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ETCT在肺癌中的应用在肺癌中的应用1 可显示人体组织脏器的精确解剖图像2 能同时显示人体组织细胞的代谢功能图像 3 可应用图像融合技术将两种图像重叠显示在一张图像上 18F取代脱氧葡萄糖中一个羟基得到18 氟代脱氧葡萄糖经静脉注入受检者体内,其能像葡萄糖一样进入细胞内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为6磷酸18 F其及天然葡萄糖在结构上的差异使其不能进一步参及代谢生成18F在短时间内发生衰变,这个过程中发射出正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及细胞内的电子相遇发生湮灭辐射,即变为能量相同方向相反的光子扫描仪可以探测到电子对,经数据处理系统获得组织细胞的葡萄糖代谢分布图像恶性肿瘤细胞一般增生活跃,其葡萄糖代谢明显高
2、于正常组织 是将和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影像设备。能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组织的生理、病理、生化、代谢改变 多排螺旋显示机体精细的解剖结构 实现了图像和图像的同机融合,形成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一次检查可完成全身的及检查,集中了断层显像和全身显像的优点,可获得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3个方向的全身断层图像。2000年底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三大发明之一,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1肺癌诊断2肺癌分期3指导穿刺活检部位4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部位5指导治疗6监测复发转移7疗效评估 单纯检查对小于1的肿瘤容易漏诊且不易判定良恶性,定性常规敏感性12-63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和毛刷检查对
3、于肺部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仅为70%80%,而且只适用于肿块偏大或中心型病灶 引导肺穿刺吸取活检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和92%,但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胸腔镜或开胸探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但作为临床常规检查应用有一定限度 鉴别肺结节良、恶性临床上最常用的半定量分析方法,即根据标准摄取值(,)来描述和比较组织的摄取程度)是 体内分布均衡时放射能浓度为1 时病灶的放射能显示指标。即单位体重 摄入量及注射量的比值。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倍增时间越短,值越高通常认为 在2.5 3.0 以上为恶性肿瘤如果大于2.5、病灶周边清楚、边缘呈分叶状者一般为恶性肿瘤的表现 小于2.5 者,病灶呈结节或块状、
4、片状、条状、楔形或絮状病灶,特别是放射性分布明显不均匀或薄片边缘模糊者,一般为炎性病变据报道对于肺内单发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100%和52%100%,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平均为92.6%、87%和91.3%。,能够实现解剖结构及功能两者图像的同机融合,其诊断价值大大提高。在 上恶性病变或其转移灶多为放射性浓聚成结节状、团块状分布,边界较清楚。良性病变者多边缘模糊,形态及密度均不规则。对肺癌定位、定性诊断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 更准确、有效,是一种较好的相对无创性肺癌诊断技术 等报道以手术和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而言为70%、69%和69%,相
5、应为85%(P=0.25)、84%(P 0.001)和84%(P 1,结果发现其假阳性及假阴性率较高,即正常大小的淋巴结可能已经转移,而肿大的淋巴结可能是某些良性原因所致。在诊断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高,因为 可在其形态结构改变之前,通过观察组织内葡萄糖代谢变化而早期发现原发肿瘤及其转移灶 分析54 例肺癌患者306 枚淋巴结显示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98%,而 为55%、96%。但单纯 难以诊断 5 5 的小病灶 T 对良性淋巴结肿大和由于癌性转移淋巴结肿大有很高的鉴别精度,并可以检出5 以下程度的转移淋巴结。报道,用及对129 例肺癌的纵隔淋巴结分期进
6、行对比 的N1、N2 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90%、96%,而单纯 则为80%、93%,尤其是对第四、第五、第七、第十和第十一组淋巴结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单纯。在肺癌淋巴结分期方面主要的临床重要性是有很好的阴性预测价值,因此纵隔 阴性者可以准确分期并直接进行开胸手术而不需要进行创伤性检查。但对 纵隔淋巴结阳性的病人,由于有炎性结节或肉芽肿造成的假阳性可能,因此创伤性手术分期仍需要强行进行。研究显示,在淋巴结的分期上优于单纯的或,三者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9%、94%,59%、50%、77%和89%、80%、94%。肺癌远处转移部位主要集中于骨、脑、肾上腺和肝脏等,为明确是否有
7、远处转移,常需结合多种检查,如脑磁共振成像、腹部B 超、骨扫描等可做非选择性的全身检查,全面观察机体各部位的代谢情况,结合 图像的解剖定位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是发现肺癌胸外转移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对53 例肺癌患者进行全身扫描,结果显示对远处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和99%。常规在引导下穿刺能够显示肿瘤代谢活跃的部位,指导活检定位在肿物最高活性区,避免活检穿刺时样本取自坏死中心、纤维组织或邻近组织,降低假阴性结果临床上很多情况下发现肿瘤的转移结节,而对原发肿瘤却不能予以诊断和定位的应用在解决这一临床问题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是指各部位淋巴结经活检或针吸病理
8、细胞学证实为转移癌,而经反复仔细全面的常规检查,仍查不到原发灶的转移癌(不包括淋巴瘤)临床上一些隐匿的肿瘤病灶(隐匿于头颈深部、肺不张、胸腹水、肺炎、手术疤痕、放疗后炎症和纤维化等)采用常规影像诊断方法常难于被发现 显像不受组织密度和解剖结构改变的干扰,常能发现这些病灶 是探查诊断肿瘤原发灶的有效方法。充分发挥了显像及诊断的作用,清晰而准确的代谢图像及必要的诊断性 检查结合加上丰富的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知识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大大提高肿瘤原发灶的寻找的阳性结果。对外科手术影响 精确确定原发灶和侵润范围术前帮助术者确定手术方式及范围 精确定位可疑淋巴结引导术者对代谢高的淋巴结取病理和清扫 对转移
9、性病灶定位能引导术者活检及切除 以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为特征和基本要求的“三精放疗”是目前放疗的趋势,而其中最关键的是靶区的精确定位,C T 作为定位的主要方法,主要依据解剖结构和组织密度等形态学信息,这决定了它在区分肿瘤组织及不张的肺组织时的局限性 显像以18 作为示踪剂在恶性肿瘤部位浓集进行诊断在确定肺不张及局部病变的相互关系方面,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显像,提供局部病变结构及代谢改变的复合信息,可弥补功能显像体内解剖结构显示不清的不足,同时对于 图像难以区分的肿瘤组织继发改变加以准确界定。一方面能发现更多的肿瘤活性病灶和淋巴结使靶区体积不同程度提高 另一方面能排除疑似病变,减
10、少靶区体积,从而使正常组织的受量发生不同程度降低肺癌化疗后形态学变化滞后于代谢活性变化化疗后可行早期评估18摄取降低 化疗有效 继续化疗18摄取无变化 化疗不敏感 调整方案或改变治疗方式 一般以化疗一周期降低20为反应阳性标准肺癌患者治疗后85出现复发或转移对疑似复发或转移者全身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再次治疗 等对42例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患者行 检查,显示其对肺癌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2%、89%、93%治疗后肿瘤体积的缩小程度不是反映治疗疗效的最好指标的摄取量的变化是更为可靠的指标治疗后病灶摄取明显减低或接近正常组织表明治疗有效,可继续该治疗方案并根据摄取
11、程度的不同随时调整剂量;反之,则说明疗效欠佳 可以早期判断出治疗是否有效,从而决定是否更改治疗方案,而不必等到临床上出现明显症状或 发现病灶出现解剖学进展 肿瘤放化疗后的放射性损伤、术后的疤痕组织用 检查常常很难定性,而由于疤痕组织 的低摄取量使在这方面的诊断更为可靠 价格昂贵假阴性假阳性(1)代谢活性较低的恶性肿瘤,例如细支气管肺泡癌、类癌及某些分化程度较高的腺癌如黏液样癌(2)肿物体积的太小(3)高血糖也可能引起假阴性,高血糖能竞争性抑制18的摄取 一些炎性病变 如结核、霉菌感染、结节病、组织胞浆菌病、肉芽肿等,在炎症活动期,病理上可见肉芽肿结构,其中多核巨细胞内见多量吞噬的隐球菌、结核杆
12、菌等病原体。当巨噬细胞暴露于细菌环境(如结核杆菌和新型隐球菌)时,巨噬细胞自身迅速增殖,形成肉芽肿,可能是病灶处18 摄取增加的原因,表现为假阳性;当炎症处于稳定或消退期,巨嗜细胞停止增值,摄取18 降低,表现为假阴性。在的诊断中,最常出现假阴性的肺癌是高分化细支气管肺泡癌;最常出现假阳性的是结核瘤和炎性假瘤(1)多为周围型肺癌,易沿终末呼吸道壁蔓延生长,单层或多层恶性肿瘤细胞覆盖在正常肺泡及细支气管上皮表面,形成腺腔样结构,或呈大小不等的乳头状增生突入肺泡腔内。的这种生长方式导致其肿瘤结构相对松散,从而导致的分布亦较为均匀,不易形成浓聚;(2)生长速度远远慢于其他病理类型的肺癌。生长速度及的
13、摄取直接相关,生长速度慢的肿瘤代谢慢,葡萄糖摄取少从而造成摄取少;(3)增殖潜力远远低于高分化腺癌,且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不高,增殖细胞核抗原 的表达远远低于其他非细支气管肺泡癌,(4)肿瘤葡萄糖转运蛋白(1,1)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的摄取。研究表明的 1表达特点及鳞癌、其他腺癌截然不同(1)脱氧葡萄糖()并非肿瘤的特异性显像剂,必须结合 影像特征,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如分叶、毛刺、血管集束、空泡等提示恶性;分层钙化、纤维索条、卫星病灶等提示结核球;不规则、边缘毛躁、粗长毛刺等提示炎性假瘤;晕征、半月形空气影等提示引菌球(2)行双时相显像:恶性病变18 摄取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延迟扫描可见增加;相反,良性病变18 摄取下降或保持不变,延迟扫描可见 减低(3)在分析 时,不能单纯以2.5 为界限区分良恶性,必须结合肿瘤的体积、密度等指标综合考虑 (4)体积较少的病灶,应以减薄 为准,以免漏诊(5)为避免假阳性,可联合11C胆碱、11C蛋氨酸 等新型正电子药物显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