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寓寓言言四四则则教教学学方案方案第第 2 2 课课时时穿穿井得井得一人一人 杞杞人人忧忧天天【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自主阅读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这二则寓言,疏通文意,理解寓意。2.理解寓言的创作目的,探究其现实意义。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教教学学重重点】点】1.自主阅读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这二则寓言,疏通文意,理解寓意。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教教学学难难点】点】理解寓言的创作目的,探究其现实意义。【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新课导一、新课导入入情境导入:展示图片素材“邯郸学步”“刻舟求剑”“东郭先生和狼”。导语:这些中国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着怎样的寓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设计意设计意图图
2、:用学生熟知的、与课本内容有联系的典故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二、夯实基二、夯实基础础教师播教师播放放情境课情境课文文,学生进,学生进行行正音正音。1.1.字词正字词正音音溉(gi)汲(j)杞(q)人忧天亡(w)星宿(xi)舍然(sh)中(zhng)伤躇(ch)步跐(c)蹈2.2.作品简作品简介介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兼儒墨,合名法”,集体编纂而 成的一部书。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共一百六十篇。吕氏春秋 结构比较完备,篇章规划整饬,不少文章明朗犀利,将故事、譬喻、议论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古代散文史上也有相当地位,是研究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先秦
3、文化史的 可贵资料。列子中国道家典籍之一,又称冲虚至德真经,传战国列御寇著。列子内多为 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设计意设计意图图:扫清读音障碍,通过作品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氛围,为深入理解课文打好基础。过渡: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不少论述思想的作品中都善于用寓言来劝谕或讽刺。接下 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两篇古代寓言,进一步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感受寓言的现实意义。三、问题探三、问题探究究(一)(一)自自主探主探究究 1.1.探究任探究任务务自主阅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2.2.探究方探究方法法1自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做字义卡片,积累文言实词。3结合课下注释,试着将原文用现代汉
4、语讲一遍,讲不下去的地方可以和同桌商议。3.3.成果展成果展示示穿井得一人 注释: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及:待,等到。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对:应答,回答。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参考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 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这户人家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5、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 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 此,还不如不知道。杞人忧天注释:亡:无,没有。晓:告知,开导。积气:聚积的气体。若:你。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何,为什么。只使:纵使,即使。中伤:伤害。积块:聚集的土块。四虚:四方。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参考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
6、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 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 什么伤害。”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个地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 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设计意设计意图图:字义积累卡片是对学生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方法的示范,同时强化学习文言文 的方法借助课
7、下注释疏通文意。(二)(二)合合作探究作探究一一 1.1.探究任探究任务务宋君对这次谣言的传播十分生气,他决定追责。如果你来断案,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2.2.探究过探究过程程1还原事件:小组内角色演绎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提示:注意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等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在保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添加符合语境的人物语言。闻而传之者、国人可以有多个人。2判一判:谣言传播谁之责。小组讨论,这次谣言传播的事件谁应该负责,并从文 中寻找理由。句式参考:我觉得这件事责任在,他。3.3.成果展成果展示示(1)(此处可视学情而定:如学生活动进行较好,可让学生充分创作脚本并表演,如需 展示范例
8、或课堂时间有限,可直接展示本页请学生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情感。)参考脚本: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故作神秘地)告 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惊讶的):“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好奇八卦,寻求刺激)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恍然神情)对曰:“得一人之 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我觉得这件事责任在丁氏,他是谣言的缘起,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一 事表述不清,产生歧义。我觉得这件事责任在闻而传之者。他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我觉得这件事责任在国人,他们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设计意设计意图图
9、:角色演绎是对文意疏通的检测。“判案”活动则意在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寓 言故事里包含的丰富内涵,更深入地理解寓意。(三)(三)合合作探究作探究二二过渡:中国古代寓言不像伊索寓言独立成篇,它往往出自某篇文章,是文章的组成 部分。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都是文章的节选。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把寓言放回原文语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寓言在文中的寓意。1.1.探究任探究任务务阅读列子天瑞第十二章的后半节内容,思考“杞人忧天”这个寓言故事在文中的 用意。2.2.探究过探究过程程1同桌两人一位变身“杞人”,一位变身“晓之者”,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还原对话现场。2小组合作通读列子天瑞第十二章的后半节内容,根据注释,疏通
10、文意。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长庐子、列子对“杞人忧天”的不同态度。3.3.成果展成果展示示(1)晓之者(关心开导):“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 崩坠乎?”杞人(忧心忡忡):“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胸有成竹):“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杞人(担心):“奈地坏何?”晓之者(胸有成竹):“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 止,奈何忧其坏?”(2)长庐子闻而笑之曰:“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 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
11、?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 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 忧哉?”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 心哉?”选自列子天瑞注释:长庐子:又作“长卢子”,楚国人,曾著书九篇,属道家一流。奚:何,为什么。译文:长庐子听到后笑着说:“虹霓啊,云雾啊,风雨啊,四季啊,这些是积聚的气在天上形 成的。山岳啊,河海啊,金石啊,火木啊,这些是积聚的有形之物在地上形成的。知道它们是积聚
12、的气,是积聚的土块,怎么能说它们不会毁坏呢?天地在虚空中是一个微小的物体,但在有形之物中是最大的。难以终止,难以穷尽,这是必然的;难以测量,难以认识,也是 必然的。担忧它们会崩塌陷落,确实离正确的认识太远;说它们不会崩塌陷落,也算不上正 确。如果天地不能不毁坏,最终总会毁坏的。遇到它们毁坏的时候,怎么能不担忧呢?”列子听到后笑着说:“说天地会毁坏的意见是荒谬的,说天地不会毁坏的意见也是荒谬 的。毁坏与不毁坏,是我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即使这样,毁坏是这么一回事,不毁坏也是 这么一回事。所以活着不知道死后的事,死后不知道活着的事;来时不知道去时的事,去时 不知道来时的事。毁坏与不毁坏,我为什么要放
13、在心上呢?”(3)“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 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长庐子认为,天地并不是不会 崩坏的,过分的忧虑天地崩坠是不对的,但完全不忧虑也是不对的。在天地要毁坏时,自然 应该忧虑。“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列子认为,未来有着多种 可能性,无法预测,因此毁坏与不毁坏,都不必忧虑。杞人忧天 在文中既讽刺杞人这样盲目忧虑的人,又讽刺晓之者这样盲目乐观的人。设计意设计意图图:让学生阅读原文的后半部分,意在引导学生了解本寓言的语境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寓言的创作目的。(四)(四)合合作探究作探
14、究三三过渡:中国古代寓言是一座丰富的文学宝库,有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现实,有些承载了人们的智慧和教训,有些浓缩了立身处事的法则那么,这些古代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吧!1.1.探究任探究任务务联系生活说说古代寓言的现实意义。2.2.探究过探究过程程1小组讨论: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学习两则寓言后的启示。提示:可以结合当下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该怎么做,也可以谈谈对寓言中的人物言行的 看法等。2一位同学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发言,形成小组结论,在班级内分享。3.3.成果展成果展示示1对于传闻,我们要谨慎对待,多做调查研究,这样才不至于成为“愚者”,避免谣言带来的危害。2“世上本无事,庸人
15、自扰之。”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 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极其重要。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 忧愁之中,要乐观豁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人觉得遥不可及的忧虑大可不必,是因为那时认识的局限或 社会发展缓慢。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当今,防患于未然的“深忧远虑”确实必要。设计意设计意图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寓言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使学 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四、课堂小四、课堂小结结小结:中国古代寓言是传递古人思想、智慧的重要方式。阅读古代寓言,可以将寓言
16、故 事放回到古人的语境当中去,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晰地知道这个寓言的创作初衷。我们也要在 寓言与现实之间建立联结,发掘出寓言的另外一些意义,达成寓言的个性化解读。设计意设计意图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五、拓展延五、拓展延伸伸过渡:下面是选自韩非子说难中的一篇寓言智子疑邻,读一读,思考这 则寓言的寓意。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 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 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 子聪
17、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寓意:积极方面(富人角度)听取意见应该听正确的,对提意见的人不能持有偏见。消极方面(邻人角度)在给别人提意见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话对不对,还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是否 适合发表这样的意见。客观分析我们不可以对别人报以偏见,要客观看事物,相信他人的善言。设计意设计意图图:通过课外拓展的寓言,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了解古代寓言的现实意义。六、布置作六、布置作业业1.1.当堂练当堂练习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有闻而传之者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4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5奈何忧其坏?预设答案:6闻:知道,听说。7道:讲述。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8亡:没有。9中伤:受伤,受害。10奈何:怎么,为何。2.2.课后作课后作业业(二选一(二选一)任选课文中的一则寓言,重新设置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成一篇新的寓言或 自创一则寓言。设计意设计意图图:借助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板板书书设计设计】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置入语境,了解意图杞人忧天联系现实,寓意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