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区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1章 总 论11.1概述11.2编制依据和范围11.3项目基本情况21.4项目建设的背景31.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论证31.6主要指标51.7结论与建议6第2章 社区公园分析与需求分析72.1社区公园现状72.2社区公园的基本设计原则82.3社区公园景观设计的新趋势102.4需求分析14第3章 项目建设条件163.1建设条件163.2项目建设地点173.3建设区现状18第4章 建设内容214.1指导思想214.2基本原则214.3建设目标224.4建设内容23第5章 工程技术方案254.1设计依据254.2设计范围254.3设计策略254.4设计定位264.
2、5项目总平面布置274.6地形设计304.7硬化铺装设计314.8绿化建设方案34第6章 节能、节水措施446.1设计原则446.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456.3节能、节水措施48第7章 环境影响分析507.1环境质量标准依据507.2建设地点环境现状507.3环境保护原则507.4主要污染源、污染物与环保措施507.5环境影响评价51第6章 项目组织管理536.1组织结构536.2项目管理536.3实施进度54第7章 消防与劳动安全措施567.1消防措施567.2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分析567.3防护和监控措施57第8章 工程招投标方案598.1编制依据598.2招标内容598.3招标方案5
3、9第9章 建设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619.1投资估算依据619.2有关问题的说明619.3建设投资估算619.4资金筹措方案63第10章 效益分析6410.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6410.2风险分析6410.3社会稳定风险工作措施6910.4社会综合评价70第11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7111.1 风险分析依据7111.2 风险调查7111.3 风险源分析7311.4 风险防控措施7311.5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论76第12章 结论及建议7712.1结论7712.2建议78第1章 总 论1.1概述1、项目名称社区公园建设项目2、项目承办单位南岸区市政园林管理局3、项目法人江华4、项目建设性质新
4、建1.2编制依据和范围1.2.1编制依据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试用版);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文件;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5、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第100号;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7、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8、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9、风景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实用手册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年修订版)1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3、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
5、基础资料;14、城市绿化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1.2.2编制范围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其建设的背景、建设的意义和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深入分析论证了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的合理性。其主要内容如下:1、项目建设规模;2、建设条件与选址;3、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分析;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项目的结论及建议。1.3项目基本情况1.3.1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区市政园林管理局计划在位于南岸区路,东海长洲小区南侧实施“社区公园建设项目”。本项目拟定的建设内容与规模如
6、下:完成原公园设施拆除、绿化移植工作,将公园用地交付市轨道集团;新建社区公园位于南岸区路,东海长洲小区南侧,面积约0.85公顷。场地东侧为大面积陡坡。计划利用现有地形布置活动场地,包含入口小广场、社区小剧场,羽毛球乒乓球及室外健身场地,配套廊架、坐凳、卫生间和健身步道等服务设施。1.3.2实施实施期限本项目实施期限:10个月。1.3.3建设地点新建社区公园位于南岸区路,东海长洲小区南侧。1.3.4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702.45万元,资金来源为区房管局对原社区公园拆迁补偿款安排。1.4主要指标土建工程休闲廊架40羽毛球场164篮球场425彩色混凝土926服务建筑66景墙m21透水砖1308社区小
7、剧场123挡土墙m220绿化工程绿化工程m25974配套设施园林小品项1安装工程项1土石方m600491.5结论与建议1、结论本项目某公园建设项目。建成后对改善南岸区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树立城市形象、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都将有着明显的作用;为树立文明、整洁、现代化的城市形象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完善南岸区投资环境、带动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能发挥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符合国家关方针和政策、符合区发展思路中有关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园林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工程技术合理,建设方案切实可行,建设条件具备,建议尽快实施。项目建设规模适当,建设条件和依
8、托条件较好,建设方案合理,社会效益较好,总体方案切实可行。2、建议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稳妥的建设和发展,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争取政府在政策和财政方面的支持,使本项目发展有较好的外部环境。(2)承办单位应加快前期工作,落实建设资金,早日开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发挥其效益。(3)在建设和经营期间要尽量避免扬尘和保护好原有较好生态,切实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做到环保“三同时”。(4)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好管理养护措施。第2章 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根据南岸区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6年第81期会议要求,为拆除占用轨道建设用地的原社区公园,尽快交付轨道环线南段征用土地。由南岸区
9、市政园林管理局在轨道公司提供的建设用地上,利用原社区公园拆迁补偿款新建一处社区公园,解决社区居民就近健身锻炼、游憩休闲和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城市公园的功能1、生态功能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大的绿色生态斑块,是城市中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之所在,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城市的肺”、“城市的氧吧”。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大批园林绿地的建设,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局部小气候的改造有明显效果,使粉尘、汽车尾气等得到有效抑制,在改善现代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空间景观功能城市土地的深度开发使城市景观趋向于破碎化,唐山市由
10、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城市景观严重破碎的问题。而城市公园在措施得当的前提下,可以重新组织构建城市的景观,组合文化、历史、休闲的要素,使城市重新焕发活力。城市公园甚至成为城市重要的节点、标志物。3、防灾功能在很多地震多发的地区,城市公园还担负着防灾避难功能,尤其是处于地震带上的城市,防灾避难的功能显得格外重要。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都让我们认识到防灾意识的提高以及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而城市公园在承担防灾、避难功能上显示了其强大作用。4、美育功能从城市公园诞生开始,它就被赋予了美学的意义。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各种流派,或多或少地都
11、能在城市公园中找到它们的踪迹。城市公园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符合人对环境综合要求的生态准则,能更好的促进人类身心健康,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社会行为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2.2.2城市发展背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娱乐活动便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城市现代化公园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人是城市的主人,因而公园设计也应以人为永恒主题。游人的活动可以增加公园的总体艺术效果
12、,并且成为公园景观构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城南公园项目是城市旅游设施,属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是国家政策大支持的公益性项目。建成后集休闲、娱乐、观赏为一体,是县城居民和外来游客最佳的休闲场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丰富县城居民生活,同时还能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对提升城市形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论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地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
13、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社区公园工程的建设可以加强政府对环境的管理力度。1、经济发展对社区公园的要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提高,南岸区在努力形成一个能促进经济繁荣的良好城市格局和空间发展态势的同时,城市经济发展对加强人居环境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离不开城市环境和景观质量的提升,而城市环境的提升得益于城市管理的有效实施。城市环境的优美与否将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重要,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即是发展环境的竞争,良好的投资氛围,优美的自然环
14、境将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经济建设平台。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维护现有城市景观,改善生活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更富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2、拟建社区公园对人民生活改善程度拟建工程投入运营后,将改善社区的环境质量,加强该区域的绿化环境建设,提供优越的周边环境,吸引更多人群到此区域置业,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影响片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项目建设区域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活动、旅游服务、文化教育、通讯等事业的发展,这将最终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不仅是规划、市政、环境上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
15、活上的需要,更是南岸区城市发展战略的要求。第3章 社区公园分析与需求分析社区公园定义为: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就其分类而言,社区公园属于城市公园的一个分支,因此其具备城市公园的内容和性质。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面积小、服务半径小、设施简单等,导致其与一般的城市公园所呈现的功能和特色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对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的都市居民,社区公园显得尤为贴近生活,作为居住区一部分并兼具城市公园性质的社区公园在现代生活中也将承担越来越重任。3.1社区公园现状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以及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贴近生活的社区公园所呈现的形式和
16、内容也呈现出百家齐放的势态。经过对社区公园的调查、总结,其现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3.1.1功能完善,能够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活动休闲要求。对于居民活动的基本要求十分重视,在设计及建设过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空间的处理、设施的设置、环境的营造基本以此为依据。3.1.2 环境优美。随着人们审美水品的提高、对于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社区公园的景观显得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实用。2.1.3 充分利用空间,见缝插绿。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里,对于缺乏绿化环境和休憩设施的居民区,政府或开发商大多都在利用每一块空地栽植植物,设置健身休息设施,景观小品等,尽量营造舒适宜人的公共活动绿地。 2.1.4 景观特色不明显。已建
17、的社区公园的景观愈显精致,但并未深入挖掘其特色点,导致“千园一面”的现象较为明显。但正在设计或建设的社区公园在景观个性方面则显示出良性的发展事态。2.1.5 多渠道,多方参与建设,积极调动全社会建绿热情。增强景观的参与性以及景观与居民的联系。2.2社区公园的基本设计原则2.2.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对于社区公园这类特殊的公园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要使这类较小的场地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就面临着对于项目及功能的取舍问题,而以人为本,从使用者的最大需求出发无疑是妥 善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依据。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应以保障绝大多数居民的大部分基本活动要求为原则,并就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服务人群的年龄层次比例、工
18、作性质、工作时间、日常活动规律等。经一系列的调查分析之后,再联系现代居民的物质需求(各类设施)和心理需求(优美的环境、适宜的空间尺度、宜人的景观氛围)决定公园的内容和功能。2.2.2生态性生态效应作为城市绿地对于城市建设的最大功能之一,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关注。植物作为发挥此效应的唯一载体,在设计中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1)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尽量对原始生境进行保留利用,在造景过程中,植物尽量以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形式存在。(2)功能性:保证住区内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安静,不因落叶、花、果为景观增加负担;同时考虑其防火、固土等特殊功能。(3)安全性:应当保证其各部分无毒,无尖刺等。(4)近中远
19、期综合考虑:合理搭配速生、中生及慢生树种,保证景观的持续性。2.2.3安全性社区公园深入居住区、老年人及幼儿是使用人群中占较大比重的一类,因此对于安全性应特别针对这两类人群以及残障人士综合设计。保证环境清洁无污染、设施小品的细节注意尺度及防滑处理等。设施小品无尖角,减弱周边环境对其影响:如外部交通、废气、噪音等。2.2.4舒适性作为景观基本要求之一得舒适性,应从使用者的心理角度进行把握。而社区公园的舒适性最大程度取决于其功能布局。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通过清晰得结构、明确的景观层次和空间布局,配合适宜的项目设施,极大的提高社区公园景观的舒适性。2.2.5可持续性应保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在设计过程中
20、应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对于现在以及今后居民的生活休闲规律综合把握,对于植物景观的发展进行预测。使营造出的景观在满足当前要求的情况下,同时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2.3社区公园景观设计的新趋势社区公园一个主要的任务是将社区中的人和活动在适合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集中,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居民的户外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和休闲空间。仅仅创造出让人们进出的空间是不够的,还必须为人们在空间中活动、逗留,并为他们参与广泛的社会及娱乐性活动创造适宜的条件。因此,社区公园在设计上的每一个组成要素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从每一处空间的设计直至最小细部的处理都是决定性的因素。只有通过多方面的综合考虑以及精心处理,才能营造出功能
21、完善的社区公园环境和空间。 2.3.1个性化根据对于社区公园现状的分析,显示出现有社区公园的设计最大的特点是:重功能,轻特色。而在物质与精神文明日益发展的社会中,不断追求特色和个性的人们对于这类实在,却没有个性的社区景观,显然是不能满意的。社区公园的个性应包括两个方面:景观的可识别性、景观所蕴含的特殊内涵。首先,社区公园应具备一定的可识别性,这是其最为基本的“个性”,是由其公园绿地和居住绿地的双重性质所决定。作为使用者的社区居民,能够通过环境的特征来正确辨别位置和方向,使其能够按照不同时间和需要,以最便捷的方式进行活动。而不是由于千篇一律的景观使其迷失方向,对其所要进行的活动带来负面的影响。这
22、是一处成功的景观应具备的“个性”。对于社区公园这样小地块的景观而言,可通过空间以及景观要素等的差异性来赋予其视觉上别具一格的特征。其次,景观所蕴含的内涵也是社区公园“个性”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赋予特殊内涵的景观不仅能够成为其特色,同时能够保证景观在发展过程当中的生命力。建议措施:(1)色彩:色彩无疑是最好且最简单的指向标,在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可通过统一小品、构筑物等的色彩达到这一效果,同时对于社区公园的整体性的营造起到相当大的作用。(2)特色构筑物:赋予文化背景或特殊含义的构筑物往往能成为全园的中心,视线的焦点,犹如画龙点睛的那一笔,使整个公园在人们心中因为其带来的凝聚力而生动起来。(3)空间:
23、空间感受同样可以给使用者带来较强烈的心理感受和较深刻的映像。在设计过程中,应在原地形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地形改造,局部地区以夸张的手法营造独特地形空间,丰富空间的同时给游人带来特殊的感官体验,激发其游赏兴趣。2.3.2文化性和参与性为了满足人们对景观的全身心的充分享受,对景观的研究与设计也必须是三维立体的、全方位多视角的。然而长久以来,对社区公园景观的研究和设计,一直都把注意力放在空间形态、功能布局等视觉和使用功能方面,而忽视了参与性。对于现代人而言,单纯的观赏性景观已无法满足对于环境景观的要求,而参与性的景观进入人们的视野后,十分受欢迎。同时,生态是景观的基础,而文化则是景观的灵魂,在社区
24、公园的设计中如何发掘、如何表达文化,应该成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化可赋予景观生命力和活力的同时,作为最为贴近居民生活的公园绿地,应充分发挥其公共绿地的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宣教、科普功能。建议措施:(1)充足的健身器材及空间,保证居民公共活动和集体活动的空间,提高社区公园的公共福利水平;(2)设置具有参与性或娱乐性的景观小品,如各类小型的旱喷、沙池等;(3)在构筑物或景观细部的处理上融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内涵(社区文化或公园主题):雕塑或某一元素在景观中的反复出现,使游人在游赏过程中,受其启发,产生联想,在心理层次上与景观产生互动性。(4)通过指示牌、小品、铺装等造园元素普及科普知识,在儿童和
25、青少年游玩的过程中寓教于乐,最大限度的发挥社区公园的社会效应。2.3.3保健性现代人们对环境的关注,逐渐由观赏过渡到生态及健康的层面上来。而社区公园这一贴近生活的公园绿地定将成为人们首先的关注目标。因此要设计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那么保健功能同样将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建议措施:(1)现在的社区公园对于保健功能有所注意,但开发力度还不够,仅仅做到了一定的健身设施和活动空间,但同时却存在健身设施的不完备和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从空间的多层次开发利用和与景观小品结合的方向入手,增加活动空间和健身设施。(2)植物是扩大这一功能且较为经济实用的,植物不仅可以营造小气候,同时可以改善
26、环境健康指数。在注意植物对于环境的安全性的同时,设计师们也应将其天生所具有的保健功能组合、放大。2.3.4经济性随着对于环保的关注,极简主义、低碳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追捧。在景观表现中,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等等,既是生态问题,也是经济问题,设计师们以及开发商们也渐渐的将目光聚集于此。因此追求经济与美观并重必将成为社区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建议措施:(1)利用现代技术在小品、设施等的设计方面运用环保材料;(2)开发以自然能源为动力的基础设施,并对其进行形态设计,使之与景观能充分融合;(3)设置可循环利用小品或可拆卸的景观小品:如移动树池、移动花坛等。不仅可保障
27、景观小品的循环利用,更由于其位置、形态的改变给游人带来与之前不同的新奇感受。如今,社区公园的意义已不局限于具有休闲娱乐的公园绿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开放,其已经成为了人们认知环境、享受生活的主要领域。就如奥姆斯特德说的那样:“在这里,人们能够融合在一起,无论穷人还是富人,老人还是孩子,每个人的存在都增加了其他所有人的快乐”。社区公园也渐渐跳出了“广场+绿地+健身器材”的简单造园模式,园林创作思维在科技高速发展和信息不断更新的现实面前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态的、人文的、极简主义的、后现代的各种思潮正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各放异彩,设计者和使用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文化性、参与性、保健性和经济性在设
28、计中的体现,同时传承我国优秀的造园艺术,融合现代设计思想,创造出真正属于民族、属于时代的城市园林作品。2.4需求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综合性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是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重要体现。所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综合公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景观绿化建设是在对现状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南岸区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吸收国内外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的先进理念,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区中各类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各类景观绿化建设,达到保护和改善南岸区生态环境,优化人
29、居环境。项目的实施,将解决社区人居环境,达到净化、美化有关要求。由于环境的改变、生活条件的改变,居民人群层次将提高,将会使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层次和经营方式得到改变,从而使居民的经济收入、文明程度、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重庆市南岸区市政园林管理局适时提出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尽快完善片区的建设工程,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本项目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力举措,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81第3章 项目建设条件3.1建设条件3.1.1社会经济状况2016年,南岸区国民生产总值达465.6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
30、加值4.8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0.1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0.7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经济结构比为1.0:62.3:36.7。3.1.2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南岸区位于东经106314-106472、北纬29272-29372之间,区境西部、北部频临长江,与九龙坡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隔江相望,东部、南部与巴南区接壤。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和重庆中央商务区(南部)位于辖区内。2、地形地貌南岸区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区,背斜、向斜平行分布,构成低山、丘陵、平坝、河流的组合地貌特征。低山主要分布在南山、黄桷垭、广阳三个镇。丘陵主要分布在南坪、鸡冠石
31、、峡口、长生桥、迎龙、广阳7个镇及沿江6个街道。平坝面积小,零星分布,其中以广阳坝上坝、下坝和铜元局等地面积较大。3、气候环境南岸区地处亚热带季风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冰雪少,风小日照少,湿度大,云雾多,春早夏长,秋短冬暖,四季分明,多年年平均气温18.5C,无霜期347天,降雨量1097.8毫米,雾日67.8天。3.1.3建设资源建筑材料是各项建筑工程的重要物质基础,任何一项工程中,用于建筑材料的费用都在总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此外,建材的质量、品种及规格都直接影响着各项工程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建设过程中许多技术问题的突破,往往依赖于材料问题的解决,而
32、新材料的出现,又促使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的革新。因此,生产、流通及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主要消耗的建材有水泥、沙子、石子、石灰、管材及其他辅助材料。建材的选购在兼顾质量与价格的前提下,就地取材,择优选购。各类建材要有出厂(场)合格证或检验报告,同时要得到技术监督部门的认可方得使用。3.2项目建设地点项目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北邻东海长洲小区,西接路,东临轻轨公司车辆段用地。占地面积约9063平方米,为老居民区拆迁后留下的荒地,台地层叠,高差明显,规划将其定位为服务周边居民的社区公园。3.3建设区现状3.3.1建设现状综述1、地形分析整个场地东高西低,由路人行道起
33、层层抬升。最低点269m,最高点297m,高差达28m。形成了数个相对平缓的台地,可以作为布置功能场地的空间。2、现状分析场地北侧通过坡道不人行道相连,相对平缓,可以作为老年人和儿童活动的空间。场地中南部有拆迁后留下的建筑地基,可以作为运动场地的布置区域。此外,场地内有多株大树,可以保留作为绿化景观塑造的骨架,应当充分加以利用。3、交通分析现状场地出入口主要集中在路人行道一侧,有多条梯道相连,显得比较杂乱,现有建筑也严重影响行人的安全通行。此外在场地北侧有一条小径,亦可以直通场地制高点。轻轨公司拟建围墙对场地东侧进行了切割,使本宽裕的公园更加捉襟见肘。第4章 建设内容4.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
34、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落实区“8337”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的要求,以南岸区生态环境规划为依据,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巩固和发展南岸区园林城市成果,大力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加快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程,进一步完善城镇的绿化系统,促进和林各县园林绿化实现率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4.2基本原则(1)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先,突出重点的原则。以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为基础,以保护管理、科研监测与宣教、基础设施建设、湿地生态恢复为重点。(2)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在保护好现有湿地资源的前提下,探索湿地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的模式。
35、(3)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4)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提高项目建设科技含量的原则。(5)坚持多层次、多渠道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和恢复投入原则。(6)高标准起步,坚持建设方案的先进性与可操作性4.3建设目标(一)景观目标1、充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城市景观的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服务于南岸区城市的功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通过景观绿地的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人居环境;3、通过园林城市的建设,促进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4、因地制宜地布设各类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全面控制工程及其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恢复和保护项目区内的植被和其它
36、水土保持设施,有效治理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绿化、美化、优化项目区生态环境,促进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二)经济目标本项目的开发建设是完善南岸区基础设施的又一总要组成部分,以绿化带的建设为契机,提升周边地块价值,带动周边多元景观,体现当地地域和文化特色,提供一种发扬传统文化、培育新文化的场所和氛围。(三)社会目标结合南岸区的发展属性,完善城市功能,使之成为设施完善,适合于各种市民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四)文化目标塑造多元景观,体现当地地域和文化特色,提供一种发扬传统文化、培育新文化的场所和氛围。(五)生态目标以生态建设为契机,充实城市的绿化资源,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
37、的人居环境。4.4建设内容土建工程休闲廊架40羽毛球场164篮球场425彩色混凝土926服务建筑66景墙m21透水砖1308社区小剧场123挡土墙m220绿化工程绿化工程m25974配套设施园林小品项1安装工程项1土石方m60049计划利用现有地形布置活动场地,包含入口小广场、社区小剧场,羽毛球及室外健身场地,配套廊架、坐凳、卫生间和健身步道等服务设施。 鸟瞰图第5章 工程技术方案4.1设计依据1、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第100号;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1997);3、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 4、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 第 112 号;5、风景园林绿
38、化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实用手册;6、室外给水系统设计规范;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8、城市绿化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9、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4.2设计范围本项目建设区位设计范围:社区公园位于南岸区路,北邻东海长洲,面积约0.85公顷。场地东侧为大面积陡坡。所处环境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很大,作为一个市民休闲活动的公园很合适。4.3设计策略1、充分利用现有地形,避免大挖大填现状场地高差明显,地形复杂多变,有大量的堡坎不坡地。设计构图尽量利用现有台地关系和平整空间,在保证社区公园必备功能的基础上,尽力避免新增高挡墙和大体量挖方填方,节省工程造价,减少对山地生态环境的破坏。2、合理组织功能、优化空间布
39、局贴近周边居民的实际需求,将场地划分为入口集散区、亲子活动区、运动健身区等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域,满足休闲漫步、球类运动、器械健身、亲子互动、登高观景、如厕售卖等综合性功能。临城市道路一侧作适当的退让,保证人行道的畅通,优化集散功能。3、保护现有大树、利用原有建材、传承场所记忆设计注重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利用,对现有大树进行了落点不原地保留,能在短时间能回复绿化景观效果。将撤出现有建筑后留下的红砖青瓦作为新增石笼挡墙的填充材料,既践行了重复利用低碳化景观的理念,又传承了场所的记忆。4.4设计定位以现状地形及植被为依托,以简洁现代构图为风格,以低建设维护成本为基础,集休闲漫步、球类运动、器械健身、亲
40、子互动、登高观景、如厕售卖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公园。4.5项目总平面布置图4-1 总平面图 图4-2 功能分区图 图4-3 交通流线组织图4.6地形设计地形设计可分为齐整式(规整式)地形和自然式地形。本项目地形为采用自然式,结合周边现有道路标高的起伏变化。4.6.1 地形设计原则1、利用和模仿自然风景通过对地质结构的分析,了解地形和水系的关系,了解地貌形成的原因和地貌变化的过程,规划出可供使用的景观,设计合理的配套园林元素,进行人文化的建设,形成一个园林风景区。2、合理利用原地形园林环境的建设,对原有地形的改动越小越好。3、景观地形以人为本考虑容纳使用人员的设施和建筑,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
41、。在空间上要有远、近的不同视点,既可在近处观赏,又可在远处观赏到整体景观效果,利用地形引人入胜。4、补充地形上的不足对部分地形上的不足可以利用植物补充和改造,并充分利用地形上原有树木,既体现景观的历史,又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4.6.2 设计方案本项目场地较为平坦,为了突出自然风景及减少土方工程量,依据周边道路标高进行土方平衡,尽量减少土方外运及回运。绿化场地东高西低,场地内土方内部可以满足平衡的要求,不需外运。4.7硬化铺装设计4.7.1 规划原则园路应以总体设计图纸为依据,来确定路宽以及路面结构,道路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与地形、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
42、图;(2)创造连续展示道路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3)路的转折、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园路施工按坐标和方格网放线,保证曲线流畅,结合自然。所有园路、广场均应根据地形设计排水坡度。广场道路不同面层材料之间结合应注意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和整体性。各层表面对水平或设计坡度的偏差不应大于10mm,所有广场胀缩缝每6米双向设置,道路胀缝每30米长设一道。道路及铺装场地应根据不同功能要求确定其结构和饰面,面层材料应与绿带风格相协调,并宜与城市车行路有所区别。绿带出入口及主要道路宜便于通过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其宽度及坡度的设计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中的有关规定。根据绿
43、带总体设计的布局要求,确定各种铺装场地的面积,铺装场地应根据集散、活动、演出、赏景、休憩等使用功能要求作出不同设计,安静休憩场地应利用地形或植物与喧闹区隔离。4.7.2园林道路的设计功能1、在入口附近或其他规整式园林中的主要景物附近,使用直线道路。2、在主要景点或汇总线路(出口),使用集中和归顺道路。3、在自然式景物附近,使用弧线或自然弯曲道路。4、在较陡的山坡上,为了减少上山的疲劳感,使用盘曲道路。5、如山体不太大,可以绕行观景,则使用环山而上的环曲道路。6、当景点多、地区小,无法安排循环路线时,使用有主、次的分支道路,一条主要道路通主景,次要道路通各个次要景点。7、在自然式园林中,可使用相
44、对隐蔽的小园路,穿林而过。8、在地形复杂的地方,根据景区需要,可使用有特殊效果的道路,例如,乱石道、订步、独木桥等。9、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可以作为临时停车场使用。10在需要养护时,通行轻型的养护用小车4.7.3园林道路的设计要求主路:由于行人量不大,本项目园路宽度选择2m宽,与周边现有人行道相结合,主要为行人而用,禁止车辆通行的,在需要养护时,通行轻型的养护用小车。园路的坡度要符合使用者的要求。当景点多、地区小,无法安排循环路线时,使用有主、次的分支道路,一条主要道路通主景,次要道路通各个次要景点。在主要景点或汇总线路(出口),使用集中休闲平台及出入口,供行人参观景点及休息。2、曲折程度除了在主
45、出口或规则式景点附近,一般自然式园林中园路都是曲折的。园路曲折不能过分,故意造作,要注意弯曲的半径,不要完全相同,应根据地形边线或自然圆弧设置,不要设计断头路,除非园路尽头有景点。3、交叉要点与转弯半径行车园路的交叉,最好与市政道路要求一致,不管正交、斜交,必须道路中线相交。交叉的对角应相同。转弯处要设足够大的圆角,考虑到车辆的长度,行驶的速度。4、适宜的坡度与踏步自然式园林地形本来就有起伏,园路跟随地形起伏。园路要考虑横坡和纵坡,横坡主要为了排水,一般在2左右,一般游人是感觉不到的。纵坡跟着道路方向,6一下的坡度,可视为平地,但6-25的坡度,行人已会感到费劲,还要考虑路面打滑问题。30以上的坡必须考虑踏步和台阶。踏步必须按规范设计踏步高度及踏步宽度。考虑无障碍设计的道路坡度不应大于12。5、路面艺术路面的艺术表现是形式、材料、花纹、色彩等多方面的。确定路面形式是最重要的,要根据功能要求确定形式,然后确定使用的材料、花纹、色彩等,最后确定路基要求以及路面制作的工艺、工序。整体路面有一般混凝土路面、带图案的混凝土路面、洗石子路面,磨石子路面、混凝土印花路面、卵石嵌装路面、一般沥青路面、透水沥青路面等。板块路面有大理石板材路面等。4.8绿化建设方案在景观绿化工程中,特别要注重生态配置,不单从景观考虑,更要考虑怎样配置才能使绿化的生态效益最大化。此外,在景观绿化中要坚持物种多样性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