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期末复习主观题讲评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69552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60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期末复习主观题讲评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期末复习主观题讲评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期末复习主观题讲评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期末复习主观题讲评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期末复习主观题讲评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材料一 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中央集权)示意图:材料二 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划分和地方政府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沿革损益,而无根本之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据材料指出地方层级管理的“变”与“不变”具体表现,解释“无根本之的变动”的含义。(2)指出地方层级管理变化的特点及趋势。1答案(1)变:汉增州;唐增道;宋道改路;元增行省;不变: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变;县制不变;集权目的不变;含义:未改变中央集权制度,仅仅是形式变化。(2)特点:沿袭变革;下稳(县)上动(县之上);监察变行政;控制加强;趋

2、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2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求变”“求新”,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战国策秦策材料二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成,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

3、、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一一据魏书等材料三 及揽大政,登首辅,慨然有任天下之志。十年来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壤地千里,荒外警南。蛮累世负固者,次第遣将削平之。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

4、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惜其褊衷多忌,刚愎自用,威权震主。身死未几,遂遭削夺,并籍其家,子孙皆不保云。世称张居正相业,誉者多许其干略,毁者仅恶其专恣。一一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商君治秦”在经济方面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概述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世人对张居正“誉者多许其干略”的原因。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有哪些?2答案(1)措施: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作用: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

5、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虎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基础。(如答出“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亦可得分)(2)内容: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地方长官俸禄: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任答2点)影响:有利于均田制、三长制的推行;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隋朝加强地方官吏管理奠定基础。(任答三点)(3)原因:张居正辅政期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任答两点)标准: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

6、任答两点)3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材料三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通过考试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在此前的奴隶制时代我国主要采用的选官制度是什么?(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

7、时期?(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什么时期?有什么影响?(4)选官制度的变化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3答案(1)察举制、世官制(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3)科举制;隋唐时期;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给了平民考生一个翻身的机会(4)从重视血缘到重视才学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从先秦上计律起,到清朝的六法考吏,考课之法一脉相承。汉时,已有单行法规上计律。“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上计由丞相府、御史府主持,考课之后,根据政绩,增秩、迁官、赐爵或降俸、贬职、免官,违法犯罪者依法治罪。晋律中规定了官员考核的内容包括:观风俗、协礼律、考度

8、量、录囚徒理冤枉等。唐代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考课的具体法规,明确规定考核标准,即“四善二十七最”,“四善”即德、慎、公、勤,是考核官员的道德标准,“二十七最”是依官员职务性质不同而界定不同的要求。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等材料二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以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为蓝本,继承传统科举的某些因素,历经多次改革。孙中山提出考试权独立的治国理念,1912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设铨叙局负责文官的考录、升迁、任免,拟定文官考试令,构建起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框架。1915年,袁世凯颁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等700多种行政法规文件,初步形成了近代化的文官管理法规、法令体系。1927年南京国民政

9、府建立后行政范围和行政规模日益增加,急需一大批懂业务、有专长、技术娴熟的专业行政队伍来有效执行中央号令,国民政府考试院陆续颁布了各种相关法规,公务员考选制度基本形成。摘编自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形成的背景。4答案(1)有法律依据形成制度化;奖惩结合;考核严格;考课内容广泛;考核标准细化;品德与政绩考察并重;统治者重视官员考核;考课与惩贪相结合。(2)科举制的历史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北洋政府奠定的文官考试基础;国民政府建立后的行政需要。5清末改革科举的主将梁启超在戊戌

10、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亲眼看到欧美、日本等国借鉴科举实行文官考试的作用。1910年,也就是废除科举的五年之后,他明确说:“夫科举非恶制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梁启超评价科举制度的观点进行探讨。5答案:示例1:赞同梁启超的观点。论证: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扩大了中央集权;科举制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不断更新,提高了国家官员队伍的素质,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科举制度,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选拔国家行政管理人才,促进了社会发展。由此可见,科举制对中国、乃至对欧美的社会发展都产生过重

11、大的推动作用,是好的人才选拔制度。示例2:不赞同梁启超的观点。论证: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其考试内容、形式都受制于封建皇权;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造性,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深重,中国要救亡图存、发展经济,必须发展新式教育,培养实用人才,而科举考试内容完全排除科学技术,扼制了中国科技的发展;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说明这一制度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废除是历史的必然,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示例3: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片面的。科举有进步性,也有消极性,应一分为二、

12、辩证地评价。论证:综合示例1、示例2的内容。且一定要论及欧美国家文官选拔。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华法系以中国古代伦理法为其基础,特色鲜明。从李悝著法经起,直到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大清律例,都以刑法为主,兼有行政和诉讼等诸方面的内容,诸法合体混合编纂形式贯穿整个封建时代。立法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皇帝手中。保护与管理农业生产一直是古代法律的重要内容。大陆法系是从古罗马传下来的法律观念作为法律创制的观念基础,在法律编纂与修改上追求完美。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判例法仍然是主体。大陆法系中的成文法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官必须坚决保证执行。在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法是非常重要的法律形式,可以说判例

13、法是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创造的法律,也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在英美法系,“遵循前例”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遵循前例原则也是判例法的基础。判例法虽然也是成丈法,但不同于大陆法系中的成文法。摘编自刘艺工试论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法系产生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各自特点及其成因。6答案(1)历史影响:巩固了政治统治;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2)特点:大陆法系:法官作用不突出,不承认判例的效力;英美法系:法官地位突出,遵循先例。成因:大陆法系源自古罗马的成文法,英美法系源自英国日耳曼人的习惯

14、法。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两汉不仅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还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完善。汉朝将御史府从行政系统逐渐剥离出来成为更加独立的监察机关;汉武帝时设立了司隶校尉,负责对京畿及周边地区的监察控制;汉武帝废除了汉初在地方设置的监郡御史,重新设置固定的十三部御史,负责对地方百官的监察工作。此外,西汉还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监察法规六条问事。摘编自余春枝浅析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材料二 按照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记载,监察官产生于公元前443年,这种官职最初的目的只是进行人口普查,其数目是两名,任期五年。公元前434年的一项艾米里法将其任职期限定为十八个月。监察官作为最高级别的执法官之一是由百人团

15、民众会议选出的。最初的监察官都是从贵族中选任,随着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不断取得胜利,在法律上大部分官职都开始对平民开放,监察官也一样。在罗马,监察官不受任何高级官职大权的影响,却可对比他低级的市政官和财务官行使大权,而且官员在卸任时要向监察官作履职报告。摘编白贺五一略论古罗马共和国的监察官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与罗马监察制度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罗马监察制度发展变化的原因。7答案(1)同: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重视法制依据。异:西汉的监察官由皇帝任命,罗马的监察官由平民选举;西汉的监察制度是专制集权的产物,罗马的监察制度是共和制度的产物。(2)原因:平民与

16、贵族的斗争;罗马法的发展;罗马官僚体系的发展;罗马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汉北部边疆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为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就地筹措军需物资,实施移民屯垦政策。秦始皇首先对新开拓的河南地“徙谪戍以充之”,又“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即迁内地三万户到北河、榆中实边垦殖,给予拜爵一级的奖励。汉文帝时在边塞“要害之处,通川之道”,建立城邑,给徙边的移民提供“先为室屋,具田器”、免其罪、“赐高爵”、免除赋役、“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等优惠政策。到武帝时,大规模拓边,不断加强边防,移民实边。摘编自刘太祥秦汉北部边防建设材料二 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

17、下,唐朝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及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列举唐朝管辖边疆民族地区的举措。8答案(1)主要特点:以行政手段推动;移向边疆地区;移民数量庞大。积极作用:促进边疆地区开发;巩固边防,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2)举措:设置羁縻州、都督府、大都护府,授予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49年12月至1952年7月,邓小平主政中共中央西南局期间,高度重视构建新型的民

18、族关系。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区情是少数民族众多,且经济文化落后,民族与汉族间隔阂严重。邓小平认为,“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他主张在政治上,通过“坚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民主联合政府”使各民族真正平等;在经济上,“要在少数民族地区研究出另外一套政策,诚心诚意地为少数民族服务”,通过组织贸易活动“使各兄弟民族人民的经济生活一天天的好起来”;在文化上,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通过“举办一些教育事业,“尽快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邓小平还特别强调“要采取非常稳当的态度”,“要同少数民族商量”,和平解放西藏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实现的

19、。摘编自田姝邓小平与重庆的不解之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主张构建西南地区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构建西南地区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9答案(1)原因:西南地区民族众多,民族关系复杂;少数民族经济文化落后,与汉族隔阂严重;巩固新生政权、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党和国家确立了民族平等共同繁荣的方针。(2)意义:贯彻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推动了西南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加快了和平解放西藏的进程;促进了中华民族美好大家庭的建设。10赋税是国家凭据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形式和调控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汉初年,刘邦实行“轻田租”政策,行“

20、十五税一”之法,即国家从农民总收入中征收十五分之一。不久,因军费开支浩大,又改成“十一之税”,到惠帝刘盈时,才又恢复“十五税一”。后来,有时免除一半田租,变成“三十税一”,遇到荒年,又全部免征。汉文帝减免田租,对少地和无地农民并没有什么好处,只是增加了占有大量土地的豪强地主的收入。当然,我们也应当承认:两汉前期减田租的措施,固然有利于那些“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并拥有大量佃农的大地主,但对大量自耕小农也多少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而也收到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效果。摘编自唐嘉弘谈谈西汉的赋税制度材料二 唐承隋制,前期赋役上实行租庸调。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它

21、以民户授田为基础和前提。为确保租庸调的顺利实施,政府规定每户编造手实,再根据手实编成户籍;按每户丁男、中男数均田、定赋役。手实、户籍、均田、租庸调之间互为依据,便于监督管理,有效地组织赋役征调。国家职能有效实施,政权稳固,治理秩序良好。天宝十四年开始的“安史之乱”是唐朝财政制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后,中原经济残破,土地兼并严重,农户大半逃亡,管理乏力,国库空虚,但支出不减;征调不已。赋役失衡,农民负担严重。两税法是针对以上诸多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征税范围、税负相对公平,当然更主

22、要是满足中央政府的财力需求;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稳定。摘编自朱红琼唐朝财政制度演变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初年“轻徭薄赋”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唐政府利用租庸调制进行调控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评价其历史作用。(3)据材料二,说明唐代赋税征收依据的变化,阐释其原因及从中获得的认识。10答案(1)原因:吸取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汉初经济凋散,民不聊生;黄老之学治国思想的影响。(2)措施:编造手实、户籍;按人丁分田定税;加强政府监管。作用:保证农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稳固政权。(3)变化: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资产为主。原因:安史之乱后人口流亡;均田

23、制遭到破坏;政府财政困难;税负不公社会矛盾尖锐。认识: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逐渐减弱;赋税制度的制定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表现。1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从春秋战国起土地私有制逐渐成为中国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最为活跃,推动土地私有关系快速发展战国时的地主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种是贵族地主,或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或是因军功受到赏赐土地而来,另一种是通过购买土地形成。一种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私有制形式便逐渐形成了。春秋战国之际还出现了自耕农的土地所有关系。有的自耕农是因垦荒或立了小军功而得到少量土地,也有的是因旧贵族没落后成了自耕农

24、,还有国家授田给农民,责其耕种。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了私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他们构成了土地私有制的又一种形式。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材料二 政府总是限制因土地兼并而形成的大地主经济,因为他们的数目膨胀则必然直接地影响国家的税收制度与其他行政制度的执行,也会引发社会动荡。因此,历代皇朝都把反对与抑制大地产庄园经济及大地主租佃经济,建立厚实的小农自耕农阶层视为稳定社会的基本国策,以此确保国家税收和秩序稳定。摘编自盛邦和中国土地权演化及地主租佃、小农自耕模式的形成 材料三 贵族、官僚大量占田,同时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也可以把他们获得的利润,利息用来购买土地在历代封建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下,工商业者

25、、高利贷者常常“以末致财,用本守之”。既然明清的封建地主和工商业者积累起来的财富都竞相购置土地,而不投资于工商业,那么自然就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成长了。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有哪几种形式?指出土地私有制形成的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封建国家税收的直接提供者。并说明导致国家税收减少的主要原因。(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本”“末”各指什么?材料三描述的经济现象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11答案(1)形式: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土地私有、君主土地私有主要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各国税制改革(2)提

26、供者:自耕农,地主主要原因:土地兼并(3)“本”指农业(购买土地,发展农业);“末”指工商业。影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或阻碍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影响社会转型等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社会的控制系统分为“公”和“私”两部分。一方面,国家系统利用直至县和次于县的政权体系,依靠军队、法律等政治力量和经济的、习惯的等方面的力量实现其控制权,国家的权力似乎是绝对的和无限的。另一方面,实际对基层社会直接进行控制的,是乡族的势力,包括血缘和地缘性的,是一种多层次、多元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而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实际上就是“公”“私”两大系统相互冲突又相互

27、利用的互动过程。摘编自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材料二15-17世纪,英国地方治安法官取代郡长成为郡最高长官,实现了郡的半地方自治。此后,通过一系列法案,地方治理体系逐渐完善。19世纪80年代的议会改革,贯彻地方自治的“主权在民”原则,郡内的地方简化政府结构,郡变成了一个居民对郡事务进行民主治理的政府机构。地方治理职能从政治统治为主到以公共服务为主,地方治理主体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再简化、又到多元的若干次反复。摘编自陈国申从传统到现代:英国地方治理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地方治理意义。(3)根据材料并结

28、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地方治理相较于古代中国地方治理的主要不同之处。12答案(1)基本特征:中央集权体制发挥重要作用;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相结合;多元的乡族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2)意义: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不同:贯彻主权在民的原则;突出了法律的作用;地方治理职能逐渐以公共服务为主;地方治理主体逐渐多元化。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朝对边疆和微外通常慎用刀兵,处理与边疆“蛮夷”微外邻邦的争端时,大多是采取守势,用兵以自卫及防范性质者居多。我国南北方地缘政治长期存在差异,从秦至宋,中原王朝承受

29、游牧势力经常南下骚扰的压力,遂把治边的重点放在北方,对南部边陲相对忽视,至元明清时期才略有变化。对于边疆“蛮夷”与微外势力,统治者主张“修文德以来之,被声教以服之”,在此基础上推行和亲、朝贡封赏与建立宗藩关系等制度,其主要体现在笼络、赏赐以及华夏文化的传播与浸润方面,向腹地以外的地区积极传播文化和影响,由此形成治边的文化软实力。中原王朝自认为是天下的中心,进而施行以注重全局与长远利益为特色的远交近攻方略,施行的重点自元代起发生变化,从此前普遍施用于广义上的“蛮夷”,而改变为更重视经营边疆地区。摘编自方铁论中国古代的治边方略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晚清政府已经逐渐改变了把西方国家以及周边藩属国

30、和少数民族看作“夷”“蛮”的传统华夷观念,传统防边治边理念出现了新的变化。“守在四夷”思想在地域范围上有了改变,由主要针对边疆“边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延伸到“边外”地区。其目标已经主要不是通过各种措施防止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威胁,而是以周边国家为基础,建立抵御西方列强侵略的屏障。在防御态势方面,进入“中外之防”后,晚清政府改变了古代“重内虚外”、重边政轻边防的边防方针和做法,其突出表现就是清廷内部在1874年爆发的历时半年的海防、塞防孰轻孰重的争论。1875年5月,清廷在上谕中为这次争论做了总结,一是肯定了“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二是明令左宗棠“通盘筹划,以固塞防”,并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摘编自吴智刚地缘政治危机与晚清政府边防理念的转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原王朝的治边方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边防理念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13答案(1)方略:以守为主;重北轻南;重视德治与教化;对外族多采用柔和政策;施用文化软实力;由远交近攻到注重经营。(任答五点即可)(2)转变:由“夷夏之别”转化为“中外之防”海防与塞防并重。原因:西方列强入侵加剧民族危机;清廷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期末复习主观题讲评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