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宫内膜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导读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发病率在各地区有差异,在北美和欧洲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肿瘤,高居女性生殖系统癌症的首位。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已呈现接近甚至超过的趋势。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endomet
2、rial carcinoma)为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多数为起源于内膜腺体的腺癌。约占女性总癌瘤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多见于老年妇女,5年总生存率为67%。子宫内膜癌西医病因病因不十分清楚,现认为有两种发病类型:雌激素依赖型:多见于无排卵性疾病、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长期服用雌激素的绝经后女性、长期服用他莫昔芬者。非雌激素依赖型:发病与雌激素无明确关系。多见于老年体瘦妇女。子宫内膜癌中医病因病机肝肾阴虚,冲任二脉功能失调,或脾虚生湿,湿蕴化热,湿热注于胞宫,与瘀血郁结化为邪毒发为本病。子宫内膜癌临床表现症状:阴道出血:不规则出血,绝经后出血 阴道排液;下腹
3、痛;全身症状:晚期发生贫血、恶病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体征:妇检子宫增大或绝经后子宫反而膨满。子宫内膜癌西医诊断分段诊断刮宫: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B超检查:早期仅见紊乱、中断。典型声像为实质不均质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宫腔线消失,有时见肌层内不规则回声紊乱区,边界不清,提示肌层浸润。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及宫颈管内病灶并可定位活检,对较小病灶更有价值。子宫内膜癌西医诊断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前预测子宫外转移,在分期、判断肌层侵犯深度及诊断宫颈浸润的准确性方面 MRI高于CT。淋巴造影:了解淋巴结转移及随访治疗效果。有助于放疗医师设计治疗方案及手术医师决定是否行淋巴清扫。子宫内膜雌、孕激
4、素受体检测:提示内膜癌对孕激素治疗的敏感性.阳性或含量高者,治疗敏感且效果好,生存时间长。受体阴性者多在短期内死亡,应更积极治疗。子宫内膜癌中医诊断中医无此专病名,据其临床症状归入“崩漏”、“五色带”、“断经后再经”范畴辨证分型:肝肾阴虚证 湿毒蕴结证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0 期 原位癌(浸润前癌)期 a 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 b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c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期 a 仅宫颈内膜腺体受累 b 宫颈间质浸润期 a 肿瘤侵犯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检查阳性 b 阴道转移 c 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期 a 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粘膜 b 远处转移(不包括阴道、盆腔浆膜和
5、附件转移,包括腹腔内淋巴结,不包括主动脉旁和/或腹股沟淋巴结)子宫内膜癌中医治疗分证论治肝肾阴虚证候:阴道流血,淋漓不尽,色红或紫暗,赤白带下伴臭味;眩晕耳鸣,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腰酸腿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治法:滋阴降火,清热解毒。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黄柏、知母、荆芥炭、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椿根皮、甘草)湿毒蕴结证候:阴道流血色紫黑质稠,带下不断且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相混并伴恶臭;胸闷腹痛,腰酸疼痛,口咽干苦,烦热纳少,便秘或溏泄,小便短赤或涩痛不利;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土茯苓、黄连、
6、黄芩、黄柏、栀子、苡仁、丹皮、赤芍、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子宫内膜癌西医治疗治疗原则:根据子宫大小、肌层浸润、宫颈管累及、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而定。手术治疗:首选。期:次广泛子宫切除术,酌行淋巴结清除术;期: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术。手术加放疗:c期术后加放疗,、期可于术前加放疗。子宫内膜癌西医治疗放疗:腺癌对放疗不敏感,但老年或有严重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或、期不宜手术者也可考虑放疗。孕激素治疗:对晚期或复发癌不能手术切除、ER或PR阳性者、年轻早期并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均可用。药物有:甲地孕酮、甲羟孕酮、己酸孕酮等,用量要大。化疗:有一定疗效。用联合方案,多与孕激素同用。可选静脉、动脉插管及腹腔化疗。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对年轻子宫癌患者保留功能性的治疗日渐受到重视。子宫内膜癌预防对40岁以上妇女定期普查,有不规则出血妇女进行诊刮,明确诊断;肥胖者超重15%以上适当减肥,注意饮食,少食高脂肪食物;某些疾病需用雌激素治疗时,要用量少,时间不要太长,并与孕激素合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被称为子宫内膜癌的三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