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第五课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程标准 1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2 2、掌握、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城的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城的新成就。新成就。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夷陵之战公元221年一、政治:群雄逐鹿一、政治:群雄逐鹿曹魏(曹操)公元200-265年蜀汉(刘备)公元221-263年东吴(孙权)公元229-280年1、三国鼎立曹操曹操VS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中袁
2、绍: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国北方的基础刘孙刘孙VS曹操:奠定了三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国鼎立的基础刘刘VS孙:是蜀汉继关羽失孙: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司马炎即晋武帝。一、政治:短暂统一一、政治:短暂统一2、西晋(265-316年)的短暂统一司马氏代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八王之乱 (291年306年,历时16年)一、政治:短暂统一一、政治:短暂统一2、西晋(265-316年)的短暂统一 自永熙以来,十有一载,人不见德,惟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
3、代,国家之祸,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者也。(晋书)西晋的灭亡:永嘉之乱 (307年313年,历时7年)一、政治:短暂统一一、政治:短暂统一2、西晋(265-316 年)的短暂统一五胡内迁:(1)汉王朝的军事征服和招诱(2)三国至西晋中原内乱,人口锐减主要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二、政治:偏安一隅二、政治:偏安一隅1、东晋的建立(317-420年)衣冠南渡 西晋末年,晋元帝(司马睿)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后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史称东晋。二、政治:偏安一隅二、政治:偏安一隅3、南朝的更替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
4、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政治:天下归一四、政治:天下归一 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上述5个王朝合称北朝。个王朝合称北朝。581年,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年,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点重点1 1:士族制度:士族制度2、东晋的士族门阀政治 “王与马,共天下”“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兴翼戴,以隆中兴”。(晋书王敦传)南逃的北方高门士族(王庾谢桓)轮流执掌朝政。
5、东晋士族门阀重点重点1 1:士族制度:士族制度2、东晋的士族门阀政治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把持选官的权力 九品中正制中正官: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品评内容:家世(家庭出身和背景)、行状(个人品行才能)、定品(确定品级)。不与庶族通婚 其时士庶之见,深入人心,若天经地义然。今所见于史传者,事实甚显。大抵其时士庶,不得通婚。(吕思勉大中国史)庶族名士:陶渊明庶族名士:陶渊明士士族族名名士:士:王王羲羲之之重点重点1 1:士族制度:士族制度2、东晋的士族门阀政治经济特权:占有大量土地和人口的庄园经济。侨置郡县:东晋政权优待南来的北人,在他们聚居的地方设立所谓侨州、侨郡、侨县。侨州郡县沿
6、用北方原籍的旧名。南徐州南徐州徐州徐州重点重点2 2:江南经济:江南经济4、江南的开发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嬴蛤,不待,或火耕而水耨,果隋嬴蛤,不待贾而足,地孰饶食,无饥馑之患以贾而足,地孰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之家。(史记史记货殖列传货殖列传)(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
7、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宋书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四)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有了明显进步。商业:长江沿岸最为活跃,外贸港口番禹。原因:1)北方长期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劳动力资源;3)南方相对稳定,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重点重点2 2:江南经济:江南经济重点重点3 3:民族融合:民族融合1、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内迁
8、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地迁徙。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氐、羌、鲜卑。2、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在江南开发的、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重点重点3 3:民族融合:民族融合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合称“十六国”。大多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采取中原模式的国号、典章制度等打乱原有族群布局,缩小民族差异前秦一度统一,经淝水之战迅速崩溃。重点重点3 3:民族融合:民族融合 淝水之战(383年)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世纪下
9、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于淝水。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余万前秦军。(谢)玄等既破(苻)坚,有驿(谢)玄等既破(苻)坚,有驿书至,(谢)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书至,(谢)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晋晋书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草
10、木皆兵风声鹤唳投鞭断流东山再起为何东晋能够为何东晋能够以少胜多?以少胜多?北魏(386-557)的建立与孝文帝改革重点重点3 3:民族融合:民族融合 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于439年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年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力推动民族交融。嘎仙洞遗址的发现证实了鲜卑拓跋部发源地就在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拓跋部在北魏建立之前曾建立过代国,不过被前秦所灭,娜水么战后,趁乱复国,统一了北方,建立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于中原地区(拓跋珪)帝初拓中原,留心慰纳,诸士大夫诣军门者,无少
11、长,皆引入赐见,存问周悉,人得自尽,苟有微能,咸蒙叙用。(魏书太祖纪)以汉治汉 政治方面:1)学习汉族官制。整顿吏治,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颁俸禄制。2)迁都洛阳。经济方面:1)劝课农桑。2)行均田制,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魏书食货志)魏晋墓葬壁画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冯太后与孝文帝冯太后与孝文帝 社会风俗:全面汉化禁胡服又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又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夷语,后染华俗,多不能皆夷语,后染华俗,
12、多不能通通(多不通鲜卑语多不通鲜卑语),故录其,故录其本言,相传教习,谓之本言,相传教习,谓之“国国语语”。(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断北语改姓氏胡汉通婚 (孝文帝)(孝文帝)雅重门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义、太崔宗伯、荥阳郑义、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成纳其女,以充后宫。成纳其女,以充后宫。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娃,当朝贵重,所结姻娃,奠非清望,帝亦以其女奠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为夫人。(司马司马光责治通鉴光责治通鉴齐纪齐纪)如何评价孝文帝的改革?孝文帝改革极大提高了拓跋鲜卑族的文明程度,促进和完成了北魏各方面的封建化。改革加速了北方民旅大融合的历史进程。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