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 历史是什么目 录v一、“历史”的三层含义v二、客观存在的历史v三、主体化的历史v四、主体化历史与客观历史之间的关系一、“历史”的三层含义v问题:“历史”一词在实际运用中有哪几层含义?v1、语源:v中国古文字中的“史”的内涵的演变:由官职名称到历史记载 v希腊文(historia:finding out找出,发现,查明。Narrative history)v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v综合起来看,“历史”一词的初义是指历史的记载而言,历史指往事本身是后赋的含义。2、“历史”的三层含义v第一,它指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过程,
2、或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历史,即作为历史研习者认识对象的客观存在的历史。v第二,它指人们的历史认识或作为历史认识中集中成果的历史著作,即作为认识主体对客观历史过程进行重建的主体化的历史。v第三,它指历史这门学科。二、客观存在的历史v1、它指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过程,或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历史。v例证:希波战争v陈桥兵变v秦始皇兵马俑。(“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刘九生秦始皇帝陵近臣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唐都学刊2009年第3期)希罗多德和他的历史兵马俑2、历史与时间(时间中的现实因素)v从天文时间的角度看,凡是过去的都是历史,没有价值的内涵。v从社会时间的角度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某一点“时
3、间”之前与之后的历史具备了不同的意义。v基督教史学的“启示的历史”观的形成与影响。(如英国史学之父比德认定世界历史的开端为基督诞生之前的第3952年,在论时间及时间的推算中,他以传说中的基督诞生之年为基准,把那年以前的年代成为BC,意为基督诞生之年,把那之后标为AD,意为我主纪年。)3、历史与现实v(1)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将来的历史。v(2)区分历史与现实的标准v(3)撰写当代史可能要遇到的风险。v“学术盛衰,当于百年前后论升降焉。”v十驾斋养新录序v通过充分比较确立了钱大昕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钱大昕和十驾斋养新录v钱大昕(1728年1804年),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征,一字辛楣,
4、号竹汀。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4、历史的内容v(1)政治史学的观点:v“历史是过去的政治,政治是现在的历史。”v弗里德曼v孟子滕文公:“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v“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8页,1991年。弊端v由于
5、传统史学充满政治,军事的内容,不仅不能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也难以做到政治的借鉴,因为历史发展非常复杂,不仅仅局限在一类特殊的事件。“如一代之衰,其原因宁仅限于外戚、宦官、外患、流寇等因,如旧日史家之云者?或其时经济之变动,社会之变迁,其影响较任何政治之变动为尤大也,吾人若专于政治上寻其原因,结果于其时政治演变之真因,亦不能有深刻之了解也。”v齐思和史学概论讲义第9页。v如布罗代尔十六到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中谈到影响战争的诸多因素。(2)英雄史观的表现极其弊端v“历史是伟人的传记。”v“史者,乃值得记忆事物之追述也。”v法国书院辞典v弊端:历史研究,如果一味关注于英雄豪杰、奇才
6、异能之士,难以达到“劝戒”之目的。英雄豪杰,也是其所处时代的产物。虽然在某方面超凡脱俗,但在其他方面仍然属于这个时代,“吾人如不明了其环境,不明了其时代,则于其人之思想行动,焉能有深刻之了解。”齐思和史学概论讲义第10页。v如孔子与孔子(生活习俗:玉玦、玉环、夹谷之会)孔子玉玦与玉环3、学术界近年来的新发展v(1)历史是经济史或社会经济史。v(2)文化史是历史的重要内容。v历史“就是人类的生活并为其产物的文化。”4、历史活动与自然活动的异与同v(1)历史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v如汉代从黄老之学到儒家政治。v长平之战与唐山大地震v(2)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不能消除历史的盲目性与偶然性。v如宋代的
7、军事制度及其双重影响:强干弱枝;削弱将领与军队的联系。岳家军。v(3)历史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但人的意志总的来说又是受到制约的、被动的、非自由的。v如通过施舍赠财获得政治感召力。齐国的田氏,子路。5、影响历史内容的现实因素v“当历史只是官僚写给官僚看的历史的时候,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当然充斥史书;当经济实力成为上上下下追求的目标的时候,历史的经济内容当然就占了主要地位;当生存不再成为问题、匮乏为富裕所取代的时候,精神、观念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历史的文化内容便浮现在眼前,人们便主要从文化的角度来论列历史。”王学典。三、主体化的历史:描述的历史v1、内涵:史学家根据一定的理论预设、一定的参照框架、
8、一定的价值准则,为达到某种特定的意图,采用一定的方法,对零散、杂乱、众多的历史事实进行选择、取舍、整理、强调、归纳、组合而勾画出的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的人类社会的变迁过程。v(1)叙事框架的必要性v(2)史家价值观念的客观存在(写史的目的:对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认识。)v(3)历史描述的原理:与考古学类似。2、主体化历史的特征v(1)这种历史实质上体现的是一种过去观,而不是过去本身,因此,历史可以而且应该因人而异。(如现代学术史的书写:当代中国史学)v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与钱穆国史大纲。v都反映出历史的一个侧面。范文澜v范文澜(范文澜(1893年年11月月15日日-1969年年7月月29日)字仲云
9、,浙江绍兴日)字仲云,浙江绍兴人,著名历史学家。曾在南开大人,著名历史学家。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教。中国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教。主编主编中国通史简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还著有: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上册)、(上册)、历历史考略史考略、群经概论群经概论、水水浒注写景文钞浒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注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等。钱穆v钱穆(钱穆(1895年年7月月30日日-1990年年8月月30日),男,中国现代历史学日)
10、,男,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字家,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历任燕京、斋号素书堂、素书楼。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6年,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中国文化书院任职,为文化书院任职,为“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院士,院士,“
11、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特聘研究员。员。1990年年8月月30日在台北逝世。日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2、历史可以随时翻新,因时而异。v通史v断代史先秦史v吕思勉、郭沫若、李玄伯、翦伯赞、金景芳等。四、主体化历史与客观历史之间的关系v问题:造成历史学家之间意见不一致的因素有哪些?问题:造成历史学家之间意见不一致的因素有哪些?v(一)客观性问题的产生与内涵:v历史学家拉里的故事。v1、阿特金森的观点:v第一,它意味着“与事实相符、相一致,尤其是外部的现实,即外在于人的主观的事物或世界;第二,从原则上讲是能够为有理性的人所确定的”。vKnowledge a
12、nd Explanation in History.2、沃尔什的观点v客观性意味着一切认真考察的人都能接受。v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就意味着我们的历史研究成果能够与客观的历史相吻合。(二)历史事实的客观性v1、客观主义史学对史学客观性的看法v(1)客观主义史学的观点v“历史学被认为有判断过去,为未来指导现在的职能,对这样的重任,本书不敢企及。它只想说明:什么确确实实地发它只想说明:什么确确实实地发生了生了。对这样一种新研究,资料从何而来?作为本书 基础的资料是回忆录、日记、信函、外交报告、见证者的叙述。他种材料只在下述情况下方可引用:它们是可以从上述材料直接推衍出的、或是材料具有某种第一手的性质。这
13、些材料必须页页核定过。”v兰克14941514年的拉丁和日耳曼民族史前言兰克的逻辑v第一,历史事实是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的、独立于认识主体的客观存在;v第二,经过严格考证的史料是这个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v第三,如果史料的搜集是全面的,我们又不将认识主体的个人特征强加给它,那么我们对事实的认识就能够与事实本身相符,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兰克v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客观主义史学创始人.主要著述:拉丁和条顿民族史、英国史、法国史、教皇史等。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师,在29岁时便出版了成名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这部书为他赢得了柏林大学的教职,其后他
14、便在柏林大学开创了历史研讨班历史研讨班的授课方式,带出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形成了德国历史学中的兰克学派,即通常认为的客观主义史学学派。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2)阿克顿的理论与实践v“在我们这一代还不可能有终极的历史。然而我们能够抛弃因袭的历史。既然一切情报资料都可能得到,每一问题都有可能加以解决,我们也就能够指出从这一历史过渡到另一历史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到达的境地。”v他在给编纂人员的指示中要求他们在写作中消灭自己的主体个性,以便“我们的滑铁卢必须使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和荷兰人同样都能满意。如果不查阅作者名单,便没有人能看得出
15、牛津的主教在什么地方停下了笔,以后是费边恩还是加斯奎特,是李普曼还是哈里逊接着写下去的。”剑桥近代史:本书缘起、作者及其编写经过阿克顿勋爵v阿克顿勋爵是19世纪英国知识界和政治生活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是自由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他担任过下院议员,在曾四次当选的著名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他产生过重要的政治影响。1885-1902年任剑桥大学代史教授,主编剑桥近代剑桥近代史史。作为历史学家,他把历史探索的客观性与历史性研究中的道德判断结合起来;作为政治哲学家,他对个人自由以及促进与威胁个人的自由的力量的有力分析,深刻影响了20世纪思想史。经典名言vPower tends to corrupt,
16、absolute power corrupt absolutely.v权力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产生腐败。vGreat men are almost always bad man.v伟人几乎总是坏人。2、相对主义史学家的观点v(1)代表性的观点:怀疑乃至反对存在“客观的历史”v“后世的历史学家并不向往这么一种前景。他们希望自己的工作一再被后人超过。他们认为过去的知识是通过不止一个人的头脑而流传下来的,并且是经由他们加工处理过的。因此,这种知识不可能包括一些基本的、与个人无关的、任什么也改变不了的因素这样的探索放佛是无止境的,可是有些缺乏耐心的学者却在怀疑主义之中找安慰,至少是在这样一种
17、学说之下找安慰,这就是:既然所有的历史判断都牵涉到人和观点,而此人此一观点跟彼人彼一观点又各有千秋,因而便不会有客观的历史真实了。”v乔治克拉克新编剑桥近代史第1卷v社会背景:由维多利亚时代到垮掉的一代。其他观点v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v卡尔贝克“在历史学家创造历史事实之前,历史事实对于任何历史学家而言都是不存在的。”v弗劳德:“历史是小孩的一匣子字母,我们爱拿它拼成什么字就能拼成什么字。”v柯林伍德“圣奥古斯丁是从一个早期基督教徒的观点出发来观察历史的;蒂利蒙特则从一个十七世纪法国人的观点出发;吉本从一个十八世纪英国人的观点出发;蒙森则从一个十九世纪的德国人的观点出发。要问谁的观点
18、正确是没有意义的。每一观点就是采用这一观点的人唯一可能采用的观点。”(2)历史事实的确立离不开历史学家的解释v第一,历史事实对于所有的史学家来说应该是一致的。v如公元前49年凯撒渡过卢比孔河。v第二,确定这些基本事实的必要性并不在于这些历史学家“既有”的决定。历史事实的硬核不能客观地、独立地存在于历史学家的解释之外。v历史是什么爱德华卡尔。第三,历史记载蕴含了记载者的观点。v魏玛共和国外交部长高斯塔夫施特雷泽曼的资料集。v三百箱三大册(1800页)施特雷泽曼的遗产选集施特雷泽曼的的想法(自己的观点又好又有力,对方的观点混乱、不连贯,没有说服力。这是他自己的选择)v“事实和文件对于历史学家史很重
19、要的。但是不要盲目崇拜它们。它们并不能单独地构成历史。”v历史是什么爱德华卡尔。(3)无论是史料对历史的记载,还是史家对研究成果的表达,生动的历史真相须会受到僵硬的日常语言的改造。导致“辞不达意”“言不尽意。”(四)历史认识无法验证。3、马克思主义者的看法v在关于历史事实具有客观性方面,他们与客观主义史学家站在一起,并且对这些学者在史料的发掘、搜集和考证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表示敬意。但他们也批评客观主义史学忽略了历史事实的特殊性,并将历史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完全割裂开。v他们认为,相对主义在这方面的批评是历史思想的一种进步。它正确地指出了由历史事实的过去性质所决定的历史认识的相对性。但是,相对主义又过
20、分地夸大了这种性质,以至于把客观的历史事件和过程完全地融到人们的意识中,把历史是在看作是历史学家主观意识的产物。4、造成史家之间意见不一致的因素v(1)个人的偏好v如卡莱尔与威尔斯;李白与杜甫。v(2)集体的偏见,与历史学家所属的某一集团的身份相联。(如政治主张: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伯利克里的演说词)历史学概论第33页。v(3)各种互相冲突的有关历史解说的理论。v如马克思与马克斯对资本主义起源的不同解释。v(4)根本的哲学冲突:如人性论(三)历史事实的客观性限度v1、个人的偏好能否克服v“一旦我们承认了自己的偏颇性正如我们肯定有此可能我们就已经是在提防着它了;而且只要我们能保持充分的怀疑态度,它就
21、无须对我们构成更多的恐惧。我们的确是在主张,历史学家应该避免个人的偏见;并且我们谴责那些未能避免它的历史学家们。”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2、集体的偏见能否克服v“历史学家作为(例如)爱国的英国人、具有无产阶级觉悟的分子或者坚定的新教徒所做出的各种假设,都必须是他们根据合理的理由可以证明是正当的,否则他们就必须从他们的历史著作之中排除出去。而我们大家都相信这种排除是可能的,至少是在原则上。”v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v如兰克3、各种互相冲突的有关历史解说的理论。v“我们不能告诉历史学家不要任何有关历史解说的理论,而对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强调也用这种同样的办法解决。历史学家是必须有某种这类的理论的,假如他要
22、使得他的事实有任何意义的话。”v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v学者们使用不同的历史理论,“是与他们各自的背景、阅历、经验和感受高度相关的。既然我们不能让所有的史家均具备同样的背景、阅历、经验和感受,那我们也就无法让所有的史家均接受同样的 理论。何况,即使在持同一种历史理论的史家之间,也难以做到意见一致,其分歧的深度甚至不亚于不同历史理论持有者之间的冲突的程度。”v王学典史学引论。4、根本的哲学冲突:v根本的哲学冲突,包括道德的和形而上学的信念。所谓道德的信念,指历史学家所带给他们自己对过去的理解的那些终极的价值判断;所谓形而上学的信念,指与这些判断相联系着的对人性以及对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的理论观念。v“当
23、我们观察过去时,我们对它得到什么理解,主要是取决于我们能成功地把自己认同于我们所研究的人们能像他们所思想的那样在思想着和感受着到什么程度。但除非我们预先设想了有关人性的某些命题,除非是我们运用了某些什么是人类行为中的合理的和正常的东西的想法;否则,我们就甚至于不可能着手去理解。正是在这里,我们自己的观点就施加了它的影响,并渲染了我们所做出的解说”。v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小结v历史学现阶段所要求的客观性,并不是关于道德和形而上学上的统一的价值预设、统一的历史理论,而是要求根除过于偏执的个人偏好,进而尽可能消除党派、政见、宗教和民族背景所赋予的局限,超越集团假设,努力,也就差强人意了。参考书目v1、严建强、王渊明著西方历史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v2、爱德华卡尔著,吴柱存译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1年。v3、沃尔什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哲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