物传达诗人内心的淡然宁静”有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