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学校备课教学设计模板学科语文年级五课题村晚课时共( 1)课时 第(1 )课时一次备课教师二次备课教师审批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漪”,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村晚。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检测导入( )分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交流: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导入课题。我
2、们今天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3.简介作者。学生自由阅读。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4.理解课题。(1)指名解题。(2)小组交流: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5.谈话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雷震一起去欣赏乡村傍晚的景色。导学探究( )分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学生
3、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漪”。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图片后自由朗读全诗。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1)交流学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
4、寒漪。从首句中的“草满池塘”你了解到什么?从“水满陂”你又了解到什么?(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从“草满池塘水满陂”一句你感受到什么?次句“山衔落日浸寒漪”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要用“衔”字呢?(用一个“衔”字,形象地展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景。)“寒漪”指什么?(指的是让人感到寒意的的水面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教师小结:这首诗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5、2)交流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场了。一名同学读这句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画面。“牧童”是指什么人?看看插图上的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从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你感受到牧童的什么性格特点?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教师小结:这首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诗家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测评反馈( )分一、按要求填空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 )、似被山含住的红红( )以及放牛回家的( )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 )和( )之情。二、根据意思写出诗句。1.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小结拓展( )分1.交流了解朗读节奏。2.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3.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板书设计村晚宋 雷震儿童 天真 无忧无虑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