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梵尼兰 文档编号:490394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04月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卷(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A ).查特斯B.奥利沃C.博比特D.施瓦布2.1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 D )A.进步主义课程B.要素主义课程C.永恒主义课程D.学术中心课程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A )A.拉特克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斯太克4.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D )

2、A.复习B.呈现C.拓展D.方法5.杜威在其1902年出版的著作中曾针对传统教学割裂儿童与学科而使儿童完整的经验被肢解的问题,提出在经验的基础上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这本不朽名著是( A )A.儿童与课程B.民主主义与教育C.我的教育信条D.明日之学校6.现代课程之父泰勒在20世纪初所创立的课程开发模式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其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 A )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表现模式D.普遍模式7.斯藤豪斯认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 B )A.目标原则B.过程原则C.评价原则D.组织原则8.奥苏贝

3、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了( C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9.“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指的是奥苏贝尔所说( B )A.好奇心B.认知驱力C.附属驱力D.自我驱力10.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理论是( C )A.潜在发展区B.实际发展区C.最近发展区D.现有发展区11.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D )A.高速度原则B.高难度原则C.小步子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12.“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

4、 B )A.行为目标B.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体验性目标13.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三种典型观点,它们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 C )A.统一论B.平行论C.超越论D.独立论14.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课程开始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 C )A.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C.学习者的经验D.学习过程的价值15.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是属于( C )A.综合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科目本位课程D.学术中心课程16.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念、方法、技能、价值观与( A )A.原理B.过程C.学生D.教师17.把学

5、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分成各部分,在不同的学习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由此形成一个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这种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称为( C )A.课程要素B.课程组织C.课程结构D.课程目标18.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 D )A.裴斯泰洛齐B.福禄贝尔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19.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可称为( D )A.直线式课程B.螺旋式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20.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每一个人自主展开问题解决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 B )A.分组

6、学习B.个别学习C.同步学习D.交差学习21.从课程计划到课程实施之间还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环节通常称为( D )A.课程计划B.课程变革C.课程实施D.课程采用22.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或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 A )A.课程与教学的评价B.课程与教学的实施C.课程与教学的目标D.课程与教学的内容23.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这种评价称为( B )A.目标本位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24.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7、这种评价称为( D )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质的评价D.量的评价25.主要受艺术、人文学科、社会理论的影响而产生,揭示了“量的研究”之“客观性”假设的虚假性甚至欺骗性,确立了研究者价值参与的合理性,尊重研究对象之个别性与独特性,摧毁了“多数”对“实在”的专断。这种课程研究的方法称为( B )A.量的研究方法B.质的研究方法C.纵向研究方法D.横向研究方法26.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的世界,称为( C )A.科学世界B.儿童世界C.生活世界D.成人世界27.认为人的心灵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而外部世界则没有任何独立性,那么这种建构

8、主义就是( A )A.激进建构主义B.社会建构主义C.信息加工建构主义D.社会文化认知观28.从研究内容看,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研究,趋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从研究方法看,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趋向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整合。这是( C )A.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B.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C.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D.社会研究的发展趋势29.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上。这是( A )A.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B.文化研究

9、的发展趋势C.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D.社会研究的发展趋势30.“泛智课程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创立者为( C )A.赫尔巴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卢梭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答:(1)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2分)(2)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是兴趣与方法。(2分)(3)活动教学与实物教学是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2分)32.试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答:(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2分) (2)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2分) (3)强调学生“

10、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1分)(4)强调本身就能促进学生经验生长的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1分)33.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答:(1)管理主义的倾向。(2分)(2)忽视价值的多元性。(2分)(3)过分依赖科学范式。(2分)34.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答:(1)容易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1.5分)(2)容易导致忽略火热的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1.5分)(3)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和划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1.5分)(4)学科课程变革起来难度较大。(1.5分)35.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答:(1)

11、客观实在是外在于人的心灵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分)(2)知识是对“客观实在”的摹写或反映,知识因而是客观的。(2分)(3)教学过程即是传递客观知识的过程。(2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试分析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及它的优势与局限。答:“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2分)价值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本质.上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它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产出课程与教学的目标。“生成性目标”是过程取向的。(3分)优势:(1)“

12、生成性目标”取向消解了“行为目标”取向所存在的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之间的二元对立。(1分)(2)学生有权利也能够决定什么是最值得学习的,当学生从事与自己的目标相关联的学习的时候,他们会越来越深入地探究。(1分)(3)基于“生成性目标”的课程必然会促进终生学习。(1分)局限:(1)运用“生成性目标”就意味着教师要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但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1分)(2)即使有许多教师受过对话方面的训练,也不可能运用这种互动性教学方法,因为这需要额外的计划和努力。(1分)(3)学生有时并不知道学习什么对他们是最好的。(1分)(4)基于“生成性目标”的课程与教学太开放了,学生很

13、难发现学科的适切性。(1分)37.论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答:(1)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2分)展开:酌情给分(2分) (2)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即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2分)展开:酌情给分(2分)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2分)展开:酌情给分(2分)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38.下面记录的是苏格拉底与青年尤苏戴莫斯的一段关于“正义”的对话: “虚

14、伪是人们中间常有的事,是不是?”苏格拉底问。 “当然是,”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么,我们把它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苏格拉底问。 “显然应该放在非正义的一边。” “人们彼此之间也有欺骗,是不是?”苏格拉底问。 “肯定有”,尤苏戴莫斯回答。 “这应该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当然是非正义的一边。” “是不是也有做坏事的?” “也有”,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么,奴役人怎么样呢?” “也有” “尤苏戴莫斯,这些事都不能放在正义的一边了?” “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的一边,那可就是怪事了。” “如果一个被推选当将领的人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人民,我们是不是也能说他是非正义的呢?” “当然不能。” “那么,我们

15、得说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 “当然” “如果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怎么样呢?” “这也是正义的。”尤苏戴莫斯回答。 “既然我们已经这样放了,我们就应该再给它划个界限:这一类的事,做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但做在朋友身上,却是非正义的,对待朋友必须绝对忠诚坦白,你同意吗?”苏格拉底问。 “完全同意”,尤苏戴莫斯回答。 这段对话反映了教学方法中的哪一种典型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其性质如何?组织与引导这种教学方法需要什么策略?答:教学方法:教学对话法。(2分)教学对话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2分)性质:(1)教学对话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的。(2分)(2)教学对话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2分)(3)教学对话以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为特征。(2分)基本策略:(1)恰当的提问。(1分)根据材料展开,酌情给分。(2分)(2)创设对话情境。(1分)根据材料展开,酌情给分。(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0年04月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梵尼兰)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