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第6章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94341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第6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第6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第6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第6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第6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第六章 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三节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

2、型的革命政党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第六章 本章主要讲述: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严重的挫折;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3、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第六章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第六章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

4、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从此,这一伟大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第六章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第六章 从理论上说,

5、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第六章 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分析了当时英国、法国、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阶级力量对比的情况,认为无产阶级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同时发生,并不意味着是这种革命将在某一天或某一时刻“

6、同时发生”,而是指同一个历史的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第六章 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也向全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第六章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

7、维埃俄国对社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会主义的探索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不仅面临着巩固政权的任务,而且还面临着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决定了列宁、斯大林在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时,不得不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第六章 (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探索 三个时期:1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2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3 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第六章 从1917年11

8、月到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1918年3月,苏维埃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战争暂时停止,列宁立即着手拟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和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等一系列著作中,列宁制定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径等措施。第六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仇视和反抗。从1918年夏天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

9、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际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第六章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击退外国武装干涉者,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1921年初转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这一决定,表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对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又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列宁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六章 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

10、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列宁能够正视国情,面对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而是“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第六章(二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会主义的探索 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

11、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底完成。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第六章 苏联模式苏联模式 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进步意义 弊端第六章 第二次世

12、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之后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第六章 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做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第四,社

13、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第六章社会主义道路曲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挫折折、挫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1世纪,社会主义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第六章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第六章 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进行改造。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核心。无产

14、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第六章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生过巴黎公社、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第六章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第一,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第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制度,全面改造旧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实现向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第三,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第六章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二)社会主义民主

15、是新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批判继承 根本区别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第六章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认识(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本特征的论述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之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

16、配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第六章 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了进一步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的认识。1918年在俄共(布)七大讨论修改党纲时,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将来是个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达到完备的形式,这些我们不知道,也不能说。只有未来建设者才能具体描述未来是什么样子。在领导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践中,列宁所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主要有: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

17、率;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第六章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六章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18、达到共同富裕。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第四,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六章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得胜利的原因 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把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

19、社会主义胜利看作是“反常现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作是“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第六章 (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第六章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20、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展道路 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第六章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

21、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第六章 (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如何进行改造?从已有的实践中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第一,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第二,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第三,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第六章 第三节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

22、中的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的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第六章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是现代化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是被压迫阶级,是被剥夺了任何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阶级,

23、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第六章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共产党与其他工人政党的区别: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鲜明的政治纲领 第六章(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了人民群众谋利(四)马克思主义政

24、党是为了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益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根本宗旨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根本目的完全一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光明磊落的党,是不怕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在改正缺点和错误中不断前进的党。第六章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马克思主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团结统一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坚强纪律和战斗精神的党。第六章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二、马克思主义政

25、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在社会主义革命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思想领导 政治领导 组织领导 第六章(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导核心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思想领导。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政治领导。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组织领导。第六章(三)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三)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应当紧扣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

26、这个根本问题,围绕提高执政能力这个重点来进行。第六章苏联模式的病源和病因苏联模式的病源和病因 一是: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任政府总理的雷日科夫认为:斯大林时期虽然有缺点和错误,但成就是主要的,苏联的解体始于赫鲁晓夫时期,完成于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激进”改革。二是: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主席久加诺夫:他在1995年8月10日和10月24日回答记者提问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苏联和苏共垮台的基本原因是对财产、权力和真理的垄断,导致国家上层的腐化和变质,直接出卖民族利益。”三是:叶利钦 认为马克思和列宁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根本上是错误的。四是:高放“三大矛盾”:过左路线和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同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民主自由的矛盾;党政官僚集团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主义势力同各民族人民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第6章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