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就业的含义和统计(2)n国际劳工组织统计:n正在工作的人(有报酬或收入)n有职业,临时因疾病、休假、劳动争议等不工作的人和音单位原因临时停工的人n雇主和自营人员及其建庭成员(正常工作时间1/3以上)n退休人员再次就业(有报酬或收入)%100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就业率(2)我国就业统计的演变(1)n计划体制下没有明确的“就业者”规定,一般是用“社会劳动者”概念,包括:n全民、集体、其他各种所有制单位职工和个体劳动者n达到一定条件的从事家庭副业人员n计划体制下统计存在的问题:n以计划为依据n缺少劳动时间长短的界定n以稳定的收入保障作标准(2)我国就业统计的演变(2)n目前的统计口径:就业
2、(从业)人员指:n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n已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又再次从业的人员n注意:从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经济活动的学生。(3)充分就业的含义n凯恩斯: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也就非自愿失业为零。n注意:充分就业不是完全就业,仍然有失业存在n弗里德曼:充分就业是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n充分就业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10.1.2失业的度量n(1)失业的概念n(2)失业率n(3)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n(4)自然失业率界定(1)失业的概念(1)n国际劳工组织:n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n市场经济国家接受
3、的定义:n统计时被确定由工作能力,但没有工作,且在此前四周内寻找过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n包括暂时解雇等待恢复工作的人、正等待到新工作岗位报道时间达30天的人(1)失业的概念(2)n美国:16岁以上非制度限制,不在工作但有工作能力且:n过去四周内进行过某种求职活动n暂时被解雇并等待重返工作n一直在寻找工作但暂时生病n在30天内等待到新工作岗位报道的人(2)失业率(1)n衡量一个国家失业状况的基本指标n失业人数指属于上述失业范围并到有关部门登记的失业者人数%100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率(2)失业率(2)n失业率概念无法反映失业的动态变化n现实当中,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真实的失业率,不
4、仅要看他的存量,而且要看他的流量(劳动力市场的存量流量图)劳动力存量-流量模型非劳动力失 业就 业(1)解 雇(2)临 时 解 雇(3)辞 职退休或中途退出劳动力市场(4)新进入或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5)新雇用(6)重新雇佣(7)(2)失业率(3)n基于对劳动力市场存量流量分析,可以得到一个更好的衡量失业水平的工具,就是年失业率:n失业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二是实际的失业周数。%10052周失业者的平均周数劳动力总数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年失业率(3)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1)n1994年我国才承认存在失业,1995年3月试行新的失业调查统计方法n定义:在规定劳动年龄内,
5、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3)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2)n登记失业人员:失业人员中到职业介绍机构登记的方式寻找工作的称谓登记失业人员,必须是非农业户口,在一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的登记的求职人员。%100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人数城镇从业人员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率(3)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3)n登记失业无法真实的反映失业的实际情况。n调查失业人员:常住城市人口,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周内未从事有收入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n存在问题:下岗人员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看待的问题。(4)自然失
6、业率界定n最早由弗里德曼提出(通胀率为零)n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n又称均衡失业率,是指整个劳动力市场供求相等时的失业率10.1.3研究就业与失业的重要意义n就业和失业状况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之一n与国家的产出总量与消费总量有关n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n经济增长角度: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正相关n资源配置角度:失业关系到人力资源配置n与国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n失业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受到损失n失业者将承担极大的心理负担10.1.4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n(1)人口因素n(2)经济因素n(3)制度因素n(4)心理因素(1)人口因素n人口总量影响就业的总量n劳动力资源是人口的一部分n
7、人口结构影影响着就业结构n年龄结构n性别结构n素质状况(身体、思想、文化教育水平)(2)经济因素n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就业的整体水平n就业弹性是指某一经济变量的单位变动率所引起的就业量的变动率。(就业对这一变量的敏感程度)n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n产业发达程度决定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容量n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就业结构和劳动者素质相应变化)经济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就业弹性%(3)制度因素n经济体制对就业的决定作用n劳动就业制度对就业的直接影响n有关就业的方针政策直接影响着就业问题解决的程度(计划生育、上山下乡、减员分流)n用工制度的内容和形式及其执行机构直接影响着充分就业的实现n工资制度和政策也是
8、影响劳动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工资支付的原则和方法)(4)心理因素n是人们对就业问题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n是劳动者的就业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影响着人们对某种职业的取舍。n容易形成供求结构上的失衡10.2就业理论n10.2.1萨伊的就业理论n10.2.2马歇尔和皮古的就业理论n10.2.3凯恩斯的就业理论n10.2.4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10.2.1萨伊的就业理论n理论基础:萨伊定律:卖就是买,买就是卖,市场会创造自己的需求。n就业理论:n物价和工资的自由波动会使经济失调在短时间内消除n均衡是长期的,不均衡是暂时的n反对政府干预10.2.2马歇尔和皮古的就业理论n马歇尔:均衡
9、工资与就业理论,实际上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传统。工资的自由涨落和劳动力供需之间的自发调节,会达到充分就业。n庇古:n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值n工资的效用等于工作的边际负效用n就业量是充分就业量10.2.3凯恩斯的就业理论n有效需求不足与非自愿性失业n存在非自愿失业n无法通过降低工资来解决n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n失业的治理措施:n放弃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干预n放弃节约原则,提倡铺张浪费n放弃年度平衡,鼓吹财政扩张n放弃微观均衡,采用总量分析ASAD1AD2Y1Y2OP1P2W1W2SNN1N2O(1)货币幻觉(2)有效需求不足(3)工资刚性(4)非自愿失业工资刚性的原因:n隐含合同理论(Implic
10、it Contract Theory)n企业是利润最大化者,员工是风险规避者n保持一个不随宏观经济波动的工资水平,满足员工规避风险的目的,又能被企业所接受。n内部人-外部人模型(Insider-outsider Model)n劳动力市场运行时有成本的,至少存在替换成本,从而使企业内部职工拥有某种优势,工资水平偏高,即使失业者要求的工资低于就业者,也无法就业。n效率工资模型(Efficiency-wage Model)n在劳动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雇主有把工资提高到高于市场出清水平,从而优势职工努力工作的激励。n“不是按劳付酬,而是按酬付劳”10.2.4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n货币学派的就
11、业理论n“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n降低失业率的措施(单一规则)n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n减税n减少政府开支n稳定的货币政策n取消“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长短期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LPC0%2%4%2%4%ABCDEu 10.3就业的结构分析n10.3.1研究就业结构的意义n10.3.2就业的产业结构n10.3.3就业的城乡结构10.3.1研究就业结构的意义n(1)就业结构的界定n(2)就业结构的经济和社会意义(1)就业结构的界定n就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n特点:n历史性n功能性n复杂性(2)就业结构的经济和社会意义n就业结构
12、合理是经济结构合理从而使产出最大、效益最高的保障n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结构的其他方面n就业结构的社会意义10.3.2就业的产业结构n(1)就业的产业结构n就业的产业分布n(2)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n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n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n(3)就业结构的国际比较10.3.3就业的城乡结构n(1)城市和乡村划分n(2)中国的城市化进程n(3)中国城乡就业结构演变n(4)我国农村的劳动力转移10.4失业类型及其成因和治理n10.4.1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n10.4.2失业的影响n10.4.3失业与通货膨胀n10.4.4失业的治理10.4.1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n(1)摩擦性失
13、业n(2)结构性失业n(3)需求不足性失业n(4)季节性失业n(5)技术性失业n(6)各种失业的区别n(7)隐性失业(1)摩擦性失业n含义n特征n成因n工作搜寻模型麦克尔模型n斯蒂格勒模型求职时间长短的确定含义n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失业工人与有职位空缺的雇主之间在相互搜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失业。n注意:n在劳动力供求平衡的条件下,这种失业仍然存在n是劳动力市场内在动态性的必然产物特征n影响的行业广,涉及的人多n期限较短,但难以消除n对社会经济有益有害成因n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n信息不完全n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如社会保障制度)工作搜寻模型麦克尔模型n由于工作机会和工人特征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因此,
14、为实现工作与工人技能的匹配,必须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n假设:n不同雇主有不同的雇用标准n雇用标准对应一个工资标准n工资是工作要求的最低技能水平的增函数n这样,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一个与所有制为空缺相对应的出价工资分布(如后图)工作搜寻模型n如果技能为K1,则工资为w1.。问题在于企业和员工相互不了解对方。n保留工资决策:低于劳动着技能的,可接受的最低工资。W1(K1)W2(K2)出加工资分布工资结论:n保留工资所带来的预期失业的成本应该恰好等于失业过后较高的工资所带来的预期收益n如果保留工资等于市场最低工资,则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为1n条件相同的工人可能会获得工资相同的工作n保留工资一般较低意味着此
15、人处于就业不足状态n失业成本下降,工人将提高保留工资n其它条件相同,能加速工人寻找工作步伐的因素会缩短失业时间斯蒂格勒模型求职时间长短的决定n确定原则:nMC=MRMCMR走访企业个数MCMRO(2)结构性失业(1)n含义:由于劳动者技能和其他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要求结构错位,造成的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的现象。n表现:n技能结构不平衡n文化结构不平衡n区域结构不平衡n年龄结构不平衡(2)结构性失业(2)n特征n与产业兴衰,经济发达地区的转移有关n具有群体性特征n时间一般较长n原因:n经济结构变化与劳动力结构变化不匹配n求职者与工作空缺地理位置不匹配(3)需求不足性失业n含义:是在国民经济萧条时
16、期,由于需求乏力,难以创造足够的就业所引起的失业n特点:n受经济周期影响n一旦发生,可能所有部门都存在n原因工资刚性(4)季节性失业n含义:由于经济随季节有规律的波动而形成的失业n它与需求不足性失业相似,都属于周期性失业,但它是可以预期的n工人知道一个行业存在季节性,仍然就业的原因:n失业期有失业保障体系保证n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行业工人年度预期失业时间越长,工资也越高,使失业风险的补偿(5)技术性失业n含义:由于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而造成的失业n原因:先进技术的利用n技术性失业理论(6)各类失业间的区别n纵轴代表岗位空缺,横轴代表失业人数,450线代表充分就业n450线以上需求大于
17、供给,450线以下供给大于需求V1OU1U2E1E2M450失业人数岗位空缺(7)隐性失业(1)n含义:与显性失业相对应,没有显现出来的,隐藏在企业或土地中的富余人员。经济学角度看,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的边际生产力小于工资(零?)的人员。n特征:n表面上处于就业状态n无法直接识别和统计(7)隐性失业(2)n原因:n企业原因n政府原因n测度:n直接法:n劳动生产率法:边际劳动生产率测定n工作率法:通过比较劳动供给主体所希望就业时间和实际就业时间来测定剩余劳动力。(7)隐性失业(3)n间接法:n最佳劳动投入法:理论上确定与生产力资料需要的最佳人员,然后与实际比较。n最佳人口法:运用人口学理论,拟定出
18、理论上最佳人口密度,然后将它与实际人口密度比较,推算出过剩人口,然后比较在生产资料一定条件下能够保证标准收入的最少人口与实际人口。n理论收入法:现拟定收入标准,然后比较生产资料一定条件下能够保证标准收入的最少人口和实际人口。10.4.2失业的影响n(1)失业的积极影响n(2)失业的消极影响(1)失业的积极影响n“蓄水池”作用n强迫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n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n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代价(2)失业的消极影响n资源浪费n贫富差距n心理损失n社会安定10.4.3失业与通货膨胀n(1)菲利普斯曲线n(2)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曲线n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是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变动的关
19、系曲线:认为二者是逆相关的,且关系长期稳定n修正后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物价变动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失业率货币工资变化率O失业率O通货膨胀率(1)(2)(2)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n弗里德曼在适应性预期的基础上提提出的n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由于工人的预期失误,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逆相关n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长期内工人的预期接近于现实,从而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无关失业率通货膨胀率LPCSPC1SPC2SPC3OUU为自然失业率10.4.4失业的治理n(1)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n(2)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1)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n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n延长每个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n特殊的帮助措施n开展职业培
20、训n健全劳动力市场n提高经济活动水平n改善工作n简化工作技能要求n改变工作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地位(2)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n失业保障n提供失业收入保障n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n帮助政府的社会援助支出达到有效目的n社会援助10.5中国体制转轨和经济重构中的失业及治理n10.5.1中国失业的规模分析n10.5.2中国失业的特点和成因n10.5.3中国劳动力市场政策10.5.1中国失业的规模分析n(1)我国的失业规模n城镇登记失业率变化状况n失业绝对人口变化状况n下岗职工人数n(2)失业问题严重性分析(1)我国的失业规模n城镇登记失业率变化状况年份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
21、921994199619982000失业率5.3 4.9 3.2 1.9222.5 2.3 2.833.1 3.1资料来源:历年统计年鉴失业绝对人口变化状况(单位:万人)年份失业人数年份失业人数1986264.41994476.41987276.61995519.61988296.21996552.81989377.919975701990383.219985711991352.219995751992363.920005951993420.1下岗职工人数(单位:万人)563815995877937657(2)失业问题严重性分析n规模巨大n信息失真n隐性失业n隐性就业n农村人口被排除在外10.
22、5.2中国失业的特点和成因n(1)中国失业的特点n(2)中国失业的成因(1)中国失业的特点n与西方一样,失业的往往是低技能、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劳动者(99年失业者中初中以下水平的占61.4%)n与西方不同的是教育水平和技能低的不是年轻人,而是年龄偏大者(98年失业者中55%在26岁以上)n长期失业者占相当比重(98年失业时间超过半年的占40.3%)(2)中国失业的成因n体制转轨:体制转轨中公有制企业排放富余人员。n经济重构:经济地区结构、产业和行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失业的产生。n其他因素:劳动力供给总量较大;农村劳动力流动;宏观经济波动;市场信息不畅通等。10.5.3中国劳动力市场政策n(1)控制劳动力供给数量的政策n(2)促进劳动力需求的政策n(3)劳动力市场建设n(4)为下岗人员提供保障(1)控制劳动力供给数量的政策n限制外来劳动力n延长教育年限n降低人口出生率(2)促进劳动力需求的政策n经济增长n鼓励就业内容和就业形式创新n社区服务n家政服务n鼓励企业雇用下岗失业人员n通过财政税收降低雇用成本(3)劳动力市场建设n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n职业培训工作(4)为下岗人员提供保障n失业人员有相应的失业保险(1986年开始)n对下岗职工采取提供特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