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边塞诗介绍唐朝边塞诗介绍汪元正 张赟喆 周致远 陶斯博 施嘉禄 诸皓庭导入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东西南北吐蕃南诏回纥唐朝的版图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对照地图,唐朝周边有吐蕃、回鹘、南诏等少数民族。族?唐太由于他们改变宗说:唐太由于他们改变宗说:“自古皆贵自古皆贵中华中华,贱夷狄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朕独爱之如一.”唐朝的统治者本身也有少数民族血统,唐朝的统治者本身也有少数民族血统,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与他们不同,我对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各民族一视同仁.体现了各民族平等的开明政策.步辇图局部(唐
2、阎立本)唐代画家阎立本绘,现存摹本,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画的内容为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迎娶文成公主的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右边步辇上坐的为唐太宗,左侧站立的第二人为禄东赞。唐太宗禄东赞译员官员唐太宗禄东赞译员官员维吾尔族唐与回纥友好交往回纥两次出兵助战;回纥贵族摹绘自新疆伯孜克里克的壁画回纥装妇人图A.贞观年间,回纥助唐灭东突厥B.安史之乱,助唐收复长安、洛阳唐对回纥首领册封;A.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建立回纥汗国B.B.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汗C.回纥可汗由唐朝册封成为制度固定下来经济文化交流;常以马匹与汉人交易丝绸绢帛联姻。唐朝后期,先后有三个回纥可汗
3、娶唐朝公主为妻。788年回纥改称回鹘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唐明皇睿宗李旦第三子蒙舍诏统一六诏以太和城为中心(今云南大理)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南诏与唐关系更密切唐代文人,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一个特殊阶层,既具有民族文化的某些传统心理,又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时代和阶层的独特风貌。他们的科举仕途欲望十分强烈,然而现实生活又不能不使他们常常失望。于是,幕府便成了科举制的补充和入仕捷径。从初唐开始,文人入幕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到盛唐以后更是蔚然成风唐代文人入幕制度唐代文人入幕制度一、边塞诗派产生的社会原因边塞诗派产生的社会原因 1、交流融合:盛唐时期国势强大,疆域辽阔,同边地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文化、经
4、济、军事等方面交往密切。2、边事增多:唐代,有四外族与唐抗衡:突厥、吐蕃、回鹘、南诏。诗人们多有到塞外出使做事的机会,他们向往从军边塞为国立功,向往新奇的边疆景物和生活,一部分仕途失意的诗人更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出路。(王维、王昌岭等都到过边塞)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战争总是相伴而生,从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战争总是相伴而生,从古至今,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或正义,古至今,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或正义,或非正义,总之无论哪个朝代,战争都不可避或非正义,总之无论哪个朝代,战争都不可避免,那么与之相应而产生的就是边塞诗了。作免,那么与之相应而产生的就是边塞诗了。作为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诗体类型,边
5、塞诗创作渊为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诗体类型,边塞诗创作渊远流长,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远流长,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其他诗体种类相比,边塞诗表现的往往是戍与其他诗体种类相比,边塞诗表现的往往是戍边守土的政治军事行为,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边守土的政治军事行为,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荣辱存亡,因此比普通的聚散离合、伤春悲秋荣辱存亡,因此比普通的聚散离合、伤春悲秋的情感更加牵动人心。而唐代的边塞诗更是诗的情感更加牵动人心。而唐代的边塞诗更是诗歌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歌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价值受到人们的关注受到人们的关注唐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唐代边塞诗
6、常用的意象一、边塞风光:一、边塞风光:大漠、长城、黄大漠、长城、黄沙、长云、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沙、长云、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孤城、受降城、玉门关等孤城、受降城、玉门关等二、军营生活:二、军营生活:旌旗、烽火、羽旌旗、烽火、羽书、金鼓、矛、刀、铩、干、戈、号角、战书、金鼓、矛、刀、铩、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车、辕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唐代边塞诗的思想主题唐代边塞诗的思想主题1 1、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建功立业、报效祖国2 2、久戍思归,离愁别绪、久戍思归,离愁别绪3 3、边地苦寒,厌恶战争
7、、边地苦寒,厌恶战争唐代 边塞诗的风格 景象奇丽景象奇丽 意境阔大意境阔大 慷慨雄壮慷慨雄壮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王昌龄王昌龄 从军行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塞月”、“胡月”、“边月”、“关山月”、“
8、汉月”、“寒月”等等,均是通过边塞之月来表达士兵们的思乡之情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沙似雪”、“月如霜”,雪与霜本就是清冷之物,诗人用霜来形容月,可见此时的凄苦心境,在这样凄凉的夜晚,征人们自然是思念家乡,企盼回家之日了。在唐代的边塞诗中,诗人也常常写到征人的梦,在梦中,征人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这种梦境的描写,正是突显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岑参岑参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闻说轮台路,闻说轮台路,年年见雪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年年见雪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工敢道远,私向
9、梦中归。疏勒,青山过武威。勤工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将士们只能把思乡之情深埋心底,将与亲人将士们只能把思乡之情深埋心底,将与亲人的重逢寄托在梦中。现实中,将士们戍守边疆,的重逢寄托在梦中。现实中,将士们戍守边疆,为国效力;梦境中,将士们回归家乡,与亲人团为国效力;梦境中,将士们回归家乡,与亲人团聚,这种现实与梦境的强烈差别,也正突显了征聚,这种现实与梦境的强烈差别,也正突显了征人们的思乡情怀。人们的思乡情怀。在唐代边塞诗中,涌现出了大量描写思妇与征夫之间情感的诗篇,如如“少妇城南欲断肠少妇城南欲断肠”,“闺中犹应愁未归闺中犹应愁未归”等等,都传达了思妇们的情感,而这种等等,都传达了思妇们的情感
10、,而这种情感从侧面反映出了征夫们有家不能回,情感从侧面反映出了征夫们有家不能回,不能与亲人团聚的心理。诗人或是直接以不能与亲人团聚的心理。诗人或是直接以思妇形象抒写诗篇,借思妇对征夫的思念思妇形象抒写诗篇,借思妇对征夫的思念来反衬征夫们的思乡之感,或是通过征夫来反衬征夫们的思乡之感,或是通过征夫对闺中妇人的相思直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对闺中妇人的相思直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之情,自然环境艰苦,倍显思乡之苦。唐代边塞诗唐代边塞诗以以大量、集中、夸饰地表现了边地苦大量、集中、夸饰地表现了边地苦寒与征戍的艰辛。李世民就在饮马长城窟行寒与征戍的艰辛。李世民就在饮马长城窟行中形象地描绘了边地景色:中形象地
11、描绘了边地景色:“塞外悲风切,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塞塞外风景,非风即雪,河水结冰,气温低下,这外风景,非风即雪,河水结冰,气温低下,这种环境对于那些由中原出征而来的士兵来说,种环境对于那些由中原出征而来的士兵来说,定是难以适应的,那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驻定是难以适应的,那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驻守,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守,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主要问题:1、边塞诗的主要表现内容?2、边塞诗有什么风格?第一节第一节 高适高适 高适(高适(700765),字达夫,),字达夫,渤海(河北景县)人。早年生活渤海(河北景县)人。早年生活困顿,
12、功名未就。后北上蓟门,困顿,功名未就。后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希望立功边塞,但漫游燕、赵,希望立功边塞,但无结果。天宝八年,因人举荐,无结果。天宝八年,因人举荐,授封丘尉,后弃官入河西节度使授封丘尉,后弃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从此官运亨通,做哥舒翰幕府,从此官运亨通,做过淮南节度使和蜀、彭二州刺史,过淮南节度使和蜀、彭二州刺史,终散骑常侍,为唐代官位最高诗终散骑常侍,为唐代官位最高诗人。人。旧唐书旧唐书说:说:“有唐以来,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有有高常侍集高常侍集。高适诗歌大部分作于安史之乱前。他是功名高适诗歌大部分作于安史之乱前。他是功名心极强的诗人,性
13、情狂放,好交结游侠。想通过心极强的诗人,性情狂放,好交结游侠。想通过立功边塞而封侯的理想和热情,促使他不畏艰险,立功边塞而封侯的理想和热情,促使他不畏艰险,两次北上蓟门。两次北上蓟门。尽管这种愿望落空,但对边尽管这种愿望落空,但对边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塞生活的体验和观察,使他能在第一次北上归来塞生活的体验和观察,使他能在第一次北上归来后,于开元二十六年(后,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创作出极负盛名的边)创作出极负盛名的边塞诗塞诗燕歌行燕歌行。人物简介人物简介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
14、江陵(今属湖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岑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岑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格局,极大地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表现上,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艺术表现上,借鉴了高适等人七
15、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府古题而自立新题。用韵灵活,有一韵到底(用韵灵活,有一韵到底(白雪歌白雪歌),有两句换韵),有两句换韵(轮台歌轮台歌)或三句换韵()或三句换韵(走马川走马川),根据所写内),根据所写内容而定;声韵或轻快或急促,音节宏亮而意境高远。容而定;声韵或轻快或急促,音节宏亮而意境高远。殷璠殷璠河岳英灵集河岳英灵集说:说:参诗语奇体俊,意亦造奇。参诗语奇体俊,意亦造奇。盛唐边塞诗人中,岑参留存作品最多,他两次出塞创盛唐边塞诗人中,岑参留存作品最多,他两次出塞创作的边塞诗多
16、达作的边塞诗多达70余首。他擅长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他余首。他擅长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他以边塞生活为题的七绝也多佳作,如以边塞生活为题的七绝也多佳作,如逢入京使逢入京使P60: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抒写西行途中怀土思亲之情的诗篇,以不假思索这是抒写西行途中怀土思亲之情的诗篇,以不假思索之语,表达诗人真实的人生体验,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反之语,表达诗人真实的人生体验,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反映了诗人感情生活及诗风深沉细腻的一面,为客中绝唱。映了诗人感情生活及诗风深沉细腻的一面,为客中绝唱。严羽
17、云:严羽云:“高、岑之诗悲壮高、岑之诗悲壮”(沧浪诗话诗评沧浪诗话诗评)。)。“悲壮悲壮”,基本概括了高、岑诗风的相似之处。但两,基本概括了高、岑诗风的相似之处。但两人也有差别:高适悲壮中显深沉,浑朴质实;岑参悲壮外人也有差别:高适悲壮中显深沉,浑朴质实;岑参悲壮外有雄放,峻峭瑰奇;高适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现实有雄放,峻峭瑰奇;高适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现实性较强。岑参诗景色奇丽,感情炽烈,想象奇特,充满浪性较强。岑参诗景色奇丽,感情炽烈,想象奇特,充满浪漫气息。漫气息。唐朝其他的边塞诗和诗人唐朝其他的边塞诗和诗人 王昌龄(西元王昌龄(西元698-756698-756年)字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人,汉族。盛少伯,京兆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有“诗家天子王江宁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王昌龄集。葡萄美酒夜光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凉 州州 词词 盛唐盛唐王翰王翰乐观豪放乐观豪放视死如归视死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