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10课梨园春秋课梨园春秋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中国古代文艺长廊1了解“古代傩戏萌芽;宋代南戏开始成熟;元代杂剧真正成熟;清代京剧高峰”这一中国戏剧发展的基本历程与重要阶段,熟悉“徽班进京”后,各种地方戏种不断吸收融合,最终形成京剧的过程与京剧的特点。2认识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戏剧兴衰的关系。理解京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发展的必然结果。3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如何以“吸取精华,剔其糟粕”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并依据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完善,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一、戏曲的起源1戏曲的源头(萌芽)“_”。2春秋战国以后: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戏曲元素。3唐朝:宫廷中出现教练歌舞艺人
2、的专门场所,称“_”。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4宋代:戏曲艺术初步形成,出现专门娱乐场所_和有完整故事情节,形式完备的“_”。答案:1傩 3梨园 4瓦舍南戏二、元杂剧与昆曲1元杂剧特点: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_。手法: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后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代表人物:关汉卿、代表作是_,王实甫、代表作是_。答案:成熟窦娥冤西厢记 2昆曲“百戏之祖”兴起:江苏_。主要特色:载歌载舞,将柔美的舞姿融入婉转优雅的唱腔中,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听觉享受。
3、鼎盛时期:_中叶到_中期。地位:“百戏之祖”。代表:汤显祖与牡丹亭。答案:昆山明清三、“国粹”京剧戏剧的鼎盛1乾隆末年,三庆等四大徽班相继进京献艺。徽班兼收并蓄、融合吸收湖北汉调、昆曲、梆子腔及其他民间曲调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在北京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即_剧。2京剧的繁盛:同治、光绪年间“同光十三绝”。3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京 1最早的戏曲是怎样产生的?列举中国古代主要戏曲的名称、流传时代、著名剧作家或演员。起源: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在原始时代,人们为了驱逐恶魔,常举行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称为“傩”。
4、先秦时,傩被国家礼仪吸收,称为傩仪。举行傩仪时往往载歌载舞,其中便蕴涵着古代戏曲的萌芽,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代替巫师,这种巫术仪式就转化为戏剧表演,形成了傩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戏曲的名称流传时代著名剧作家或著名演员南戏宋代元杂剧元代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京剧清代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2.什么是元杂剧?元杂剧为何会得以流行?元杂剧是元代在北方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它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发达,市民阶层壮大,知识分子地位的下降是元杂剧流行的原因
5、。3京剧的崛起京剧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促成的。首先北京的文化氛围是京剧形成的有利环境。明清时期的北京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又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这里成为达官贵人、各地商人、四方艺人聚集的中心,成为全国的一大休闲文化中心。这就为戏剧艺术在北京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关键。乾隆帝为庆祝80寿辰,调三庆班进京,后来,四喜、和春、春台三大徽班进京,其演出风行一时,徽剧占据了北京的戏剧舞台。道光年间,来自湖北的汉调(即楚腔)艺人加入徽班演出。在徽汉两剧种交融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一个新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日臻完善,发展成为唱腔优美、行当齐全、化
6、妆考究、表演规范的艺术体系。当时最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程长庚等“同光十三绝”。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被公认为“国剧”,流派纷呈,新剧迭出,走向世界,达到了艺术上的顶峰时期,创造了中国戏曲史上令人振奋的辉煌。关于元杂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B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C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促成了元杂剧的昌盛D“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解析:元朝前期,知识分子地位十分低下,处于社会低层,其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曲创作中,促成了元杂剧的昌盛。答案:C 元朝杂剧的出现()A标志
7、着适合百姓观赏的戏曲出现B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C成为我国古老戏曲的源头之一D在中国艺术宝库中占有最重要的历史地位解析:本题关键要注意和南戏、傩戏等其他戏剧相比较。A项叙述错误,譬如宋代的南戏就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的生活;C项是指傩戏;而D项叙述太绝对。故正确项为B。答案:B 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A汉 B唐 C宋D清解析:京剧产生于清代,应该选D项。答案:D 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解析: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腔、高拨子
8、、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与其他剧种交流渗透,并吸收了其他戏曲的特点。答案:D 下列有关京剧形成的因素,其中最为关键的是()A徽州商帮的资助和传播B昆曲艺术的发展与成熟C各民族文化的借鉴影响D各地区文化的交流融合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京剧的形成是融合了民间多种戏曲文化潮流的精华,故选D。答案:D一、选择题1原始时代,人们举行“傩”的主要目的是()A祈求神灵保佑 B祭祀先祖C出征仪式 D庆祝丰收A 2.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戏剧形式主要是()A.傩戏 B.南戏 C.杂剧 D.昆曲B 3.下列关于古代戏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曲是元代散曲与杂剧的合称B.昆曲对众多剧种的形成和
9、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百戏之祖”C.京剧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D.京剧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C 4.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C.出现了专门娱乐场所瓦舍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A 二、非选择题16简述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历程,分析宋元时期和清朝戏曲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历程:(1)先秦时代,傩成为国家礼仪的一部分,举行傩仪时,往往载歌载舞,蕴涵了古代戏曲的萌芽。(2)在汉代和唐代,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取代巫师,在傩舞中扮演角色,刻画人物性格,塑造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由娱神转向娱人,傩戏从此形成,并成为我国古代戏剧的源
10、头。(3)宋代,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舍,有傀儡戏、皮影戏、杂技和说书的表演;两宋之际,在南方流行南戏。(4)元代,北方又兴起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并出现了著名的“元曲四大家”。(5)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在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中华文化中的“国粹”。发展原因:宋元时期:(1)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在当时的南方,由于工商业的发达,出现了流行的戏曲形式南戏;元代,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更使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元杂剧
11、得到发展和流行。因此,宋元时期戏曲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特别是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2)科举制的发展,造就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成为戏曲发展的又一动力;这一时期,统治阶级的黑暗统治,使人民的生活处于困苦之中,下层知识分子仕途无门、怀才不遇,又不满社会现实,这也使戏曲的创作内容更加丰富。清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官贵人的奢侈生活和外来商人的涌入及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因此四方艺人纷纷聚集北京。四大徽班的进京和京剧的产生、发展,就是这种社会的真实反映。知识链接评析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方戏曲也多,有京剧、越
12、剧、黄梅戏、豫剧、粤剧和评剧等,它们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与探究概要1都是净角。2中国戏剧剧词多来源于古代诗词,脸谱与服饰参照绘画技巧,布景与舞台设计参照园林艺术。相对来说,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但又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上的虚拟性和对写意的强调与之相通。自我测评解答1戏曲最初的源头之一是原始时期的歌舞仪式,称为“傩”。春秋战国至汉唐时期,宫廷乐舞、杂技百戏一定程度上与戏曲的产生有关联。两宋时期出现的南戏已经是较为完备的戏曲形式。戏曲完全形成的标志是元杂剧的产生。此后,戏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昆曲的艺术水平达到更高的程度,影响其他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清
13、中期京剧艺术的兴起代表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最高成就。影响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包括: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相关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展、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影响。2(1)艺术成就: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剧”;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而代代流传;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剧目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2)特色:形成之初即吸纳了众多的地方剧种的优点,民间地方色彩较弱;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