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 课 诸 侯 纷 争 与 变 法 运 动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中外历史纲要(上)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2时代特点是争霸。主要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说认为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各国以尊王为旗帜,建立霸业。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 秋战 国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兼并。主要的大国包括: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各国以统一为目标,攻城灭国。2.问题探究: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陪臣执国命材料一:春秋霸主之所以不以吞并其它诸侯国为战略目标,归根到底是由分封制居于社会结构主导地位。对于霸主来说,灭掉对方,使其变成自己手下的卿大夫的封地采邑,与敌国屈服、俯首贡纳,这两者之间并无太大的区别。整理自晁福林论春秋霸主材料二: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战国)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战国策书录结合教材正文与地图,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华夏认同增强,华夏族分布更广泛二、经济发展 问题探究1、农业发展:材
3、料一材料一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管子海王材料二材料二 春秋时期牛尊(牛鼻上穿有一环)材料三材料三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吕氏春秋审分材料四材料四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问题:问题: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发展概况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力: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关系: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国家赋税制度进行了调整。二、经济发展5 1生产力的发展和井田制的瓦解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
4、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司马迁史记都江堰都江堰2.问题探究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新秩序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审分铁犁牛耕王室衰微兼并战争私田开拓公田不治(出租土地、收取地租的贵族)地主佃农、自耕农(原多为宗法血缘下的庶民)(土地国有、集体耕作)井田制土崩瓦解小农经济逐渐开始确立(土地私有、户为单位)二、经济发展6n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井田制瓦解的原因?简要说明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客观原因:春秋时期,诸侯
5、争霸,井田上的劳动力日益减少,大量公田被抛荒。周制,野人只助耕公田不为兵。然而这种制度到了春秋时期就开始松动了。那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各国统治者为争霸权、求生存、略财富而纷纷扩军。野中1565岁之人都是要服役的。既然耕田是成年男性的责任,那么他们如去服兵役公田也就没人治理了。田制赋税的变革是兵制变革的前提和基础;为应付战争的需要,变革兵制必先变革田制。刘东升试论井田制的瓦解彻底废除: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1生产力的发展和井田制的瓦解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11、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2、货币流通广泛
6、3、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二、经济发展2、战国时工商业的发展材料材料 朱公以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故富者皆称陶朱公。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而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三、战国时的变法运动1 1、必要性:、必要性:(1 1)经济基础的变动: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经济基础的变动: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逐渐被破坏,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生产力,井田制逐渐被破坏,土地
7、私有化程度加深。(2 2)阶级结构的变化: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阶级结构的变化: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巩固统治。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巩固统治。(3 3)政治形势的变化: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政治形势的变化: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彼此之间攻伐不断,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彼此之间攻伐不断,兼并战争日益剧烈。(4 4)根本目的: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努力提高通知效率。)根本目的: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努力提高通知效率。2 2、效果: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建立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效果: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建立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
8、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问题探究:变法的必要性及效果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主要内容政治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社会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影响:1、变法措施深入人心,顺应了历史潮流;2、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最彻底
9、的一次变法;3、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注:内容借用李晓风老师的课件,略作修改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动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动1、孔子的主要思想:材料材料 子曰:泛爱众,而亲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10、勿动。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摘录问题:上述材料分别反映出孔子的什么思想主张?核心观念:仁政治主张: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力,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文化贡献:整理诗书礼易春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老子的思想主张:材料材料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11、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摘录问题:上述材料反映出老子的哪些主张?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动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动哲学思想:朴素的唯物史观: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人合一;朴素的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事物双方可以互相转换。政治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何会出现百家争鸣?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企图影响现实政治;各国统治者处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各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实质: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应。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战国时期的流派与观点学派代表人物提倡观点代表阶层儒家孟子N/A儒家荀子N/A道家庄子N/A阴阳家邹衍N/A墨家墨子下层平
13、民法家韩非子新兴地主阶级人性善、仁政人性恶、隆礼重法逍遥自由相生相胜节俭、兼爱、非攻、尚贤法治、中央集权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材料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同“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xng,显明)不省耳。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墨者亦尚尧舜道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法家不别亲疏,不殊
14、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内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摘编自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家学派思想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儒、墨、道、法各自的特点何在?相同之处:都是从社会现实出发,旨在扭转社会混乱的状况,为统治者设计治国平天下的方案。各自特点:儒家学说广博但殊少抓住要领,花费了力气却很少功效。重视君臣、长幼、尊卑秩序。墨家重视发
15、展生产,“节用”、“节葬”(生活俭朴),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法家强调“法治”,要求打破贵族特权。维护君主权威,主张名分、职分明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以顺应自然、万物天性为实用原则。问题探究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下课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小结30动荡中宽松,变革中发展文化私学兴起士人壮大百家争鸣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礼崩乐坏井田瓦解土地私有小农经济政治经济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
16、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通过画上学路线图和玩交通安全棋,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珍爱生命的情感。2在上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路上玩耍,不要吃地摊上不洁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上学不迟到的好习惯。3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4.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实验、研讨,发现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时,地球上的人会看见太阳被遮住一部分或全部遮住,就是发生了日食。5.通过观察整理、分析推理、模拟实验等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和变化过程,以及研究、发现日食过程中的更多信息。并能根据实验发现,用模型或图示解释各类日食的成因和更多的现象。
17、6.能够有依据地进行推理与联想,大胆表达对日食现象的更多看法。进而产生继续研究关于日食和月食更多现象的兴趣。7、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8.关心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9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10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11.诗歌常常肩负社会责任,而新诗过多承载社会功能会伤及审美意蕴,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新诗的经典意识。12新诗坚持反传统立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诗是一种缺乏经典意识,甚至抵制经典化的特殊文体。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