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炎 1.定义 常见类型 护理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123(1)(2)(3)CONTENTS目 录2.一 定义l口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症,可波及颊黏膜、舌、齿龈、上腭等处。l在小儿时期较多见,尤其是婴幼儿,可单纯发病也可继发于腹泻、营养不良、急性感染、久病体弱等全身性疾病。l引起口炎的主要有细菌、病毒及真菌。l食具消毒不严,口腔不卫生或由于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有有利于口炎的发生。3.二 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l1.卡他性口腔炎卡他性口腔炎l卡他性口腔炎为口腔黏膜在全身感染或局部刺激下发生的炎症反应。多与上呼吸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或某些全身性感染同时发生。口腔不洁也是发病的条件。卡他性
2、口炎也常是其他口腔炎的最初表现。l(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普遍充血、水肿,有大量稠黏液分泌,有烧灼感和疼痛。表皮易剥脱,对刺激和食物敏感,一般无溃疡,严重时局部淋巴结肿大。4.卡他性口腔炎5.二 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l1.卡他性口腔炎卡他性口腔炎l(2)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治疗l保持口腔卫生。发病后加强口腔护理。病情轻者可不作任何处理,疼痛明显时可局部涂冰硼散、蒙脱石散等。l蒙脱石散治疗小儿口腔炎50例疗效观察零绍华,梁燕 来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蒙脱石散治疗小儿口腔炎具有无刺激性疼痛、疗效显著、经济、易于患儿接受等优点,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二 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及
3、治疗l2.细菌感染性口炎细菌感染性口炎l细菌感染性口炎主要由口腔常驻菌在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引起的口腔黏膜的急性损害,口腔不洁更有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主要有假膜,故又称膜性口炎。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菌。l(1)临床表现 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舌、唇内及颊粘膜处,科蔓延到唇及咽喉部。开始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随后形成表面出现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糜烂面,并有纤维素渗出物形成的假膜;假膜剥脱则呈现出血面,不久又有假膜覆盖。有时出现浅溃疡。假膜多为暗灰白色或黄色。患处疼痛明显,流涎增多,拒食,烦躁,体温升高,有时伴寒战,伴有轻微口臭。所属淋巴结肿大。7.二 常见类型的临床表
4、现及治疗l2.细菌感染性口炎细菌感染性口炎l全身症状轻者约一周左右体温恢复正常,溃疡逐渐痊愈;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多,口腔溃疡分泌物涂片可见大量链球菌或葡萄球菌,也可能是混合感染。l(2)治疗)治疗 作好口腔护理,多清洗口腔。黏膜病损清洗后,可局部涂药,如2.5%金霉素鱼肝油、锡类散、冰硼散、蒙脱石散等。重症多与全身情况有关,应治疗全身性疾病,注意营养和水分的补充。8.细菌感染性口炎9.二 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l3.鹅口疮鹅口疮l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常有
5、此症。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污染的乳具感染。l(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可见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略高于粘膜表面,粗糙无光,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周围无炎症反应,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重症则整个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而危及生命。重症患儿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取白膜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的菌丝和孢子。10.鹅口疮11.二 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l3.鹅口疮鹅口疮l(2)治疗)治疗l一般不需口服抗真菌药物。l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l局部
6、涂抹10万U-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每日23次。亦可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抑制真菌生长。预防应注意哺乳卫生,加强营养,适当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l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此病。12.二 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l4.疱疹性口腔炎疱疹性口腔炎l疱疹性口腔炎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损害。多见于6个月5岁小儿,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也可单独发生在唇及口周皮肤。传染性强。从患者的唾液、皮肤病变和大小便中均能分离出病毒。l(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起病时发热可达3840,12天后,齿龈、唇内、舌、颊黏膜等多部位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
7、约2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软腭、舌和咽部。由于疼痛剧烈,患儿可表现拒食、流涎、烦躁,所属淋巴结经常肿大,有压痛。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12周。局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3周。13.疱疹性口腔炎14.二 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l4.疱疹性口腔炎疱疹性口腔炎l本病应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大都为柯萨奇病毒所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常骤起发热及咽痛,疱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有时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此点与疱疹性口腔炎迥异。l(2)治疗)治疗l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禁用刺激性药物。l局部可涂疱疹净抑制病毒,亦
8、可喷撒西瓜霜,锡类散等。为预防继发感染可涂2.5%5%金霉素鱼肝油。疼痛严重者可在餐前用2%利多卡因涂抹局部。食物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发热时可用退热剂,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15.三 护理l1)常见护理诊断l1.口腔黏膜改变 与口腔不洁、抵抗力低下造成感染有关。l2.疼痛 与口腔炎症刺激有关。l3.体温过高 与口腔黏膜感染有关。l4.知识缺乏 家长缺乏有关口腔炎的护理及预防知识。16.三 护理l2)护理措施l1.口腔黏膜改变的护理口腔黏膜改变的护理l(1)保持口腔清洁 鼓励患儿多饮水,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粘膜湿润和清洁,减少口腔细菌繁殖。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利凡诺尔溶液(年长儿含漱)清
9、洗溃疡面,清除分泌物和腐败组织,减少继续感染,适用于各种口腔炎。鹅口疮可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以饭后lh清洗为宜。针对流涎者,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引起皮肤湿疹及糜烂。17.三 护理l(2)根据医嘱局部涂药 l疱疹性口腔炎及溃疡性口腔炎患处涂2.55金霉素鱼肝油或l复方甲紫溶液,每日23次;亦可用疱疹净、锡类散、冰硼散或西瓜霜粉剂涂患处。伴口唇干裂可涂石蜡油或抗生素软膏;l鹅口疮用l的复方甲紫溶液或用制霉菌素涂患处、可用制霉菌素液含漱,或口服制霉菌素片,30万u次,每日34次。l涂药前应先清洗口腔,然后将纱布或干棉球垫于颊黏膜腮腺管、口或舌系带两侧以隔断唾液;干棉球蘸干溃疡
10、表面后再涂药,涂药后嘱患儿闭口10min再去除棉球或纱布,并叮嘱患儿勿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18.三 护理l(3)防止继发感染及交叉感染 护理人员为患儿护理口腔前后要洗手,患儿的食具、玩具、毛巾等都要及时消毒,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奶瓶、水瓶及奶头应放于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min后洗净再煮沸消毒。哺乳妇女的内衣要每天更换并清洗,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注意隔离,以防传染。l2.口腔疼痛的护理口腔疼痛的护理 饮食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酸、咸、辣、热、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对疼痛较重者可按医嘱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对不能进食者应于肠外营养,以确保能量及
11、水分供给。在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时,动作一定要轻、快、准,以免使患儿疼痛加重。l3.体温过高的护理。体温过高的护理。l(1)降温方法:物理降温,包括局部全身和药物降温。降温后30分钟测体温。19.三 护理l(2)加强病情观察:生命体征;伴随症状;原因及诱因;治疗效果;出入量、体重。l(3)补充营养和水份:流质或半流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多饮水,每日3000ml。l(4)促进患者舒适休息:n 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适当休息。n 口腔护理:晨起、餐后、睡前漱口、防止口腔感染。n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衣服、床单,防止压疮等。n 室温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n 心理护理。20.三 护理4 健康教育l(1)向家长介绍口炎发生的原因和治疗要点。l(2)指导家长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的方法。l(3)指导家长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食具专用,哺乳妇女勤换内衣、喂奶前后应清洗乳头。l(4)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吮指,正确刷牙,进食后漱口。l(5)宣传均衡营养对提高机体抵抗力的重要性,避免偏食、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21.本课重点l常见类型口炎的临床表现、护理及健康教育。22.谢谢大家谢谢大家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