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教学要点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通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1.世界观(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 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赫拉克利特:赫拉
2、克利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原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中国古代的中国古代的“五行说五行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木,木胜土,土胜水”。火土水金木共性: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 把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本原特点:朴素性、直观性共性: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局限性: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机械性人是机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形而上学性盲人摸象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不彻底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
3、观历史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西方哲学史上被称为近代主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陆九渊(公元1139-1193年)主观唯心主义 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旗动!风动!27主观唯心主义共性: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毕达哥拉斯(约前580约前500)“万物皆数”客观唯心主义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理念论理念是世界
4、的最真实的存在,万事万物分有了理念。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宋朝程朱理学的“理”客观唯心主义共性:把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看作先于物质世界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本体,认为物质世界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形式。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世界是否可知?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都主张世界可知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荀子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 v 休谟康德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
5、、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世界观2、哲学基本问题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Dialect),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辩证法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辩证法古代朴素的辩证法老子:曲则全,枉则直,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的哲学家。他在阐述“绝对观念”的辨证发展中,把整个自然、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绘成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形而上学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与辩
6、证法相对,指的是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一元论一元论二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反映论反映论可知论可知论先验论先验论不可知论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物质物质=客观客观实在性实在性物质物质=物质
7、的物质的具体形态具体形态物质物质=原子原子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历史观统一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唯心主义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恩格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运动形式运动主体机械运动宏观物体物理运动分子
8、、原子、基本粒子和场化学运动原子、离子、原子团生物运动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相对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王船山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v相对主义诡辩论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庄子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一维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
9、动的存在形式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三维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的 光年是光在一年时间里所行驶的距离,约为1013公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 第一,人类社会依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 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 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第三
1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 世界的物质活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二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中国古代的实践观(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费尔巴哈认为实践活动是一种卑污的自私活动,因此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之一是:他们不了解“革命实践活动”的意义。(一)实践是人
11、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实践工具直接现实性(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要素 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实践的手段(工具)(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客体:(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客体主体客体化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客体主体化(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2、(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科学实验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 界的物质活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人与自然(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既对立又统一(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对立(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2、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 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主要体现
13、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
14、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
15、,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蝴蝶效应”(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2、联系的特点 联系具有客观性 地球与月球地球与月球太阳系太阳系(一)事物的普遍联系2、联系的特点 联系具有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 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 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 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一)事物的普遍联系2、联系的特点 联系具有多样性
16、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 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 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 然联系等(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1、发展的含义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1、发展的含义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二)事物的永恒发展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历史 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的事物。(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
17、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二)事物的永恒发展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五)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
18、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是否认矛盾“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恩格斯(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我的矛无坚不摧!我的盾没 有利器能穿过它!如果用你
19、的矛去刺你的盾,如何?!?!?韩非子的矛盾形式逻辑的矛盾 这里的“矛盾”是逻辑矛盾,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辩证矛盾。(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 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矛盾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联合国门前的雕塑展示了战争与和平的矛盾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相
20、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市场竞争学术争鸣批评与自我批评矛盾斗争性(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3、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 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错误在于:“在它在它看出有差别的地方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就看不见统一,在它看见统一的地方它看见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就看不出差别。”(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3、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 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前提;矛盾双方的互
21、相利用、互相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的力量消长,推动事物不断地量变;矛盾的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的转化,推动事物发生质变。行星运动三大规律托勒密哥白尼开普勒牛 顿爱因斯坦地心说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2、矛盾的特殊性3、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 辩证关系 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
22、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矛盾的普遍性一一是指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特殊性(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3、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共
23、性和个性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通常所说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和“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坚持对立统一规律,掌握矛盾分析方法,具体解决实际问题v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127(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2、事物的量变和质变129(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
24、转化1、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事物的质 事物的质131 一支步枪,既有材料方面的质,也有功能方面的质,还有工艺方面的质。一个战士,既有健康状况方面的质,也有政治思想方面的质,还有军事技术和科学文化方面的质。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事物的质事物的质往往是多方面的。132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现的规定性。事物的量133 量是事物本质所固有的,量同事物不可分离。事物总是具有一定量的事物,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它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事物的量134量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认识质是基
25、础、是前提,认识量是深化、是精确化。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能够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成熟的地步。事物的量135 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或幅度。事物的度事物的度136 事物度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保持其自己液体的物理性质的度就是0100。这个度的两端,即0和100就是关节点或临界点。冰水汽50C0C100C事物的度137(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1、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2、量变和质变的含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的含义139冰
26、冻三尺,非一日之寒V 7.9公里秒V 11.2公里秒V 16.7公里秒卫星小行星银河系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量变和质变的含义142质变有两种基本形式:火山爆发地 震海啸原子弹爆炸战争南昌起义一是爆发式飞跃量变和质变的含义143 物种的演变、猿物种的演变、猿到人的转化、人们世界到人的转化、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等都观、人生观的改变等都是非爆发式飞跃。是非爆发式飞跃。质变有两种基本形式:二是非爆发式飞跃量变和质变的含义144 事物的质变采取什么样的飞跃形式,取决于事物的性质及其所处的条件。事物的质变事物的质变“依事物本身的性依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不质和条件,经过不
27、同的飞跃形式,一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事物转化为他事物。物。”毛泽东毛泽东量变和质变的含义145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司马迁著史记用了15年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用了20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4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47荀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48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1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149量变有两种形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
28、更。量变和质变的含义150二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方式上的变化。甲醚分子结构式乙醇分子结构式量变有两种形式:量变和质变的含义151V 7.9公里秒V 11.2公里秒V 16.7公里秒卫星小行星银河系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量变和质变的含义152质变有两种基本形式:火山爆发地 震海啸原子弹爆炸战争南昌起义一是爆发式飞跃量变和质变的含义153 物种的演变、猿物种的演变、猿到人的转化、人们世界到人的转化、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等都观、人生观的改变等都是非爆发式飞跃。是非爆发式飞跃。质变有两种基本形式:二是非爆发式飞跃量变和质变的含义154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司马迁
29、著史记用了15年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用了20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55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56荀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5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58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一个人从童年到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和研究生,这些都是人一生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59 “五四”运动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民主革命总过
30、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五四运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60(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五)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五)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1、肯定和否定2、辩证否定观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杨弃”2辩证的否定v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一切产生出来的东
31、西,都一定要灭亡。物质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165v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发展否定辩证的否定166v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无数次大风大浪,却一直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着伟大民族的生机和活力,其中就有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起作用。邓世昌岳 飞九八抗洪辩证的否定167v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爱因斯坦相对论对牛顿力学的否定就是既克服又保留。运动是相对的,时空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时空也是相对的。辩证的否定168一、联
32、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一)规律及其客观性(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一)规律及其客观性1、规律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一)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电流变化引起磁场变化,磁场变化引起电流变化。(一)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一)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二)自然规律与社会
33、规律的联系与区别1、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自然与社会是不可分离的,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1、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自然规律本身虽然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是,人可以使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二)自然
34、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和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级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自然因素自发的、盲目的、动力学的相互作用人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的规律(一)意识的作用(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一)意识的作用1、意识的起源一切物一切物质所具质所具有的反有的反应特性应特性 低等生物低等生物刺激感应刺激感应性性 动物的动物
35、的感觉和感觉和心理心理 人的人的意识意识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产生了语言 “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需要产生了自已的器官;猿类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的抑扬顿挫的不断增多,缓慢地然而肯定地得到改造,而口部的器官也逐渐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实践为人的意识提供了动力和工具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了人脑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一)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产生意识的原因 人脑结构复杂、机能完善人脑结构复杂、机能完善人
36、脑产生意识的原因 第一信号系统(人与动物共有)实物实物望望梅梅止止渴渴前面有梅林,到那里吃梅子。人脑产生意识的原因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意识的作用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本质3、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意识的作用(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 统一(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1、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2)充分发会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差别:(1)形成机制不同自然因素的自发相互作用;人的实践活动(2)作用方式不同自然因素盲目的相互作用;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表现形式不同动力学规律;统计学规律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联系自在世界人类世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天然自然,它不仅指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而且指任何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尚未扩展和深入到的自然界。指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世界,包括人化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