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科技发展与科技政策科学技术部 徐建培2014年11月17日一、成就与挑战二、科技政策基本考虑和主要内容三、近期重大改革举措目 录l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l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强化教育和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地位。l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系列会议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做出具体部署。刘延东副总理八次召开国家科改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我们对规划纲要、科技重大专项进行中期
2、评估,并且对国内外技术进步对比分析及预测,8000多名各界专家参与评估预测,包括430多位外国专家。评估显示,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开发应用已广泛服务于国土、测绘、城建、水利、交通和应急救灾等领域。目前国内外市场已有20多个品牌、200多款车型的北斗车载导航仪。产值占 10%左右。高分一号卫星在国土资源、环境和农业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效果。2013年秋粮和棉花种植面积统计中,有70%卫星数据由高分一号获取。在东北抗洪救灾中,高分一号卫星高效完成了洪水淹没区域的评估工作,吻合率达90%以上。北斗、高分卫星系统应用4500米深海作业系统海马号ROV
3、进入海试DTA-4000 声学深海拖曳系统在南海进行海底光缆调查小型深海移动工作站载人深潜和自动深潜器核电重大专项在引进消化美国AP1000技术,建设世界首套三代核电站的基础上再创新,完成了CAP1400设计验证,即将开工建设第四代核电取得新进展,高温气冷堆商业化电站进展顺利,快中子实验堆成功并网发电核电重大专项推进三代、四代核能发展1986199020062010200120051996200019911995超前部署研用结合有序竞争稳定支持动态调整超前部署,长期坚持研发超级计算机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济南等地建设了开放共享、服务社会的超级计算中心;“天河1号”系统峰值速度每秒47
4、00万亿次,已在天津超算中心投入运行;“曙光6000”系统峰值速度达到3000万亿次,将部署在深圳超算中心。“曙光4000A”,联想深腾6800研制成功,最高峰值速度达到每秒11.2万亿次(十万亿)“曙光2000-I”和“曙光2000-II”、曙光3000研制成功,最高峰值速度达每秒4000亿次(千亿)开始部署高性能并行计算技术研究,“曙光1000”研制成功,峰值速度每秒25亿次浮点运算。根据国际智能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863计划启动之初,设立了智能计算机系统主题 2013年5月研制成功世界上首台5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双精度浮点运算峰值速度达到每秒5.49亿亿次,连续3次名列世界
5、第一。在体系结构、异构阵列、高速互连、存储架构、并行编程、系统容错与故障管理、综合能耗控制技术等方面,突破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具有高性能、高能效、自主可控的技术特点,既能用于科学计算,也能进行大数据处理的显著优势。TD-LTE 通信标准成为世界标准之一刻蚀机、离子注入机等装备生产线宽带中国快速进展、IPV6推广应用信息领域技术创新有力推动产业发展容错计算机、高端服务器进入国内外市场信息科学、半导体理论、软件科学、集成电路网络技术基础软件信息装备芯片设计。制造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公共管理电子商务卫生健康数字媒体移动互联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远程医疗文化创意网络购物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现代农业基
6、础理论共性关键应用领域信息技术快速升级,带动多个产业变革神舟八号、九号、十号成功飞天,实现对接和天海对话,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开设太空实验课2008年9月神舟七号成功飞天,宇航员太空漫步逐步建设中国空间站嫦娥探月绕-落-回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稳步推进12 太湖、辽河、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水质全面好转盐酸安妥沙星获得一类新药证书新药创制取得新进展对照转基因转基因抗虫棉大规模推广应用我国生物技术促进产业发展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13改造盐碱地播种小麦、玉米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中黄大豆13亩产312.4公斤 超级杂交水稻亩产988公斤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
7、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7%,为粮食实现“十连增”提供重要支撑;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二五”以来累计增产粮食6342万吨,增加效益674亿元。创制出优质、抗病、高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棉花、甘薯新品种535个,良种推广达3.5亿多亩;启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在环渤海25个县的中低产田和盐碱荒地建立了12.5万亩示范区,山东盐碱地示范区取得小麦单产898斤的高产记录。农业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l近年来,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幅达23%,高于科技投入的平均增幅,2013年达555亿元。l2009年以后中国国际论文稳居世界第2位。2004-2014年国际科学论文总被引用次数的国际排名上升至第4位
8、(前3为美英德)。基础研究投入与产出 051015202530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地学生物学农学医学环境空间计算机工程数据源:Web of Science,Thomson Reuters1994-2003(16)1998-2007(9)2004-2013(4)十年引文总数排位我国科学论文引用的国际排位比较l 2013年,全社会研发(R&D)支出11846.6亿元,占GDP比重达2.08%,其中企业R&D占比76%以上。中央财政科技投入2728.5亿元l 研发人员总量达360万人年,居世界首位,企业占比77%l 境内有效发明专利54.5万件,比上年增长24%l 国际科技论文数居世界第二,引用率持续上
9、升到第4位l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超过7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l 高技术产业主营收入突破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科技创新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提质增效、升级换代作出重要贡献!科技投入结构优化效益显著 经过近年努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创新能力指数排名第19位。2000-2013中国的变化美国:全社会R&D4535亿美元联邦财政科技1422亿美元中国:全社会R&D11846.6亿元中央财政科技2728.5亿元2003-2012年,十年间美国全社会R&D支出总和为37686亿美元,是中国同期R&D支出总和(折算8015亿美元)的4.7倍 国家创新能力比较分析l 我国
10、在新世纪初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几乎全面处于跟踪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领先、并行和跟踪的新格局,一些领域不断接近,少数领域形成局部优势。l 据8000多位专家对中外技术水平比较的初步报告,我国目前在10大主要技术领域的1149项技术中,195项(占17%)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55项(占31%)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或相差不大,599项(52%)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这与韩国技术评价报告2012对我国的判断基本一致。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l 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l 生物技术的突破,加快了种业、医药、能源、环保等产业创新;l 以“大云智移”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11、带动了电子商务、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和工农业信息化发展。挑战1 1: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2:亟需支撑经济转型l 未来5-10年是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传统产业加速升级、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寻找新动力的关键时期;l 要通过科技创新构建先发优势,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挑战3:有效维护国家安全l 国家安全的竞争正从传统的陆海空拓展到外太空、深海、网域等多维空间;l 从尖端武器威慑转变为体系对抗;l 迫切需要在上天、下海、入地、登极和网络等决胜未来的重点领域前瞻部署。挑战4: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各大国纷纷提出创新战略 (美国、欧盟、日本)人才、专利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白热化。一、成就与挑
12、战二、科技政策基本考虑和主要内容三、近期重大改革举措目 录政策工具创新主体创新链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研究中试产业化产品开发平台中介院所高校企业强化基础研究、社会公益和前沿技术研究,知识溢出和技术转移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产品开发,创新商业模式政府支持与市场机制资源整理、分析加工,加强资源共享、信息服务竞争性支持,税收激励金融创投示范与采购稳定支持引导规范完善机制,项目支持绩效考核,补贴运行政府支持与市场机制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 目前,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内容已经涵盖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中介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覆盖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移到产业化等创新链条的各个环节,包括了财政、税收、金
13、融、知识产权等多样化的政策工具。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形成。l 985工程,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设立专项支持大学创新平台建设、引进人才、学科建设等;l 2011计划,建设若干协同创新中心。提升创新主体能力:高校科技创新提升创新主体能力:科研机构改革与发展l 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转企;l 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实行分类改革,对重点科研机构新增四项财政拨款。l 制定并组织实施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和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l 调整组织结构,改革管理体制。提升创新主体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l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
14、工程中心,支持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究,支持企业科技成果工程化和熟化。l 国有资本收益预算以资本金注入及无偿资助中央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l 加速折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10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计入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提升创新主体能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l 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稳定支持创新团队。l 由国家层面组织实施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有关部门实施的长江学者、杰出青年人才、百人计划等,各地方实施的各类人才计划。l 高校和科研机构实行聘用制,岗位管理制度,改革分配制度。l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人员分类评价。促进创新活动与产业化:产业政策l 高新技术企业减按
15、15%征收企业所得税。l 重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也可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l 职工培训费用税前扣除,企业外购的软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l 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并享受营业税和所得税优惠。促进创新活动与产业化:促进企业创新l 研究开发费用按照150%加计扣除,不足抵扣的可递延5年。l 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以及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风险投资。促进主体互动:促进技术转移转化l 财政科技项目知识产权授予项目实施单位;实施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l 科技人员自
16、行转化职务成果;科研结构、高等学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对研究开发该项科技成果的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股权激励试点。促进主体互动:产学研结合l 鼓励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l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制定行业标准。科技公共服务:科技资源共享l 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网络科技环境平台。l 财政资金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开放共享。l 鼓励地方依托产业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科技公共服务:科学普及l开展重大科学普及活动。l对科普单位门票
17、收入免征营业税。营造市场环境:科技与金融结合l 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扩大中小企业担保业务,改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融资环境。l 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含2年),可按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l 各地政府都设立了创业投资母基金。l 通过建立创业板、新三板、地方股权交易所以及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方式,促进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l 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主体一、成就与挑战二、科技政策基本考虑和主要内容三、近期重大改革举措目 录(一)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11号文
18、)背景 近年来,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不断改进,但也存在项目安排分散重复、管理不够科学透明、资金使用效益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的要求,需要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民口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要点(1)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配置的统筹协调l设立和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和基金,建立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l在有关部门间完善科技工作重大问题会商沟通机制,形成重点工作安排和部门分工;l重大科技事项按程序报国务院决策;l建设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一)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11号文)要点(2)实
19、行科研项目分类管理l 基础前沿类项目突出创新导向,充分尊重专家意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实施环境;l 公益性项目强化需求和应用导向,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提高项目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l 市场导向类项目突出企业主体,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要素配置等的导向作用;l 重大项目突出国家目标,主要采取定向择优方式遴选优势单位承担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一)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11号文)要点(3)改进科研项目管理流程l针对不同项目类别和要求编制项目指南,固定时间发布指南,受理项目申请时间原则上不少于50天;l项目评审周期原则上不超过120个工作日;l实现立
20、项过程“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加强项目验收和结题审查。(一)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11号文)要点(4)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l除定额补助外,项目管理部门不得在项目申请前先行设定预算控制额度,科研单位按项目需求编制项目预算,结合当地实际等因素按实际需要编制劳务费预算;l间接费用资助强度与单位信用评价挂钩,绩效支出安排要充分体现科研人员价值;l进一步扩大单位预算调整审批权和结余资金使用权。(一)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11号文)要点(5)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监管l明确科研项目和资金使用中明令禁止的行为,加大巡视检查、专项审计等监管工作和
21、违规处罚力度;l探索推行“公务卡”结算,实现痕迹管理;l建立信用记录评级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完善逐级考核问责机制和责任倒查制度,构建监管服务长效机制。(一)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11号文)要点(6)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科技报告等基础性制度l将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相关信息尽可能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l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让国家科技资源持续积累;l充分发挥专家咨询作用,实行评审评估专家轮换和调整机制,吸收一线科研人员和海外高水平专家参与评估评审,一线科研人员的比例达到75%左右。(一)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11号文)要点(
22、7)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l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l推进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交流,完善兼职兼薪管理政策和促进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落实激励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让创造性智力活动得到应有的回报,让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真正活起来。(一)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11号文)要点(8)强化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和有关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责任l项目承担单位要切实履行在项目申请、组织实施、验收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职责,加强支撑服务条件建设,提高对科研人员的服务水平。l各有关部门
23、要督促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依法合规开展科研活动,做好经常性的政策宣传、培训和科研项目实施中的服务工作。(一)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11号文)(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1.背景: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科技计划管理改革l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保持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全面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科研资金要进一步整合,不能分割和碎片化,该集中的就要合理集中起来l李克强总理指出,要进一步加大投入,调整支出结构,完善科研经费分配、监督、考核机制,突出助优扶强,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
24、团队和符合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项目,使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l张高丽副总理专门听取科技部、财政部汇报,提出要求;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召集科技部、财政部专题研究(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1.背景:主要国家都在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 顺应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各主要国家近年来都对科技管理体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l美国政府汇集各部门科技财政预算,部署多个跨部门研究计划l欧盟整合成员国科技资源,启动“地平线2020”计划l德国提出新一轮全方位、跨部门的创新战略l俄罗斯统筹管理职能,整合
25、形成新的俄罗斯科学院,设立国家科研院所管理机构(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1.背景:主要国家都在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l美国主要的跨部门研究计划 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是一项国家层面的联邦合作计划,主要管理机构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通过协调联邦部门或机构,包括国家科学基金会、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国防部、能源部等,共同开展纳米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2015财年预算总额为15亿美元 网络与信息技术研发计划(NITRD)是美国联邦政府的跨部门重大计划之一,主要参与机构包括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防部、能源部、卫
26、生与公共服务部、商务部、国家航空航天局、国土安全部。2015财年预算总额为38亿美元 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是美国在气候变化技术及观测系统等领域的研发计划,国家航空航天局在该计划中投入最多,参与部门还包括商务部、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等。2015财年预算总额为25亿美元。(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1.背景:主要国家都在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l欧盟新一轮科研框架计划-地平线2020“地平线2020”计划统一了以前各自独立的欧盟研发框架计划(FP)、欧盟竞争与创新计划(CIP)、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EI
27、T)三个研发计划的预算,并将欧盟结构基金中用于创新的部分也囊括进来,加强统筹管理,避免条块分割和重复资助。核能专项的预算虽然仍然相对独立,但其资助管理模式将与“地平线2020”计划保持高度一致。(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1.背景:主要国家都在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l德国新一轮高技术战略-创新德国所有部门制定共同的目标和实施计划,所有创新主体以此为导向,齐心协力开展创新;由科学、经济和社会各界人士组成战略咨询委员会,持续不断地完善并推进战略实施。实施全方位、跨部门的创新战略,包括五个核心部分:以创造价值和提高生活
28、品质为目标的优先创新任务;创新网络化与成果转化;经济界的创新活力;创新友好的政策环境;创新的透明度和参与度。围绕国家繁荣和提高生活品质,确定了事关未来的6个优先创新领域:数字化经济和社会、可持续的经济和能源、创新型职业、健康的生活、智能化交通、公民安全。(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2.我国科技计划管理的现状与问题l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先后设立了一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这些计划的设立凝聚了几代领导人的远见卓识以及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取得了一大批举世瞩目的重大科研成果,为增强我国科技实力、提
29、高综合竞争力、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强有力地支撑了我国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2.我国科技计划管理的现状与问题l随着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计划管理中的问题开始显现,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资源配置“碎片化”。近百个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近40个部门管理,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分类资助方式不够完善,重复、分散、封闭、低效,多头申报项目;未能聚焦到国家战略目标需求上来,项目众多、目标发散(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
30、革2.我国科技计划管理的现状与问题l针对上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管理进行改革,这是站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局高度推进的一项重大举措,将触及科技管理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通过此项改革,带动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纵深推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立一个好的体制保障。(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3.改革方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审议通过l 科技部、财政部根据中央要求,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方案;征求50多个部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后,上报党中央、国务院。(二二)深化
31、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3.改革方案主要内容(1)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2)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3)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4)大气污染防治科研统筹试点工作(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建立目标明确和绩效导向的管理制度,形成职责规范、科学高效、
32、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机制。更加聚焦国家目标、更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更加高效配置科技资源、更加强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充分发挥科技计划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中的战略支撑作用。统筹科技资源,加强部门功能性分工,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3.改革方案主要内容(1)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1.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2.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4.明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5.坚持公开透明和社会监督3.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
33、,主要负责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布局、评估、监管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围绕重大任务推动科技创新。科技计划要统筹衔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工作,更加主动有效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政府重点支持公共科技活动和营造创新环境,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全过程信息公开和痕迹管理,接受社会监督。(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3.改革方案主要内容(1)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
34、、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3.改革方案主要内容(2)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联席会议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评估与监管和动态调整机制五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将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管理,并按照新的管理方式和组织机制实施。(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2)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l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主要任务由国务院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以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等参加。组织构成负责审议:1.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35、2.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布局与设置;3.重点任务和指南;4.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的组成;5.专业机构遴选等事项。工作程序1.统筹协调:通过联席会议沟通各方面工作;2.共同决策:各部门按照既定议事规则和程序共同决策;3.重大事项经科改小组审议后报国务院审定;特别重大事项报党中央。(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2)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l建立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主要任务p对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重点专项设置和任务分解等提出咨询意见,为联席会议提供决策参考;p对制定统一的项目评审规则、建设
36、国家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规范专业机构的项目评审等,提出意见和建议;p接受联席会议委托,对特别重大科技项目开展评审。组织方式委员组成由科技、产业和经济界高层次专家组成,包括技术和财务专家等。委员遴选由联席会议审议确认,实行定期轮换制度。(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2)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l专业机构主要任务p受理项目申请(逐步实现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网上统一受理);p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p对项目实现目标负责。组织方式遴选方式当前:对各部门现有符合条件的科研管理类事业单位进行改造,建立理事会、监事会
37、,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开放式管理;今后:逐步吸收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参与竞争。确定程序专业机构由联席会议遴选,择优确定;专业机构按照联席会议确定的任务,接受委托开展工作。(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2)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l评估监管和动态调整机制主要任务p对科技计划实施绩效、战略咨询委和专业机构履职尽责等情况进行评估评价和监督检查;p根据绩效评估和监督检查结果提出动态调整意见,经联席会议审议后按程序报批;p对科技计划执行情况和资金管理使用进行审计监督,实行“黑名单”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并依法查处,向社会公开。组织实施主
38、体 国务院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2)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l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和科技报告系统主要任务p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需求征集、指南发布、项目申报、立项和预算安排、监督检查、验收结题等全过程进行信息管理,并主动向社会公开非涉密信息;p对国家科技资源进行持续累积、完整保存、成果公示和开放共享;p未按规定纳入系统的,不得申请中央财政资助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功能特点 信息系统是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正常运转的基础和支撑,部门、地方现有的各类科技
39、计划项目数据信息将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接入系统,建成全国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3)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3)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l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定位 资助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注重交叉学科,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增强源头创新能力。组织实施 进
40、一步完善管理,加大资助力度,向国家重点研究领域输送创新知识和人才团队;加强基金与其他类科技计划的有效对接。(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3)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l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定位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产业化目标,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在设定时限内进行集成式协同攻关。组织实施 进一步改进和强化组织推进机制,控制专项数量,集中力量办大事,注重与其他类科技计划的分工与衔接。(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3)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
41、l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定位p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p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等。组织实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根据重大任务需求,由若干目标明确、边界清晰重点专项组成,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3)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l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链条部署研发和创新 随着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
42、速发展,当前从“科学”到“技术”的演进周期大为缩短,各研发阶段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为此,改变现有科技计划按不同研发阶段设置和部署的做法,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到应用推广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3)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l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3)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l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定位 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运用市场
43、机制引导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进入技术创新领域,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资本化、产业化。组织实施 整合现有基金,根据任务目标形成若干专项(基金),分别采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补偿、专项补助等不同支持方式。(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3)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l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3)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l基地和人才专项定位 支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能力提升,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44、,支持创新人才和优秀团队的科研工作,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条件保障能力。组织实施 对现有基地和人才专项进行优化整合,研究确定资金配置渠道。(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3)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l基地和人才专项(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3)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l所有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共计近百项,包括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的35项,都要整合到新的五类科技计划中,数量将大幅减少。l不包括用于国防和国
45、家安全的专项,及哲学社会科学和对中央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实行稳定支持的专项。(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4)大气污染防治科研统筹试点工作 在刘延东副总理直接领导下,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前期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科研统筹试点。l试点前情况:共涉及15个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分别由八个部门主管,管理节点和程序多样,申报繁琐;一些工作交叉重复,有些重点任务得不到有效落实;科技计划互不沟通,科研项目存在分散和重复;科技成果信息缺乏共享,科研工作缺乏衔接。(二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
46、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4)大气污染防治科研统筹试点工作l试点内容:统一思想顶层设计根据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等明确需求,科技部牵头起草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工作方案,明确了6个工作方面,24项重点科研任务。部门分工明确要求结合各部门职责,制定了重点科研任务分工及牵头实施部门、工作进度,工作方案经国务院审定后,共同实施。统筹协调加强落实建立组织实施机制,围绕重点任务公开发布指南,将科技计划项目申请受理、评审及过程管理等工作委托21世纪中心组织。督促检查评估调整定期召开部际协调机制会议,督促检查工作进展,根据评估情况和需求,将对重点任务进行调整。(二二)深化
47、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管理改革(4)大气污染防治科研统筹试点工作l试点效果:打破了部门和科技计划间的壁垒,实现了统一布局,促进了科研信息共享服务,搭建了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研究交流沟通平台;避免交叉重复,193个课题减少到175个;盘活存量、合理增量,2015年所需经费预算16.1亿中,通过原有预算渠道安排11.8亿,新增预算4.3亿元。(三(三)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1.背景l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日趋活跃,但在
48、实践中还存在事业单位科技成果相关管理制度不适应成果转化需要的情况;l 政府部门对成果使用、处置事项的审批环节多、周期长,影响了转化的时效性;l 成果处置收益上缴国库,用于人员奖励的支出,挤占了工资总额基数,削弱了单位和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l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的改革措施。(三(三)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2.要点(1)改革科技成果使用、处置管理制度l试点
49、单位可自主决定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开展转移转化活动,试点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权不在审批或备案。l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益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依照相关法规规定管理和实施。(三(三)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2.要点(2)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律的市场定价机制l可通过协议定价、技术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科技成果价格。l实行协议定价的,应当在本单位公示科技成果的名称和拟交易价格,在此基础上,确定科技成果最终成交价格。(三(三)开展深化中央
50、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2.要点(3)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分配和激励制度l 试点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所获得的收入全部留归单位,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处置收入不上缴国库。l 单位的收入分配和股权激励方案要明确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院系(所)以及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技术转移机构等相关方的收入或股权奖励比例。l 对发明人、共同发明人等在科技成果完成和转移转化中作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比例,不得低于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比例。l 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用于奖励人员的股权超过入股时作价金额5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