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2021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二里头文化的聚落分布,由王都(大邑)、区域性中心聚落(大族邑)、次级中心聚落(小族邑)及众多村落(属邑)组成,形成金字塔式的聚落结构和众星捧月式的聚落空间分布格局。这种格局本质上反映了( )A早期王权国家的形成 B家国一体观念的出现C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D国野分立的城乡之别2考古发现,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鲜卑人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后燕、北燕政权的都城,在形制上都继承了夏朝以来天子之都的标配“三门道”形制。由此可见( )A魏晋时期民族文化多元融汇 B南北政权长期分裂对峙 C少数民族甘做东晋政权附庸 D慕容政权追
2、求天下一统3明朝实行特殊劳役身份制度,以世袭的军籍最为重要。明政府多次下令禁止注册为军籍的人偷偷改变身份,但在实际执行中,军籍人户改变职业和身份地位并不足为奇。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冲击 B维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C陆王心学的影响 D社会流动无法律障碍4康有为在1898年上书的请禁妇女缠足折中说:妇女缠足导致吾国之民,尪弱(瘦弱、衰弱之意)纤偻,为其母裹足,故传种易弱也。今当举国征兵之世,与万国竞,而留此弱种,尤可优危矣。这一思想()A有力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B有效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C体现了生物进化的科学思想 D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5据统计,1927年党的五大召开时,57967名党
3、员中工人成分占508%;1928年6月,130194名党员中工人成分占109%;1929年工人党员占比降为7%,1930年7月降为55%,1930年9月下降为16%。这反映()A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人革命性不足 B中共革命重心向农村转移C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不重视工人 D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6下表反映了19491963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对表格中出生率变化解释正确的是()1949196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统计表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194936001954379719592478195037001955326019602086195137801956319019611802
4、195237001957340319623701195337001958292219634337中国统计年鉴(2016)A19491963年,受国际形势持续紧张的影响B19491954年,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鼓舞C19581961年,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19611963年,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有效调整7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公开发行股票,该公司也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试行股份制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1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访华,邓小平把一张面值为50元的飞乐股票赠送给他。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B计划经济观念不复存在C股份制公司大量出现 D多种经济模式
5、同时存在8周公分封,赐予诸侯的不仅有土地还有人口。如分给鲁国“殷民六族”,分给卫国“殷民七族”,都是原居住于首都殷的宗族。卫国封地在河南,鲁国封地则在遥远的山东。可见分封的首要目的是( )A防范殷商遗民 B化解周人内部矛盾C保卫西周王室 D镇守偏远地区疆土9古代世界的共和主义以罗马共和国为典型。有学者认为,罗马共和国的政体不仅是对君主制的反对,也是对民主制的反对,罗马的共和主义与现代共和主义具有十分不同的意味。这主要是指罗马共和国( )A执政官世袭,垄断军事统帅权 B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政治特征C长老会是事实上最高权力机关 D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不受限制10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央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
6、支配力,各省各自为政,中央与地方界限混淆,临时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和中央集权危机。袁世凯上台后,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决定回归帝制。由此可见( )A民主共和制违背历史潮流 B南方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C恢复帝制有广泛社会基础 D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艰难11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自己的银行并发行货币,称为边币或抗币。边币发行一般借重于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的信用,以法币为保证,边币与法币等价,混合流通。此举( )A适应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 B实现了边币一元化的金融制度 C表明中共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D造成敌后根据地物价剧烈上涨12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的核
7、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这与近现代经济法思想相似,如青苗法接近近代的政府开办银行,市易法类似近代政府开放金融控股公司。但他的这种超前意识也导致了他的变法走向失败。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C专制独裁统治空前强化 D没有配套的政治改革13“他们不应该成为某一社会集团政治目标的工具,而要为全社会工作,做广义的政治工具。”这体现了西方文官( )A公正超然 B职务常任 C效率至上 D性质公益14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位于阿萨德湖底,上世纪70年代当局兴建水坝,堵截幼发拉底河水,湖水干涸后遗址才被发现,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之一。最
8、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釆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A叙利亚是黑麦的发源地 B气候突变导致农业出现C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D人口增长改变居住形式15钱乘旦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中指出“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下列项中,对应工业革命最后层次的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B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
9、的建立C流水线生产的广泛应用 D英国第一部工厂法的颁布16唐朝后期,黄河流域逃户现象严重,户籍制度名存实亡;相较于唐朝前期,不仅中央及地方政府缺乏整顿户籍的强力举措,而且官吏大都对户籍整理工作表现出缺少责任心的态度。这些现象出现的制度背景在于()A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瓦解 B官员选拔侧重诗词歌赋C“道”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 D乡里制和保甲法的实施二、材料解析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官制其实是个蛮稳定的制度,它具有可预测性,减少了贵族内部的摩擦,很适合一个静态的社会。但是它没有能够永久持续下去。在春秋中
10、期,它就出现了崩塌的征兆。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周王朝不再能维持大一统局面,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静态社会变成动态社会,所有的政治实体都面临巨大的压力。诸侯国必须追求军事和行政效率,内部也必须重新切割权力格局第二个变动来自民间,在西周的时候,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民间完全处于无知无识的状态,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知识开始普及,知识分子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而且这些知识分子本身也渴望做官。这种来自民间的求职压力也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化。到了战国时期,世官制度就整体性的崩溃了。材料二科举制的发展终究是不可遏制的。唐朝越到中后期,越看重进士出身的官员。从朝廷到民间都认可了科举制的正途地位科举制对中国的影响过于复
11、杂,早已溢出官员选拔这一层面。它带来的利弊得失很难衡量,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唐朝发生了这样一场巨大变革,将中国政治文化史齐腰而斩,分裂为面具迥异的两段。 据押沙龙从贵族世官到九品中正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官制崩溃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发展不可遏制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材料最后一句话的理解(8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欧洲近代早期的商人和企业家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造了社会。银行出现在欧洲重要的商业城市中,它们为商人、企业提供贷款帮助他们进行新的商业投机。保险公司为风险较大的商业行为提供保险,尽可能地降低损失。17世纪,当
12、时的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吸引了整个欧洲的商人、投资者前来交易。他们买卖联合东印度等股份公司的股票,并从事各种商品交易。一些庞大的贸易公司像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及其竞争者联合东印度公司所从事的商业冒险规模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当企业家追求利润的时候,他们绕过传统的行会,不依靠城市工匠生产布匹,而是将原料送往乡间家庭,编织成布。企业主付给报酬,再将产品带到市场上销售。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0001800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业资本需要中国新式商业开展购销活动。拿上海的棉花商业来说,新式花商由于为外商提供货源,发展很快,而牙行由于“恪守旧规”,没有纳入外国资本的运行轨道,“转以生意衰落停歇过半”
13、。丝是中国传统的大宗出口产品,1882年开办上海第一家缫丝厂的黄佐卿就是专同洋行做生意的丝商。上海开埠后,金融流通的需要日增,钱庄原是传统行业,19世纪50年代后,许多钱庄已经为进出口商业提供信用贷款。轮船招商局于1875年设立济和保险公司,为华商轮船保险。清末的绝大多数本国银行是在1905年后设立的,30家银行中,官办和官商合办占了13家,这些银行的主要功能是效力于政府财政。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欧洲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5分)(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新式商业经营的特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新式商业出现
14、的原因。(7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北宋由于田制不立,“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占田极少的自耕农户或沦为佃农,或涌入城市成为流民。北宋政府规定,农村占田20亩以下的五等户、城市家财50贯以下者为“贫下之民”,灾害的检视、赋税的免除到劳役的征发皆以此为准。除了传统的常平仓等救荒措施外,北宋先后出台济贫的法律,并设立福田院和居养院等机构,收养老病贫乏不能自存者。新兴的富民阶层也在地方设立经常性的机构,赈济邻里、兴教助学等。但纵观整个北宋,民间救济的地位和效果都难以和政府相提并论。摘编自张文论两宋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脉络材料二在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
15、3年)的英国(英格兰),贫困流浪人口逐年增加,其中一部分成为前工业时代的廉价劳动力,其余则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随着英国宗教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新教徒们认为贫穷是懒惰造成的,是可耻的;他们认定只有辛勤工作才能创作财富。1495年,英国颁布第一项关于贫困的法令,规定健壮的流浪穷人一旦被捕则须罚监禁数日,其间只供应水和面包,之后则强制遣返至出生地;如再次被捕则加重惩罚,甚至要遭受鞭刑;儿童流浪者必须充当学徒至成年。部分英国人文主义者则强调贫穷的社会因素,他们推动了英国议会济贫观念的转向。1572年,英国出台济贫法令,强调为健壮的流浪穷人提供工作;1598年,英国设立了贫民监督官办公处,负责征收济
16、贫税和为健康的穷人提供工作。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宋济贫事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都铎王朝时期英国政府对贫民态度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8分)20.(12分)中国古代的“士”是历代的精英阶层,其内涵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 。内 涵西周贵族的最后一个等级,大多受过“六艺”教育。春秋战国指文士,即具有一定知识和才学、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特殊阶层,来源广泛,派别众多,为各诸侯国所重视。两汉(武帝后)儒学之士,学习儒家“五经”、“六艺”等。魏晋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隋唐宋元泛指读
17、书人,来源广泛。明清指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以学“四书”“五经”为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任选三个历史时期,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ADADBDAABDABACDA17(14分)(1)宗法世族的削弱;士阶层崛起,渴求参与政治;诸侯国为富国强兵重新切割权力格局;私学的兴起和知识的普及;尚贤思想的影响(任答3点得6分)。(2)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崛起;门阀士族自身的衰落;统治者扩大统治基础的政治需求(4分)。理解:科举制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选官权收
18、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政府行政效率;促进了阶层流动,彰显了社会公平;进一步强化了儒学奴化臣民的功能(任答4点得4分)。18(12分)(1)变化:银行为商人提供资金;保险公司出现降低了商人的贸易风险;出现了证券交易所和股份公司等新的商业经营方式(3分)背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任答2点得2分)(2)特点:与外国资本结合;传统行业向新式经营方式转化;新式金融资本与政府联系紧密。(任答2点得4分)原因:列强的经济入侵;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商业经营模式的传入;部分先进中国人立志支持民族工商业,与外商争夺市场。(任答3点
19、得3分)19(14分)(1)特点:分城乡划定贫困标准;法律法规引领;在继承中有所创新;政府为主,民间为辅。(2分,答出两点即可)历史背景:土地兼并严重,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生产力发展,富民阶层兴起;宋政府统治基础的扩大(庶族地主广泛参与政权);儒学复兴,“仁政”思想得到发扬。(4分,答出2点即可)(2)转变:由粗暴惩罚到帮助其回归社会。(2分)作用:为工场手工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客观上促进了农村贫民向城市流动;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近代英国济贫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建立积累了经验。(6分,答出3点即可)20.(12分)观点:中国古代“士” 的内涵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2分)。阐释:西周时期推行贵族等
20、级分封制,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贵族等级秩序,故“士”指贵族的最后一个等级;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士接受过六艺等教育。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同时,私学的兴起和学术下移,推动文士阶层崛起。他们奔走列国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为各诸侯国所重视,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社会转型。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重用儒生为官,士成为精通儒家经典的儒学之士的代称。魏晋时期,随着门阀政治和九品中正制的形成,“士”主要指士族阶层,他们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建立起庄园经济,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要职,成为特权阶层。隋唐以后,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庶族的崛起和士族的衰落以及科举制的建立,士族的垄断特权被打破,“士”作为特权阶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般读书人的代称。明清时期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和分级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几个等级,“士”主要指科举达到秀才以上的读书人。受八股取士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士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强化了专制统治(任选三个历史时期予以阐释即可,共9分)。由此可见,“士”的内涵的演变折射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和统治者思想政策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