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约当前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有哪三大因素?病 害 苗 种 饵 料 综合性应用学科1.与水产动物本身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各种水产养殖动物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等;2.与病原体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3.与养殖水体环境化学知识有关:如水化学和环境与水质监测技术等;4.与病害监测技术有关:如生物制片技术、PCR技术和电镜技术等;5.与病害防治研究与应用知识有关:如病理学、药物学、药理学和免疫学等。4.明代1628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载:“凡凿池养鱼必以二,有三善焉,可以蓄水,鬻时可去大而存小,可以解讯”。“不可以沤麻,一日即汛”,“池中不可着碱水石灰”,“凡鱼遭毒反白,急疏去毒水,别
2、引新水”,“鱼之自粪多而返复食之则汛,亦以圊粪解之”,这里所讲的“汛”就是池鱼浮头或泛池。说明当时养鱼业己很兴盛,放养密度大,一到夏季,常因池水缺氧而发生浮头,以致死亡,遭受损失。农政全书科学总结分析池塘水质肥瘦与池鱼健康和寄生虫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池瘦伤鱼,令生虱”,最早记录了鱼虱形态和检治方法:“鱼虱如小豆大,似团鱼,凡取鱼见鱼瘦,宜细检视之,有,则以松毛遍池中浮之则除”徐光启有“鱼食杨花则病”的记述,倪达书推测肠炎病。江浙一带鱼农至今还有“草鱼吃了杨花就生病”的说法,经解剖镜检,实际上是肠炎病。杨花无致病的毒素,也没有带病原体,据当地春季是草鱼肠炎病流行季节,称“桑尖瘟”,正是杨花凋谢
3、脱落的时候,所以有“鱼食杨花则病”的说法是很自然的。病。寄生宿主的部位,一般有一定的器官或组织,有专寄消化道,有专寄胆囊,有的专寄在鳃上,有专寄在肌肉,有必须在血液如血液锥体虫。有内寄生物,寄生在体内组织器官内,外寄生物,寄生在皮肤和鳃如指环虫。NH3-N:NH3(游离态):毒性大;NH4+(离子态):毒性小。水产养殖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饵料、水产动物排泄物、肥料及动植物尸体的分解,一般鱼类的含氮排泄物80-90为氨氮。水体有害气体的消除方法:a.升高水体的pH b.曝气氧化法:使含S物质氧化成氧化物,(充氧),水体DO升高后H2S的溶解度降低 c.底质耕耘法:使底质含S有机质氧化分解,鱼收获后
4、晒池,氧化底泥中的有机质,增强硝化作用去除氨,还可应用水底质改良剂的吸附作用来降低。d.化学固定法:使H2S生成无毒的沉淀,如:加入含Fe2+的底质改良剂:Fe2+S2-=FeS(沉淀)e.生物处理法:加光合细菌等。就海水养殖动物而言,养殖水体的盐度是制约其生存与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如:石斑鱼的生存盐度为11-41;斑节对虾的最适繁殖盐度为28-33;最适养成盐度为10-20;生存盐度为2-45。水体盐度改变受潮汐和海流的影响,也受暴雨和洪水的影响。虽然水生动物会本能地调节和回避,但若超过其适应能力,也会导致其机体细胞渗透压调节失控而死亡。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可以淡化养殖,但有一个淡化过醒、时
5、间和幅度,在盐度下降至0.25时,对虾体表也会发白而慢慢死亡。鱼体检查 体表检查 先用肉眼仔细检查病鱼的头部、嘴、眼睛、鳃盖、鳞片、皮肤、鳍有无充血、发炎、颜色变白或变黑、粘液增多、皮肤粗糙、肿胀、溃烂、小点、增生物、眼睛浑浊、眼睛突出、鳞片竖立、腹部膨大、鳍条破碎、残缺不全、畸形、肛门红肿等异状,及肉眼可见的大型寄生虫和水霉。对病变部位及可疑部分必须进一步用显微镜检查。口腔及鳃检查 先用肉眼检查口腔及鳃有无充血、发炎、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颜色变成深浅不一、鳃丝腐烂及大型寄生虫(如中华鱼蚤、锚头鱼蚤)、胞囊等;然后再在载玻片上放一滴清水,刮取病灶部分粘液或剪取少量鳃丝,盖上盖玻片进行镜检。鱼苗
6、、鱼种即使肉眼看不到异状、也必须剪取鳃丝进行镜检,因鱼苗、鱼种的鳃上寄生虫病很多,有些又没有十分明显症状。内脏检查 将鱼的腹部剪开,检查腹腔内是否有腹水,然后剪去一侧体壁,用肉眼观察体腔内有无大型寄生虫(如舌状绦虫等)及胞囊,腹膜、肠系膜、脂肪组织等是否充血,各内脏有无异状,如肠某一段特别膨大,肝脏肿大、淤血、有坏死病灶等,然后将各内脏分开。一般作为鱼病诊断,如肉眼看不出有异状,就主要检查肠。将肠剖开,先用肉眼检查肠内有无食物,粘液多否,肠壁是否充血、发炎,有无白色小点,有无大型寄生虫等;如仍未检查出患什么病,就应进一步检查肝、脾、肾、胆、鳔、心脏、脑、肌肉、骨骼等。由细菌、病毒引起的鱼病,目前一般采用肉眼观察诊断,而准确的诊断方法(尤其是有些疾病的症状较近似时)应采用荧光抗体法、酶抗体法、中和试验法、血清凝集试验、病原分离培养及病理诊断等。对于鱼类中毒或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诊断时还要对食物、池水、鱼体进行分析,才能确定。肿瘤须做组织切片来诊断。患小瓜虫病、粘孢子虫病、卵鞭虫病等都可形成小白点必须进一步用显微镜检查。病原分离纯化培养细菌鉴定 牙鲆淋巴囊肿病毒病包涵体病毒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