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嘉兴历史文化 嘉兴历史源远流长,7000多年前已现人类文明曙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种稻为业,形成了“江南文化之源”的马家浜文化。后渐为天下粮仓,至六朝,“嘉禾之区”美名已扬四方。宋时粮桑并茂,渔牧齐进。明称“衣食海内”,“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历久不衰。嘉兴区位重要,城市繁华。2500多年前吴越檇李之战即发生在今嘉兴境内并见于史,为嘉兴有文字可查之始。秦始设县,三国吴时建州府,先后称禾兴、嘉禾、嘉兴,并筑子城,为历代州府衙署所在地,其屹立谯楼可证嘉兴建城已逾1700隋开江南运河贯全境,唐兴航运港口通外洋,渐为“浙西首藩”、“江东都会”。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马家浜遗址、运河、南湖红船等成为名城符号
2、 嘉兴,风光灵秀,物华天宝,文物古迹极其丰富。从新石器时期马家浜文化开始,历经数千年,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22181处,馆藏文物54740处,市级文物保护点400余处;有各类博物馆()7个,馆藏文物2 位于嘉兴城南偏西7公里的嘉兴经济开发区西南新区三河交叉的平原地带,北临九里港,西有坟屋浜,南靠马家浜。从中出土的器物和遗迹来看,有磨制有孔的石斧、弧背石锛等生产工具,夹砂红陶素面腰沿釜、牛鼻式双耳罐、带嘴平底盉等生活用具,以及地面木构建筑住房、公共墓地和俯身直肢葬式,等等,是与黄河流域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学术界将年代跨度距今约7000年6000年的、以马家浜遗址为
3、代表的、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的早期文化定名为马家浜文化。同属此文化类型的罗家角遗址中出土的156粒稻谷,经科学鉴定是距今7000多年的人工栽培籼稻和粳稻,从而使嘉兴市境成为迄今所知中国水稻的最早栽培地之一、世界最早的水稻种植地之一。南湖中共“一大”会址位于嘉兴城南。主要建筑为位于南湖湖心岛的烟雨楼。烟雨楼始建于五代。吴越国节度使景陵王钱元璙筑台为登眺之所,取唐代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意名楼。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嘉兴成为光荣的革命纪念地中国共产党诞生地,载入中国革命史册。全长约100千米,其中嘉
4、兴市区至桐乡崇福运河段河床,自隋代开凿江南运河以来,走向至今基本未变。崇福西南的运河段在元代前经海宁长安走上塘河到杭州,元末以后形成现在的经大麻、余杭塘栖至杭州的走向。据近年对大运河(嘉兴段)遗产的调查,共有文物点700余处。目前保留下来的遗产中,最重要的有:王江泾的长虹桥,嘉兴市区的秀城桥、秋泾桥、文星桥,桐乡崇福的司马高桥,海宁长安的老虹桥等一批运河古桥;嘉兴市区古杉青闸的闸河和运河分水墩、海宁长安古闸遗址、桐乡石门古堰河等运河古水利航运设施;嘉兴市区的文生修道院、清真寺、三塔等运河宗教文化建筑和落帆亭、南湖湖心岛、瓶山等与运河文化有关的古园林建筑。是清代江南宅第建筑的典型,海盐绮园为浙江
5、仅存的古园之一,海宁钱江海塘是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三者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尚存,另有精严寺、觉海寺、血印寺、冷仙亭等寺观,以及王国维、丰子恺、徐志摩、沈钧儒、汪胡桢、唐兰、朱彝尊、沈曾植、茅盾等众多名人故居和长虹桥、国界桥、三步二爿桥等大量水乡古桥。旧俗嘉兴六月二十四为“荷花生日”,又称雷祖(嫘祖)生日,盛行于清乾隆及民国时期,是日市民倾城游南湖,可不付摆渡钱。农民去烟雨楼侧雷祖殿(嫘祖殿)进香。此日南湖游船汇集,大小船只数百。大船中有“丝网船”,俗称“双夹弄”、“单夹弄”,可供酒菜。小船盖船篷,摆渡载客。夜晚南湖湖面放荷花灯,以纸扎灯,下系木片,中燃红烛,飘浮水上,多至千盏。
6、烟雨楼通宵达旦供应茶酒面食,又有昆曲社在湖上举行曲会助兴。,浙江省嘉兴市市区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能反映江南水乡城市居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区域之一。它位于嘉兴市区华亭街、嘉禾北京城中心商务区内,由环城北路、建国北路、禾兴北路和规划中的同乐路围合而成。1700多年以来,京杭大运河沿月河历史街区南侧一穿而过,运河两岸灯火万家,官舫贾船,穿梭不绝,一片繁华商业景象。作为嘉兴历史上著名的繁华府城,月河历史街区由此成为市区难得的黄金段投资平台。嘉兴位于嘉兴市中心府前街,是嘉兴历代府衙的所在地和太平天国听王府旧址,建于三国吴黄龙三年(231),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子城周长二里十步,高、厚为一丈二尺,占地7.5万平方米。唐末由于子城外兴建了罗城,故原城改称子城(另说原在子城周围遍植梓树,先前叫梓城,后讹化为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