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总论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71260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总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总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总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总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总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和研究范围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和研究范围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和分期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和分期第三节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第四节第四节 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法第一讲第一讲 总论总论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和研究范围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和研究范围 一、一、“文化文化”界说界说 易易系辞下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物相杂,故曰文。”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文,错画也,象交文。”论语论语子罕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论语雍也雍也“质胜文则野

2、,文胜质则史,文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然后君子。”庄子庄子逍遥游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化而为鸟,其名曰鹏。”礼记礼记中庸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易易贲卦贲卦彖传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以化成天下。”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范围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范围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氏族社会晚期、至少是周秦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氏族社会晚期、至少是周秦以来到五四时期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汉族为以来到五四时期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其境内主体、包括其境内5656个民族长期创造的精神财富,个民

3、族长期创造的精神财富,即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华夏文化。它以封建文化即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华夏文化。它以封建文化为主导,以儒学文化为主干为主导,以儒学文化为主干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和分期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和分期 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即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即河洛民族(华夏集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秦河洛民族(华夏集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秦晋文化、中原文化的摇篮)、海岱民族(东夷集晋文化、中原文化的摇篮)、海岱民族(东夷集团,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团,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地)、江汉民族(苗蛮集团,以河姆渡化的发祥地)

4、、江汉民族(苗蛮集团,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的源头)。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的源头)。一、原始文化一、原始文化传统文化的孕育期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进入奴隶社会的商周,宗教进入奴隶社会的商周,宗教唯心论(如:君权神授)和朴素唯心论(如:君权神授)和朴素唯物主义(如:五行)萌发。唯物主义(如:五行)萌发。在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在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即先秦)时期,产生了强烈的(即先秦)时期,产生了强烈的人文意识,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文意识,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体验,形成各具特色人生的观察体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说,百家争鸣,蔚为壮观,的学说,百家争鸣,蔚为壮

5、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二、奴隶制文化二、奴隶制文化 传统文化的雏型期传统文化的雏型期三、封建文化三、封建文化传统文化的定型期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统一是在秦汉时期,带有制度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统一是在秦汉时期,带有制度化、模式化和程序化的特征。化、模式化和程序化的特征。董仲舒对儒学进行全面改造,使之成为封建社会的董仲舒对儒学进行全面改造,使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统思想。隋唐时期的佛教和道教发展为大宗,唐宋两代的文隋唐时期的佛教和道教发展为大宗,唐宋两代的文学处于世界的最高水平,科技在学处于世界的最高水平,科技在15世纪以前处于世世纪以

6、前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界的领先地位。由于儒家思想受到宗教文化的挑战,适应强化儒学由于儒家思想受到宗教文化的挑战,适应强化儒学需要而产生的宋明理学,是儒道释三教合流的产物,需要而产生的宋明理学,是儒道释三教合流的产物,带有浓厚哲理性和思辩性,为封建政治服务的自觉性。带有浓厚哲理性和思辩性,为封建政治服务的自觉性。四、近代文化四、近代文化传统文化的转型期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开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开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统文化既

7、受到严重间,传统文化既受到严重冲击,又受到各种影响,冲击,又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化带有新旧杂陈,使中国文化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要突破旧的”的特征。的特征。文化的分类文化的分类 (1)两分说: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三层次说:物质、精神、制度三层次说:物质、精神、制度 四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四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值 (2)从时间角度;从空间角度;从社会层面;从社从时间角度;从空间角度;从社会层面;从社会功用;从经济形态;从文化的内在逻辑层次;会功用;从经济形态;从文化的内在逻辑层次;一、中

8、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 文化结构包括多个层面,即物质文化、文化结构包括多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其中,物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表层的(谓之质文化是表层的(谓之“形而下形而下”或或“器器”),观念文化是深层的(谓之),观念文化是深层的(谓之“形而形而上上”或或“道道”),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处于),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处于二者之间,可看作中层结构。二者之间,可看作中层结构。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传统文化以人伦关系为出发点,强调知传统文化以人伦关系为出发点,强调知识与道德相统一;以惩恶扬善为宗旨,强识与道德相统一

9、;以惩恶扬善为宗旨,强调教化的作用;以忠、孝为是非标准,强调教化的作用;以忠、孝为是非标准,强调惩恶扬善,其内容和方式,无不与趋善调惩恶扬善,其内容和方式,无不与趋善求治的总目标相联系。因为所有的政治原求治的总目标相联系。因为所有的政治原则都从道德原则中推导出来,它属于以则都从道德原则中推导出来,它属于以“求善求善”为目标的伦理型。且伦理学说与为目标的伦理型。且伦理学说与政治学说融为一体,又可归属于以政治学说融为一体,又可归属于以“求治求治”为目标的政治型。为目标的政治型。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传统文化以专制体制为依托,文化功能被政传统文化以专制体制为依托,文化

10、功能被政治功能所淡化;文化专制和思想僵化,导致文化治功能所淡化;文化专制和思想僵化,导致文化发展缓慢;敬畏君主、蔑视臣民,使得民族素质发展缓慢;敬畏君主、蔑视臣民,使得民族素质不高。加上传统文化处于辽阔的国土和半封闭的不高。加上传统文化处于辽阔的国土和半封闭的地理环境之中,因而具有丰富的多元状态和独立地理环境之中,因而具有丰富的多元状态和独立的、自成体系的的人文内涵。的、自成体系的的人文内涵。总之,传统文化的特征:一是重整体,具有系总之,传统文化的特征:一是重整体,具有系统性;二是重人伦,具有教化功能;三是重传承,统性;二是重人伦,具有教化功能;三是重传承,能够保持和发扬。能够保持和发扬。第四

11、节第四节 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不是发思古之幽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不是发思古之幽情,食古不化,复兴儒学,而是为了把握情,食古不化,复兴儒学,而是为了把握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质,进行吸收和改造,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质,进行吸收和改造,建构社会主义新文化,使中国文化屹立于建构社会主义新文化,使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我们以此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国情教育,我们以此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国情教育,可以立足中国化,推动现代化;反对民族可以立足中国化,推动现代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抵制殖民文化。虚无主义,抵制殖民文化。一、学习中国

12、传统文化的目的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既相冲突,又相契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既相冲突,又相契合。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求是务实的精神,在建设现代化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求是务实的精神,在建设现代化的今天,鼓舞人们不畏艰难曲折,朝着理想境界迈进。的今天,鼓舞人们不畏艰难曲折,朝着理想境界迈进。中华民族贵和持中、正道直行的精神,对社会秩序的中华民族贵和持中、正道直行的精神,对社会秩序的和谐安定有积极的意义。和谐安定有积极的意义。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的思想,启发领导干部为人民服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的思想,启发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务。传统文化中

13、平均平等的思想,强调维护劳动人民的物传统文化中平均平等的思想,强调维护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质利益。(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既不能简单肯定,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既不能简单肯定,也不能简单否定。学习的方法,总的说也不能简单否定。学习的方法,总的说是古今中外,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古今中外,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批判性地继承,创造唯物主义为指导,批判性地继承,创造性地发展。具体地说:一是立足本国,性地发展。具体地说:一是立足本国,面向世界,比较鉴别,分析综合;二是面向世界,比较鉴别,分析综合;二是中西融化,沟通互补,以我为主,为我中西融化,沟通互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实现既是复兴、又是创新的目的。所用。实现既是复兴、又是创新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总论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