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屈原屈原导学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在朗读中把握人物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联系背景资料,能够恰当演绎剧本。 3.能够赏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郭沫若 (18921978)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 活动家。原名郭开贞。 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 屈原 棠棣之花 虎符 高渐离 南冠草 三、相关介绍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 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 秦,
2、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橘颂” “受诬” 全剧分为五幕 “招魂” “被囚” “雷电颂”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剧情介绍: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含冤被屈,悲愤填膺,在雷电风雨交加的夜晚创作 风、雷、电的颂歌。婵娟逃脱囚禁来见屈原,误饮靳尚暗害屈原的毒酒而身亡。屈原与前来救 助他的卫士一起出走,潜往汉北。全剧在哀悼婵娟的礼魂歌声中结束。 四、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 1942 年 1 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 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 ,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 沫若从抗
3、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 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 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五、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国殇 ( ) 诡谲 ( ) 睥睨 ( ) 污秽 ( ) 稽 ( ) 首 瘦削 ( ) 罪孽 ( ) 脚镣 ( ) 咆哮 ( ) 眩 ( ) 目 伫 ( )立 虐( ) 待 驰骋( ) 徘徊( ) 鞺鞺鞳鞳 ( ) 六、导思 研读第一部分 2 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1)课文节选的第一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场景,那么设置这一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2)课文节选的这一场,靳尚和郑詹尹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人的对话与下文屈原 的独白有什么关系? 研读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的主
4、要内容: (1)这一部分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形象? (2)这部分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3)诗人为何情绪如此激动?这段语言用了什么修辞?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屈原(向风及雷电).时候” (4)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尽管.花草树木” ) (5)这里的“洞庭湖” “长江” “东海”象征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6)屈原想到小岛上去,是不是对现实的逃避? (7)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虽然你光明呀) 3 (8)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这光明了吗?) (9)本段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你,你东君,你是个什么东君.) (10)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但是我,我没有眼泪有什么用啊?) (11)三个“毁灭”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读完课文,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内容主旨 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