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品课件:神经(运动) (2).ppt

上传人(卖家):罗嗣辉 文档编号:4824203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9.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精品课件:神经(运动)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医学精品课件:神经(运动)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医学精品课件:神经(运动)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医学精品课件:神经(运动) (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医学精品课件:神经(运动) (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随意运动的产生原理随意运动的产生原理 随意运动的设想随意运动的设想设想设想 皮层联络区皮层联络区 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 皮层小脑皮层小脑 运动皮层和运动前区运动皮层和运动前区 执行执行 运动运动脊髓小脑脊髓小脑第一节第一节 脊髓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脊髓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第二节第二节 脑干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脑干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第三节第三节 基底神经节的运动功能基底神经节的运动功能第四节第四节 小脑的运动功能小脑的运动功能第五节第五节 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第一节第一节 脊髓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脊髓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一、脊髓是运动调节的最后公路一、脊髓是运动调节的最后公路脊髓脊髓

2、运动神经元的比较运动神经元的比较 类别类别会聚的会聚的信息源信息源发出纤维发出纤维及粗细及粗细支配支配及递质及递质作用作用运运动动神经神经元元高位中枢下传信高位中枢下传信息息;脊髓后根传入信脊髓后根传入信息息;传出传出纤维粗纤维粗梭外肌;梭外肌;AchAch直 接 发直 接 发动 肌 肉动 肌 肉收缩收缩运运动动神经神经元元仅高位中枢下传仅高位中枢下传信息信息传出传出纤维细纤维细梭内肌;梭内肌;AchAch调 节 肌调 节 肌梭 感 受梭 感 受装 置 的装 置 的敏感性敏感性运动单位运动单位由一个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组成。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组成。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运动

3、传出的最后公路外周外周高位中枢高位中枢脊髓脊髓运动神经运动神经元元脑运动神经元脑运动神经元不随意运动不随意运动最后公路最后公路随意运动随意运动 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spinal shock)。)。二、脊髓依赖性反射二、脊髓依赖性反射 (一)脊休克(一)脊休克脊休克的表现:脊休克的表现:骨骼肌紧张性骨骼肌紧张性血压血压外周血管扩张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消失发汗反射消失粪、尿积聚粪、尿积聚(以后反射可恢复以后反射可恢复)进化程度进化程度蛙蛙几

4、分钟;几分钟;犬犬数天;数天;人人数周至数月数周至数月反射复杂程度反射复杂程度简单原始简单原始复杂复杂内脏反射:部分恢复内脏反射:部分恢复损伤本身损伤本身?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调节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调节 初级中枢初级中枢 受高位中枢控受高位中枢控制制屈肌反射屈肌反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伸肌反射伸肌反射易化作用易化作用康复:康复:锻炼伸锻炼伸肌肌 姿势反射姿势反射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节间反射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节间反射 (二)脊髓对姿势的调节(二)脊髓对姿势的调节1.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当皮肤受到伤害性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一侧的刺激时,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出

5、现屈曲反应,关肢体出现屈曲反应,关节的屈肌收缩而伸肌弛节的屈肌收缩而伸肌弛缓。缓。具有保护意义具有保护意义。(1)屈肌反射屈肌反射(2)对侧伸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 刺激强度加大,则在同侧肢刺激强度加大,则在同侧肢体屈曲反射的基础上,出现对侧体屈曲反射的基础上,出现对侧肢体的伸直。肢体的伸直。意义:在身体失衡时,支持意义:在身体失衡时,支持体重,维持身体平衡。属于姿势体重,维持身体平衡。属于姿势反射。反射。1)定义:定义: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 伸长时,反射性引起受牵拉肌肉的收伸长时,反射性引起受牵拉肌肉的收 缩过程。缩过程。类型:类型:腱反射、肌紧张腱反

6、射、肌紧张 2.牵张反射(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l长度感受长度感受器器神经调神经调节肌梭的节肌梭的敏感性。敏感性。(2)牵张反射的类型)牵张反射的类型 1)腱反射腱反射(tendon reflex)定义:定义:快速牵拉肌腱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时发生的牵张反射。潜伏期很短潜伏期很短(约约0.7ms),单突触反射,主要是单突触反射,主要是快肌纤维成分的同步快肌纤维成分的同步收缩。收缩。腱反射特点:腱反射特点:感受器:感受器:肌梭肌梭中中 枢:枢:脊髓(单突触反射)脊髓(单突触反射)效应器:效应器:同一快肌肉快肌纤维同一快肌肉快肌纤维 效效 果:果:力量大的同步快速收缩力

7、量大的同步快速收缩 腱反射反射弧腱反射反射弧 牵拉肌肉牵拉肌肉 肌梭肌梭 a a纤维纤维 脊髓脊髓-MNs-MNs 快肌纤维收缩快肌纤维收缩腱反射的临床意义腱反射的临床意义 了解了解NS的功能状态的功能状态 腱反射减弱或消退:腱反射减弱或消退:提示反射弧的损害或中断。提示反射弧的损害或中断。腱反射亢进:腱反射亢进:提示高位中枢病变。提示高位中枢病变。2)肌紧张()肌紧张(muscle tonus)(紧张性或静态性牵张反射)(紧张性或静态性牵张反射)定义:定义: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 的牵张反射。的牵张反射。直立直立重力重力关节弯曲关节弯曲牵拉抗牵拉抗重力肌重力肌伸肌伸肌反

8、射性收缩反射性收缩维持维持直立直立肌紧张机制肌紧张机制 梭外肌收缩梭外肌收缩运动运动N N元兴奋元兴奋肌梭的肌梭的敏感性敏感性兴奋性兴奋性持续轻微持续轻微牵拉伸肌牵拉伸肌梭内肌收缩梭内肌收缩运动运动N N元兴奋元兴奋高位中枢下传冲动高位中枢下传冲动重力作用重力作用骨骼肌处于持续地轻微的收缩状态骨骼肌处于持续地轻微的收缩状态环环路路 肌紧张特点肌紧张特点感受器:感受器:肌梭肌梭中中 枢:枢:脊髓(多突触反射)脊髓(多突触反射)效应器:效应器:同一快肌肉慢肌纤维同一快肌肉慢肌纤维 效效 果:果:不同运动单位交替收不同运动单位交替收 缩,力量小,无明显缩,力量小,无明显 动作。动作。肌紧张意义肌紧张

9、意义 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 反射活动。反射活动。一切运动的基础。一切运动的基础。内容内容腱反射腱反射肌紧张肌紧张相同点相同点牵张反射牵张反射不不同同点点牵拉方式牵拉方式快速快速缓慢持续缓慢持续传入神经传入神经IaIaIaIa、IIII收缩特点收缩特点同步快速同步快速持续交替持续交替中枢联系中枢联系单突触单突触多突触多突触生理意义生理意义协助诊断疾病协助诊断疾病维持姿势维持姿势第二节第二节 脑干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脑干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去大脑动物去大脑动物,由于脊髓与低位脑干相,由于脊髓与低位脑干相连接,因此不出现脊休克

10、现象,很多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可以完成,血连接,因此不出现脊休克现象,很多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可以完成,血压不下降,但发生压不下降,但发生去大脑僵直现象去大脑僵直现象。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四肢伸直、脊柱挺硬、头尾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四肢伸直、脊柱挺硬、头尾昂起等肌紧张亢进现象,称为昂起等肌紧张亢进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主要是一种伸肌紧张亢进状态。主要是一种伸肌紧张亢进状态。和II在红核前方横切不引起僵直 III在红核后方横切引起僵直 在延髓水平横切僵直消失一和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一和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去大脑僵直产生的机理去大脑僵直产生的机理延髓网

11、状结构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分的腹内侧部分前庭核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小脑前叶两侧部 大脑皮层运动区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纹状体 小脑前叶蚓部小脑前叶蚓部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脊髓运动神经元脊髓运动神经元肌紧张肌紧张 肌紧张肌紧张 临 床 上,蝶临 床 上,蝶鞍上囊肿阻断皮鞍上囊肿阻断皮层与皮层下联系,层与皮层下联系,引起去皮层僵直。引起去皮层僵直。若肿瘤压迫中脑,若肿瘤压迫中脑,可出现去大脑僵可出现去大脑僵直。直。三、小脑的运动功能三、小脑的运动功能(旧小脑)前叶蚓垂蚓锥体(古小脑)(新小脑)从种系发生来看,小脑的发展与动物生活方式的变换有密切的关系。当动物只有躯干运动时(如圆口类动物),其小

12、脑只有绒球小结叶部分;当动物依靠鳍或肢体运动时,则出现了小脑蚓部;当动物以肢体将躯干撑离地面,运动方式日趋复杂时,则出现了小脑半球。因此,小脑必然与躯干运动的反射调节密切相关。(一)前庭小脑(一)前庭小脑(vestibulocerebellum)主要由绒球小结叶构成,与身体姿势平衡功能有关。前庭器官前庭核绒球小结叶前庭核脊髓运动神经元肌肉 切除绒球小结叶的猴,不能保持身体平衡,但随意运动协调。第四脑室附近肿瘤压迫绒球小结叶,病人不能站稳,但肌肉运动仍能协调。脊髓小脑束脑桥纤维(二)脊髓小脑(二)脊髓小脑 (spinocerebellum(spinocerebellum)肌肉与关节等处的本体感受

13、视觉、听觉的传入信息前叶顶核(换元)脑干网状结构后叶中间带区红核(换元)丘脑外侧腹核大脑皮层运动区由小脑前叶和后叶的中间带区(旁中央小叶)构成,与肌紧张调节有关。小脑前叶蚓部:抑制肌紧张 小脑前叶两侧部:易化肌紧张 人:易化作用为主 后叶中间带与大脑皮层运动区之间有环路联系,在执行大脑皮层发出的随意运动方面有重要作用。损伤这部分小脑后,随意运动的力量、方向以及限度将发生紊乱,同时肌紧张减退、四肢乏力,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cerebellar ataxia):意向性震颤、蹒跚步态、不能进行拮抗肌快速轮复动作。(三三)皮层小脑皮层小脑 指后叶外侧部,不接受外周感觉的传入信息,接受大脑皮层广泛区域传

14、来的信息,其传出纤维与很多核团发生纤维联系,最后投射到大脑皮层运动区。协调随意运动编码 储存 提取 应用例如:演奏乐器、打字等大脑皮层广大区域(感觉区、运动区、联络区)脑桥核对侧的后叶外侧部 齿状核丘脑外侧腹核皮层运动区 第三节第三节 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一、结构一、结构二、功能二、功能 基底神经节参与运动的设计和程基底神经节参与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编制,也就是将一个抽象的设计转序编制,也就是将一个抽象的设计转换为一个随意运动。换为一个随意运动。神经直接通路与间接通路神经直接通路与间接通路(三)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疾病(三)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疾病 1 1震颤麻痹震颤麻痹 (paraly

15、sis agitans):肌紧张升高、肌肉强直、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淡漠、静止性震颤。原因原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损害,多巴胺释放减少,从而对纹状体内胆碱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于是导致乙酰胆碱递质系统功能亢进而引起的。2 2舞蹈病舞蹈病(亨廷顿病亨廷顿病,chorea):不随意的上肢和头部的舞蹈样动作、肌紧张降低。原因原因:新纹状体病变引起(黑质纹状体通路完好,其中胆碱能和-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功能减退,由-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下行抵达黑质反馈控制多巴胺的功能受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相对亢进所致。网状部 致密部黑质纹状体DAGABAACh五、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五、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 的

16、纤维来源皮层脊髓束皮层脑干束(一)大脑皮层运动功能代表区(一)大脑皮层运动功能代表区 大脑皮层中调节躯体运动有关的区域,称为大脑皮层运动区。1主要运动区主要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相当于Brodmann分区的第4、6区。其功能特征:左右交叉,但头面部为双侧性支配;上下倒置,但头面部直立皮层代表区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2辅助运动区辅助运动区 位于皮层4区之前的内侧面,与双侧运动有关。在复杂运动编码上起重要作用。3其他运动区其他运动区 用较强的电流刺激第一、二感觉区能引起肢体运动反应,分别称为第一感觉运动区和第二感觉运动区。(二)运动传导通路(二)运动传导通路1.皮层脊髓束皮层脊髓束:从

17、皮层发出经内囊、脑干下行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约80%的纤维在锥体交叉到对侧,走行于脊髓外侧索,贯穿于脊髓全长,形成皮层脊髓侧束皮层脊髓侧束。种系发生较新。终止于脊髓前角外侧的运动神经元,控制四肢远端的肌肉。与精细的、技巧的运动有关。约20%的纤维继续下行,形成皮层脊髓前束皮层脊髓前束,一般只达到胸部。种系发生古老。终止于脊髓前角内侧的运动神经元,控制躯干和四肢近端的肌肉,主要是屈肌。与姿势的维持和粗大的运动有关。2.皮层脑干束皮层脑干束:从皮层发出经内囊到达脑干内脑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3.其他下行通路其他下行通路:起源于上述通路的侧支和一些起源于皮层的纤维,经脑干某些核团接替,

18、形成顶盖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参与近端肌肉有关的粗大运动和姿势调节;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参与四肢远端肌肉有关的精细运动的调节。柔软性麻痹柔软性麻痹(软瘫软瘫,laccid paralysis):随意运动丧失伴牵张反射减退或消失。痉挛性麻痹痉挛性麻痹(硬瘫硬瘫,spastic paralysis):随意运动丧失伴牵张反射亢进。过去对运动传导通路的分类:过去对运动传导通路的分类:锥体系锥体系: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构成。传导发动随意运动的指令。10-20%为单突触联系,完成精细动作。锥体外系锥体外系:泛指锥体系之外的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下行通路,包括红核脊髓

19、束、顶盖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调节肌紧张,协调肌群运动,维持平衡。第五节第五节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又称植物性神经系统或内脏神经系统)实现的。当内脏器官感受器接受刺激兴奋时,感觉神经冲动经传入纤维抵达中枢(初级基本中枢位于脊髓和低位脑干,较高级中枢在下丘脑边缘前脑与大脑皮层),经分析、整合后,发出传出神经冲动,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到达效应器官。一、自主神经系统一、自主神经系统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

20、结构特征 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e)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 nerve)纤 维起 源分 布 节前纤维节后纤维相互作用壁内神经节水平,又可发生在效应器水平。(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功能特征小结功能特征小结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丘脑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同时,它把内脏活动与其它生理活动联系起来,成为躯体性、植物性和内分泌性功能活动的重要整合中枢。1调节内脏活动调节内脏活动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

21、高级中枢。下丘脑内侧、腹侧与交感反应有关,而较外侧部分与副交感反应有关。2.调节体温调节体温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体存在着温度敏感神经元,既能感受所在部位的温度变化,也能对传入的温度信息进行整合(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3.调节水平衡调节水平衡 摄水摄水:下丘脑外侧区控制摄水。排水排水:下丘脑前部存在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osmoreceptor)按血液中的渗透压变化来调节ADH的分泌(控制尿量)。4.调节摄食行为调节摄食行为5调节情绪变化和行为反应调节情绪变化和行为反应 在情绪反应、防御行为、逃避行为、性行为等方面都起调控作用。6.调节腺垂体激素分泌调节腺垂体激素分泌视觉感受装置视网膜-视

22、交叉上核束使体内日周期节律与外环境的昼夜节律同步 下丘脑内有些神经细胞能合成调节腺垂体激素的肽类物质,称为下丘脑调节肽,经轴浆运输并分泌到正中隆起,由此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促进或抑制某种腺垂体激素的分泌。监察细胞感受血液中某些激素浓度的变化。7.调节睡眠调节睡眠8.生物节律控制生物节律控制机体内的各种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节律称为生物节律生物节律(biorhythm)。高频节律:周期低于一天,如心动周期、呼吸周期等。中频节律:日周期节律(circadian rhythm),是最重要的生物节律。低频节律:周期长于一天,如月经周期。早期的研究发现,当损毁大鼠下丘脑腹内侧区后

23、,大鼠的日周期节律即消失,因而证实日周期节律的振荡源在下丘脑;进一步的研究指出,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可能是日周期节律的控制中心。第六节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脑的高级功能 一、学习与记忆一、学习与记忆二、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二、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三、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三、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四、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四、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一、学习与记忆一、学习与记忆 学习学习(learning)是指人和动物依赖于经验来改变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的神经活动过程。记忆记忆(memory)则是学习到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一一)学习的形

24、式学习的形式 1.非联合型学习非联合型学习2.联合型学习联合型学习(1)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在时间上的结合而建立起来的,这个过程称为强化强化(reinforcement)。巴普洛夫巴普洛夫(Pavlov)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在时间上的结合而建立起来的,这个过程称为强化强化(reinforcement)。在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只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予强化,原先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致不出现,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e

25、xtinction)或内抑制内抑制(internal inhibition);如果在给条件刺激后立即给一外界信号进行干扰,则条件反射也不能再发生,称为条件反射的外抑制外抑制(external inhibition)。条件反射的消退并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原先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转化为引起大脑皮层发生抑制的刺激。非条件刺激激动奖赏系统或惩罚系统愉快或痛苦情绪易建立条件反射 愉快性强化称为正性强化正性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痛苦性强化称为负性强化负性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若非条件刺激不能激动奖赏系统或惩罚系统则不易建立条件反射。(2)操

26、作式条件反射)操作式条件反射(operate conditioned reflex)这类条件反射要求动物必须通过自己完成某种运动或操作后才能建立起来的。如:先训练动物学会踩动杠杆而得食的操作,再以灯光或其它信号为条件刺激建立条件反射,即出现某种信号后去踩动才能得到食物。奖赏性刺激趋向性条件反射趋向性条件反射(conditioned approach reflex)惩罚性刺激回避性条件反射回避性条件反射(conditioned avoidance reflex)(二)记忆的形式(二)记忆的形式1.根据记忆的贮存和回忆的方式分类:根据记忆的贮存和回忆的方式分类:(1)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decl

27、arative memory):又称清晰记忆清晰记忆(explicit memory),与觉知和意识有关,依赖于记忆在海马、内侧颞叶等脑区的滞留时间。情景式记忆情景式记忆(episodic memory)语义式记忆语义式记忆(semantic memory)(2)非陈述性记忆非陈述性记忆(nondeclarative memory):又称含糊记忆含糊记忆(implicit memory),与觉知和意识无关,不涉及记忆在海马等脑区的滞留。两种记忆形式可相互转化。2.根据记忆保留时间长短分类根据记忆保留时间长短分类 (1)短时程记忆短时程记忆(short-term memory):又称工作性工作性

28、记忆记忆(working memory),几秒钟几分钟。(2)中间时程记忆中间时程记忆(intermediate-term memory):几分钟几天。(3)长时程记忆长时程记忆(long-term memory):几天几年终身。长时程记忆仅占1。反复应用学习,信息在第一级记忆中循环,延长信息在第一级记忆中停留时间。(三)记忆的过程(三)记忆的过程 感觉性记忆持续时间:1s第一级记忆持续时间:数s遗忘消失遗忘新的信息代替旧的遗忘前活动型和后活动性干扰不易遗忘“信息流的中断”(由于顺行性遗忘症)短时性记忆短时性记忆长时性记忆长时性记忆加工处理口头表达性途径(语言)非口头表达性途径,婴幼儿重要第二

29、级记忆持续时间:数分数年第三级记忆持续时间:永久(?)经常每天应用,如自己的名字和每天进行操作的手艺。大而持久的贮存系统(四)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四)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1.学习和记忆的脑功能定位学习和记忆的脑功能定位 目前已知与记忆功能有密切关系的脑内结构有大脑皮层联络区、海马及其邻近结构、杏仁核、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与近期记忆功能有关的神经结构是一个环路结构:海马穹窿下丘脑乳头体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这个回路称为海马回路海马回路(hippocampal circuit)。2.神经生理学机制神经生理学机制 后作用感觉性记忆。环路的连续活动第一级记忆。海马环路的活动第一级记忆的保持以及第一级记忆转

30、入第二级记忆有关。突触的可塑性改变可能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理学基础:习惯化、敏感化、强直后增强、长时程增强、长时程抑制等。3.神经生物化学机制神经生物化学机制 脑内蛋白质的合成长时程记忆。在动物,每次学习训练后5分钟内给予麻醉、电击或低温处理,和给予能阻断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则长时程记忆反应不能建立。逆行性遗忘症可能就是由于脑内蛋白质合成代谢受到了破坏,以致使前一段时间的记忆丧失。4.神经解剖学机制神经解剖学机制 持久性记忆可能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有关。生活在复杂环境中的大鼠皮层较厚,而生活在简单环境中的大鼠的皮层较薄。说明学习记忆活动多的大鼠突触联系多、大脑皮层发达。第五节第五节 脑的电活动与觉

31、醒、睡眠机制脑的电活动与觉醒、睡眠机制 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皮层上某一局限区域引出的形皮层上某一局限区域引出的形式较为固定的的电位变化。式较为固定的的电位变化。在无明显刺激情况下,大脑在无明显刺激情况下,大脑皮层经常性地自发地产生的节皮层经常性地自发地产生的节律性电位变化律性电位变化。皮层诱发电位皮层诱发电位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自发脑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spontaneous electric activity of the brain一、皮层诱发电位一、皮层诱发电位 在动物实验中,当人工刺激某一感觉传入系统(可以是感觉器官、感觉神经或感

32、觉传导途径上的任何一点)时,即可在皮层相应的感觉区表面引出皮层诱发电位。用其他刺激方法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电位变化,也可称为诱发电位。诱发电位主反应:先正后负的电位变化,潜伏期(512ms)与传导路程的长短、换元数及传导速度有关。成因:大锥体细胞(顶树突排列较一致)在传入冲动的激活下发生兴奋。后发放:一系列正相的周期性电位波动,周期812次/s,是皮层与丘脑接替核(后腹核、内膝体、外膝体)间环路活动的结果。意义寻找感觉投射部位,诊断疾病二、脑电图二、脑电图 在头皮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法来观察皮层的电位变化,记 录 到 的 自 发 脑 电 活 动 称 为 脑 电 图脑 电 图(electroence

33、phalogram,EEG)。在动物将颅骨打开或在病人进行脑外科手术时,直接 在 皮 层 表 面 引 导 的 电 位 变 化,称 为 皮 层 电 图皮 层 电 图(electrocorticogram,ECoG)。(一一)脑电图的波形脑电图的波形波波 813次秒,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即出现;波 1430次/秒,新皮层处在紧张活动状态时出现;波 47次秒,困倦时出现;波 0.53次秒,睡眠、极度疲劳时或在麻醉状态下出现。1.波波:813次秒,20100V,清醒安静闭目时出现,常呈梭形变化。睁眼时,波消失,呈现快波,称波阻断(-block)。2.:1430次/秒,520V,为皮层处于活动状态的主要脑

34、电特征。3波波:47次秒,100150V,可在困倦时记录到,是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的脑电特征,幼儿常见。4波波:0.53次秒,20200V,为睡眠或麻醉时主要特征,也可见于婴儿时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者。三、觉醒与睡眠的产生机制三、觉醒与睡眠的产生机制(一)觉醒状态的维持(一)觉醒状态的维持 觉醒状态的维持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有关。脑电觉醒脑电觉醒: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起持续的紧张性作用,而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乙酰胆碱递质系统)起时相性作用,它能调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的脑电觉醒作用。行为觉醒行为觉醒:与中脑黑质多巴胺递质系统有关。(二二)睡眠的时相睡眠的时相 1.慢波睡眠慢

35、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由浅到深分为、和期。2.快波睡眠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FWS):又称异相睡眠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PS)或快眼动睡眠快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s,REMs)SWSPSEEG呈同步化慢波去同步化快波感觉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感觉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唤醒阈有间断阵发性表现:眼球快速运动、肢体抽动自主神经功能变化:BpHR R BpHR R或不稳定生长素做梦促进生长,促进体力恢复促进精力恢复,促进学习记忆 各睡眠时相的脑电图各睡眠时相的脑电图入睡SWSSWSFWSFWSSWSSWS80120min2030minFWSFWS(三三)睡眠发生机制睡眠发生机制 在脑干尾端存在一个能引起睡眠和脑电波同步化的中枢,称为上行上行抑制系统抑制系统(ascending inhibitory system)。这一中枢向上传导可作用于大脑皮层,并与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拮抗,从而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睡眠是一个睡眠是一个主动过程主动过程 慢波睡眠可能与脑干内5-羟色胺递质系统活动有关。异相睡眠可能与脑干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活动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医学精品课件:神经(运动) (2).ppt)为本站会员(罗嗣辉)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