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染病学总论感染病学总论 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 孟超肝胆医院孟超肝胆医院 林明华林明华 1 2 感染病的病原学基础感染病的病原学基础 内内 容容 3 感染病的宿主应答感染病的宿主应答 4 感染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感染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5 感染病的流行病学感染病的流行病学 6 感染病的诊断感染病的诊断 1 感染病的历史、现状和展望感染病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7 感染病的治疗感染病的治疗 8 感染病的预防感染病的预防 2 总论大纲总论大纲 熟悉传染病、感染病及新发感染病的概念。熟悉传染病、感染病及新发感染病的概念。 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 作
2、用、及感染病的流行过程、基本特征、临作用、及感染病的流行过程、基本特征、临 床特点。床特点。 了解感染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诊断、了解感染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诊断、 治疗及预防。治疗及预防。 3 第一节第一节 感染病的历史、现状和展望感染病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重点重点讲解传染病、感染病、新发传染病的概讲解传染病、感染病、新发传染病的概 念念。 第四节第四节 感染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感染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重点重点讲解感染病的致病和传播因素、感染病讲解感染病的致病和传播因素、感染病 发展的阶段性、感染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发展的阶段性、感染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感染病组织损伤的机制、感染病组
3、织损伤的机制。 第五节第五节 感染病的流行病学感染病的流行病学 重点讲解感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重点讲解感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4 感染病的历史、现状和展望感染病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1 5 感染病的定义感染病的定义 感染病感染病 指能在正常或非正常人群中流行的疾病指能在正常或非正常人群中流行的疾病, , 包括可传播和非传播疾病包括可传播和非传播疾病, ,通常系各种致病的或通常系各种致病的或 条件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条件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引起。 感染病感染病 应包括一切感染因子即寄生物所致疾病应包括一切感染因子即寄生物所致疾病, 其中一部分具有传染性;其中一部分具有传染性; 传染病传染病
4、属于感染病属于感染病,是感染因子即寄生物所致是感染因子即寄生物所致 疾病疾病,同时具有传染性同时具有传染性。 感染病学感染病学 研究病原性生物引起人类疾病的科学研究病原性生物引起人类疾病的科学。 6 根据传播特点 体表体表 呼吸道呼吸道 消化道消化道 血液血液 虫媒虫媒 感染病感染病 7 感染病学与其它学科存在密切有机联系感染病学与其它学科存在密切有机联系 感染病学感染病学 基础基础 学科学科 其它其它 临床临床 学科学科 流行病学 8 人类与病原的斗争的历史人类与病原的斗争的历史 雅典的修昔底德,记录了雅典的修昔底德,记录了24002400多年前,瘟疫几乎摧多年前,瘟疫几乎摧 毁了全雅典毁了
5、全雅典 191819181919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导致年的“西班牙流感”导致5005000 0万人死亡万人死亡 15661566年,人们记录了疯狗所致的狂犬病年,人们记录了疯狗所致的狂犬病 1817181719231923年的百年中,共发生了六次世界性霍乱年的百年中,共发生了六次世界性霍乱 大流行大流行 19811981年出现了艾滋病,造成全球性问题年出现了艾滋病,造成全球性问题 2002200220032003年,年,SARSSARS、禽流感等、禽流感等 9 传染病防治的现实传染病防治的现实 世界上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仅天花一种世界上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仅天花一种 某些传染病只是病人数大
6、为减少,但远未达到某些传染病只是病人数大为减少,但远未达到 消灭的标准如鼠疫、脊髓灰质炎等消灭的标准如鼠疫、脊髓灰质炎等 传统传染病还在威胁人类传统传染病还在威胁人类 新的传染病则不断地涌现新的传染病则不断地涌现 10 新发传染病定义新发传染病定义 新发传染病定义起源新发传染病定义起源 19921992年年 ,美国医学协会提出新发,美国医学协会提出新发 传染病的概念:“新的、刚出现的传染病的概念:“新的、刚出现的 或呈现抗药性的传染病或呈现抗药性的传染病, ,其在人群其在人群 中的发生在过去中的发生在过去2020年中不断增加年中不断增加 或者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其发病有增或者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其发病
7、有增 加的可能性”加的可能性” 11 该定义实际包括了两类疾病该定义实际包括了两类疾病: : 其一为新发生的传染病其一为新发生的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EID) EID) ,是指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是指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 其二为重新发生的古老传染病其二为重新发生的古老传染病( reemerging infectious (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diseases,RID)RID),是指一些原已得到基本控制、已不构成,是指一些
8、原已得到基本控制、已不构成 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卫生问题, ,但近年来因某些原因又重新流行的古老传染但近年来因某些原因又重新流行的古老传染 病。有人将二者合起来简称为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病。有人将二者合起来简称为新发和再发传染病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 ERI) ERI) 12 新新发感染病发感染病的定义的定义 指人群中新出现的感染,或过去存在但在发指人群中新出现的感染,或过去存在但在发 病率或地理分布上正在增加的感染病。病率或地理分布上正在增加
9、的感染病。 13 新发传染病的分类新发传染病的分类 新发传染病可分为三类新发传染病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传第一类,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传 染病。如染病。如T T 细胞白血病、消化性溃疡等;细胞白血病、消化性溃疡等; 第二类,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第二类,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 ,如军团病、莱如军团病、莱 姆病、丙型病毒性肝炎及戊型病毒性肝炎等;姆病、丙型病毒性肝炎及戊型病毒性肝炎等; 第三类,以往不存在第三类,以往不存在, ,新发生的传染病新发生的传染病, ,如艾滋病、甲型如艾滋病、甲型 H1N1H1N1流感、流感、O13
10、9O139等。等。 人们也常根据习惯依据病原体特点而命名人们也常根据习惯依据病原体特点而命名, ,如新发病毒性传染如新发病毒性传染 病、新发细菌性传染病等。病、新发细菌性传染病等。 14 新传染病的出现和老传染病的抬头新传染病的出现和老传染病的抬头 大量资料表明大量资料表明, ,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正在重新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正在重新成为威胁人类健康 的重要问题的重要问题. .不仅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不仅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 ,发达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 也没有幸免于难也没有幸免于难. . 传染病防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传染病防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防治传染病任务十分严峻,防治传染病任务十分严峻, 肩负
11、的使命任重而道远。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15 D 2 感染病的病原学基础感染病的病原学基础 16 感染病的病原学基础感染病的病原学基础 引起感染病的病原体引起感染病的病原体:病毒、朊粒、细菌、真病毒、朊粒、细菌、真 菌、原虫、蠕虫及相关节肢动物等。菌、原虫、蠕虫及相关节肢动物等。 病原学基础:包括各类病原体的结构特点、致病原学基础:包括各类病原体的结构特点、致 病性、免疫性、复制或生长繁殖特点、遗传与病性、免疫性、复制或生长繁殖特点、遗传与 变异、对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机制、对变异、对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机制、对 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等。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等。 重点介绍各种病原体的结构、复
12、制特点及主要重点介绍各种病原体的结构、复制特点及主要 致病机制。致病机制。 17 病毒病毒 体积比细菌更微小体积比细菌更微小 专一在活细胞内寄生、无完整细胞结构、遗传物专一在活细胞内寄生、无完整细胞结构、遗传物 质通常仅含一种质通常仅含一种DNADNA或或RNARNA 以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以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的特殊微生物但对干扰素敏感的特殊微生物 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极为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极为 密切。密切。 人类各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人类各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75%75%是由病毒引起是由病毒引起。 18 病毒的
13、结构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结构:核心核心、衣壳构成的核衣壳衣壳构成的核衣壳, 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部还有包膜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部还有包膜。 核心:由核蛋白支撑的病毒基因组,核心:由核蛋白支撑的病毒基因组, 基因组含有开放读码框架,可编码各种基因组含有开放读码框架,可编码各种 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衣壳:包围在核心的外面,能保护病衣壳:包围在核心的外面,能保护病 毒核酸免遭破坏,介导病毒核酸进入细毒核酸免遭破坏,介导病毒核酸进入细 胞,同时也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胞,同时也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 包膜:是在病毒成熟过程中,核衣壳包膜:是在病毒成熟过程中,核衣壳 以出
14、芽方式自宿主细胞内向外释放时获以出芽方式自宿主细胞内向外释放时获 得的宿主细胞膜成分。得的宿主细胞膜成分。 19 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分类 主要根据遗传特点,尤其是核酸的类型及其转录方式、衣主要根据遗传特点,尤其是核酸的类型及其转录方式、衣 壳蛋白的结构特征和对称性、是否具有包膜等对病毒进行壳蛋白的结构特征和对称性、是否具有包膜等对病毒进行 分类。分类。 按基因组核酸类型对病毒进行分类:按基因组核酸类型对病毒进行分类: DNADNA病毒:病毒: 双链双链DNADNA病毒病毒、单链单链DNADNA病毒病毒 RNARNA病毒:病毒: 正单链正单链RNARNA病毒(基因组病毒(基因组RNARNA能够直接
15、指导病毒蛋白合成)能够直接指导病毒蛋白合成) 负单链负单链RNARNA病毒(基因组病毒(基因组RNARNA不能直接指导病毒蛋白合成)不能直接指导病毒蛋白合成) 双链双链RNARNA病毒(在人类仅呼肠病毒科病毒为双链病毒(在人类仅呼肠病毒科病毒为双链RNARNA病毒)病毒) 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为正单链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为正单链RNARNA,但不能充当信使,但不能充当信使RNARNA) 20 病毒的复制病毒的复制 穿入穿入 脱壳脱壳 装配装配 成熟成熟 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吸附吸附 生物合成生物合成 释放释放 复制周期复制周期 21 dsDNAdsDNA病毒生
16、物合成病毒生物合成 dsDNAdsDNA复制复制 晚期转录和翻译晚期转录和翻译 早期转录和翻译早期转录和翻译 病毒利用宿主病毒利用宿主细细 胞核的胞核的RNARNA多聚多聚 酶转录出早期酶转录出早期 mRNAmRNA,mRNAmRNA 转移至细胞质中转移至细胞质中 的核糖体,翻译的核糖体,翻译 出出DNADNA多聚酶和多聚酶和 调节蛋白等早期调节蛋白等早期 蛋白蛋白 在解链酶的作用在解链酶的作用 下,亲代下,亲代dsDNAdsDNA 解链形成两条单解链形成两条单 链链DNADNA,分别作,分别作 为模板以半保留为模板以半保留 方式复制出子代方式复制出子代 dsDNAdsDNA 以大量子代病以大
17、量子代病 毒毒DNADNA为模板,为模板, 转录出晚期转录出晚期 mRNAmRNA,翻译,翻译 出病毒结构蛋出病毒结构蛋 白等晚期蛋白。白等晚期蛋白。 22 病毒的致病性病毒的致病性 宿主免疫力宿主免疫力 病毒的病毒的 致病性致病性 病毒感染机体病毒感染机体 引起疾病引起疾病的因素的因素 致病作用从入侵细胞开始,并最终导致组织器官损害致病作用从入侵细胞开始,并最终导致组织器官损害 23 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包涵体形成包涵体形成 溶细胞作用溶细胞作用 稳定状态感染稳定状态感染 细胞增生细胞增生 和转化和转化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 病毒基因组病毒基因组 整合整合 致病
18、作用致病作用 能够支持病毒完成能够支持病毒完成 正常增殖的细胞称正常增殖的细胞称 为容纳细胞为容纳细胞 病毒对容纳细胞病毒对容纳细胞 的致病作用的致病作用 24 2.2.病毒感染对器官或系统的致病作用病毒感染对器官或系统的致病作用 致病作用致病作用 病毒对免疫系统病毒对免疫系统 本身的损害本身的损害 病毒对组织器官病毒对组织器官 的的亲亲嗜性损害嗜性损害 免疫病理损伤免疫病理损伤 25 细菌细菌 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狭义的细菌概念专指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结构最狭义的细菌概念专指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结构最 典型的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典型的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
19、无性繁殖 其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及衰亡其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及衰亡 期等时相期等时相 广义的细菌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广义的细菌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 体和放线菌体和放线菌 26 (一)典型细菌(一)典型细菌 1 1. .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 : 基本结构(各种细菌均有):基本结构(各种细菌均有):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原始核质原始核质。 特殊结构(某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某些细菌具有): 菌毛、鞭毛、荚膜、芽胞菌毛、鞭毛、荚膜、芽胞。 按革兰染色的不同可分为革按革兰染色的不同可分为革 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20、。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27 2.2.细菌的分类细菌的分类 细菌的分类依据:细菌的分类依据: 革兰染色: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革兰染色: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弧菌和螺杆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弧菌和螺杆 菌等)菌等) 需氧情况:专性需氧菌需氧情况: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兼性 厌氧菌厌氧菌、专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嗜高二氧化碳菌嗜高二氧化碳菌 是否存在芽胞:无芽胞菌、芽胞菌是否存在芽胞:无芽胞菌、芽胞菌 28 3.3.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与细菌的侵袭力和毒素均密切细菌的致病性与细菌的侵袭力和毒素均密切 相关,两者构成细菌的毒力。相关,两
21、者构成细菌的毒力。 一般的,毒力越强,则引起感染所需的细菌一般的,毒力越强,则引起感染所需的细菌 数量就越小。此外,具备了一定毒力和数量,数量就越小。此外,具备了一定毒力和数量, 还必须有合适的入侵部位,才能最终形成感还必须有合适的入侵部位,才能最终形成感 染。染。 29 侵袭力侵袭力 侵袭力侵袭力是细菌突破宿主免疫防御机制,在宿主体内是细菌突破宿主免疫防御机制,在宿主体内 定居、生长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定居、生长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构成侵袭力的物质主要有:构成侵袭力的物质主要有: 黏附因子,包括菌毛或非菌毛黏附素,为细菌定植所必需;黏附因子,包括菌毛或非菌毛黏附素,为细菌定植所必需; 荚膜与微
22、荚膜,可干扰补体的调理,抵抗吞噬;荚膜与微荚膜,可干扰补体的调理,抵抗吞噬; 侵袭性酶,包括凝固酶、透明质侵袭性酶,包括凝固酶、透明质酸酸酶、酶、IgAIgA水解酶、过氧化水解酶、过氧化 氢氢酶等,能协助病原菌扩散和酶等,能协助病原菌扩散和抗抗吞噬;吞噬; 微菌落(微菌落(microcolonymicrocolony)及细菌生物膜()及细菌生物膜(biofilmbiofilm),是毒力),是毒力 较弱的机会性致病菌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较弱的机会性致病菌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 30 特性特性 外毒素外毒素 内毒素内毒素 毒素来源毒素来源 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
23、性菌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释放方式释放方式 分泌分泌 细胞壁破坏后释放细胞壁破坏后释放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蛋白质蛋白质 脂多糖脂多糖 热稳定性热稳定性 不稳定(除外金葡萄肠毒素等少数种类)不稳定(除外金葡萄肠毒素等少数种类) 稳定(耐受稳定(耐受100100 1 1小时小时) 编码基因编码基因 质粒或噬菌体质粒或噬菌体 细菌染色体细菌染色体 毒性剂量毒性剂量 高(致死量约高(致死量约1 1 g g) 低(致死量约数百低(致死量约数百 g g)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不同外毒素有所不同不同外毒素有所不同 发热、休克(不同细菌的内毒发热、休克(不同细菌的内毒 素基本相似素基本相似 典型疾
24、病典型疾病 破伤风、肉毒中毒、白喉、百日咳、金葡萄中毒破伤风、肉毒中毒、白喉、百日咳、金葡萄中毒 性休克综合征(性休克综合征(StaphyStaphy TSSTSS)、猩红热、某些)、猩红热、某些 食物中毒、伪膜性肠炎、霍乱、肠产毒型大肠埃食物中毒、伪膜性肠炎、霍乱、肠产毒型大肠埃 希菌(希菌(ETECETEC)腹泻、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腹泻、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HECEHEC)肠炎及伴发的溶血)肠炎及伴发的溶血- -尿毒综合征尿毒综合征 (HUSHUS)等)等 伤寒、革兰阴性菌脓毒症、内毒伤寒、革兰阴性菌脓毒症、内毒 素性休克、输液反应、某些食物素性休克、输液反应、某些食物 中毒等中毒等
25、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随外毒素的不同而有不同随外毒素的不同而有不同 刺激单核刺激单核- -吞噬细胞,诱生吞噬细胞,诱生 TNFTNF- - 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 抗原性抗原性 强,可诱导产生高效价抗毒素强,可诱导产生高效价抗毒素 弱,诱生的抗体无保护性弱,诱生的抗体无保护性 疫苗制作疫苗制作 可制成类毒素,用于疫苗接种可制成类毒素,用于疫苗接种 不能制成类毒素,无疫苗可用不能制成类毒素,无疫苗可用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特性与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特性与比较 毒素毒素 31 (二)其他广义细菌(二)其他广义细菌 支原体支原体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 立克次体立克次体恙虫病、斑疹伤寒恙
26、虫病、斑疹伤寒 衣原体衣原体沙眼沙眼 螺旋体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莱姆病钩端螺旋体、梅毒、莱姆病 放线菌放线菌 32 真菌真菌 真菌是一类有细胞壁和典型细胞核结构、能进真菌是一类有细胞壁和典型细胞核结构、能进 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从临床角度分类:从临床角度分类: 表皮、角层和皮下真菌表皮、角层和皮下真菌-手足癣、花斑癣手足癣、花斑癣 全身性真菌全身性真菌-地方流行真菌之一地方流行真菌之一 免疫虚损相关真菌免疫虚损相关真菌-白假丝酵母菌、曲霉、新白假丝酵母菌、曲霉、新 型隐球菌。型隐球菌。 33 医学原虫医学原虫 孢子虫孢子虫 鞭毛虫鞭毛虫
27、 阿米巴原虫阿米巴原虫 纤毛虫纤毛虫 34 感染病的宿主应答感染病的宿主应答 3 35 感染病的宿主应答感染病的宿主应答 病原体的致病性病原体的致病性 与其侵袭免疫与其侵袭免疫 效应系统密切相关效应系统密切相关 机体针对不同的病原体机体针对不同的病原体 产生特定的免疫应答产生特定的免疫应答 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 是控制病原体的两个方面是控制病原体的两个方面 感染病免疫应答感染病免疫应答 的一般特征的一般特征 特异性免疫应答在特异性免疫应答在 控制病原体的同时控制病原体的同时 也会造成组织损伤也会造成组织损伤 36 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
28、天然天然 屏障屏障 天然免天然免 疫细胞疫细胞 相关相关 免疫分子免疫分子 的作用的作用 识别抗原识别抗原 活化活化 增殖阶段增殖阶段 效应阶段效应阶段 天然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天然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适应性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 ,乃个体接触乃个体接触特特异性抗原而产生,异性抗原而产生, 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故亦称特异性免疫。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故亦称特异性免疫。 特点:特点:特异性特异性、多样性多样性、耐受性耐受性、记忆性记忆性 37 宿主因素在感染免疫中的作用宿主因素在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一)正常菌群一)正常
29、菌群 (二)解剖及生理因素(二)解剖及生理因素 (三)营养及代谢状态(三)营养及代谢状态 (四)年龄(四)年龄 (五)急性期反应(五)急性期反应 (六)神经(六)神经- -内分泌内分泌-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 (七)器官独特的免疫特性(七)器官独特的免疫特性 38 不同病原体的免疫应答不同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一)胞外菌免疫(一)胞外菌免疫 可以在宿主细胞外生存,如血液、淋巴液、组织液及机可以在宿主细胞外生存,如血液、淋巴液、组织液及机 体体腔内。体体腔内。 胞外菌致病机制:引起局部化脓性炎症导致组织的病变;胞外菌致病机制:引起局部化脓性炎症导致组织的病变; 部分包外菌能产生外毒素、内毒素、和侵袭
30、性胞外酶等部分包外菌能产生外毒素、内毒素、和侵袭性胞外酶等 引起病变。引起病变。 1.1.胞外菌的天然免疫胞外菌的天然免疫: 应答中最重要的是应答中最重要的是补体的激活、补体的激活、 吞噬作用及炎症反应吞噬作用及炎症反应。 2.2.胞外菌的适应性免疫胞外菌的适应性免疫 :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是胞外菌适应性免疫是胞外菌适应性免疫 应答中应答中最重要的保护机制最重要的保护机制,可阻止进一步感染、消除病可阻止进一步感染、消除病 菌和中菌和中和和毒素。毒素。宿主针对病原菌的抗原产生特异性的免宿主针对病原菌的抗原产生特异性的免 疫球蛋白。疫球蛋白。 39 (二)胞内菌免疫二)胞内菌免疫 少数致病菌主要寄生
31、于细胞内,称为胞内菌。少数致病菌主要寄生于细胞内,称为胞内菌。 对人类致病的有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对人类致病的有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 菌、伤寒沙门菌、布氏杆菌、肺炎军团菌和菌、伤寒沙门菌、布氏杆菌、肺炎军团菌和 李斯特菌等。李斯特菌等。 胞内菌免疫应答中胞内菌免疫应答中特异性细胞免疫特异性细胞免疫起主要作起主要作 用。致病过程中胞内菌也有存在于胞外的阶用。致病过程中胞内菌也有存在于胞外的阶 段,抗体也可能起到辅助作用。段,抗体也可能起到辅助作用。 40 (二)胞内菌免疫(二)胞内菌免疫 1.1.胞内菌的天然免疫胞内菌的天然免疫 胞内菌的天然免疫应答主要由胞内菌的天然免疫应答主要由吞噬细
32、胞和自然杀伤细吞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 胞胞介导介导。但是致病性的胞内菌可以抵抗吞噬细胞的破坏。但是致病性的胞内菌可以抵抗吞噬细胞的破坏。 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在适应性免疫之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适应性免疫之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天然免疫阶段可以暂时有效控制病原菌,但不能根天然免疫阶段可以暂时有效控制病原菌,但不能根 除病原菌,根除病原菌有赖于适应性免疫。除病原菌,根除病原菌有赖于适应性免疫。 41 (二)胞内菌免疫(二)胞内菌免疫 2. .胞内菌的适应性免疫胞内菌的适应性免疫 T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是胞内菌适应性免疫是胞内菌适应性免疫 应答中最重要的保护机制。个体
33、间不同应答中最重要的保护机制。个体间不同T T细细 胞免疫决定了疾病的进展和临床结局。胞免疫决定了疾病的进展和临床结局。 42 (三)(三)真菌免疫真菌免疫 真菌感染常见于机会性感染,如真菌感染常见于机会性感染,如HIVHIV感染、化疗、感染、化疗、 移植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移植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1.1.真菌的天然免疫真菌的天然免疫 天然免疫阶段天然免疫阶段中性粒细胞和巨噬中性粒细胞和巨噬 细胞细胞是介导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是介导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 2.2.真菌的适应性免疫真菌的适应性免疫 细胞介导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是抗真菌的免疫应答是抗真菌 免疫应答的主要机制。免疫应答
34、的主要机制。 43 (四)(四)病毒免疫病毒免疫 1.1.病毒病毒的天然免疫的天然免疫 型干扰素和型干扰素和NKNK细胞细胞介导介导 的细胞毒性作用在天然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毒性作用在天然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2.2.病毒病毒的适应性免疫的适应性免疫 抗病毒抗病毒的适应性免疫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应答 通过抗体阻止病毒入侵细胞,通过细胞毒性通过抗体阻止病毒入侵细胞,通过细胞毒性T T 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 44 4 感染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感染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5 概述概述 感染病三个关键要素感染病三个关键要素 传染源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传播途径和易感人 群群
35、 急性感染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分为急性感染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分为4 4个阶段:个阶段: 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和恢复期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和恢复期。 感染最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有:感染最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发热、代谢改发热、代谢改 变、感染中毒症状、皮疹、肝脾肿大和一些特变、感染中毒症状、皮疹、肝脾肿大和一些特 殊的症状和体征。殊的症状和体征。 超敏反应超敏反应是引起感染后是引起感染后变态反应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的主要 免疫病理机制。免疫病理机制。 慢性感染慢性感染会导致会导致组织纤维化组织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的发生和发展 46 感染病的致病和传播因素感染病的致病和传播因素 感染源(病原体
36、感染源(病原体)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病原体病原体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与寄生物总称。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与寄生物总称。 感染病发生的条件感染病发生的条件 病原体的致病能力病原体的致病能力 机体的免疫功能机体的免疫功能 1 1、入侵部位、入侵部位 不同病原体有其特殊的入侵部位。与发不同病原体有其特殊的入侵部位。与发 病机制有密切的关系。病机制有密切的关系。 2 2、机体内定位规律性(病原体的组织亲和性与定位密、机体内定位规律性(病原体的组织亲和性与定位密 切相关)。切相关)。 3 3、排出途径、排出途径 单一或多种,时间长短不一,与传染期单一或多种,时间长短不一,与传染期 密切相关(隔离
37、期)密切相关(隔离期) 是对某种感染病易感是对某种感染病易感 的人群整体的人群整体 47 感染病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感染病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复发复发 再燃再燃 后遗症后遗症 潜伏期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 前驱期前驱期 (prodromal period) 症状明显期症状明显期(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 恢复期恢复期 (convalescent period) 自病原体侵入至自病原体侵入至 最初症状出现最初症状出现 从起病至症状明从起病至症状明 显开始为止显开始为止 特有症状体征特有症状体征 症状体征基本消症状体征基本消 失至完全康复
38、失至完全康复 检疫、诊断检疫、诊断 影响潜伏期长影响潜伏期长 短的因素短的因素 侵入病原体的侵入病原体的 量量 毒素产生与播毒素产生与播 散所需的时间散所需的时间 伤口的位置伤口的位置 48 复发复发 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该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该 病原体再度繁殖,原症状再度出现。伤寒最为病原体再度繁殖,原症状再度出现。伤寒最为 常见。常见。 再燃再燃 临床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临床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 上升、症状略见加重者。见于伤寒。上升、症状略见加重者。见于伤寒。 后遗症后遗症 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机体
39、功能 仍长期未能复常者。仍长期未能复常者。 49 发热发热 感染性感染性/ /非感染性非感染性 代谢改变代谢改变 感染中毒症状感染中毒症状 皮疹皮疹 外疹外疹/ /内疹或粘膜疹内疹或粘膜疹 注意注意: : 时间时间、分布分布、次序次序、形态形态 肝脾肿大肝脾肿大 特殊的症状与体征特殊的症状与体征 重 要 的 病 理 生 理 变 化 重 要 的 病 理 生 理 变 化 毒血症毒血症 菌血症菌血症 败血症败血症 脓毒症脓毒症 高热、寒战、头痛、乏力、高热、寒战、头痛、乏力、 恶心、呕吐、心慌憋气、腹痛、恶心、呕吐、心慌憋气、腹痛、 全身酸痛无力、烦躁、意识障碍全身酸痛无力、烦躁、意识障碍 50 皮
40、疹皮疹 分类分类:包括皮疹和粘膜疹:包括皮疹和粘膜疹 许多传染病的特征,有些传染病就以疹来命名,许多传染病的特征,有些传染病就以疹来命名, 如麻疹、斑疹伤寒、风疹、幼儿急疹。如麻疹、斑疹伤寒、风疹、幼儿急疹。 出疹时间出疹时间:水痘:水痘 猩红热猩红热 天花天花 麻疹麻疹 斑疹伤寒斑疹伤寒 伤寒伤寒 出疹分布、次序出疹分布、次序 形态形态:斑丘疹、出血疹、疱疹或脓疱疹、荨麻疹:斑丘疹、出血疹、疱疹或脓疱疹、荨麻疹 51 52 53 皮疹 54 55 56 57 疱疱 疹疹 疱 疹 是 有 清 澈 液 体 的 小 水 泡 , 可 不 规 则 疱 疹 是 有 清 澈 液 体 的 小 水 泡 , 可
41、 不 规 则 地 散 布 在 皮 肤 上 ( 水 痘 ) , 或 呈 簇 状 群 地 散 布 在 皮 肤 上 ( 水 痘 ) , 或 呈 簇 状 群 集 分 布 ( 如 带 状 疱 疹 及 单 纯 疱 疹 ) 。 集 分 布 ( 如 带 状 疱 疹 及 单 纯 疱 疹 ) 。 Herpes 58 59 60 直接损伤(粘附或溶解破坏)直接损伤(粘附或溶解破坏) 毒素作用毒素作用 分泌细胞因子分泌细胞因子 损害靶器官损害靶器官 免疫机制免疫机制 直接抑制、破坏直接抑制、破坏 反应过激(变态反应)反应过激(变态反应) 组织损伤的组织损伤的 发生机制发生机制 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6
42、1 感染机体的炎症反应感染机体的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病原生物感染、创伤、变态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对病原生物感染、创伤、变态反应 等发生的组织细胞反应,主要指从细胞损伤开始直等发生的组织细胞反应,主要指从细胞损伤开始直 至细胞组织修复全过程的病理生理变化。本质是机至细胞组织修复全过程的病理生理变化。本质是机 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炎症反应过程炎症反应过程 急性期蛋白急性期蛋白 免疫反应性组织损害免疫反应性组织损害 62 (一)一)炎症反应过程炎症反应过程 炎症炎症反应反应:病原体侵入机体,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病原体侵入机体,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同时也释放出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
43、同时也释放出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TNFTNF- - 、ILIL- -2 2、 ILIL- -1818、ILIL- -8 8等细胞因子,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对局等细胞因子,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对局 部血管产生作用,引起一系列效应部血管产生作用,引起一系列效应。 炎症反应的临床表现炎症反应的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和“功:“红、肿、热、痛”和“功 能障碍”,是由于组织部位的微循环变化而产生的。能障碍”,是由于组织部位的微循环变化而产生的。 63 (二)(二)急性期蛋白质急性期蛋白质 感染、组织损伤所引起的机体的体液反应通常分为两个感染、组织损伤所引起的机体的体液反应通常分为两个 时相:即急性期反应和免疫
44、反应。时相:即急性期反应和免疫反应。 急性期反应的特征是非特异性的体液或巨噬细胞释放的急性期反应的特征是非特异性的体液或巨噬细胞释放的 防御成分的水平或功能出现显著变化。这些物质称为急防御成分的水平或功能出现显著变化。这些物质称为急 性期蛋白,包括性期蛋白,包括C C反应蛋白反应蛋白、LBPLBP、淀粉样蛋白、淀粉样蛋白A A、结、结 合珠蛋白、前白蛋白、合珠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铜蓝蛋白铜蓝蛋白、纤维连纤维连 接蛋白接蛋白、补体成分补体成分中的中的C3C3、C4C4、C9C9、B B因子以及因子以及C1C1抑抑 制物、制物、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等。等。 迟缓应答或免疫迟缓应答或免
45、疫应答应答的特征是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的特征是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 免疫球蛋白,并随血液中急性期蛋白浓度恢复正常。免疫球蛋白,并随血液中急性期蛋白浓度恢复正常。 两个应答时相密切相连,组成机体对感染防御的总和。两个应答时相密切相连,组成机体对感染防御的总和。 64 (三)(三)免疫反应性组织损害免疫反应性组织损害 机体的免疫反应是排除异物的重要自身防御功能,机体的免疫反应是排除异物的重要自身防御功能,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引起疾病发生的一种病理机制。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引起疾病发生的一种病理机制。 由免疫效应引起的病理改变称为免疫损伤由免疫效应引起的病理改变称为免疫损伤 而以免疫而以免疫反应反
46、应为主要表现的免疫应答形式称为变态为主要表现的免疫应答形式称为变态 反应(反应(allergyallergy)。)。 在感染病中,在感染病中,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机体对微生物感染产生超是机体对微生物感染产生超 强的免疫应答而致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强的免疫应答而致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 65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SIRS) 指机体对各种损害因素,包括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病指机体对各种损害因素,包括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病 因所产生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因所产生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基本病理变化是机体内促炎基本病理变化是机体内促炎- -抗炎自稳失衡所致的、抗炎自稳失衡所致的、 伴有免疫防御功能
47、下降的、持续不受控制的炎症反伴有免疫防御功能下降的、持续不受控制的炎症反 应。应。 SIRSSIRS伴有严重感染时称之为脓毒症。伴有严重感染时称之为脓毒症。 66 感染病的流行病学感染病的流行病学 5 67 感染病的流行病学感染病的流行病学 感染病的感染病的 流行过程流行过程 乃感染病乃感染病 在人群中在人群中 发生发生, ,发展发展, , 转归的过转归的过 程程. . 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 传染源传染源,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 地理地理 气象气象 生态生态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社会制度 经济状态经济状态 生活条件生活条件 文化水平文化水平 68 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染源 患者患者 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 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 受感染的动物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 水、食物传播水、食物传播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 血液、体液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虫媒传播虫媒传播 土壤传播土壤传播 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 垂直传播垂直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 人群易感人群易感 性指易感性指易感 者在人群者在人群 中的比例中的比例 69 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人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