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44套打包).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周总理,你在哪里》优质课【教案】.docx--点击预览
    • 《周总理,你在哪里》公开课【教案】.docx--点击预览
    • 《周总理,你在哪里》同课异构【教案】.docx--点击预览
    •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公开课【教案】.doc--点击预览
    • 《议论要言之有据》同课异构【教案】.docx--点击预览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同课异构【教案】.docx--点击预览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docx--点击预览
    • 写作:议论文要言之有据优质课【教案】.doc--点击预览
    • 尝试创作同课异构【教案】.docx--点击预览
    • 尝试诗歌创作优质课【教案】.docx--点击预览
    • 我爱这土地优质课【教案】.docx--点击预览
    • 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docx--点击预览
    • 行路难(其一)公开课【教案】.docx--点击预览
    • 观点要明确优质课【教案】.doc--点击预览
    • 诗歌朗诵同课异构【教案】.docx--点击预览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公开课【教案】 .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周总理,你在哪里 周总理,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表达效果。2.领会诗人所抒发的强烈感情,揣摩诗人的巧妙构思。3.反复诵读,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缅怀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理解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表达效果。2.领会诗人所抒发的强烈感情,揣摩诗人的巧妙构思。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反复诵读,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缅怀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同学们,1976 年 1 月 8 日,是举世难忘的日子,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我们永别了。噩耗传来,高山肃立,草木含悲,江河流泪,人们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人们将对周总理的怀念,化作一首首纪念的诗篇,其中有一首诗流传最广,诗中那一句撕肝裂胆的呼唤“周总理,你在哪里?”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作家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柯岩(1929.7.142011.12.11)女,满族,原名冯恺,出生于河南郑州,当代著名女作家,女诗人,是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柯岩 1949 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 50 多部。代表作品:专著小兵的故事 柯岩儿童诗选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雷锋 中国式的回答报告文学奇异的书简 船长 癌症死亡2.生难字词万籁(li)钟磬(qng)谷穗(su)宿营(yng)篝火(gu)沉甸甸(din)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为了使同学们更加深切地感受诗歌的朗读节奏和周总理的精神品质,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教师点拨:说一说,你感受到了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周总理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好总理。周总理是一个学识渊博、反应机敏的好总理。周总理是一个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的好总理。周总理是一个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总理。(1)听朗诵,初步感知朗读节奏、感情、语气、语速、语调等。(2)自读诗歌:确定朗读感情、语调明确:感情深情、悲痛、崇敬、怀念语调低沉、缓慢、寄托哀思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明确:第一部分(第 1 节):呼唤周总理,倾诉人民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第二部分(第 26 节):通过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的回音,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亿万群众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动人情景。第三部分(第 79 节):形象地创造出周总理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里的意境。(询问呼唤寻找回答)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步骤三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1.学习诗歌第 1 节学生齐读诗歌第 1 节,并思考相关问题。设问 1:第 1 节中哪一个词是人民对周总理的评价?哪一个词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真挚感情?明确:好;想念。设问 2:“好”字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既揭示了人民崇敬怀念的原因,又引出下文对周总理不朽业绩的追忆。设问 3:说“我们想念你”后,为什么还要说“你的人民想念你”?明确:表达了一种反复倾诉怀念之情。“我们的”就是“你的”,破折号与反复并用,强调爱戴之情。设问 4:诗歌第 1 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明确:运用了呼告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强烈的思念之情。朗读指导:朗读重音应放在“好”“想念”上。“好”字是对周总理一生最朴实、最精练的评价,它高度概括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好”字要读得深沉。“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这两句表达了对周总理深沉的哀思和无限怀念之情。朗读这两句,带着悲痛呼喊和询问的语气,声音低沉一些。“想念”一词是全诗的诗眼。第 1 节的破折号表解释,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感情。朗读时要读得悲切一点。2.学习诗歌第 26 节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第 26 节,同时思考以下问题:设问 1:诗中写了到哪些地方寻找周总理?为什么到这些地方去寻找?明确: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广场等地方。原因:“高山”象征周总理高风亮节;“大地”象征周总理胸怀博大;“森林”象征周总理精神永存;“大海”象征周总理对祖国、对人民情深似海。展示了总理的形象的高大、胸怀的宽阔、业绩的卓著,表明周总理与山岳大地同在。设问 2:这几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明确:运用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周总理的光辉形象,写出了山河与人民同悲,共同缅怀周总理丰功伟绩的感情。朗读指导:第 25 节感情、结构和语言基本相似,朗读技巧也基本相同,现以第 4 节为例说明:“周总理”中也用了破折号,但这个破折号表示呼唤声的延续,因此,朗读时要相应延长。“听到了松涛阵阵”中的“松涛阵阵”是主谓短语,朗读时后重,所以“阵阵”要读重音。节末是陈述句,朗读时降调,声音逐渐下降。3.学习诗歌 79 节学生朗读诗歌第 79 节,并思考下面的问题:设问 1:诗歌第 8 节中“这里”究竟是哪里?这一节在全诗的作用是什么?明确:祖国大地,人民心里。呼应“在哪里”,回答课文第一节的问题,使全诗结构完整。设问 2:诗中“太阳升起的地方”“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分别有怎样的含义?明确:“永远居住”的含义是周总理的精神永垂不朽;“太阳升起的地方”的含义是周总理的形象与日月同辉,给人民带来光明和温暖。朗读指导:第 8 诗节中五个“在这里”,前两个“在这里”表现出人民找到周总理的惊喜、激动的心情,要读出惊喜、激动的语气。后三个“在这里”要读得轻一些,读出放心、怀念的感情。第 9 节重读“永远”“太阳升起”“人民心里”“想念”。四个“想念你”要读得深沉,表达对总理无限爱戴、强烈思念、永远怀念的感情。最后一个“想念你”要读得沉重、缓慢,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声音传得很远,读的时候语气舒缓。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本诗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和丰富的想象,热情歌颂了周总理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抒发了对周总理无限怀念、无限崇敬的思想感情。周总理是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离去让中国亿万人民心痛、不舍。周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永世长存。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代代领导人继承了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不仅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更要“为中华腾飞而奋斗”。2.拓展延伸周恩来,原籍浙江绍兴,1898 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 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 年回国,9 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 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2 年和赵世炎(后来是党的前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4 年秋回国后,曾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长。1927 年 3 月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上海的情况下,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国共全面分裂后,他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在 8 月 1 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1931 年后,历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 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934 年 10 月参加长征。1935 年 1 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1936 年 12 月,周恩来任中共全权代表与秦邦宪、叶剑英等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和张、杨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在中国出现。1946 年夏,全面内战爆发。此后他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开国,周恩来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同时兼任外交部部长职务。同年 11 月,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宣布:旧中国一百多年来“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屈辱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此后,周恩来长期处于外交工作的“第一线”,组织领导中国政府与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建交工作;具体指导同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和地区的民间交往活动,开展广泛的人民外交,为日后正式建交创造条件。1953 年 12 月,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 6 月,他先后访问邻国印度和缅甸,同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了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并逐步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1954 年和 1955 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先后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党际会议上的重要“亮相”。周恩来在这两次会议上的卓越表现,为国际社会所公认,赢得“当今世界上最能干的外交家”的赞誉,从 50 年代中期至60 年代中期,周恩来先后对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友好访问,促进了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谊。1976 年 1 月 8 日,周恩来与世长辞。噩耗传出,举国哀痛,举世震惊。11 日下午,周恩来的遗体送往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遵照周恩来的遗愿,他的骨灰撒入北京、天津以及山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等处。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也举行向周恩来默哀仪式,联合国下半旗致哀。3.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课外阅读有关周总理的文章,进一步感受周总理的崇高的精神品质。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周总理,你在哪里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柯岩呼唤寻找倾诉呼告、拟人、反复周总理,你在哪里 周总理,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丰功伟绩。2.学习朗诵技巧,体会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3.欣赏本诗巧妙的构思:询问呼唤寻找回答。4.欣赏本诗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理解本文中的意象。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欣赏本诗巧妙的构思。2.欣赏本诗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对高山、大海、森林、大地形象的理解。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这盛世,如你所愿”源自微博。原文是于 9 月 3 日胜利日大阅兵之时发送的,作者是一个粉丝 2 万 8 千余人的学生。原文是“#9.3 胜利日大阅兵#这盛世,如你所愿”,配图是周恩来总理的一张黑白照片。这条微博截至 2015 年 9 月 3 日晚上 8 点,转发量达 93 万,评论、点赞量达 79 万。一个学生的一条微博,竟然引发百万网友关注,为何?核心在其微博的内容“这盛世,如你所愿。”联系到 9 月 3 日的阅兵,这条微博引发了广大网友对周恩来总理的回忆。“开国大典的时候飞机不够,您说飞两遍,现在再也不需要飞两遍了,要多少有多少。这盛世,如你所愿吧,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当年送你的十里长安街,如今已是十里繁荣。”该微博被大量转发后,在转发微博里,也有数万次的转发、数万条评论。他年少奋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挥斥方遒,为中华之明日而革命。他日理万机,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而奔走。他鞠躬尽瘁,为中国能有今日死而后已。他没有子女,却有千千万万的人热爱他。他离开了人间,连骨灰都洒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大地。他,就是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光辉照人的形象,赢得海内外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深情,再次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一起欣赏女诗人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二、自我研学二、自我研学 1.创作背景1976 年 1 月 8 日,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由于当时特殊历史背景,全国人民无法充分表达哀思。所以在新的历史转机出现之后,1977 年 1 月,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由于它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因而很快就传诵开来。2.作者简介柯岩(1929.7.142011.12.11)女,满族,原名冯恺,出生于河南郑州,当代著名女作家,女诗人,是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柯岩 1949 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 50多部。代表作品:专著小兵的故事 柯岩儿童诗选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雷锋 中国式的回答报告文学奇异的书简 船长 癌症 死亡3.字词学习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全诗,确定朗读感情、语调。明确:感情深情、悲痛、崇敬、怀念 语调低沉、缓慢、寄托哀思 2.周总理,到底在哪里?用诗中一句话概括。周总理,永远居住在人们心里。3.理清诗歌结构和情感线索诗歌分为三个部分:首询问(“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的人民想念你”)中寻找(“我们对着高山喊”“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尾回答(“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想念你”)四、诗文研读四、诗文研读1.朗读第一节,思考下面的问题。(1)“我们的”三个字能不能少,为什么?表现了周总理与人民的血肉关系。(2)“好”字的作用是什么?既揭示了人民崇敬怀念的原因,又引出下文对周总理不朽业绩的追忆。(3)说说我们想念你后,为什么还要说你的人民想念你?表达了一种反复倾诉怀念之情。“我们的”就是“你的”,破折号与反复并用,强调爱戴之情。反复:概念: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类型:词语反复、词组或句子反复、语段反复作用: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2.朗读第二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1)这四节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总理?为什么要在这样的景象中写总理?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展示总理的形象的高大、胸怀的宽阔、业绩的卓著,表明周总理与山岳大地同在。(2)总理对哪一类人关心?圈画相关语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物?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农民、工人、士兵。表明周总理同人民群众一起,为人民辛劳一生。(3)由这些画面可以联想到周总理的哪些活动场面?圈画相关语句,说一说,这些语句体现出周总理的什么精神?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可以联想到周总理革命一生、关心农业、关心工业、关心国防、日理万机的动人场面。体现了周总理鞠躬尽瘁,一生为民的崇高精神。3.阅读第 3 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1)“这里”究竟是哪里?第 8 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祖国大地,人民心里。呼应“在哪里”,回答课文第一节的问题,使全诗结构完整。(2)“永远居住”和“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着什么?永远居住周总理的精神永垂不朽。太阳升起的地方周总理的形象与日月同辉,给人民带来光明和温暖。五、写法探究五、写法探究再读诗歌,说说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1.拟人:诗歌中的山川、大地、松涛、大海是天地万物的代表,诗人赋予它们情感,因为它们是总理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便于表达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的立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2.反复:(1)连续反复。如诗中“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表达了亿万人民对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无边的哀思。(2)间隔反复。如“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我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呼唤声声,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人民对总理的思念;有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开拓,层次显得更清晰;使诗行回环反复,富有节奏感。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结纵览全诗,“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标题的启示性,使人们一开始就进入一种寻觅追问的情境。诗的第一节就是为这种情境的设置而作的铺垫。“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的反复追问,正是这种“想念”深情的自然流露。接下来的第二到五节,分别写了我们对着“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呼唤周总理的情景,而每一次都以“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作为回应,使这些自然景物部赋予了深情的人性色彩,真是一种大地为之黯然、山河为之变色的神伤境界。正是由于这种艺术情境的烘托,才使这首诗具备了强烈的感染力量。诗的第六节用“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开头,既是对前面几节诗的一种归纳总结,又带有重新寻觅拓开视野的意味。“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言简意赅,既表现了周恩来毕生建树的伟大功绩,又体现出他必将为历史所记载的不朽英名。在祖国大地和整个世界逡巡了一遍之后,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再次回到了祖国的心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前面,那“轻些呀,轻些”的回声,终于使周总理“死而复生”。自然,这只是一种艺术表现所允许的“幻想”,然而它未尝不是亿万人民心灵中的真实情景。这种亦幻亦真的艺术境界的出现,正是诗的艺术效果得到充分发挥的体现。就诗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言,它在修辞方式上的拟人、排比、反复等等的运用,无疑也是起到了渲染气氛、强化感情从而加强了艺术效果的作用。七、拓展阅读七、拓展阅读教师可当堂让学生阅读,也可截取推送给学生课下阅读:十里长街送总理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静静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渐渐远去,和我们永别了!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八、作业布置八、作业布置课下收集整理纪念周恩来总理的文章,小组合作,制作一份纪念集。周总理,你在哪里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读准重音和节奏。2.欣赏诗歌巧妙的构思,品味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3.感受周总理为革命鞠躬尽瘁的伟大品格,体会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欣赏诗歌巧妙的构思,品味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2.感受周总理为革命鞠躬尽瘁的伟大品格,体会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情。【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欣赏诗歌巧妙的构思,品味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一、课程导入他没有子女,却有千千万万的人热爱他;他在国外的银行没有一分钱的存款,却拥有比任何人都多的精神财富;他离开了人间,连骨灰都洒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大地,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能做到这些,他就是周总理!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视频,“为什么人们对周总理的逝世如此悲痛呢?让我们走进周总理,你在哪里去感受吧!”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谈话和视频导入,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中。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1.作者简介柯岩(19292011),现当代作家,诗人。本名冯恺,满族,原籍广东南海,生于河南郑州。1949 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 50 多部。主要作品有周总理,你在哪里 小兵的故事 大红花 讲给少先队员听等。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因第一次涉及青少年狡黠这一问题,被誉为中国诗的“教育诗”。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2.写作背景2.写作背景1976 年 1 月 8 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1977 年 1 月,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周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3.初读感知3.初读感知听课文,读课文。跟随情境诵读视频听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注意节奏和语气。沉甸甸(din )谷穗(su)篝(gu)火 宿(s)营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朗读障碍。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基本信息和写作背景,为之后的教学环节做铺垫。听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三、问题探究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1.探究任务自由朗诵,完成下列任务:(1)把握诗歌的节奏、重音、感情、语调,整体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思想感情。(2)梳理出诗歌的结构线索和感情线索。2.探究方法2.探究方法(1)自主朗读诗歌,根据内容和情感,把握诗歌节奏、重音,做一些标注。(2)整体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回顾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和结构特点,尝试划分结构,梳理出诗歌的结构线索;结合各部分内容,梳理出诗歌感情线索。3.成果展示3.成果展示预设:(1)周总理,我们的/周总理,我们的/好好总理总理你在/你在/哪里啊哪里啊,你在/,你在/哪里哪里?你可知道,我们/你可知道,我们/想念想念你,你,你的人民你的人民/想念你!/想念你!我们对着/我们对着/高山高山喊:喊:周总理周总理山谷/回音:山谷/回音:“他/“他/刚刚/离去,他/离去,他刚刚离去,离去,革命征途/革命征途/千万里千万里,他/他/大步大步/前进前进/不停息!”/不停息!”我们/对着/我们/对着/大地大地喊:喊:周总理周总理大地/轰鸣:大地/轰鸣:“他/“他/刚刚/离去,他/离去,他/刚刚/离去,/离去,你不见/那你不见/那沉甸甸沉甸甸的/谷穗上,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还闪着他/辛勤的辛勤的/汗滴”/汗滴”我们对着/我们对着/森林森林喊:喊:周总理周总理松涛/阵阵:松涛/阵阵:“他/“他/刚刚/离去,他/离去,他/刚刚/离去,/离去,宿营地上/篝火红啊,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伐木工人/正在正在回忆/他/回忆/他/亲切亲切的笑语。”的笑语。”我们对着/我们对着/大海大海喊:喊:周总理周总理海浪/声声:海浪/声声:“他/“他/刚刚/离去,他/离去,他/刚刚/离去,/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他/亲手亲手/给披的大衣”/给披的大衣”我们/找遍/我们/找遍/整个整个世界,世界,啊,总理,啊,总理,你在/革命需要的/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每一个地方,地方,辽阔/大地 辽阔/大地 到处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是你/深深的/足迹。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深情地呼唤:呼唤:周总理周总理广场/回音:广场/回音:“啊,轻些呀,轻些,“啊,轻些呀,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总理啊,我们的/总理啊,我们的/好好总理!总理!你就在/你就在/这里啊这里啊,就在/,就在/这里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你你永远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你你永远永远/居住在/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太阳升起的/地方,你你永远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你的人民/世世代代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想念你 想念你感情:深情、悲痛、崇敬怀念基调:低沉、缓慢、寄托哀思教师点拨:这首诗适合朗诵,在大声朗诵中才能把握诗人深沉的情感,领会周总理为人民奉献的一生。怎样朗读才能有效传达出诗中的情感?从用韵看,这首诗用 i 韵,其中也有韵与其通押。这一韵脚,急促低回,收音不响亮,适宜表达哀痛、悲伤、追悼等情感。从整体语气和节奏看,开头一节语气应有凝重感,并略有急促感,突出询问、想念的意味;第 2-7 节每节开头应逐步急促,后边又渐趋缓和,读时应重中有轻,表达出总理为人民、人民爱总理的深厚感情;最后两节应应感情饱满,又有厚重、深思的余味,要在反复咏唱的韵律中传达出绵绵不绝的思念之情。注意带破折号的句子的不同读法。第 1 节你的人民想念你”,破折号不仅起说明作用,说明“我们”就是“你的人民”,而且表示意思递进,所以要重读,强调;第 2-5 节均有“周总理”,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要把声音送得很高很远,同时又有强烈、急切寻找的意味;第 7 节“周总理”,一字一顿,字字深情;最后一节“在这里”“在一起”,好似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回声,语气舒缓,余音不绝,满含深情。(2)划分结构 结构线索 感情线索(第 1 节)你在哪里 询问 怀念(第 2-7 节)他刚离去 呼喊 找遍世界 寻找 巧妙的构思 呼唤寻找,颂扬总理(第 8-9 节)就在这里 回答 在人民心里 思念 敬仰、思念 小结:这首诗以“呼唤”为线索,展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用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来抒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与崇敬,创造了一种“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新颖形式,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不朽的业绩巧妙结合起来。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朗诵,朗诵时,注意语气、语调、重音等,体会感情基调;划分结构,缕清本文的结构线索和感情线索,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二)合作探究一(二)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1.探究任务从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广场等的回答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总理形象?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探究过程2.探究过程(1)默读诗歌,定位诗歌小节,自主阅读、勾画诗歌中的相关语句。(2)想象画面,概括事件,感受总理的品质,分析作者情感的表达。(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看法,形成小组结论,做好记录,选派代表发言。3.成果展示3.成果展示询问高山、山谷回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人格化,自然万物仿佛成为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写出了周总理大步走的细节。周总理为革命奋斗不止,为共产主义理想奉献不息。询问大地,大地轰鸣。那闪着的汗滴表现出周总理胸怀博大,与人民心连心,和百姓同甘苦。询问森林,松涛阵阵,好似周总理的亲切笑语,表明周总理平易近人。询问大海,海浪声声。周总理为海防战士披大衣的细节表现出周总理的和蔼可亲。深情呼唤,广场回音。“在中南海接见外宾”“在政治局出席会议”,敬爱的周总理还在为国务操劳。教师点拨:为了更有力地表达思想感情,本诗在构思中还很好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拟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但在不同的作者手中运用,效果和作用却是大不相同的。在本诗中,它成为作者构思中的重要因素。试看,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广场都和全国亿万人民一样,深怀着对总理的敬爱和怀念,在它们回应人民的呼唤的声音里,饱含着与人民共鸣的深切情感。它们的情感是作者用来映衬人民的情感的,实际上正是人民的情感借它们而更加有力、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移情”。这样,拟人的手法在作者笔下就成了精巧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创造全诗的感人意境的重要手段。为了描写真情实景,为了用具体形象来进行概括,诗中选用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和具体事物。如“沉甸甸的谷穗上”“他辛勤的汗滴”,篝火鲜红的宿营地上“他亲切的笑语”,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等,都是借具体事物来表现情深意长的典型情景。另如“在中南海接见外宾”“在政治局出席会议”,更是用两件具体事件来概括表现周总理大量的国务活动。小结:追忆周总理革命一生,展现了周总理关心农业、关心工业、关心国防的可敬形象,他日理万机,大事、小事、外事、内事,事事操劳,他和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相关的小节内容,体会总理的形象和诗歌蕴含的感情。(三)合作探究二(三)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务1.探究任务诗中多次运用反复这一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2.过程安排2.过程安排(1)自主默读诗歌,勾画出诗中使用反复手法的语句,思考这些语句的特点,对表情达意、句式、朗诵等方面的效果。(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讨论这些反复出现的语句的效果,做好记录。(3)小组形成小组结论,派一位同学说说使用反复手法的语句,选派另一位同学说说其效果。3.成果展示3.成果展示诗中多处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如连续反复,“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表达了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无边的哀思。间隔反复,“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呼唤声声,使情感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人民对总理的思念;有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开拓,层次显得更加清晰,诗行回环反复,富有节奏感。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反复手法的运用,体会其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和回环反复的节奏。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这篇抒情诗通过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逐步展现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景,高度评价了周总理光辉的革命一生,倾诉了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怀念和热爱的深情,抒发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总理为革命呕心沥血,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梳理总结。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 作家梁衡在大无大有周恩来中写到周总理的一生有惊人的六无死后无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无私,劳而无怨,死不留言。结合课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想对周总理说的话。(1)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周恩来同志决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立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远大志向。选自新华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担任共和国政府总理长达二十六年。他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管理者。他日理万机,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各行各业的发展,各个方面的建设,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选自人民日报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材料阅读,拓展学生对周总理的认识,更深刻地感受周总理的精神品质,并提高表达能力。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1.课堂作业跟随情境课文,有感情地朗诵,并尝试背诵。2.课后作业2.课后作业(1)收集周恩来的名人轶事,做好积累。(2)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写一首小诗,分享在班级群里。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收集名人轶事,多方面地感受人物精神和形象;借助诗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所感,提高创作能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周总理,你在哪里询问呼喊寻找 巧妙的构思回答思念敬爱 怀念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培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品质。2.感受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明白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3.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中的“自强”内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培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品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感受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明白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2.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中的“自强”内涵。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课时课前准备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查阅有关古人自强不息的资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一、情景导入中国古代先哲极为赞扬奋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中早已有过论述。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综合性学习,来看看古人的自强不息精神究竟有什么内涵。二、自我研学二、自我研学 “君子自强不息”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事,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1.封建时期:初期中期末期封建时期的诸多变革,是历史的进步,是自强不息精神的深深烙印:封建初期商鞅变法封建中期王安石变法封建末期张居正万历新政。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雷锋精神: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大庆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3.改革开放阶段锐意进取、革故鼎新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北京奥运精神:为国争光,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团结协作。抗震救灾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4.问题探究从古到今能够在逆境中顽强不息,奋力拼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个人和团体比比皆是,他们继承和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么“自强不息”的内涵是什么呢?四、合作探究四、合作探究(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1.什么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等各个方面各有不同的表现。对于个人而言,自立自信、勤学苦思、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都属于自强不息的表现。(二)展示交流同学们把课外搜集的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诗词句等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一下。1.关于自强不息的名句解析:(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7)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竹石(青松)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历史的天空繁星闪烁”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自强不息的人。搜集历史上自强不息人物的故事,感受古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还可以采访身边自强不息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44套打包).zip)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