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品课件:11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ppt

上传人(卖家):罗嗣辉 文档编号:484036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32.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精品课件:11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医学精品课件:11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医学精品课件:11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医学精品课件:11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医学精品课件:11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薛霁薛霁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 张红张红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目目 录录 第五节第五节 针灸法针灸法 第六节第六节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 第七节第七节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五节第五节 针灸法针灸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五节第五节 针灸法针灸法 1掌握毫针的进针方法、常用的行针手法及得气在针刺中的意义。2熟悉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3了解主要针刺补泻手法。了解灸法的种类、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1.jpg1.jpg毫针毫针火针火针返

2、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三 棱 针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皮 肤 针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皮 内 针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穴 位 注 射 针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一、毫针的构造、规格、修藏一、毫针的构造、规格、修藏二、针刺的练习二、针刺的练习三、针刺前的准备、针刺方法、行针与得三、针刺前的准备、针刺方法、行针与得 气、针刺补泻、留针与出针气、针刺补泻、留针与出针四、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四、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针尖 松针状松针状 针柄 圈柄、花柄、平柄、圈柄、花柄、平柄、管柄管柄针尾 艾灸艾灸 针身 光滑

3、光滑 坚韧坚韧 弹性弹性 锈蚀锈蚀 弯曲弯曲 针根 牢固牢固 锈蚀锈蚀 松动松动 1.构造一、毫针的构造、规格和修藏一、毫针的构造、规格和修藏质地 金、银、合金金、银、合金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毫针毫针针针尖尖针针身身针针根根针针柄柄针针尾尾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长短规格长短规格粗细规格粗细规格11.522.534525405065751001252.2.规规 格格3.修藏 防止损坏与污染防止损坏与污染0.515寸寸毫米毫米号数26272829303132333435直径mm0.450.420.380.340.320.300.280.260.230.22一、毫针的构造、规格

4、和修藏一、毫针的构造、规格和修藏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指力、手法、灵活、协调、指力、手法、灵活、协调、专注专注1.1.纸垫练针纸垫练针 捻转与指力捻转与指力2.2.棉团练针棉团练针 提插、速刺提插、速刺3.3.自身练针自身练针 适应、体验适应、体验步骤:步骤:短(粗)短(粗)长(细)针长(细)针要求:要求:进针快速无痛、行进针快速无痛、行针自如针自如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1)诊断明确(2)选择针具:针根无松动光滑 挺直 无锈蚀 1.针刺前的准备针刺前的准备针尖勾毛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3)选择体位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

5、者舒适便于留针、患者舒适常用体位仰卧位仰卧位 俯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俯伏坐位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俯卧位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面适宜于取头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面穴位穴位仰卧位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穴位和四肢部分(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穴位和四肢部分(前侧面)穴位侧面)穴位侧卧位侧卧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穴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穴位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仰卧位仰卧位侧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俯卧位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仰靠坐位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头面、颈前、适宜于取头面、颈前、胸部及四肢的穴位胸部及四肢的穴位返回本节返回本

6、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俯伏坐位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项和适宜于取头项和背部的腧穴背部的腧穴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4)消毒高压消毒高压消毒 75%75%酒精浸泡消毒法酒精浸泡消毒法 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医生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针具器械消毒针具器械消毒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持针法持针法 刺手 掌握针具掌握针具押手 固定穴位固定穴位 协助进针协助进针 多指持针法多指持针法减轻疼痛减轻疼痛二指持针法二指持针法2.毫针刺法毫针刺法二指持针法二指持针法多指持针法多指持针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1)进针方法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7、左手拇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紧左手拇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指切进针法指切进针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左手拇、食两指夹捏棉球,挟住针身下端,左手拇、食两指夹捏棉球,挟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约露出针尖约1cm,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夹持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左手拇、食两指捏起针刺穴位的皮肤,右手持左手拇、食两指捏起针刺穴位的皮肤,右手持针从捏起上端刺入。针从捏起上端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

8、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进针。进针。提捏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主要适用于皮肤松弛或皱纹部位,如腹部主要适用于皮肤松弛或皱纹部位,如腹部进针。进针。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左手拇、食指或中指将针刺穴位的皮肤左手拇、食指或中指将针刺穴位的皮肤撑开,使之绷紧,右手将针刺入。撑开,使之绷紧,右手将针刺入。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2)(2)针刺的角度、深度针刺的角度、深度 直刺直刺针刺的角度适用于大部分腧穴适用于大部分腧穴斜刺斜刺肌肉浅薄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重要器官 血管血管 疤痕疤痕横刺(平刺)横刺(平刺)皮薄肉少皮薄肉少 头面部

9、头面部 透针透针直刺直刺斜刺斜刺平刺平刺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针刺的深度部位部位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参考腧穴常用深度个体差异个体差异 年龄、体质、胖瘦年龄、体质、胖瘦 病情病情 阳证、新病浅刺阳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深刺阴证、久病深刺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3 3)行针与得气)行针与得气 进针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的进针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的感应,而行使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感应,而行使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行针得气 医者医者 指下亦有一种沉紧的反应指下亦有一种沉紧的反应 患者患者 酸、麻、胀、重酸、麻、胀、重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行针手法行针手法提插法提插法

10、 捻转法捻转法 刮针法刮针法 震颤法震颤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提针与插针结合提针与插针结合,对穴位上提对穴位上提 下插的操作方法下插的操作方法 提插法多用于四肢穴位多用于四肢穴位提插法提插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将针左右来回旋转捻动。将针左右来回旋转捻动。捻转法多适用于躯干接近重要内脏的穴位。多适用于躯干接近重要内脏的穴位。捻转法捻转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刮动针柄,增强针感刮动针柄,增强针感刮针法刮针法刮针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动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动 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震颤法返回本

11、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针刺补泻原则 内经实则泻之,虚则补之。(4 4)针刺补泻)针刺补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疾徐补泻法疾徐补泻法 开阖补泻法开阖补泻法 迎随补泻法迎随补泻法 呼吸补泻法呼吸补泻法 平补平泻法平补平泻法疾而徐之疾而徐之 徐而疾之徐而疾之揉按针孔揉按针孔 摇大针孔摇大针孔迎而夺之迎而夺之 随而济之随而济之呼进吸退呼进吸退 吸进呼退吸进呼退 均匀提插捻转均匀提插捻转提插补泻法提插补泻法 重插轻提重插轻提 轻插重提轻插重提捻转补泻法捻转补泻法 小、慢、轻小、慢、轻 大大 、快、重、快、重补法补法泻法泻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留针候气 方法方法 静留与动留(

12、其间行针)静留与动留(其间行针)时间时间 一般病证,得气即可出针,或酌予留一般病证,得气即可出针,或酌予留针针10102020分钟。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分钟。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疾病适当增加留针时间疾病适当增加留针时间 。注意观察注意观察 出针 防止出血与疼痛、遗漏针。防止出血与疼痛、遗漏针。(五)留针与出针(五)留针与出针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针刺流程消毒消毒 间间 歇歇 行行针针指切指切 夹持夹持舒张舒张 提捏提捏补泻手法补泻手法提插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捻转补泻疾徐补泻疾徐补泻开阖补泻开阖补泻呼吸补泻呼吸补泻迎随补泻迎随补泻平补平泻平补平泻进针进针得气得气留针留针

13、行针行针补泻补泻出针出针针刺角度、方向、深度针刺角度、方向、深度提插法提插法捻转法捻转法刮针法刮针法 震颤法震颤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1)禁刺:禁刺:1)病人状态:过饥,过饱,酒醉,劳累过度。)病人状态:过饥,过饱,酒醉,劳累过度。2)妊娠)妊娠3月以内: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月以内: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妊娠妊娠3月以上:上腹部穴位以及一些能引起月以上:上腹部穴位以及一些能引起 子子 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至阴等。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至阴等。3)皮肤状况:感染、溃疡、瘢痕。)皮肤状况:感染、溃疡、瘢痕。(2)慎刺:慎刺:久病体虚、大出血、大汗出者。久病体虚、大出

14、血、大汗出者。3.针刺注意事项针刺注意事项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原因 体质与精神,体位不当,手法过强体质与精神,体位不当,手法过强 现象 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心慌胸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心慌胸 闷、汗出肢冷、脉微弱闷、汗出肢冷、脉微弱;血压下血压下 降、不省人事降、不省人事 处理 出针,平卧,保暖,灸治出针,平卧,保暖,灸治 预防 针对原因,注意观察针对原因,注意观察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晕晕针针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原因 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单向捻针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单向捻针现象 针体捻转、提插发滞针体捻转、提插发滞处理 消除顾虑,放松肌

15、肉,调整针体消除顾虑,放松肌肉,调整针体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注意正确操作手法注意正确操作手法滞滞针针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原因 体位移动,手法不熟练体位移动,手法不熟练现象 针身弯曲针身弯曲处理 恢复体位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顺势拔针预防 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弯弯针针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原因 针具质量、手法过重、针具质量、手法过重、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 现象

16、 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 处理 保持原有体位,用手或者镊子拔出或保持原有体位,用手或者镊子拔出或 手术取针手术取针 预防 检查针具;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检查针具;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断断针针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原因 刺伤血管刺伤血管 现象 出血,皮肤肿胀、青紫出血,皮肤肿胀、青紫 处理 先冷敷,再热敷或轻轻按揉先冷敷,再热敷或轻轻按揉 预防 注意手法适度,熟悉解剖注意手法适度,熟悉解剖血血肿肿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原因 行针和出针手法过重行针

17、和出针手法过重现象 出针后酸胀疼痛不适出针后酸胀疼痛不适处理 局部热敷,灸治局部热敷,灸治预防 注意手法适度注意手法适度 后遗感后遗感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原因 针刺角度针刺角度 、深度不当、深度不当现象 外伤性气胸多见:胸痛、胸闷、心外伤性气胸多见:胸痛、胸闷、心 慌,重则呼吸困难,紫绀慌,重则呼吸困难,紫绀处理 轻:可镇咳,抗感染轻:可镇咳,抗感染 重:胸腔穿刺抽气重:胸腔穿刺抽气预防 熟悉解剖,手法正确熟悉解剖,手法正确刺伤内脏刺伤内脏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18、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灸法是用艾叶捣制成艾绒,做成艾炷或灸法是用艾叶捣制成艾绒,做成艾炷或艾条,点燃以后,熏灼体表穴位或患部,使艾条,点燃以后,熏灼体表穴位或患部,使之产生温热或灼痛感,以达疏通经络,调和之产生温热或灼痛感,以达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回阳救逆,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作气血,回阳救逆,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作用。用。灸灸 法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艾条灸艾条灸 温针灸温针灸 艾炷灸艾炷灸直接灸直接灸间接灸间接灸瘢痕灸瘢痕灸无瘢痕灸无瘢痕灸隔姜灸隔姜灸隔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盐灸隔饼灸隔饼灸直接灸直接灸隔隔姜姜灸灸 艾条灸艾条灸 温针灸温针灸一、灸法的分类一、灸法的分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19、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1.艾炷灸艾炷灸 将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拇、食、中将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捏成上小下大的圆锥状艾炷,大者三指捏成上小下大的圆锥状艾炷,大者如半枣粒,小者如半麦粒,每一炷称为如半枣粒,小者如半麦粒,每一炷称为一壮。一壮。一、灸法的分类一、灸法的分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1)(1)直接灸直接灸 a、瘢痕灸、瘢痕灸 适用于某些顽固性疾病适用于某些顽固性疾病 b、无瘢痕灸、无瘢痕灸 适用范围较广适用范围较广 一、灸法的分类一、灸法的分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间接灸间接灸 a、隔姜灸、隔姜灸 适于寒冷性疾病适于寒冷性疾病 b、隔蒜灸、隔蒜灸 适于痈

20、疽初起、毒虫咬伤适于痈疽初起、毒虫咬伤 c、隔盐灸、隔盐灸 适于吐泻所致肢冷、脉伏,中适于吐泻所致肢冷、脉伏,中 风脱证风脱证一、灸法的分类一、灸法的分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2.艾条灸艾条灸一、灸法的分类一、灸法的分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3.温针灸温针灸一、灸法的分类一、灸法的分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灸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二、灸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禁忌证禁忌证 部位部位 颜面部,浅在血管部颜面部,浅在血管部 机体状况机体状况 实证,热证,虚热证实证,热证,虚热证 孕妇孕妇 下腹部,腰骶部。下腹部,腰骶部。适应证适应证 慢性虚弱性疾病和风寒湿邪病症慢性虚弱

21、性疾病和风寒湿邪病症 为主。为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第六节第六节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补虚与泻实补虚与泻实 清热与温寒清热与温寒 治标与治本治标与治本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局部与整体局部与整体一、治疗原则一、治疗原则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选穴原则二、选穴原则1.1.局部取穴局部取穴2.2.循经取穴循经取穴3.3.对症取穴对症取穴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局部取穴局部取穴 如:鼻病如:鼻病迎香、巨髎迎香、巨髎 耳病耳门、翳风耳病耳门、翳风 循经选穴循经选穴 对症选穴对症选穴 如:大椎、曲池退热;如:大椎、曲池退热;二、选穴原则

22、二、选穴原则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三、配穴方法三、配穴方法 前后配穴法:前后配穴法: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相互配伍使用的方法穴相互配伍使用的方法。如:咳嗽气喘如:咳嗽气喘膻中、定喘、肺俞。膻中、定喘、肺俞。上下配穴法上下配穴法:“上上”指上肢或腰部以上。指上肢或腰部以上。“下下”指下肢或腰部以下。指下肢或腰部以下。如:如:风火牙痛风火牙痛合谷、内庭。合谷、内庭。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左右配穴法:左右配穴法:“左右同取左右同取”或或“左病取右,右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病取左”。左右对称取穴左右对称取穴:“左右同取左右同取”如:如:胃肠病胃肠病足三里足三里

23、双双、内关内关双双 左右交叉取穴左右交叉取穴:“以右治左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左治右”。如:胃脘痛(肝胃不和)如:胃脘痛(肝胃不和)足三里、太冲足三里、太冲右右。三、配穴方法三、配穴方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表里配穴法:表里配穴法:选取本经腧穴以外,同时选取本经腧穴以外,同时 配以表里经有关的腧配以表里经有关的腧穴穴。如:肝病取肝经的太冲、期门胆经的阳陵泉、如:肝病取肝经的太冲、期门胆经的阳陵泉、丘墟。丘墟。远近配穴法:远近配穴法:病变局部和远端同时选穴,配伍成方。病变局部和远端同时选穴,配伍成方。如头痛:太阳、百会、头维辨证远端取穴。如头痛:太阳、百会、头维辨证远端取穴。三、配穴方法

24、三、配穴方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七节第七节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熟悉常用耳穴的分布、定位和主治。推拿疗法的基本治疗方法、基本推拿手法的操作要领,适应证及禁忌证。火罐的操作及临床应用。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概概 述述 定义定义 耳针疗法是用针刺或其它方法耳针疗法是用针刺或其它方法 刺激耳穴的一种疗法刺激耳穴的一种疗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一、耳郭的表面解剖一、耳郭的表面解剖耳耳 轮轮 耳轮结节耳轮结节 耳轮脚耳轮脚 耳轮尾耳轮尾对耳轮对耳轮 对耳轮体对耳轮体 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对耳轮下

25、脚耳屏耳屏对耳屏对耳屏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三角窝三角窝耳舟耳舟屏上切迹屏上切迹屏间切迹屏间切迹轮屏切迹轮屏切迹耳耳 甲甲 耳甲艇耳甲艇 耳甲腔耳甲腔耳耳 垂垂一、耳郭的表面解剖一、耳郭的表面解剖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耳穴的分布二、耳穴的分布 耳穴耳穴 分布与耳廓上的腧穴分布与耳廓上的腧穴 阳性反应点阳性反应点 刺激点刺激点 与头面对应的穴位与头面对应的穴位 与上肢对应的穴位与上肢对应的穴位 与躯干下肢对应的穴位与躯干下肢对应的穴位 与内脏对应的穴位与内脏对应的穴位 耳穴分布规律耳穴分布规律耳垂、对耳屏耳垂、对耳屏耳舟耳舟对耳轮对耳轮耳甲耳甲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

26、目录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主治主治 呃逆、黄疸呃逆、黄疸 耳轮穴位耳轮穴位 :1)1)耳中耳中(膈膈)部位部位 耳轮脚上耳轮脚上 耳中耳中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主治主治 退热、降血压、消退热、降血压、消 炎、麦粒肿炎、麦粒肿 部位部位 耳廓向前对折的尖耳廓向前对折的尖 端端 2)2)耳尖耳尖 耳尖耳尖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交感交感 对耳轮穴位对耳轮穴位:主治主治 消化、循环系统疾消化、循环系统疾 病病 3)3)交感下脚端交感下脚端 部位部位 在对耳轮下脚与在对耳轮下脚与耳耳 轮内侧交界处轮内侧交界处 三、耳穴的定位

27、与主治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主治主治 镇静、安神、消镇静、安神、消炎、止痛炎、止痛 三角窝穴位三角窝穴位:4)4)神门神门 部位部位 在三角窝内靠对在三角窝内靠对耳轮上脚的下、中耳轮上脚的下、中l l3 3交界处交界处 神门神门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耳屏穴位耳屏穴位 :主治主治 低血压、休克、昏低血压、休克、昏厥、无脉症,咳嗽、气喘厥、无脉症,咳嗽、气喘 5)5)肾上腺肾上腺部位部位 在耳屏下部外侧缘在耳屏下部外侧缘 肾上腺肾上腺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主

28、治主治 镇静、止痛、消镇静、止痛、消 炎、无脉症炎、无脉症 对耳屏穴位对耳屏穴位:6)6)皮质下皮质下 部位部位 在对耳屏的内侧面在对耳屏的内侧面 皮质下皮质下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耳甲穴位耳甲穴位:主治主治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7)7)心心 部位部位 在耳甲腔中心最在耳甲腔中心最凹陷处凹陷处心心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主治主治 胃痛、呃逆、呕胃痛、呃逆、呕 吐、消化不良吐、消化不良部位部位 在耳轮脚消失处在耳轮脚消失处 8)8)胃胃胃胃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三

29、、耳穴的定位与主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主治主治 泌尿生殖、妇科疾泌尿生殖、妇科疾 病、腰痛、耳鸣病、腰痛、耳鸣9)9)肾肾部位部位 在对耳轮下脚的下在对耳轮下脚的下 缘,小肠穴直上方缘,小肠穴直上方肾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主治主治 生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妇科病妇科病 部位部位 在屏间切迹底部在屏间切迹底部 10)10)内分泌内分泌内分泌内分泌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四、耳针的临床应用四、耳针的临床应用 耳穴临床应用范围很广,适用于多系统耳穴临床应用范

30、围很广,适用于多系统疾病。疾病。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一)适应范围(一)适应范围 各种疼痛性病证各种疼痛性病证 各种炎症性病证各种炎症性病证 一些功能紊乱性病证一些功能紊乱性病证 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证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证 内分泌代谢性病证内分泌代谢性病证 一部分传染性病证一部分传染性病证 各种慢性病证各种慢性病证四、耳针的临床应用四、耳针的临床应用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根据病变部位根据病变部位 胃病胃病胃穴胃穴 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根据中医理论辨证 眼病眼病肝肝 按现代医学按现代医学 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皮质下穴皮质下穴 按临床经验按临床经验 神门神门镇静、安神镇静、安神四、耳针

31、的临床应用四、耳针的临床应用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毫针刺法最常用毫针刺法最常用(1)(1)寻找反应点寻找反应点;(2)(2)消毒消毒;(3)(3)针刺:刺入深度:针刺:刺入深度:0.10.10.20.2寸深。寸深。留针时间:一般病证留针时间:一般病证20204040分钟。分钟。(4)(4)出针:出针:(5)(5)疗程: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连续疗程: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连续1010 次为一个疗程。次为一个疗程。四、耳针的临床应用四、耳针的临床应用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预防晕针。预防晕针。严密消毒,防止感染。严密消毒,防止感染。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

32、不宜针刺。针刺。耳穴应轮流选用。耳穴应轮流选用。四、耳针的临床应用四、耳针的临床应用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拔罐疗法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又称火罐疗法或吸筒疗法。是拔罐疗法又称火罐疗法或吸筒疗法。是指将罐具内形成负压而吸附于患处或穴位上,指将罐具内形成负压而吸附于患处或穴位上,产生局部充血和瘀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产生局部充血和瘀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一种方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一、罐的种类一、罐的种类竹罐竹罐易爆裂而漏气;优点:轻巧且易爆裂而漏气;优点:轻巧且 价廉。价廉。陶罐陶罐易破碎;优点:吸力大。易破碎;优点:吸力大。玻璃罐玻

33、璃罐透明,易于观察;缺点是透明,易于观察;缺点是 易破碎。易破碎。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竹罐竹罐修整修整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拔罐方法二、拔罐方法1 火罐法 投火法 闪火法 贴棉法2 水罐法3 抽气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三、起罐方法三、起罐方法 一般一般10分钟,如用玻璃罐,待局部分钟,如用玻璃罐,待局部呈红紫色即可。呈红紫色即可。起罐方法是一手持罐向一侧倾斜,起罐方法是一手持罐向一侧倾斜,另一手用指尖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另一手用指尖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则自行脱落。入罐内,则自行脱落。如起水泡,应注意不要擦破,一般如起水泡,应注意不要擦破,一般35天即可吸收。天即可吸收。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适应证:适应证:肩背痛、腰腿痛、肩背痛、腰腿痛、胃痛、咳嗽、痈疽初起等。胃痛、咳嗽、痈疽初起等。禁忌证禁忌证:出血、水肿,大血出血、水肿,大血管管,孕妇腰腹部。孕妇腰腹部。四、适应证与禁忌证四、适应证与禁忌证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医学精品课件:11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ppt)为本站会员(罗嗣辉)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