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完善关爱保护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关爱保障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水平。一、实行“三保障”构建保护体系积极探索“组织保障+平台保障+兜底保障”模式,全方位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权益。一是建强组织保障,成立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机制,明确责任单位职责,列出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压实部门、乡(镇)、村(居)及家庭责任。二是搭建平台保障,推进县乡村三级儿童保障平台建设,织牢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网格化责任体系。全县共
2、建成“童心港湾”30个、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场所46个、少年宫23个、学习心理咨询室78所,在10个村实施“童伴妈妈”项目,确保有充足的活动场所、活动平台。三是落实兜底保障,健全政府救助兜底保障机制,足额保障91名孤儿、425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0名残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分类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至18000元的标准,保障326名残疾儿童康复和接受学前教育。二、推动“三链接”织密关爱网络从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建强关爱链,减少留守儿童失管率。一是打造“企业+家庭+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链,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帮扶力度,深入推进“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行动。一年来,2.3万余名
3、农民工在县工业园区实现“家门口”就业。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由下降了37.09%。二是打造“学校+志愿者+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链,全县中小学校全面落实“三知、三多、三沟通”关爱制度,经常开展课后辅导及兴趣小组等活动;创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设立心理辅导功能室,全县有专职心理咨询师30人,兼职心理咨询教师102人,专门为“问题少年”提供心理服务,预防违法犯罪。组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协会、“爱心妈妈”等专兼结合关爱服务队伍,组织爱心结对帮扶志愿者队伍。三是打造“村居干部+五老+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链,从思想教育上下功夫,加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思想引导。充分发挥“五老”带动作用,开
4、展“红色育人”系列活动,加强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定期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到敬老院、福利院开展送爱心公益活动,引导他们牢记传统向上向善。三、健全“三机制”健全跟踪帮扶一是建立重点帮扶机制。每年对困境儿童进行摸排,按照“一人一策一案”原则全方位落实保护措施,推进残疾、患病儿童帮扶救助,开展家庭经济情况评估,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提供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帮助,保障家庭困难儿童基本生活。二是建立预警介入机制。明确强制报告情形和强制报告责任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不法侵害等情况,强制报告责任人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监护干预。三是建立个案跟踪机制。
5、完善村组干部、学校教师相结合的关爱服务跟踪联络机制,与重点对象结对帮扶,实行“一对一”管理,及时跟踪、掌握重点对象的家庭监护、学业身心等情况。四、开展“三行动”营造关爱环境一是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行动。村(居)委会专人负责指导委托监护确认并跟踪监督,教育部门对个别存有辍学念头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进行疏导及家访,对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公安部门对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全程跟踪,指导监护人申报户口登记。二是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行动。部门联合常态化推进网吧、娱乐场所、校园周边等环境整治行动,清查网吧、娱乐室、游戏室,检查学校、幼儿园,发现消除安全隐患。三是严厉打击侵害行为。对侵害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从严打击。通过多部门联动开展关爱保护活动,建优建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快乐家园,让孩子在美丽环境和愉悦心情中快乐成长、健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