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年出生于丘古耶夫,俄国画家,是巡回展览画派重要代表人物。1873-76年先后旅行意大利及法国,研究欧洲古典及近代美术。回国后勤奋作画,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风俗画和肖像画,表现了人民的贫穷苦难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列宾早年也画过很多风俗画和肖像画,但是他绘画的核心题材就是革命者的故事。涉入绘画 列宾的父亲是一个屯垦军军官。全家人在屯垦地辛勤劳作,童年时期的列宾亲身体会到了生活的贫困和艰难,他也不只一次目睹了囚犯如何被驱赶着从面前经过,这些印象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但列宾的绘画才能是受到了在画坊当学陡的表哥的影响。表哥时常给他带回一些纸张、颜料、画笔,由此耳濡目染,列
2、宾逐渐对绘画着了迷。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年8月5日1930年9月 29 日)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1844年7月24日生于乌克兰丘古耶夫省的楚古耶夫镇。1864年进入皇家美术学院,早年随圣像画师学画圣像。1871年参加毕业生命题创作竞赛获金质大奖。1876年回国后,坚持在乡村和民间写生,并且和革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保持密切的往来。他的宣传者的被捕、拒绝仟悔、意外归来都是以革命者的斗争生活为题材的优秀作品。生平简介 列宾的创作中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同时他本人也与进步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知识分子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因此他绘制了许多以反映“革命者不屈斗争”为题材的优秀
3、作品。意外归来 画家塑造了一个在 沙皇专制统治下遭受迫害的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经过长期 流放和 苦役,革命者突然归来。一个面容瘦削、满脸胡须的中年男子走进房里,身上还穿着囚衣。门口的女佣把他看成“陌生人”,年迈的母亲吃惊地从 沙发上站起来。画面上还有他的妻子和两个 幼稚的儿女。在歌颂当时革命英雄的同时,列宾对以“历史事件”为主题的历史画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人留下了伊凡雷帝杀子、扎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的回信、索菲亚公主等不朽的历史画作。伊凡雷帝杀子 索菲亚公主 画家在这件作品中,没有描绘索菲娅公主的政敌彼得大帝的姿态,而是借助对修道院房中的花格窗描绘,暗示出索菲娅被幽禁的事实。在格子窗外隐
4、约地看到一个被绞刑的男子,这就说明了爱卫军和索菲娅的同伙已被镇压,并夺取了她的政权,也表明强大的彼得大帝的力量。据说列宾为了画这幅历史题材的画,和画家瓦斯涅佐夫走遍了莫斯科市内和近郊的修道院,一心想画出具有真实感环境,以表现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画家以肖像式造型塑造索菲娅公主的形象,她像关在笼中的一头猛狮,已无用武之地,双手交叉在胸前作出愤怒无比的表情。扎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的回信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在这幅画的构图,画家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
5、,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在画面上画家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作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履是那样地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画中的纤夫共有11个人,约略分成三组。每一个形象都被列宾仔细推敲过,画过人物写生。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把这些性格作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统一在主题之中。现据画家本人的记述,分别来详细介绍
6、这里的每一个人物的情况: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名叫冈宁,他的表情温顺,然而性格坚韧,具有一种内在的意志力,此人约有四五十岁。他那双深陷的眼睛使他的前额更加突出,显出了他的智慧。列宾在他的头上添画上一块包头的破布,似乎要把他塑成古希腊哲学家的样子。他原是个神父,后来被教会革职,一度充任过教堂唱诗队的指挥。他身体结实,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条纤索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衫却满是补钉。这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在他右边的一个是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他赤着脚,头发蓬乱,满脸浓密的胡子,似乎在低低地向冈宁絮叨着什么。这个形象起着衬托冈宁的前
7、倾的身子的作用。在他后面是一个细长的瘦子,年近40,身子大部分被挡住了。他头戴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头显得尖小一些。他挺直着身子,这样可使纤索松弛,好像是想省点力气。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原来是个水手,叫伊卡尔。他的两手向下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方。显然,他的脾气一定很倔强,是个农村硬汉子。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百孔干疮,结实的肩膀正从破洞处显露出来。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名叫拉里卡。看来这个少年是初加入这支行列,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用于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据痛了皮肤的纤索。画家在这
8、个新的受压迫者身上似乎要找到一种希望,那就是不甘心受剥削,要反抗。令人注目的是,在这个少年颈上还挂着一只十字架,这是父母给孩子的信物,祈求上帝能保佑他路上平安。列宾为画这个少年纤夫,曾从他熟悉的孩童形象中挑选了一个作模特儿。少年拉纤这种现象,也如资本家利用童工榨取劳力一样残酷,这是沙皇俄国的农奴制度的罪恶,也是画家所要抨击的主要目标。紧靠在拉里卡后面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皮肤助黑,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索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偷闲抽口烟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苦闷。他和前面的少年,在色彩上构成了强烈对比。两代人,不同的命运,却系在一根绳索上。少年右边是个羸弱有病的纤夫,他步履艰难,
9、全身虚弱,正在用袖口擦汗。头发露在无檐帽的外边,颧骨耸起,泪囊水肿,他未来的路程意味着更大的厄运,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他那急促的喘息。在拉里卡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顶,此人的脸庞发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看样子是个挞靼人。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背后一个皮肤黝黑,巡回展览画派评论家斯塔索夫说他是个流浪的希腊人。最后一个人只见到了他的低垂的头顶,此人似乎走得更加吃力,他正在往一个小坡上移动。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等色调来描绘上半部的空白,使这条伏尔加河流显得更为惨淡了。这是为了加强人物的悲剧性,烘托干燥炎热的天气(列宾在冈宁和伊卡尔
10、两个人物身上曾作过一些改动,尤以伊卡尔缠着白布的头改动得最多)。列宾也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画家,他把肖像画称作最有现实意义的绘画体裁。他为同时代的名人作了一系列出色的肖像。列宾在改革后的皇家美术学院任教14年,为俄国绘画学派培养了一代后起之秀。乌克兰少女胆怯的庄稼汉黑人妇女 索菲亚 塔尔诺夫斯卡娅(乌克兰的名门望族塔尔诺夫斯基之妹)列宾于1880年应邀访问他们的著名庄园,在那里考察哥萨克历史遗迹和风土人情,一面继续创作油画“扎波罗什哥萨克给土耳其苏丹写回信”。著名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作画时正住院治病,几天后去世)蜻蜓 列宾的大女儿维拉列宾的儿子尤拉列宾的小女儿娜佳 列宾是一位勤劳的艺术家,蒲宁在他的
11、散文里真实的记载了他偌大的画室,即或是冰天雪地也是完整敞开着窗户,呼吸清新的空气,他热情拥抱诗人和作家,拥抱俄罗斯大地的一切。他不抽烟,不吃荤,像个忠诚的清道夫包括着生活和艺术的点滴。他坚持了十年如一日激烈的工作激情和创作愿望,无论他的身处何处,那里的人和景物都会被他速写记载上。他捕捉了生活的每一朵浪花,发掘生活的每一条潜流,研讨它们的真正底蕴。仅其速写本就有好几箱子,它们成了他创作素材的丰厚宝库,从这里,他的每一幅创作作品就象不择地而流的泉水一样,不时涌现。列宾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艺术家。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革命家。其画作有浓郁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列宾并不是躲在象牙塔中不知人间疾苦的艺术家,他非常关注俄罗斯社会和政治的发展,还加入了著名的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巡回展览画派,并被认为是该派的旗帜性人物。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