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几个概念几个概念感染感染(infection)infection):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的现象。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的现象。发病发病(diseasedisease):表示病原微生物感染宿主之后,表示病原微生物感染宿主之后,对该动物造成明显病理损害的现象。对该动物造成明显病理损害的现象。病原菌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apathogenic bacteria):指那些导致机指那些导致机体发病的微生物。体发病的微生物。一、侵袭力:一、侵袭力:病原菌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防御病原菌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的这种
2、能力称为侵袭力。屏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的这种能力称为侵袭力。1.1.定殖:指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居繁殖的过程。即定殖:指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居繁殖的过程。即黏附在宿主(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尿道及眼结黏附在宿主(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尿道及眼结膜)等黏膜上,以免被肠蠕动、黏液分泌、呼吸道纤膜)等黏膜上,以免被肠蠕动、黏液分泌、呼吸道纤毛运动等作用所清除。毛运动等作用所清除。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分,统称为黏附素。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分,统称为黏附素。如菌毛、外膜蛋白如菌毛、外膜蛋白(OMP)OMP)、磷壁酸磷壁酸(LTA)LTA)等。等。细胞或组织表面与黏附素结合的成分称为黏附素
3、细胞或组织表面与黏附素结合的成分称为黏附素受体。如细胞表面糖蛋白等。受体。如细胞表面糖蛋白等。2.2.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病原菌粘附于细病原菌粘附于细胞表面后,必须克服机体局部的防御屏障(如抗胞表面后,必须克服机体局部的防御屏障(如抗吞噬、逃避抗体等)才能建立感染。吞噬、逃避抗体等)才能建立感染。抵抗吞噬作用抵抗吞噬作用 抑制吞噬(外毒素、荚膜抑制吞噬(外毒素、荚膜等)等);在吞噬细胞内生存(有荚膜菌等);杀死;在吞噬细胞内生存(有荚膜菌等);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外毒素)。或损伤吞噬细胞(外毒素)。抵抗体液免疫抵抗体液免疫 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如葡抗原伪装或抗原变
4、异(如葡萄球菌萄球菌SPASPA等);破坏抗体(分泌蛋白酶降解等);破坏抗体(分泌蛋白酶降解IgIg如如嗜血杆菌等);逃避抗体补体(脂多糖嗜血杆菌等);逃避抗体补体(脂多糖LPSLPS、外膜外膜蛋白蛋白OMPOMP、荚膜及荚膜及S S层等)。层等)。3.内化作用内化作用 指某些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指某些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如结核杆菌、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如结核杆菌、衣原体等衣原体等 。内化作用可使细菌扩散感染,提供庇护,逃避免内化作用可使细菌扩散感染,提供庇护,逃避免疫杀灭等。疫杀灭等。4.4.在体内增殖在体内增殖 增殖是感染的关
5、键,增殖速度对致增殖是感染的关键,增殖速度对致病性极其重要。病性极其重要。5.5.在体内扩散在体内扩散 细菌分泌的致病性蛋白酶等,可作细菌分泌的致病性蛋白酶等,可作用于组织基质或细胞膜,造成损伤,使其通透增加,用于组织基质或细胞膜,造成损伤,使其通透增加,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的扩散性。如透明质酸酶(扩散因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的扩散性。如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胶原酶、磷脂酶、激酶、凝固酶等。子)、胶原酶、磷脂酶、激酶、凝固酶等。二、毒素:二、毒素:指生物在正常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指生物在正常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原性的有毒物质,可引起宿主机体不同程度有抗原性的有毒物质,可引起宿主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反
6、应。的病理反应。1.1.外毒素:外毒素:是某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是某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对宿主细胞有毒性的可溶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对宿主细胞有毒性的可溶性蛋白质。蛋白质。外毒素产生菌外毒素产生菌 如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肉如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多杀性巴氏杆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菌等。有菌种特异性。有菌种特异性。外毒素特异性外毒素特异性 对组织器官的选择性。如破伤对组织器官的选择性。如破伤风毒素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7、,引起肌风毒素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引起肌肉的强直性痉挛;而肉毒毒素选择性地作用于肉的强直性痉挛;而肉毒毒素选择性地作用于眼神经和咽神经,引起眼肌和咽肌麻痹。也有眼神经和咽神经,引起眼肌和咽肌麻痹。也有一些毒素具有相同作用,霍乱弧菌、大肠杆菌、一些毒素具有相同作用,霍乱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产生作用类似的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产生作用类似的肠毒素。外毒素的毒性外毒素的毒性 外毒素的毒性极强,如外毒素的毒性极强,如1 1mgmg纯化纯化的肉毒毒素能致死的肉毒毒素能致死20002000万只小鼠或万只小鼠或10107 7个人。个人。外毒素抗原性外毒素抗原性 外毒素具有良好的免疫
8、原性,可外毒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保护抗体,这种抗体称为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保护抗体,这种抗体称为抗抗毒素毒素,可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外毒素用,可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外毒素用0.40.4甲醛甲醛溶液处理脱毒后,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称之为溶液处理脱毒后,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称之为类类毒素毒素(疫苗疫苗),可用于免疫接种。,可用于免疫接种。外毒素理化性外毒素理化性 外毒素不耐热,高温失去毒性。外毒素不耐热,高温失去毒性。少数例外,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大肠杆菌热稳定肠少数例外,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大肠杆菌热稳定肠毒素能耐毒素能耐1003010030minmin。外毒素易被热、酸及蛋
9、白水解酶灭活。外毒素易被热、酸及蛋白水解酶灭活。2.2.内毒素内毒素:特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特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LPS)LPS)成分,细菌在死亡裂解后才释放。成分,细菌在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内毒素的作用内毒素的作用 所有内毒素的毒性作用都大所有内毒素的毒性作用都大致相同,引致发热、白细胞减少、弥散性血管致相同,引致发热、白细胞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甚至致死。内凝血、休克甚至致死。内毒素理化性内毒素理化性 内毒素耐热,加热内毒素耐热,加热100100经经1 1h h仍不被破坏。不能被甲醛脱毒成类毒素。内仍不被破坏。不能被甲醛脱毒成类毒素。内毒素的抗原性较弱,相应抗体不能
10、中和内毒素毒素的抗原性较弱,相应抗体不能中和内毒素毒性作用。毒性作用。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内毒素内毒素外毒素外毒素来来 源源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部部 位位细胞壁成分、裂解后释出细胞壁成分、裂解后释出活菌分泌外周环境活菌分泌外周环境成成 分分脂多糖脂多糖蛋白质蛋白质稳定性稳定性好、好、160160 2-4 2-4小时破坏小时破坏差、差、60-8060-803030分钟破坏分钟破坏毒性作用毒性作用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引起休克,发热,同,引起休克,发热,DIC等等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
11、,引起特殊临床表现引起特殊临床表现抗原性抗原性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但无中和作用,但无中和作用,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一、毒力的增强一、毒力的增强 复壮:复壮:即弱毒经过多代易感动物,使其即弱毒经过多代易感动物,使其毒力增强的过程。毒力增强的过程。作用:作用:用于恢复细菌毒力。用于恢复细菌毒力。方法: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回复易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回复易感动物。二、毒力减弱二、毒力减弱 致弱:致弱:若把强毒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上连续传代,若把强毒接种
12、到人工培养基上连续传代,或者通过非易感动物或加入某些化学物质,使其毒或者通过非易感动物或加入某些化学物质,使其毒力减弱的过程。力减弱的过程。作用:作用:主要用于主要用于制造疫苗、菌苗制造疫苗、菌苗。方法:方法:1、长时间在体外连续培养传代、长时间在体外连续培养传代 2、在高于最适生长温度条件下培养、在高于最适生长温度条件下培养 3、在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 4、在特殊气体条件下培养、在特殊气体条件下培养 5、通过非易感动物、通过非易感动物 6、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 传染性:传染性:病原菌从一个宿主传给另一个宿病原菌从一个宿主传给另一个
13、宿主的特性,称为传染性。主的特性,称为传染性。一、传染发生的条件一、传染发生的条件 1、必须有病原菌、必须有病原菌 1)必须有足够的毒力和一定的数量)必须有足够的毒力和一定的数量 2)要有适当的侵入门户(即感染途径)要有适当的侵入门户(即感染途径)2、必须有易感动物、必须有易感动物 3、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二、传染的表现形式:二、传染的表现形式:1、显性传染:当侵入动物机体的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显性传染:当侵入动物机体的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量较多,而机体的抵抗力较低时,侵入的病原菌在机体内量较多,而机体的抵抗力较低时,侵入的病原菌在机体内生长繁殖,对动物机体产生损害,并出现
14、一系列明显的临生长繁殖,对动物机体产生损害,并出现一系列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传染,床症状,称为显性传染,2、隐性传染:当侵入的病原菌毒力较弱,数量不多,而、隐性传染:当侵入的病原菌毒力较弱,数量不多,而动物机体又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时,侵入的病原菌只进动物机体又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时,侵入的病原菌只进行有限的生长繁殖,对动物机体的损害较轻,不出现临床行有限的生长繁殖,对动物机体的损害较轻,不出现临床症状或只出现轻微的临床症状,称为隐性传染。症状或只出现轻微的临床症状,称为隐性传染。3、带菌现象:无论是隐性传染还是显性传染,动物康复、带菌现象:无论是隐性传染还是显性传染,动物康复或痊愈后,病
15、原菌在动物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或痊愈后,病原菌在动物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称为带菌现象。称为带菌现象。呈现带菌状态的动物,称为带菌者。呈现带菌状态的动物,称为带菌者。三、病原菌在体内的分布与排出三、病原菌在体内的分布与排出 1、病原菌在体内的分布、病原菌在体内的分布 根据病原菌存在的部位与性质,传染又分为:根据病原菌存在的部位与性质,传染又分为:1)局部传染:病原菌侵入动物机体后,局限于)局部传染:病原菌侵入动物机体后,局限于一定部位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局部病理一定部位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局部病理反应,称为局部传染。反应,称为局部传染。2)全身传染:病原菌或其毒素
16、进入血流向全身)全身传染:病原菌或其毒素进入血流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称为全身传染。扩散,引起全身症状,称为全身传染。全身传染又可分为:全身传染又可分为:a.毒血症:病原菌只在局部生长繁殖,不进入血流,毒血症:病原菌只在局部生长繁殖,不进入血流,但其有毒产物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称为毒血症,但其有毒产物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称为毒血症,如破伤风等。如破伤风等。b.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进入血流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进入血流,但不在血流中大但不在血流中大量繁殖量繁殖,只是短暂经过和存在存在,向组织器官转移,只是短暂经过和存在存在,向组织器官转移,称为菌血症。称为菌血症。c.败血症:病原菌进入血流并转移到全身,在血流和败血症:病原菌进入血流并转移到全身,在血流和全身组织器官中生长繁殖,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称全身组织器官中生长繁殖,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称为败血症。为败血症。d.脓毒血症:化脓性病原菌通过血流散播,引起多个脓毒血症:化脓性病原菌通过血流散播,引起多个组织器官形成化脓病灶,称为脓毒血症。组织器官形成化脓病灶,称为脓毒血症。2 2、病原菌的排出:、病原菌的排出:1 1)随局部病灶分泌物排出。)随局部病灶分泌物排出。2 2)随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排出。)随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排出。25 结束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