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属称谓与宗法观念 详析亲属称谓的分类及与详析亲属称谓的分类及与 宗法观念间的关系宗法观念间的关系主讲人:“亲属称谓亲属称谓”的概念的概念1亲属关系的分类及称谓亲属关系的分类及称谓3汉语亲属称谓与宗法制汉语亲属称谓与宗法制4目 录:拓展:英汉两者之间拓展:英汉两者之间5宗法观念宗法观念2一、“亲属称谓”的概念 亲属是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亲属称谓:对血亲、姻亲的称呼,或具有血亲关系、姻亲关系者的互称。二、宗法观念 宗法制,是按照等级制度的原则创立起来的一种血缘组织,其基础和核心是周人所创造的嫡长子继承制,它以家族为中心,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分亲疏。宗法制度强调血缘纽带血缘
2、纽带,尊卑有序、长尊卑有序、长幼有序、尊长特权、男尊女卑。幼有序、尊长特权、男尊女卑。三、亲属关系的分类及称谓第一种:第一种:第一,从语体分析 1、书面语称谓(全国一致);2、口语称谓(因方言不同可能不同)如父亲、北京话叫“爸爸”,广州话叫“老豆”第二,从听话对象分析 1、面称,又叫直称或对称;2、叙称,又叫背称或旁称。第三,从称呼对象分析 1、自称,只用于上辈对下辈说话时;2、他称。第四,从修辞角度分析(旧时常用)1、尊称,令堂,令郎,令爱 2、谦称,贱内,拙夫,犬子,小儿第五,从心理的角度分析 1、常称;2、讳称。只与父母的称谓有关,实际上反映父母的忌讳心理,担心如果用常称,会导致某种神秘
3、力量使孩子夭折。第二种:第二种:现代我国法律上亲属称谓:分为配配偶、血亲和妻亲偶、血亲和妻亲三类。血亲亲属关系见下图。第三种:第三种:根据亲属称谓分为血亲和姻亲血亲和姻亲。见下图。外亲:又称女亲,指女系血亲相联系的亲属。姻亲: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宗亲:以父系血缘为纽带、以得姓始祖为 主根的传承支系关系家族。第四种:第四种:根据血缘关系还可以分为父系、母父系、母系、妻系、夫系系、妻系、夫系。见下图。注意:图中的我为男性。父系称谓分类母系称谓分类妻系称谓分类女子称其配偶为夫,口语称为丈夫;丈夫的父亲称公公,丈夫的母亲称婆婆,口语面称时常随夫称呼;丈夫的兄弟姐妹,自己未生子女时,随夫称呼,
4、自己生育子女后,则随子女称呼;丈夫的其他亲属,一般也都是或随丈夫称呼之,或随子女称呼之。夫系称谓分类四、汉语亲属称谓与宗法制 汉语亲属称谓与传统宗法观念有很大关系。下面从亲属称谓的特点看宗法观念:第一,行辈之别第一,行辈之别 亲属称谓是分辈分的,辈分不同,称谓也不同。中国现代的祖、孙、子、母、女、兄、弟、姊妹、伯、叔、侄、甥、舅、姑、姨、岳、婿、夫、妻、嫂、妇二十多个核心称谓,都是分辈分的。这些核心称谓语可以分为:(l)主要用于长辈称谓:父、母、姑、舅、姨、祖 (2)表示夫妻关系称谓:夫、妻、妾 (3)主要用于平辈称谓:兄、弟、姊、妹、娣、姐 (4)主要用于晚辈称谓:子、孙、甥行辈之别还反映在
5、长辈可以直呼晚辈名字,反之则不允许。第二,长幼有序第二,长幼有序 可以从有关“长幼”的字的并列结构,如“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子孙”等看出。中国传统观念,以长子为重,只有长子才能继承家业及祭祀祖先,家中兄弟之间有着明确的顺序,这点造就了“伯、兄、嫂、弟”这四种亲属称谓的形成。伯:释名:“父之兄曰世父,言为嫡统继世也,又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兄:“祝“的初文,本义为祈祷、祈祝。而后引申 为兄弟“兄”。甲骨文中的“兄”:嫂:尔雅义疏云:“然则妇为卑服之称,嫂是 尊老之号。”弟:白虎通义三纲六纪:“弟者,悌也。心 顺行笃也。”第三第三 ,亲疏有别,亲疏有别 同辈亲属因父系
6、母系亲疏,如伯(叔)舅;父岳父;堂兄表兄。同辈亲属因直系旁系亲疏,如父叔叔,子侄、甥。一些区别词素通常来体现亲属间的亲疏远近关系,如:堂、表、外。堂:北史公孙表传:“二公孙同堂兄弟耳。”表:本义是指的衣服外面的那一面,而后才引申为 “里外”“外”。外:“异姓,故言外。”尔雅释亲:“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第四,男尊女卑第四,男尊女卑 封建宗法制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都是以男子为中心,妇女处于无权的附庸的地位。女性在中国古代的地位与男性是不平等的,这点在亲属称谓上可以体现出来。1、“男前女后”的组合排序 如“夫妻、子女、公婆、兄妹、父母、岳父岳母、夫唱妇随”等等,这种先后顺序实际上就是
7、一种尊卑观念的体现。2、同辈亲属称谓男性和女性的不对等 如:父辈的亲属称谓,男性的分别称伯、叔,区分长幼,女性的则不分长幼笼统地称姑;伯、叔与姑明显的不对等。3、一些地区干脆直接用男性亲属称谓来称呼女性亲属。如:用“伯”称母,“伯伯”称呼伯母。对女性称谓的忽略,表现出女性是从属于男性而存在的,可以看出女性地位的卑下。4、汉语亲属称谓形式中女性词语向“贬化”方向发展。如“婆婆妈妈、三姑六婆、七大姑八大姨”等;称呼妓女:“窑姐儿、咸水妹、花魁娘子”等;称呼某些男人:“娘娘腔”;一些脏话:奶奶的、他妈的、妈嘞个巴子”等。五、拓展英汉两者之间(一)汉英称谓差异(一)汉英称谓差异 (一)汉英称谓差异(一
8、)汉英称谓差异 1、汉语亲属称谓注重辈分,英语则辈分淡化。汉语传统血亲分九族,而英语中与之对应的只有祖孙三代称谓词,如果要表示更高一级的借助形容词“great”或great的重复使用。2、汉语亲属称谓长幼有序,而英语不分。汉语亲属称谓常用数字加称谓词进行排行,而英语中只有“uncle”“aunt”与之对应,难辨长幼。3、汉语亲属称谓亲疏分明,内外有别,而英语含糊不分。(一)汉英称谓差异(一)汉英称谓差异 4、汉语亲属称谓男女分明,而英语中有的男女不分。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英语通用“cousin”。5、英汉亲属称谓中敬称和谦称的使用差异。汉语中谦称与敬称并重,谦称如:在下
9、、犬子;敬称如:令尊、令堂;而西方人崇尚自信,一方面要对别人有礼貌,另一方面要求自己不卑不亢,所以.英语中很少有谦称。Miss、I(二)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因素(二)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因素 1、英、汉民族社会性质的差异所致 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社会,是专制的封建宗法等封建宗法等级社会级社会,显著特点就是:重男轻女、内外有别,长幼有序;而西方受资本主义自由平等思想的洗礼,强调个人权强调个人权利,追求个人幸福,而不注重家庭血缘关系的加强利,追求个人幸福,而不注重家庭血缘关系的加强。(二)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因素(二)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因素 2、英、汉民族政治生活的差异所致
10、 中国是大陆文化、封闭文化大陆文化、封闭文化,古代宗法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高度结合;而西方受资本主义自由、平等的自由、平等的影响较深,认为每个人生而平等,不分贵贱,有利于形成家庭中的平等关系、平等权利和民主气氛。(二)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因素(二)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因素 3、英、汉民族经济生活的差异所致 中国自古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需要人们共同劳作,才能生存,于是就根据亲属关系聚居在一起;西方社会较早发展了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并形成了核心家庭模式,其特点即家庭关系简单,与亲属保持相对独立。(二)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因素(二)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因素 4、英、汉民族思想价值观念的差异所致 中国是集体主义文化集体主义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崇尚家庭关系,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成为人们生活的核心;西方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为中心,重视平等、自由和个人独立,强调追求个人财富、个人幸福,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个人主义就淡化了家庭观念和亲属关系。总结:1、汉语的亲属称谓系统复杂而庞大,与宗法制密切相关;其分类方式繁杂,但无论哪种分类方式都以血缘、婚姻为纽带;2、无论哪个国家、哪种语言、哪个民族的亲属称谓语都是其社会风俗或文化的体现,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且都是以血缘、婚姻为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