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个朝代建立这个朝代建立时间时间?建立者建立者?第第1414课课明朝的统治明朝的统治2020春季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明朝的建立一、明朝的建立请同学们读教材请同学们读教材6666页,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页,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 1、背景:、背景:建立时间:建立时间:建立者:建立者:都城:都城:13681368年年朱元璋朱元璋应天府应天府(明太祖)(明太祖)(今南京)(今南京)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
2、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的开国皇帝还有谁?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汉光武帝刘秀2、明朝建立:、明朝建立:(1368-1398年在位)年在位)明朝的疆域看课本看课本67页图页图国家初建,政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加强君权呢?1 1、明太祖为什么要改革官制?、明太祖为什么要改革官制?二、朱元璋强化皇权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2 2、明太祖改革的目的?、明太祖改革的目的?巩固统治,强化皇权。巩固统治,强化皇权。取消
3、行中书省,设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三司”。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司法)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务)都指挥使司(军务)中央中央(1 1)在地方:)在地方: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结果:皇帝将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收归中央。结果:皇帝将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收归中央。3 3、措施:、措施: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皇帝皇帝吏吏户户礼礼兵兵刑刑工工(2 2)在中央:)在中央:思考:行省制度始
4、于什么朝代?丞相设立于什么朝代?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丞相设立于什么朝代?皇皇 帝帝丞丞 相相吏吏 户户 礼礼 兵兵 刑刑 工工改制前改制后中中 央央行中书省行中书省布政使司(民政和财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政)按察使司(司法)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务)都指挥使司(军务)改制前改制后问题思考问题思考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权力的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与地方的,通过分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了皇权。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
5、分为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将军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统归兵部。(3 3)军事上:)军事上:结果:结果: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钱宰玩牌钱宰玩牌 有个很有名的故事。洪武年间,吏有个很有名的故事。洪武年间,吏部侍郎钱宰见朱元璋,朱元璋问他昨晚部侍郎钱宰见朱元璋,朱元璋问他昨晚干什么了,这官员说,和同僚玩牌,可干什么了,这官员说,和同僚玩牌,可是丢了牌,结果不欢而散。结果朱元璋是丢了牌,结果不欢而散。结果朱元璋拿出了一张牌,钱宰一看,正是丢了的拿出了一张牌,钱宰一看,正是丢了的那张。那张。历史小故事:一次大学士宋濂上
6、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朱元璋通过历史小故事:(4 4)监察上:)监察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目的:监视官民目的:监视官民职能: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职能: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发展:明成祖成立发展:明成祖成立东厂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厂卫”。厂卫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三、科举考试的变化三、科举考试的变
7、化始创于始创于隋朝隋朝,经经唐朝唐朝发展,发展,在在宋朝宋朝鼎盛。鼎盛。科举考试的变化(表现)科举考试的变化(表现)(1 1)考试内容的变化:)考试内容的变化: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四书”“”“五经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四书集注为标准;为标准;(2 2)考试文体的变化)考试文体的变化答卷的文体必须采用答卷的文体必须采用“八股文八股文”。所谓八股文,指每篇文章包括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末股。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史称史称“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明末著名学
8、者顾炎武:“八股之害等于八股之害等于焚书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咸阳之郊-”1、摧残人才,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禁锢思想,使应试者成为皇帝旨意的使应试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顺从者。材料一、材料一、积极影响:使考试更加规范化。积极影响:使考试更加规范化。但是:但是:年代年代世界主要世界主要科技发明科技发明中国中国占百占百分比分比汉代汉代时期时期45(件)(件)2862隋唐隋唐时期时期45(件)(件)3271 宋元宋元时期时期67(件)(件)3857 明清明清时期时期472(件)(件)194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似泥烂似泥-三句承题,两三句
9、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三通通”“”“四史四史”是何等文章,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清)徐大椿(清)徐大椿2、对我国的、对我国的 、发展造成严重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危害。材料二材料三思想思想科技科技文化文化四、经济的发展四、经济的发展(1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南美洲的的玉米、甘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薯、马铃薯、花生和和向日葵向日葵等。等。(2 2)手工业:)手工业:棉纺织业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苏州是明代的是明代的丝织业丝织业中心
10、;中心;景德镇景德镇是全国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所产的的制瓷业中心,所产的青花瓷青花瓷畅销海内外。畅销海内外。丝丝织织品品山山茶茶禽禽鸟鸟图图景德镇景德镇(3 3)商业:)商业:北京北京和和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山西的晋商、安安徽的徽商徽的徽商。徽商故里晋商经营的票号徽商故里晋商经营的票号徽商故里晋商经营的票号徽商故里晋商经营的票号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的建立考试内容:四书、五经科举考试的变化答题观点: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厂卫制度: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答题格式:八股文经济的发
11、展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明朝的统治随堂训练随堂训练 1.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璋皇帝,应去()A.A.南京南京 B.B.北京北京 C.C.西安西安 D.D.洛阳洛阳 2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A.诗赋诗赋 B.B.三通四史三通四史 C.C.前四史前四史 D.D.四书五经四书五经3.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A.A.东厂东厂 B.B.西厂西厂 C.C.锦衣卫锦衣卫 D.D.内阁内
12、阁ADC4.4.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A A、景德镇、景德镇 B B、越州、越州 C C、杭州、杭州 D D、邢州、邢州A5.5.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玉米 甘薯甘薯 马铃薯马铃薯 花花生生 向日葵向日葵A A、B B、C C、D D、D6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该卷肯定涉及哪些内容()A经济政策 B时事评论 C诗词歌赋 D四书五经7明朝时,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哪座城市成为丝织业中心()A苏州B广州C南京D杭州DA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
13、4课:明朝的统治(共28张PPT)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共28张PPT)明朝加强君权措施?讨 论 回 答: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共28张PPT)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共28张PPT)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课后活动答:利: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强化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弊:废丞相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空前加强名全国政务最后都集中在皇帝身上,遇到了重大问题无处商量;军国大事由皇帝有人来裁决,决策难免失误,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国家兴衰维系于皇帝的个人素质,不利
14、于国家和政府效能,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共28张PPT)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共28张PPT)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起深刻的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机一样,并不是经常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个体的文化习惯的改变、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还是特定群体或特定社会某些文化特质或文化理念的一般意义上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更新,都不能算作文化转型.3.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观念
15、、文化理念、价值体系、文化习惯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转变,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4.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最深刻的文化转型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在自发的经验型的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这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的现代化或人自身的现代化。5.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我们生活世界中的具体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即使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也会或快或慢地变化,一些习惯、惯例、文艺形式、仪式等等甚至在总体文化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也会自己经历生灭的变化。6.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7.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8.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