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犯罪学(一)试卷(课程代码002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称为( B )A.狭义犯罪学 B.广义犯罪学C.犯罪原因学 D.犯罪预防学2.保罗费尔巴哈对犯罪学思想的贡献是提出了( B )A.犯罪预防论 B.心理强制说C.犯罪对策论 D.自然犯罪理论3.“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提出这一论断的学者是( B )A.胡顿 B.李斯特C.菲利 D.塔尔德4.推导出著名的“犯罪饱和法则”的犯罪学家是( B )A.加罗法洛 B.菲利C.萨瑟兰 D.弗
2、洛伊德5.把握犯罪现状、结构和变化趋势而采取的借助专门的方法和手段对犯罪现象量化调查和 分析的方法,称为( B )A.犯罪统计 B.犯罪测暈C.犯罪暗数 D.犯罪预测6.作为犯罪学研究步骤之一的研究设计阶段,包括道路选择和( B )A.资料收集 B.工具准备C.文献研究 D.资料处理和分析7.家庭环境对犯罪的影响表现在( B )A.对个体体质发育的影响 B.对个体人格形成的影响C.对个体生理异常的影响 D.对个体脑组织损伤的影响8.边沁学说的核心是( C )A.性善论 B.性恶论C.功利主义理论 D.进化论9.不属于犯罪现象的内容的是( D )A.犯罪状况 B.犯罪特点C.犯罪规律 D.犯罪原
3、因10.对相对暗数表述正确的是( D )A.是指实际发生并被纳入统计的犯罪数量B.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C.是指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发生的犯罪数D.是指已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11.关于犯罪人的分类表述错误的是( D )A.以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为标准,分为常态犯罪人和病态犯罪人B.以情绪状态为标准,分为预谋犯罪人和激情犯罪人C.以反社会程度为标准,分为初犯、偶犯、累犯、惯犯、职业犯D.以组织形式为标准,分为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黑社会组织12.关于具体生活环境对犯罪行为影响表述的是( A )A.对个人的行为产生间接影响B.对人的社会化有重要影响C.对人
4、的心理活动产生激发或控制作用D.既能诱发人的犯罪动机,又能为犯罪结果的实现提供便利条件13.一定时空内犯罪数与人口数之比,称为( B )A.犯罪数 B.犯罪率C.犯罪明数 D.犯罪暗数14.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 D )A.西南倾斜的现象 B.东北倾斜的现象C.西北倾斜的现象 D.东南倾斜的现象15.根据被害人是否已遭受侵害或承担了被害后果,可将其划分为( B )A.无责性被害人勾有责性被害人 B.既然被害人与潜在被害人C.机会性被害人和状态性被害人 D.直接被害人和间接被害人16.因同一犯罪使范围广泛的不特定的被害人遭受侵害的现象,称为( D )A.多次被害 B.重复被害C.再
5、次被害 D.共同被害17.为避免良心的谴责和对违法行为的约束,消除罪恶感,许多犯罪人会借助于( A )A.被害人的非人格化和中立化技巧 B.被害人责任C.犯罪被害现象 D.被害反应18.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根据损失与犯罪行为的关联,分为( D )A.货币损失与实物损失 B.机械性损失与物理性损失C.被害人的非人格化和犯罪中立化现象 D.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19.最先提出被害人与犯罪人互动关系的学者是( A )A.汉斯冯亨悌 B.阿道夫雅克凯特莱C.本杰明门德尔松 D.理帕克斯查德斯20.被害人与犯罪人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使犯罪得以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称为( B )A.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模式 B
6、.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C.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规律 D.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转换21.犯罪社会学的核心是( B )A.解释犯罪行为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 B.解释犯罪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C.解释人的身体形态与犯罪的关系 D.解释人格与犯罪之间的关系22.不属于犯罪社会学的理论是( B )A.学习理论 B.情绪冲突理论C.失范理论 D.文化冲突理论23.法国犯罪学家塔尔德学说的核心是( B )A.同心圆说 B.模仿论C.日常活动理论 D.生物遗传说24.社会控制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B )A.克洛沃德和奥林 B.雷克利斯和赫希C.萨瑟兰和班都拉 D.沃尔夫冈和费拉珂蒂25.犯罪学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7、( A )A.青少年和中下层人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C.男性犯罪的成因 D.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26.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的创始人是( A )A.威廉姆邦格 B.斯蒂芬施皮策C.昆尼 D.埃德温利默特27.2015年1月,法国经历了多起恐怖袭击和人质劫持事件,最终在警方果断的突袭后结束。然而,有17条无辜生命离去。这种不具备被害性,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者,称为( C )A.潜在性被害人 B.状态性被害人C.机会性被害人 D.有责任的被害人28.在挪威著名的开放式监狱巴斯托监狱,囚犯每年享有18天外出探亲假,有孩子的囚犯假期更长达一个月。法国、德国实行“监外走廊”,允许罪犯受雇
8、于监狱之外的公司企业。 这些做法主要反映了罪犯矫正的( D )A.人道化原则 B.个别化原则C.教育化原则 D.社会化原则29.美国执法机构为了预防抢劫便利店犯罪,采取了一些限制现金持有最、加强灯光亮度、 清除视线障碍和培训职员等措施。这些措施的运用属于( D )A.三级犯罪预防理论 B.刑罚预防理论C.实证学派的预防理论 D.情境犯罪预防理论30.广西宾阳被称为中国QQ诈骗第一村,从2008年开始,QQ诈骗开始在宾阳县城周边的村庄里展开,然后师傅带徒弟、徒弟又传徒弟,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到更多村子。2011年覆盖到芦圩、宾州、黎塘、新桥、邹汗、思陇等10多个乡镇,先入行的“Q仔”日渐发达,一夜
9、暴富的故事在宾阳口口相传,“榜样力量”使得这支队伍迅速壮大。这一现象说明与犯罪行为产生有密切关系的微观社会环境是( C )A.家庭环境 B.学校环境C.社区环境 D.职业环境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1.创伤后应激性障碍:创伤后可能形成创伤后应激性障碍,是一种对超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的反复回忆而引起临床表现害怕、无助、恐惧感的精神障碍,伴有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刺激行为。32.犯罪率:犯罪率是用一定时空内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33.狭义犯罪学:狭义犯罪学是指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的内容。34.定性研究:也称质化研究,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
10、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5.简述龙勃罗梭的犯罪学思想。答:(1)天生犯罪人论。该主张认为:犯罪人是出生文明时代的野蛮人,其生物特征决定了他们出生时起就具有原始野蛮人的心理及行为特征。(2分)(2)犯罪原因论。该主张偏重于用生物决定论来指导犯罪原因研究。当然,其中也不排斥先天遗传、自然气候、社会因素对个人犯罪行为发生的影响。(1分)(3)犯罪人类型论。该主张将犯罪人分为天生犯罪人、有犯罪倾向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激情犯罪人和机会犯罪人五个类型。(1分)(4)犯罪对策论。该主张包括对天生犯罪人实施的社会防卫论、对犯罪人
11、的鉴定和识别,对刑罚制度的改革建议等内容。(1分)36.简述既然被害人与潜在被害人的区别。答:(1)根据被豁人是否已遭受侵害或承担了被害后果,划分为既然被害人和潜在被害人。(1分)(2)这一划分是为了区别两类被害人的预防措施。(1分)(3)既然被害人主要是通过公正的裁判、恰当合理的赔偿、补偿和援助、降低被害后果,避免被害人的恶性转化和重复、多次被害。(1分)(4)对于潜在被害人则是改变、防范其被害性,减少和避免被害的发生。(1分)(5)以潜在被害人为对象的被害预防比针对既然被害人的预防更具有积极作用。因为对潜在被害人的预防是被害前预防,对既然被害人的预防只能是被害后预防,防患于未然的被害前预防
12、效果显然超出已经承受了犯罪后果的被害后预防。(1分)37.简述刑事司法对策的主要范畴。答:从广义角度,刑事司法政策包括刑事侦查政策、刑事起诉政策和刑事审判政策;狭义角度,就是刑罚裁量政策,也就是量刑政策。(1分)(1)确立合理的刑事诉讼理念。(1分)(2)保证侦查的合理性。(1分)(3)增强量刑的合理性。(1分)(4)允许并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实现个别公正。(1分)38.简述现代犯罪生物学研究的基本理念。答:(1)不认为单一的生物或心理特征可以合适地解释所有的犯罪行为。(2分)(2)不重视犯罪的法律定义。(1分)(3)不认为生物或心理特征本身会使一个人犯罪,而是认为是上述特征与环境的互动才会使犯
13、罪发生。(2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分)39.(本题10分)试述刑事惩罚对策与犯罪预防对策的联系与区别。答:(1)联系:二者的制定主体及实施所依靠的强制力基本相同。(2分)(2)区别:二者的核心内容不尽相同。(2分)二者的内容范围不尽相同。(2分)二者的运用手段不尽相同。(2分)二者与刑事法律关系不同。(2分)40.(本题13分)结合环境预防犯罪观,试述情境犯罪预防的主要措施。答:(1)环境预防犯罪观,是指从预防犯罪的角度,建筑学家和地理学家提出的从城市建筑设计、土地使用、空间分布的角度寻求影响犯罪的因素的观念。(2分)该观念认为:犯罪人往往根据环境机会和情境抑制因素选择犯罪的时
14、间和地点。因此,应侧重一 通过环境设计和一定的监视系统来减少犯罪机会,预防犯罪的发生。(3分)(2)情境犯罪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二种类型:一是增大犯罪代价的措施。(1分)包括:加固犯罪目标、限制特别地区的人口控制、迫使犯罪人转移控制管理犯罪工具等。(1分)二是增加犯罪风险的措施。(1分)包括:由专业执法人员对财产的保卫、对案件的侦破、对犯罪分子的威慑,对社会一般成员进行犯罪监督,培育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防范与监督意识。(1分)三是减少犯罪收益的措施。(1分)包括:转移潜在的犯罪目标,在贵重物品上做永久性标志,转移犯罪诱因,建立管理和控制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1分)五、材料分析题(15分)41.
15、“社区矫正”,最初被称为“社区治疗”。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于欧美发达国家,它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一种行刑方式。我国从2003年开始社区矫正试点,2005年扩大试点,2009年全面试行。十多年来,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初步确立,刑法、刑事诉讼法对实行社区矫正作了明确规定,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社区矫正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为深入开展社区矫正提供了法律保障;社区矫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协调配合,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开展;社区矫正机构和队伍得到加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建立了社区矫正管理或执行机构,
16、充实了社区矫正工作力量,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上述保障性条件使得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实践有序推进,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国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84.7万人,解除社区矫正的113.8万人。社区矫正的人均成本只有监禁刑的1/10,社区矫正期间重新犯罪率只有0.2%,促进了社会和请稳定。阅读上述材料,分析社区矫止相对于监禁矫正的积极意义。答:(1)社区矫正体现了刑法的兼抑思想。符合国际行刑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2)社区矫正能有效避免监禁刑的弊端,让罪犯在正常社会环境中保持、发展与自由社会的联系罪犯不脱离家庭共同生活,参加工作。参与社会生活,使其中容易重新融入社会,降低重犯罪。(4分)(3)社区矫正更加关注社区与犯罪人的互动,社区民众参与犯罪人的矫正活动。一方面为犯罪人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有利于自我教育与约束。(4分)(4)社区矫正为国家节约了刑罚经济成本。(2分)(论述内容充分,层次清晰,观点明确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