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 生物生物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 框号 选项 A 核酸 DNA RNA 转运 RNA 核糖体 RNA 信使 RNA B 减数分裂 减 减 同源染色 体分开 非同源染色 体自由组合 非姐妹染色单 体交叉互换 C 生命活动调节 植物的激 素调节 动物生命 活动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D 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 量 生物群落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分析】 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 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 体和染色体消失。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 (2)生产者(自养型) :主要是绿色植物, 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 (3)消费者(异养型) :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4)分解者(异 养
3、型) :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 【详解】A、核酸包括 DNA和 RNA两种,RNA 又分为 mRNA(信使 RNA) 、rRNA(核糖体 RNA) 、tRNA (转运 RNA)三种,A正确 B、减数分裂过程包括减和减,减前期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减后期会 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主要是植物激素调 节,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错误; D、 生态系统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
4、,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可构成群落, 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错误。 故选 B。 2.如图表示一种酶与其对应底物,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温导致该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B. 高温下该酶失活是因其活性位点与底物不吻合 C. 降低至最适温度时此酶的活性位点结构能恢复 D. 酶的专一性是由酶和底物的空间结构决定的 【答案】C 【分析】 酶的活性受温度(pH)影响,在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最强,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PH) ,酶的活 性降低。高温、过酸、过碱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由图可知高温导致该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A正确; B、高温使酶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其活性位点与底物
5、不吻合,导致酶失活,不能催化底物分解,B正确; C、高温使酶的结构发生的改变是不可逆的,即使降低至最适温度,酶的结构也不能恢复,C错误; D、酶的专一性是由酶和底物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酶才可催化底物 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 C。 3.如图是 3 种抗生素影响某种细菌繁殖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各组实验所用培养基均需要灭菌 B. 各实验组需分别加入等量的抗生素 C. 实验需要设置不加抗生素的对照组 D. 氯霉素对此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 【答案】D 【分析】 图示显示 3 种抗生素对某种细菌繁殖的影响,由图可知,青霉素能在较短时间内高效的抑
6、制细菌的繁殖, 其次抑菌效果较好的是链霉素,氯霉素的效果最差。 【详解】A、本实验是研究三种抗生素对某种细菌繁殖的影响,自变量是抗生素的种类,因变量是某细菌的 数量,为了防止其它微生物干扰实验结果,各组实验所用培养基均需要灭菌,A 正确; B、加入抗生素的量为无关变量,各组应相同,B正确; C、为了说明抗生素的抑菌效果,实验中需要设置不加抗生素的对照组,C正确; D、由于没有不加抗生素的对照组的实验数据,所以不能说明氯霉素对此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D错误。 故选 D。 4.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可以与 O2结合,随血液循环将 O2运输至人体各处的细胞,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下 图为喜马拉雅登山队的队员
7、们在为期 110天的训练过程中随运动轨迹改变(虚线) ,红细胞数量变化过程。 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随海拔高度增加,人体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B. 血液中的 O2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组织细胞 C. 红细胞数量增加,利于增强机体携带氧的能力 D. 返回低海拔时,人体红细胞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变化会逐渐消失 【答案】A 【分析】 由图可知,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机体会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以利于增强机体携带氧 的能力,但机体增加红细胞数量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人体会出现缺氧的症状。 【详解】A、人体属于需氧型生物,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或剧烈运动时,部分细胞可
8、进行无氧呼吸产 生能量以补充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的不足,所以随海拔高度增加,人体细胞仍主要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O2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正确; C、红细胞数量增加,在低氧条件下可有更多的机会结合氧,有利于增强机体携带氧的能力,C正确; D、在高海拔处,机体的红细胞数量增加,这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调节过程,返回低海拔时,人体通过自身 的调节,会使红细胞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变化逐渐消失,D 正确。 故选 A。 5.CDK蛋白是一类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P27蛋白可以插入到 CDK蛋白中改变其构象,使细胞周期停 滞于 DNA 复制前。研究发现,敲除小鼠的 P27基因,基因敲除小鼠的体型和一
9、些器官的体积均大于正常小 鼠。以下推论不正确的是( ) A CDK蛋白可激活细胞有丝分裂 B. P27蛋白是 CDK蛋白的活化因子 C. 敲除 P27基因可能引发细胞癌变 D. P27基因表达能抑制细胞的增殖 【答案】B 【分析】 根据题意:敲除小鼠的 P27 基因,基因敲除小鼠的体型和一些器官的体积均大于正常小鼠,说明 P27 基因 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CDK蛋白是一类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P27蛋白可以插入到 CDK蛋 白中改变其构象,使细胞周期停滞于 DNA复制前”,说明 CDK蛋白与间期 DNA复制有关。 【详解】A、根据“P27 蛋白可以插入到 CDK 蛋白中改变其构象,
10、使细胞周期停滞于 DNA 复制前”,说明 CDK蛋白结构改变,细胞分裂被抑制,由此可推测 CDK蛋白可激活细胞有丝分裂,A正确; B、P27蛋白可以插入到 CDK蛋白中改变其构象,使 CDK蛋白活性丧失,所以 P27 蛋白不是 CDK蛋白的 活化因子,B错误; C、敲除 P27基因后小鼠的体型和一些器官的体积均大于正常小鼠,说明 P27基因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 进程,该基因缺失后,可能会导致细胞的分裂失控,从而引发细胞癌变,C正确; D、P27基因表达形成的 P27 蛋白可以插入到 CDK蛋白中改变其构象,使细胞周期停滞于 DNA 复制前,细 胞停止分裂,所以 P27基因表达能抑制细胞的增殖
11、,D 正确。 故选 B。 6.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实验材料应选择有活性的且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 B. 在显微镜下看到正常细胞后再滴加高浓度蔗糖溶液 C. 只有具紫色液泡的洋葱表皮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D. 本实验不能证实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答案】C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 【详解】A、大液泡中含有大量的水,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大量水外流,可出现明显的质壁 分离现象;只有活细胞的
12、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性,才能出现质壁分离,所以实验材料应选择有活性的 且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A正确; B、该实验的第一次显微观察是装片制作完成后,观察活细胞的正常形态,目的是与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 壁分离的细胞形态进行对照,所以应在显微镜下看到正常细胞后再滴加高浓度蔗糖溶液,B正确; C、理论上具有大液泡成熟植物活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都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具紫色液泡的洋葱 表皮细胞因液泡为紫色,在实验过程中更容易观察到液泡体积的变化。并非只有液泡有颜色的植物细胞才 能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主动运输等,不能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来证实, D
13、 正确。 故选 C。 7.牙鲆鱼(染色体数目 2n=4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型。为获得经济价值更高的雌鱼,研究人员设法使牙 鲆鱼次级卵母细胞直接发育为新个体,称为初代 P品系。取部分初代 P 品系胚胎在 27高温下培养,这些 胚胎发育成为雄鱼。让这些雄鱼与正常温度下发育成的 P 品系雌鱼交配,可以产生二代 P 品系。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 次级卵母细胞中性染色体为 X或 Y染色体 B. P 品系鱼胚胎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4n=96条 C. 二代 P 品系在正常温度下均会发育为雌鱼 D. 牙鲆鱼性别由环境温度决定,与性染色体无关 【答案】C 【分析】 由题意知,牙鲆鱼是二倍体,含有
14、 2 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形成的次级 卵母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含有 2 个染色体 组,此时的 2 个染色体组是由复制产生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如果不在进行分裂直接发育形成品系 P,品 系 P 是纯合体。 【详解】A、牙鲆鱼(染色体数目 2n=4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所 以次级卵母细胞中性染色体只含 X,不含 Y,A错误; B、由题意知,初代 P 品系是牙鲆鱼次级卵母细胞直接发育为的新个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 分裂,此时次级卵母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所
15、以 P 品系鱼胚胎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n=48 条,其 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为 96条,B错误; C、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只含有 X 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是 2 条 X染色体,因此发育形成的个体性染色体为 XX,部分初代 P 品系胚胎在 27高温下培养,胚胎发育成为雄鱼,但性染色体组成不变,仍为 XX,与正 常温度下发育成的 P 品系雌鱼(XX)交配,产生的二代 P 品系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 XX,在正常温度下均 会发育为雌鱼,C正确; D、由题意知,牙鲆鱼(染色体数目 2n=4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型,常温环境下性染色体组成为 XY的 发育为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 XX的发育为雌性,在
16、27高温下性染色体组成为 XX 的发育成为雄鱼,说 明牙鲆鱼的性别既与性染色体有关,也受环境影响,D 错误。 故选 C。 8.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自然选择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直毛长翅果蝇(AABB)与分叉毛残翅(aabb) 果蝇杂交,杂交后代作为第 0代放置在塑料箱中,个体间自由交配。装有食物的培养瓶悬挂在箱盖上,使 残翅个体难以进入。连续培养 7 代,检测每一代 a、b 的基因频率,结果如图所示。已知 A、a与 B、b 基因 是自由组合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 2代成年果蝇的性状分离比为 9331 B. 种群数量越大,a 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会越小 C. a、b基因频率的变化
17、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培养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b 基因频率为 0 【答案】B 【分析】 根据图表信息可知, 直毛基因为 A, 分叉毛基因为 a, 长翅基因为 B, 残翅基因为 b, 直毛长翅果蝇 (AABB) 与分叉毛残翅(aabb)果蝇杂交,杂交后代基因型为 AaBb,将其作为 0 代放置在塑料箱中,个体间自由交 配,装有食物的培养瓶悬挂在箱盖上,使残翅个体难以进入,所以自由交配的后代中残翅个体的生存率会 降低,b基因的频率会降低。 【详解】A、已知 A、a 和 B、b 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那么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遵循分离 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亲本杂交的第一代表现型均为直
18、毛长翅,第二代性状分离比为 9331。题中说 杂交后代作为第 0 代,那么应是第 1 代性状分离比为 9331,且残翅个体会被淘汰,所占残翅比例会 下降,第二代也不满足 9331 的性状分离比,A 错误; B、由题意可知,只会将残翅个体淘汰,对 A、a 基因无影响,该等位基因比例始终为 11,种群数量越大, 得到的结果与理论比例越接近,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越小,B正确; C、a 基因不受所创设的外界环境干扰,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基因受人为干扰,残翅个 体被选择性淘汰而无法与长翅个体进行交配,所以其基因频率的变化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培养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仍有可能
19、存在基因型为 Bb的个体,b基因频率不为 0,D错误。 故选 B。 9.某种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突变使 mRNA 中部出现一个终止密码子,导致外壳蛋白无法合成,噬菌体不能 增殖。但这种噬菌体能在大肠杆菌 C品系中顺利增殖,释放子代噬菌体。下列假设最合理的是( ) A. 大肠杆菌 C 品系中某种突变型 tRNA 能识别并结合该终止密码子 B. 大肠杆菌 C 品系中的某物质能定向诱发噬菌体 DNA回复突变 C. 大肠杆菌 C 品系中的核糖体能够跳过终止密码继续向前移动 D. 大肠杆菌 C 品系中存在该突变 mRNA 的互补 RNA,辅助其翻译 【答案】A 【分析】 翻译形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是 mRN
20、A,核糖体沿 mRNA 移动,直至读取到终止密码翻译结束。突变的噬菌 体能在大肠杆菌 C 品系中顺利增殖,说明能合成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即在 mRNA中部出现的终止密码子能 被 tRNA识别并结合,使翻译过程正常进行。 【详解】A、若大肠杆菌 C品系中某种突变型 tRNA能识别并结合该终止密码子,则翻译过程不会中断,可 以合成蛋白质,A正确;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的,所以这种假设不合理,B错误; C、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 mRNA 链移动,到终止密码子停止,不会跳过终止密码并继续向前移动,C错误; D、即使大肠杆菌 C品系中存在该突变 mRNA 的互补 RNA,也无法改变该 mRNA 上的
21、终止密码子,因此无 法辅助其完成翻译过程,D错误。 故选 A。 10.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为 37 。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则通过反馈系统将信息传回下 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此中枢会整合这些信息并与调定点比较,相应地调节散热机制或产热机制,维持体温 的相对稳定。体温调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正常人体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 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发热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激素甲和激素乙都是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 B. 体温上升期,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有助于增加产热 C. 体温升高后的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 体
22、温调节过程体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C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收缩和甲状腺激素调节使代谢增强, 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 【详解】A、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所以激素甲和激素乙都是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A正 确; B、体温上升期,产热量大于散热量,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有助于增加产热,B正确; C、体温升高后的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 错误; D、由图可知,体温调节过程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23、,D正确。 故选 C。 11.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K+内流是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B. bc 段 Na+大量内流,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 C. cd 段电位下降的原因是 K+的大量外流 D. 动作电位发生是一系列离子通道顺序开关的结果 【答案】A 【分析】 根据题意,图中 a 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 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 Na+高于膜内,膜外 K+低于膜内;曲线 上升过程 bc 段是因为 Na+内流所致;下降过程 cd段是因为 K+外流所致。 【详解】A、K+外流是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A错误; B、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的膜电位,b
24、c 段由于 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 位,B正确; C、由图可知 cd段 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故 cd 段电位下降的原因是 K+的大量外流,使电位逐渐恢复 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C正确; D、由图可知,动作电位发生是一系列离子通道顺序开关的结果,D正确。 故选 A。 1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 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 RNA 病毒,其囊膜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 ACE2蛋白结合,然后 入侵人体细胞。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能
25、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 B. 新冠病毒不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 C. 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疾病 D. 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 T、B细胞 【答案】D 【分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第三道 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 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详解】A、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A错误; B、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人体的细胞内增殖,而抗体不能识别细胞内的抗原,所以新冠病毒 能激发人体的
26、细胞免疫,通过效应 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B 错误; C、由题意不能确定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疾病,C错误; D、由于患者体内发生了针对新冠病毒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所以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 T、B 细胞,D正确。 故选 D。 13.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 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 造盐碱地。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零废弃”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 酶催化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
27、的作用 C. 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 D. 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并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D 【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零废弃生态农业”技术是废弃物的再利用,既能减少废弃物的数量,还可以减轻污染, 改善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零废弃”只是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并且能更加有效 地利用该生态系统部分废弃物,A错误; B、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加速物质的分解,但并不能提高分解者的作用,B错误; C、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无法改变的,废弃物再利用属于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C错误; D、原来的生态系统中,鸡粪、猪粪
28、及农田废弃物是由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进而被植物体重新吸收的;而 在“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 壤里,不仅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还能减少环境污染,D 正确。 故选 D。 14.皇城根遗址公园以“绿色、人文”为主题,塑造了“梅兰春雨、御泉夏爽、银枫秋色、松竹冬翠”四季 景观。公园凭借其注重生态效益的绿化设计,在北京市精品公园评比中入选。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应尽量选用当地树种,为本地动物提供更适宜的栖息环境 B. 遗址公园的生物群落由混栽的 70 多个树种组成 C. 公园绿化率高达 90%以上,利于缓解城市污染状况 D.
29、 各类植物混栽,合理布局,实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答案】B 【分析】 生物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加速物种的灭绝,所以在引种过程中应慎重。群落是 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A、在树种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外来物种入侵因素,因此应尽量选用当地树种,为本地动物提供 更适宜的栖息环境,A正确; B、该公园生物群落应包括该地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B错误; C、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些植物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所以绿化 率升高可有利于缓解城市污染状况,C正确; D、各类植物混栽,布局美观,还能维
30、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D正确。 故选 B。 15.为了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 B 淋巴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研究者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步骤,如下图所示。除了抗原刺激之外,用 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 B淋巴细胞, 并使之成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株。这样的细胞株能够在 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 敏感。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丢失可能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 B. B 淋巴细胞来源于抗原刺激后动物的淋巴结和脾脏等 C. 骨髓瘤细胞应该无法在 HAT 选择培养基中存活 D. 杂交瘤细胞具有持续产生
31、抗 EBV抗体的能力 【答案】D 【分析】 根据题意 “为了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 B淋巴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说明 B 淋巴细胞中 染色体丢失可能会影响抗体分泌。用 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 B淋巴细胞的目的是使 B 淋巴细胞成 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株。这样的细胞株能够在 HAT 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敏感,可通 过设定相应的选择培养基选择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 B 淋巴细胞株。 【详解】A、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 B 淋巴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 降,A正确; B、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 B淋巴细胞,成熟的 B细胞主要分
32、布在淋巴结和脾脏,因此可以从抗原刺激 后动物的淋巴结和脾脏等处获得 B 淋巴细胞,B正确; C、由图可知,在 HAT 培养基上培养,骨髓瘤细胞死亡,说明骨髓瘤细胞在 HAT培养基中无法存活,C正 确; D、题中培养的是可分泌与注射的抗原相关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不会产生抗 EBV抗体,D错误。 故选 D。 16.酒精性肝炎是长期过量饮酒所致的一种肝脏疾病,患者会发生肝细胞损伤、肝脏炎症反应甚至肝衰竭。 研究人员发现酒精性肝炎患者粪便中粪肠球菌占菌群的 559%,而健康人粪便菌群中此类细菌仅占 0023%,据此认为酒精性肝炎与粪肠球菌有关,并开展了系列研究。 (1)肝细胞能够_,在人体的血糖调节中发
33、挥重要作用。另外,肝细胞还具有分泌胆汁和解毒等重要作 用。 (2)某些粪肠球菌能够分泌一种外毒素溶细胞素,研究人员根据溶细胞素基因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 对三组志愿者的粪便进行 PCR检测,结果如图 1所示。 图 1 中对照组是_的志愿者。检测结果显示酒精性肝炎患者组_显著高于另外两组。 继续追踪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存活率(图 2) ,此结果表明_。这两组结果共同说明粪肠球菌产 生的溶细胞素与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发病和病情密切相关。 (3)为进一步研究酒精、粪肠球菌和溶细胞素与酒精性肝炎发展的关系,研究人员将小鼠分为 4 组,进行 了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处理 1 2 3 4 灌胃溶液成分 不产溶细胞素的
34、粪 肠球菌 产溶细胞素的粪肠 球菌 不产溶细胞素的粪 肠球菌 产溶细胞素的粪肠 球菌 灌胃后提供的食物 不含酒精 不含酒精 含酒精 含酒精 肝脏中出现粪肠球 菌个体所占比例 0 0 83% 81% 肝脏中出现容细胞 素个体所占比例 0 0 0 8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长期过量摄入酒精能够使肠道菌群中粪肠球菌所占比例显著升高,而且酒精能够 破坏肠道屏障,导致_,使酒精性肝炎患者病情加重。 (4)为进一步检验溶细胞素对肝脏细胞的毒害作用是否依赖于酒精的存在,研究人员利用体外培养的肝脏 细胞、提纯的溶细胞素和酒精进行了实验。 请写出实验的分组处理及检测指标_。 若实验结果为_,则表明溶细胞素和
35、酒精对肝脏细胞的毒害作用是独立发生的。 【答案】 (1). 合成和分解肝糖原(储存和利用肝糖原) (2). 不摄入酒精(不饮酒) (3). 粪便中 含有溶细胞素个体所占比例 (4). 溶细胞素可降低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5). 粪肠球菌转移到肝 脏中 ,某些粪肠球菌分泌溶细胞素毒害肝细胞 (6). 将肝细胞分为四组 第 1 组:只加入细胞培养液,第 2 组:用加入溶细胞素的细胞培养液, 第 3 组:用加入酒精的细胞培养液,第 4 组:用同时加入酒精和溶细胞素的细胞培养液培养,定期取样检 测四组细胞的死亡率或损伤率 (7). 第 2、3 组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第 1 组;第 4 组细胞死亡率高
36、于第 2 组、第 3 组,但不超过两组之和(第 4 组细胞死亡率等于第 2 组、第 3 组之和) 【分析】 肝脏细胞能通过合成或分解糖原来调节血糖稳定,肝脏细胞还具有解毒功能。根据图 1 实验结果可知,长 期摄入酒精过量组溶细胞素阳性在群体中的比例比对照组增加,而酒精性肝炎患者组溶细胞素阳性在群体 中的比例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可推测酒精性肝炎与粪肠球菌有关。图 2 实验结果显示溶细胞素阴性的个体 存活率较高,而溶细胞素阳性的个体随时间的延长存活率明显降低。说明溶细胞素可降低酒精性肝炎患者 的存活率。 【详解】 (1)血糖升高时,肝细胞能够合成肝糖原,使血糖降低;血糖降低时,肝细胞内的肝糖原可分解
37、 形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 (2)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酒精性肝炎与粪肠球菌有关,而酒精性肝炎是长期过量饮酒所致的一种肝脏疾 病,所以本实验的对照组应为不摄入任何酒精的正常个体。由图可知酒精性肝炎患者组粪便中含有溶细胞 素个体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另外两组。 由图可知,与不含溶细胞素的对照组相比,溶细胞素存在时间与患者存活率成反比例增长,说明溶细胞 素可降低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3)1、3组对比可知酒精会让粪肠球菌转移至肝脏,3、4组对比可知粪肠球菌可在酒精环境下产生大量溶 细胞素毒害肝脏。 (4)本实验目的是为进一步检验溶细胞素对肝脏细胞的毒害作用是否依赖于酒精的存在,所以自变量为是 否加入酒精
38、和溶细胞素,因变量为肝细胞的死亡率或损伤率,实验过程中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和等量原则, 故实验的分组为:将肝细胞平均分为四组;第 1 组:只加入细胞培养液培养肝细胞,第 2 组:用加入溶细胞 素的细胞培养液培养肝细胞,第 3组:用加入酒精的细胞培养液培养肝细胞,第 4 组:用同时加入酒精和溶 细胞素的细胞培养液培养培养肝细胞。检测指标应为四组肝细胞的死亡率或损伤率最。 若第 2、3 组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第 1组;第 4组细胞死亡率高于第 2 组、第 3组,但不超过两组之和(第 4 组细胞死亡率等于第 2 组、第 3 组之和) ,则表明溶细胞素和酒精对肝脏细胞的毒害作用是独立发生的。 【点睛】本题主
39、要考查肝细胞的作用和对溶细胞素作用条件的实验探究,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设计和分析实验的关键是分清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17.在连续多年过度放牧干扰下,内蒙古高原以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发生退化,冷蒿种群不断扩 展,逐渐形成冷蒿草原。 (1)群落中的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间存在_关系。研究发现在过度放牧胁迫下,冷蒿依靠生根 分蘖萌发能力强等特性,抵抗放牧干扰,挤占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 (2)有研究表明冷蒿可向环境释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 研究者利用不同 浓度的冷蒿茎叶水浸提液处理 3 种伴生植物幼苗,实验结果见下图。 据图分析,冷蒿释放的化感物质
40、对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幼苗根生长的影响_。 (3)绵羊对牧草的喜食程度依次为:糙隐子草羊草冷蒿克氏针茅。但在持续过度放牧(绵羊)干扰下, 克氏针茅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被冷蒿替代,糙隐子草成为冷蒿的主要伴生物种。 综合上述研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冷蒿通过_ 繁殖抵抗放牧干扰,通过释放的化感物质 _克氏针茅幼苗生长,挤占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同时化感物质对糙隐子草幼苗根的生长有 _作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冷蒿草原较好生长。 研究结果还表明, 人为干扰改变草原生态系统的_ 结构, 使群落朝向与自然发展不同的方向 _。 (4)目前退化草场恢复治理的主要措施中,草种补播改良是一项既“快”又“省”的重要方
41、法。为使补播 的草种能良好地萌发、定植和生长发育,草场更好地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在选用草种时应注意 什么 _?(答出一个方面) 【答案】 (1). 竞争 (2). 化感物质对克氏针茅幼苗根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对糙隐子草幼苗根的生长, 在浓度低时有促进作用,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有抑制作用 (3). 无性 (4). 抑制 (5). (有一定的) 促进 (6). 营养 (7). 演替 (8). 能抵抗 (或耐受) 环境中的化感物质、 能适应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 当地放牧牲畜喜食(或写“补种本地物种”) 【分析】 1、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
42、按自然演替 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2、竞争是两种生物由于争夺资源或生活空间而发生的斗争关系,结果对一方有害,甚至是致死的。 【详解】 (1)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均为植物,根据“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发生退化后,冷蒿种 群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冷蒿草原”,说明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间存在竞争关系。 (2)由图可知,随着化感物质浓度的增加,克氏针茅的抑制率逐渐增加,糙隐子草的抑制率在低浓度时为 负数即促进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幅度越来越小直到开始抑制生长,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加。即化感物 质对克氏针茅幼苗根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对糙隐子草幼苗根的生长,在浓度低时有促进作用,浓度增高到 一定程度有抑制作用。
43、 (3)无性繁殖的速度快,可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在持续过度放牧(绵羊)干扰下,克氏针茅在群落中 的优势地位被冷蒿替代,可推测冷蒿采用无性繁殖抵抗放牧干扰;由(2)分析可知化感物质对克氏针茅为 抑制作用;在低浓度时能促进糙隐子草生长,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冷蒿草原较好生长。 由于过度放牧导致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发生了变化,草原的营养结构改变,使群落朝向与自然发展 不同的方向演替。 (4)由题意可知,冷蒿可向环境释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在退化草 场恢复治理的过程中,应选用能抵抗(或耐受)环境中的化感物质、能适应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当地放 牧牲畜喜食的草种。 【点睛
44、】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和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过程中不同生物的数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能从图中 获取信息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茉莉酸(JA)是植物体内存在的内源信号分子,与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抗逆能力有关。 为了研究其生理功 能及作用机理,研究者开展了下面的实验研究。 (1)研究者分别用等量的 JA 溶液和蒸馏水处理生理状态相似的拟南芥离体叶片 4 天,结果如图 1 所示。 实验通过检测_说明 JA能促进叶片的衰老。 (2) 为进一步研究 JA促进叶片衰老的作用机理, 研究者选择野生型拟南芥和 JA敏感缺 陷型突变体 (COI-1 基因发生突变,不能合成 COI-1 蛋白) ,用适量蒸馏水和
45、 JA 溶液分别处理 12天,结果如图 2 所示,b 组叶 片明显生长停滞并变黄。其中 a 组为用蒸馏水处理的野生型植株,写出 b 组和 c组分别选用的植株和处理是 _。 (3)研究发现 JA借助 COI-1 调控使多种蛋白质合成量发生了变化,其中 RCA蛋白(Rubisco酶,光合 作用中固定二氧化碳的酶)是合成量减少的蛋白。为探究 JA 如何通过 COI-1 抑制 RCA 的合成过程,研究 者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处理结果如图 3 所示(图中“+”表示添加 JA,“-”表示未添加 JA) 。 由于细胞中 rRNA(核糖体 RNA)表达量_,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参照,以排除_ 等无关变量对实
46、验结果的影响。 综合上述研究,请阐明 JA促进拟南芥叶片衰老的机制_。 【答案】 (1). 光合速率 (2). b 组:用等量 JA 处理的野生型 植株 12 天 c 组:用等量 JA 处理的突变型 植株 12天 (3). 相对稳定 (4). 取样、点样、检测 (5). JA通 过影响 COI-1 的活性抑制 Rubisco 基因的转录(JA借助 COI-1 抑制 Rubisco基因的转录) ,使 Rubisco 酶合成减少,从而降低光合速率促进拟南芥叶片衰老 【分析】 野生型拟南芥对 JA 较敏感,培养液中加入 JA 后可降低叶片的光合速率,从而加速叶片的衰老。而 JA敏感 缺陷型突变体(C
47、OI-1 基因发生突变,不能合成 COI-1 蛋白)植株对 JA不敏感,加入的 JA溶液对其的抑制 作用不明显。 【详解】 (1)由图 1 纵坐标可知,该实验是通过检测光合速率说明 JA 能促进叶片的衰老的。 (2)根据图 1 可知,用 JA溶液处理的拟南芥叶片光合速率降低,说明 JA 溶液处理能促进叶片衰老,JA 溶液不能对 JA 敏感缺陷型突变体发挥作用。已知图 2 中 a 组为用蒸馏水处理的野生型植株,b 组叶片明显 生长停滞并变黄, c组叶片的生长情况与 a 组接近, 所以可判断 b 组应是用等量 JA处理的野生型植株 12天, c 组应是用等量 JA 处理的突变型植株 12 天。 (
48、3)由于细胞中 rRNA表达量相对稳定,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参照,以排除取样、点样、检测等无关变 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已知 RCA蛋白(Rubisco 酶,光合作用中固定二氧化碳的酶)是该过程中合成量减少的蛋白,由图可知, 加入 JA组的 RCAmRNA 含量比对照组减少,可推测 JA 促进拟南芥叶片衰老的机制为:JA通过影响 COI-1 的活性抑制 Rubisco基因的转录(JA借助 COI-1 抑制 Rubisco基因的转录) ,使 Rubisco酶合成减少,从而 降低光合速率促进拟南芥叶片衰老。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叶片衰老原因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根据题目信息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的能力。 1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染色体外 DNA:癌基因的载体 人类 DNA 通常形成长而扭曲的双螺旋结构,其中大约 30 亿个碱基对组成了 23 对染色体,并奇迹般地挤进 每个平均直径只有 6 微米的细胞核中。在真核生物中,正常的 DNA被紧紧包裹在蛋白质复合物中。为了读 取 DNA的遗传指令,细胞依靠酶和复杂的“机械”来切割和移动碎片,一次只能读取一部分,就像是阅读 一个半开的卷轴。 过去, 科学家们大多是依靠基因测序, 来研究肿瘤细胞 DNA里的癌基因。 最近在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