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24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一部分 病毒的感染一、病毒的致病机制(一)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1.杀细胞效应杀细胞效应 杀细胞性感染杀细胞性感染 致细胞病变作用(致细胞病变作用(CPECPE)原因原因:阻断核酸、蛋白质合成,新陈代谢紊乱,溶酶体酶、免疫损阻断核酸、蛋白质合成,新陈代谢紊乱,溶酶体酶、免疫损伤。伤。2病毒的致病毒的致 细胞病变作用细胞病变作用CPE正常细胞正常细胞病变细胞病变细胞32.2.稳定状态感染(稳定性感染)稳定状态感染(稳定性感染)细胞暂不溶解死亡细胞暂不溶解死亡,有胞膜、出芽方式释放的病毒如有胞膜、出芽方式释放的病毒如:麻疹病麻疹病(1 1)细胞融合:胞膜改变,
2、出现)细胞融合:胞膜改变,出现多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 (2 2)细胞表面出现新抗原)细胞表面出现新抗原 血凝素血凝素3.3.包涵体形成包涵体形成 胞内胞内/核内核内 嗜酸嗜酸/嗜碱嗜碱 内基小体内基小体 诊断依据诊断依据4狂犬病毒包涵体(Negri body)54.细胞凋亡(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cell apoptosis)细胞自杀性死亡(核浓缩、细胞自杀性死亡(核浓缩、DNADNA降解降解)细胞死亡基因被激活细胞死亡基因被激活 由病毒或其编码的蛋白诱导由病毒或其编码的蛋白诱导 6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基因整合:基因整合:病毒核酸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病毒核酸整合
3、到宿主染色体DNA DNA 全基因组整合全基因组整合 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 部分基因整合部分基因整合 DNADNA病毒病毒 细胞转化:细胞转化:细胞增殖加快,失去接触性抑制细胞增殖加快,失去接触性抑制 *转化细胞生长力旺盛、连续传代,转化细胞生长力旺盛、连续传代,*转化细胞致癌潜能。转化细胞致癌潜能。HBVHBV、HSVHSV、CMVCMV、EBVEBV、HPVHPV、腺病毒、腺病毒7(二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1.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IIII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 IIIIII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 2.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细胞介导的
4、免疫病理作用 3.3.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 4.4.免疫抑制作用免疫抑制作用(三)病毒的免疫逃逸(三)病毒的免疫逃逸 8二、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 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动物到动物再到人动物到动物再到人 2.2.垂直传播垂直传播 从亲代到子代 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 其它:哺乳、接触、生殖细胞 先天性感染:宫内感染、生殖细胞基因遗传9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 根据症状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根据病毒感染过程、滞留时间等 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慢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慢发病毒感染、
5、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10(一)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1.隐性病毒感染 病毒携带者 重要传染源 2.显性病毒感染(二)急性病毒感染 病原消灭型感染 11(三)持续性病毒感染 持续时间长:数月、数年、数十年 症状有或无 重要类型、重要传染源 机制:机体免疫力、病毒抗原性、DIP、免疫逃避、基因整合12v慢性感染:慢性感染:乙肝乙肝v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疱疹病毒疱疹病毒v慢发病毒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朊粒:人克雅病 库鲁病 v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麻疹病毒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麻疹病毒: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SSPE)四、病毒与肿瘤13第二部分 抗病毒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 干
6、扰素和干扰素和NKNK,天然免疫,早期抗病毒作用天然免疫,早期抗病毒作用(一)干扰素(一)干扰素(IFNIFN)1.1.定义定义: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细胞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细胞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诱生剂诱生剂:病毒、内毒素、人工合成双链病毒、内毒素、人工合成双链RNARNA 细胞细胞 作用作用 14 2.2.种类与性质种类与性质(1 1)根据抗原性分类)根据抗原性分类 干扰素干扰素白细胞产生白细胞产生 干扰素干扰素成纤维细胞产生成纤维细胞产生 干扰素干扰素TT细胞产
7、生细胞产生v干扰素以抗病毒作用为主干扰素以抗病毒作用为主,I,I型型v干扰素以调节免疫功能为主,干扰素以调节免疫功能为主,IIII型型(2 2)性质)性质:分子量小分子量小 抗原性抗原性 153.3.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1 1):抗病毒):抗病毒:通过抗病毒蛋白通过抗病毒蛋白 干扰素与细胞干扰素受体结合干扰素与细胞干扰素受体结合 2-5A2-5A合成合成酶酶 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 磷酸二脂酶磷酸二脂酶 蛋白激酶蛋白激酶PKRPKR 降解降解mRNA,mRNA,抑制多肽链延伸抑制多肽链延伸,抑制转译抑制转译 阻断病毒蛋白合成阻断病毒蛋白合成 16v干扰素刺激干扰素刺激感染细胞与邻
8、近细胞感染细胞与邻近细胞产生抗病毒产生抗病毒蛋白蛋白v中断受染细胞的感染,限制病毒扩散中断受染细胞的感染,限制病毒扩散v干扰素的作用相对种属特异性(同种细胞中干扰素的作用相对种属特异性(同种细胞中活性高,保护同种细胞)活性高,保护同种细胞)v抗病毒蛋白无特异性(理论)抗病毒蛋白无特异性(理论)v抗病毒蛋白抑制作用,无杀灭作用抗病毒蛋白抑制作用,无杀灭作用17 (2 2)免疫调节及抗肿瘤)免疫调节及抗肿瘤 干扰素干扰素:活化巨噬细胞和活化巨噬细胞和NKNK细胞细胞 促细胞促细胞MHCIMHCI类抗原表达类抗原表达 CTL CTL 干扰素干扰素:诱导细胞表达诱导细胞表达MHCIIMHCII类抗原类
9、抗原 促巨噬细胞表达促巨噬细胞表达FcFc受体受体 协同诱导肿瘤坏死因子协同诱导肿瘤坏死因子 (二)(二)NKNK细胞细胞 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作用无特异性作用无特异性,不受不受MHCMHC限制限制,不依赖抗体不依赖抗体 18 二、特异性免疫二、特异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一)体液免疫 1.1.中和抗体:病毒表面抗原中和抗体:病毒表面抗原 ,消除感染消除感染 IgGIgG、IgAIgA、IgMIgM 中和抗体中和游离病毒中和抗体中和游离病毒 2.2.血凝抑制抗体血凝抑制抗体 3.3.非中和抗体:内部抗原,不中和感染非中和抗体:内部抗原,不中和感染 补体和补体和ADCCAD
10、CC杀感染细胞作用杀感染细胞作用 抗体介导促进作用抗体介导促进作用 19(二)细胞免疫(二)细胞免疫 CTLCTL直接杀伤靶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活化活化T T细胞细胞:分泌分泌-干扰素、干扰素、TNFTNF 病毒感染靶细胞(内源性抗原)病毒感染靶细胞(内源性抗原)Ag-MHCI-Ag-MHCI-CD8 TCD8 T细胞(细胞(TcTc细胞)细胞)感染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外源性抗原)感染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外源性抗原)Ag-MHCII-Ag-MHCII-CD4 TCD4 T细胞细胞 辅助辅助AbAb产生产生 产生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 20三、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三、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 病毒血症,全身感染病毒血症,全身感染 血清型别血清型别 变异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