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训练教程第八章-双向交流能力训练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95468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32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口语训练教程第八章-双向交流能力训练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师口语训练教程第八章-双向交流能力训练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师口语训练教程第八章-双向交流能力训练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师口语训练教程第八章-双向交流能力训练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师口语训练教程第八章-双向交流能力训练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章 双向交流能力训练 第一节辩论训练 第二节交谈训练2概 要第四章3第一节辩论训练第一节辩论训练 辩论比赛既具有局面多变等一般辩论的特点,又与一般辩论有所不同。辩论比赛的题目,常以针锋相对的形式两两出现,大型论题如“儒家思想是 否可以抵御西方歪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等,小型论题如“大学生在校期 间能否谈恋爱”“分数是不是学生的命根”等,正反双方肯定与否定的不同态 度就构成了针锋相对的辩论形式。注意分析这些论题可以发现,双方论点一 般都是各有一定的道理,同时又有其不足之处。有时它们实质上是一个完整 论点的两个部分。因此,不仅辩论初始,双方论争的地位平等,而且一般说 来,任何一方想在理论上彻

2、底击败对方都是不可能的,辩手只能通过“实战”时进攻和防守的技巧运用,显现出自己的理论深度和技巧水平,以略胜一筹 的方式取胜。辩论比赛中,由于双方论点各有其合理及不足的一面,所以就不能不强 调一个“辩”字。辩论比赛,一旦通过拈阄确立了正、反方,不论辩论者感 情是在哪一方,就都必须为自己一方承担的观点辩论到最后一刻。并且,在 日常辩论中每每遭到非议的“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在辩论比赛中只要 能适当保持风度和恰当运用技巧,就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会被认为是口才好 的标志。4全方位审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细部审题和整体审题。细部审题是全方位审题的主体部分,它是将论题按照可以独立的意义单 位(“词”或“词

3、组”)分为若干个小节,然后逐小节地进行全方位审题。这 种从最小的意义单位入手进行的“细致入微”的审题,可使立论达到相当周 密的程度。从审题步骤而言,全方位审题,可以先由细部审题进而达到整体审题,也可以先进行整体审题,从整体上把握了立论的要求后,再转入细部审题,逐小节地提出尽可能多的有利于本方立论的分论点和论据,最后再回归到整 体审题,提出思考周密、立论严谨的论证过程。这里,试以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中,复旦大学队对台湾大学队 的辩论“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一场为例,以“全方位审题法”剖析 如下。按照细部审题要求,本论题可有四个主要环节:()儒家思想;()西 方歪风;()抵御;()可以抵御。

4、这场比赛,反方复旦大学队获胜,正方台湾大学队败北。通过审题剖析,我们不难发现两队胜负的原因。第四章5从这一要求来检查正方的发言,不难看出正方一开始就气势不足。比赛 中正方第一位辩手发言的结论是:“儒家思想的完全发扬可以抵挡西方歪风的 继续蔓延扩大。”这也就是说,即使在“完全发扬”的前提下,也只能使西方 歪风不再“继续蔓延扩大”。这就相当于要求论证某消防系统足以灭火,而现 在只论证该系统“功率开足”也只能使火灾不再“蔓延扩大”,这个“系统”能够“灭火”吗?由此不难看出,正方一开口不仅没有强化本方的论点,反 而有所削弱,甚至对原论题的“可以抵御”已作了某种程度的“自我否 定”了。其次是西方歪风。审

5、题中不难发现,正、反双方均可以采用“实用主义”的解释方式,也就是说,各取对自己有利的解释。如反方可以用“扩大外延”的方式,将“西方歪风”解释为“西方刮过来的风就是西方歪风”,这就将“西方歪风”定义为“西方价值观念体系”,有助于加大“儒家思想抵御”的“难度”,有助于立论“不可以抵御”。而正方则宜采用“缩小外延”的方式,将“西方歪风”解释为“在西方也受到抵制的不正之风”(如吸毒、性混乱 等),这就将“西方歪风”定义局限在“西方价值观念体系”的“糟粕”部 分,有助于减轻“儒家思想抵御”的“难度”,有助于立论“可以抵御”。第四章6需要指出的是,审题的目的,其实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本方立论 周密严谨

6、,二是为了进攻对方。用同样的审题方法来听取复旦队的全部发言,也不难抓住其漏洞和失着,例如:()复旦队在举例时,从季桓子的“好色”,说到公慎氏的“出其妻”,说到子夏的不肯借伞给孔子,均与原论题无关,因为当时还无西方歪风,这 几位也不是西方歪风的代表,并不能作为“不能抵御西方歪风”的证明。至 于袁世凯、孙传芳等人,既不是推崇儒家思想的代表,也不是抵御西方歪风 的代表,以其为论据,能证明什么呢?()复旦队在论证中,以“新加坡中央肃毒局对瘾君子们宣讲儒家思想”“对持刀抢劫者念一段 论语”的无效来证明不能抵御,论证不能成立。因 为能否抵御只能由信奉者自己付诸行动来验证,上述例证由信奉者(是真信 奉还是假

7、信奉尚未可知)宣讲,由不信奉者抵御,实属机械割裂。()复旦队以信奉儒家思想的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出现了“飙车少年”“彩 装少年”等作为“不能抵御”的论据,论证无力。这些人不但不是“不能抵 御”的论据,反而倒是背叛儒家思想,以致不能抵御西方歪风的明证。如果 能通过及时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使这些青年注意“修身”,严于“律己”,那 么他们必当发奋努力,以求“齐家”“治国”“平天下”,何至于“舍熊掌而取 鱼”呢?第四章78据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复旦队虽为胜方,但其论证却并不是很严密的,台湾大学队完全有可能对其实施反击(模拟要点如下)。()“儒家思想能否抵御”,应紧扣“思想体系”作全面分析,复旦队的 全部发言

8、,只论儒家思想之糟粕,而对精华部分避而不谈,除抽象肯定(寥 寥数语)外,无一例证,无一分析,这就将原论题实际上变成了“儒家思想 之糟粕不能抵御西方歪风”,此为其诡辩立论之一。正方台湾大学队可以这样立论:儒家思想的精华足以抵御西方歪风,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就足以抵御西方的“重功 利,轻情义”的价值观念;儒家思想的糟粕也同样可以抵御西方歪风,如“女子从一而终”,即如果女性一辈子只有一个性伴侣,那么艾滋病就被“抵 御”了。()复旦队的发言中,谈到了中国古代(季桓子、子夏等)、中国近代(吴佩孚、孙传芳、袁世凯等)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当代(新加坡“彩装少年”等)案例,唯独无一字谈及

9、西方歪风,这是以非论证对象充作论证对象,为 其诡辩立论之二。9()复旦队的发言既未分析儒家思想(只谈了几个属于“糟粕的例子”),也未分析“西方歪风”,却反复强调“综合治理才可以抵御”,不知要抵御的 究竟是什么。退一步说,作为其立论的王牌“综合治理才可抵御西方歪风”,又偷换了论题,将原论题变成了“怎样才能抵御西方歪风”,此为其诡辩立论 之三。()复旦队强调“抵御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要台湾大学队“举出一个 例子来”。台湾大学队其实也可反问复旦队能否举出一个通过“综合治理”彻 底扫荡了西方歪风,并且“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实例。这场比赛总结发言时,复旦队在前,台大队的总结发言压轴。台大队在 发言中其实

10、应当适当地压缩对世纪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东方各国大门的历 史回顾(此内容与论题无关)、对“综合治理”的驳辩(被复旦队拖离了原论 题),紧扣论题,以上述之反向推理指明对方的理论全部建筑于诡辩的沙滩之 上。设想一下,当时复旦队已耗尽本方的全部发言时间,如果突然遭到这么 一场意外的进攻而无权还击,这个桂冠还能轻易捧走吗?有这样一场“进口高档消费品利大于弊”的辩论比赛。比赛中,反方从 现实角度立论“弊大于利”,从正、反两方面搜集了诸多材料(正面例证如巴 西世纪年代限制进口小汽车,现在汽车年出口量居世界先进行列;反 面例证如我国海南省因“过量进口”而引发的小汽车事件等),论证了进口高 档消费品将增大我国现

11、实存在的巨额贸易逆差,将会严重抑制我国本来就处 于劣势的民族工业等,立论也是较为有力的。但是正方巧妙地以“一定量”立论(进口“一定量”的高档消费品利大于弊),从“理想”角度将对方所展 示的种种“弊端”全部归入“盲目进口的后果”,这就使“利大于弊”的原论 点实际上转化成了“有利无弊”,进而击败了对方。比赛中,反方感受到“一 定量”的压力,曾轮番从不同角度向正方的“一定量”发起攻击,而终未能 攻克。其实如果运用理想现实相悖法,“一定量”就不难摧毁了。因为“一定 量”作为正方的王牌,其出处是:“我们(正方北京大学队)搞了一个外 汇配置模型,并用计算机反复进行了计算,结论是这个百分比是到为 最佳,这就

12、是 一定量。”反方其实可以抓住这一点,以理论脱离实际向其 发难,反驳道:“以一个从实验室里弄出来的数据来指导全国的现实工作,何 从谈起最佳?何以确保利大于弊?海南省小汽车事件不是也有 适量进口 的指导理论吗?”只是在比赛中,反方由于未能掌握这一方法,所以尽管一开 始也是轮番进攻,可是,一等正方公布“一定量”,就束手无策以至于闭口不 谈了。第四章1011中国科技大学队四辩:现在我们有个医术不错,但心术不正的医生,你 敢找他看病吗?小心治病不成反误了卿卿性命啊!(紧扣辩题发起进攻。)浙江大学队一辩:对方辩友品德高尚,但我有病绝对去找医生,而不是 去找对方辩友。(虚晃一枪,既未应答,也未反击。)中国

13、科技大学队三辩:请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如果不应当有伦理界限的 话,医学和兽医学有什么区别?(再次紧扣辩题发起攻击。)浙江大学队二辩:我请问对方辩友,医生是干什么的?是预防和治疗人 类疾病的。兽医是医学吗?(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自问自答,另一个是正方 王明强提的问题的重复,没有攻击力。)中国科技大学队一辩:如果没有伦理界限,我们的医院只要评“三有”新人就行了,不要“四有”新人了。为什么还要有道德呢?(第三次紧扣辩题 发起攻击。)浙江大学队四辩:对方辩友又搞错了,刚才我就指出过,医学发展必须 要有伦理界限,人的活动当然需要。(重大失误处!该同学作为浙江大学队四 辩,大声肯定了对手中国科技大学队的主观

14、点,浙江大学队的失误当时就引 起了场内的骚动。)12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或以六人一组,以 形式进行;或以八人一组,以 形式进行。()在拈阄决定正、反方以后,一方先由本方队员运用“全方位审题”等方法,从“立论、驳论”两个方面讨论主要的分论点与重要论据,在充分 讨论的基础上,由一人执笔写出本方论述要点。要点可按队员人数或分三个 自然段,按“起承、承转、合”的篇章布局;或分四个自然段,按“起、承、转、合”的篇章布局。()队员分工,以“一主辩二助辩”或“一主辩三助辩”的形式,各自 领取自己的表述要点进行充实加工,分别完成后再结合讨论修改通过。()训练时,各自按照限定的发言时间(每人每次三到四分钟),

15、以较快 的发言速度完成预定内容后,时间上以仍剩余秒钟为宜(此秒供轮流 发言时对对方的论述作简短评析用)。()展开交锋,发言程序可参照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形式,分为“轮流发 言”和“自由辩论”两个部分。“轮流发言”时,双方“一对一”地轮流发 言,严格限时(有计时员),双方发言时间对等;“自由辩论”时,只作双方 发言总时间的对等限定,不作次序轮流和个人发言时限的规定。第四章13第二节交谈训练第二节交谈训练一、辩论与交谈之异同辨析演讲与口才年第期刊登了一篇 列车员为什么说不服旅客 的征答题,全文如下:事情发生在一节硬卧车厢里。(女列车员来到旅客身边。)列车员:同志,请不要吸烟了,你没看到吗?(她用手指着

16、钉在门端上方 的木牌)那上面写着:不吸烟车厢!旅客甲:我买票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这节车厢不准吸烟,早知道,我 就不买这节车厢的票了。列车员:现在我告诉你了,本节车厢里不准吸烟,要吸烟,请到通过台 去吸。旅客甲:我买的是卧铺票,而不是通过台的站票。再说,为什么别的车 厢可以吸烟,唯独你这节车厢不准吸烟呢?列车员:这不是我说的,是铁道部的规定。旅客甲:铁道部的规定不等于法。旅客乙:(帮着列车员说话)公共场所吸烟污染空气,电影院里就不准 吸烟。旅客甲:电影院里不准吸烟,理由是烟雾影响光线,可不是说污染空气。旅客丙:(也帮着列车员说话)不准吸烟跟不准吐痰是一个道理。旅客甲:那可不一样,随地吐痰不卫生,

17、应该禁止;而香烟是国家卷烟 厂生产的,国营商店里出售的。(列车员走了,旅客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列车员对,有的说旅 客甲对,旅客甲依然美美地吸着他的香烟)第四章14二、口语交际中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期待生活实践告诉我们,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这舞台上来去 匆匆的过客,也都在这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角色”一词在这里,和用于 戏剧、电影、电视中的“角色”一词相比,内涵有所不同。在生活中,“角 色”一词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所应保持的身份、地位。由于在生活中,每个人 都是在多维的、多层次的关系网里生活,所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交谈 对象面前,扮演不同的角色。仅以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为例:在父母

18、亲面前,他是儿子;在爷爷、奶奶面前,他是孙子;在老师面前,他是学生;在同学 面前,他是朋友;在比他大的孩子面前,他是弟弟;在比他小的孩子面前,他又是哥哥。这些不同的角色分别向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他在长辈面前,应该懂规矩、听话,但也可以撒娇,甚至哭闹;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他就应 该按“学生守则”的要求规范自己。同理,当你以一个具体的角色出现在生 活中的某一场合时,别人就会对你抱有热切的角色期待,希望你按照角色规 范的要求行事,说角色身份应当说的话。反之,就难免要出笑话。譬如,上 例中所说的那个孩子,他可以在家里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声嚷:“我要吃巧 克力,一定要吃巧克力!”同样一句话,你让他到学校

19、里对班主任、对任课老 师说,看他肯不肯?第四章15荣格在研究中发现,人格面具既可以使人获益,也可以使人受损。假如 一个人太倾心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他的人格的其他构成部分就会被推至一 旁,被弃之不顾。这种被人格面具主宰的人就会迷失自己的本性。这种情况 在生活中也是很多的。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在小说 普里希别叶夫中士里,写过一个警察普里希别叶夫,他一生从事跟踪、盯梢工作,退休回到老家,仍是职业习惯难改,口袋里成天揣着纸和笔,记录邻居们的“黑材料”,终于 激起公愤,被诉之法庭判以刑役。当他被押出法庭时,看到门口聚着一群为 他自食其果而高兴地在那儿看热闹的村民,他立即条件反射似的,如警务在 身一般大吼一声

20、:“散开,回家去!不准成群结队!”看来,他除非是死去,否则警察的人格面具是难以摘下来了。而他,就是太倾心于自己的人生角色,结果大受人格面具之害的一个典型。荣格理论的提出,并非他看破红尘后的颓废之言,而是他力图解释人生、指导人生的一种努力,是一种推动人们更自觉地、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人生 的一种努力。荣格理论对于我们如何进行各种行业的日常交谈也有着明确的 指导意义。第四章16 正如荣格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实际上都有着多种人格面具。我们应当 努力做到,在一定场合下,准确选用人格面具。年,陈景润出国讲学,英国一所名牌大学的校长,几次动员陈景润留在该校任职,并不惜用高薪、别墅、美女、轿车为条件来劝留陈景

21、润。对于这位大学校长的挽留,陈景润 很冷静,坚持原则而又不失礼貌地婉言谢绝:“谢谢,谢谢你们的好意,但我 不能够留下,我个人没有这种权利。”他向感到奇怪的校长解释说:“我是人 民培养的,我出国讲学是代表人民和祖国而不是代表我个人,因为,我是第 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陈景润的回答获得了校长的理解和赞赏。与此相比,有 些人在外贸洽谈、外交事务、外事活动中做出了一些不光彩的事。也许在当 时他们心中想着的是:“这是我个人的私事”但是,就在他未能戴好自己 的人格面具的同时,在对方的心头激起的却是:“嗨,这些中国人”结 果,既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也损害了国格。17三、务请尊重他人的心理空间 年全国十城市青少年

22、演讲邀请赛的辩论比赛中,西安队与贵阳队接 到了这样一道辩论题:一位母亲听说读高中的女儿与一位外校的男同学有书 信来往,有一次,母亲私拆了这位男同学给女儿的来信,但从信中并没有发 现什么问题。女儿知道后,认为母亲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行为。而母亲认为,这是对子女负责,做法正确。你怎样看待这件事?当时,甲方认为:“根据 婚姻法的规定,母亲对儿女有监护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母亲对于 女儿信件的检查,是可以理解的。”而乙方则认为:“私拆别人信件是一种侵 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持否定态度。由于比赛时间和题目的限定,这场比赛的 双方都没有涉及这样一个问题:母亲虽然私拆了女儿来信,但毕竟是出自关 心,而且也没

23、有发现什么秘密,女儿为什么会生那么大的气,甚至上升到违 反法律的高度来指责母亲呢?其实这个问题在生活中是有一定普遍性的。类似的问题,也早已引起心 理学家的注意。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不仅应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还应有 自己个人的心理空间,在某种意义上,后者就是指个人所私有的内心秘密。心理空间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它是不愿让人闯入的领域,这是每个人应受保 护的权益。女儿之所以会对母亲生那么大的气,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母亲强行 闯入了她的心理空间。第四章18第四章19 退一步想一想,日常口语交际不也在印证着这样一个道理吗?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这样的人,他们偏偏很喜爱闯入他人的心理空间,爱好打听、传播 别人的私人

24、秘密。有时,他们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什么其他目的,而只是热 衷于刨根究底,喜欢把别人的事弄个水落石出。人家出门他要打听是去什么 地方,去干什么;人家放在桌上的书籍信件等,他总要顺手拿起来翻翻看看。这种人,往往以能闯入别人的心理空间,探听别人的隐私而扬扬自得,甚至 偷看人家的日记,偷听人家的谈话,以从中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可是想 一想吧,每当你听到这种人“张家长,李家短”地扯了一大通,然后看着他 心满意足地姗姗而去的身影,在你的心底涌起的,究竟是对他(她)的喜爱 敬重,还是讨厌鄙视呢?第四章20其实,并不仅仅是在社会上,即使是在家庭内部,未得允许而闯入他人 的心理空间,吃亏的也还是闯入者自己。前

25、面所举的辩论赛题中的母亲,就 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视其看信的动机,可谓一片苦心而绝无恶意,但是,她 未得允许便闯入了女儿的心理空间,结果,在她和女儿的交谈中,一句也没 有涉及她原先要解决的问题,而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僵化了。不难想象,如果 下一次女儿真的和某男子通恋爱信,女儿也必定会事先想好办法使母亲再也 拆不到信了。由此不难看出,未得允许而硬性闯入他人的心理空间,对于闯 入者本人来说,无论从眼前看,还是从长远看,都是得不偿失的。在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中,未得允许而硬性闯入他人的心理空间,结果 弄得闯入者和被闯入者双方都不愉快,以致引起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紧张的,并不仅仅表现在母女、母子、父子、父女等两代

26、人之间,在同一代人,诸如 姑嫂之间也是大量存在的,而其中又往往以妯娌关系的矛盾冲突为甚。第四章21 对闯入他人心理空间的行为进行归纳分析,不难发现,基本形式是两种:一是行动,如有意无意地看到了别人的日记、信件和秘密;一是言语,如有 意无意地在日常交际中参与了闲言碎语的传播,以致引起矛盾和冲突。因此,防止这种情况出现的办法也有两个:一是不要有意识地、主动地硬性闯入他 人的心理空间;二是误闯入以后,保证“到我为止”,绝不外传,这也是“视 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意思。这两点相比之下,第一点比较容易做到,因为有时即使兴趣冲动令人很 想知道,忍一忍也是可以过去的。难以做到的是第二点,即知道后却能长时 间地

27、守口如瓶,绝不外传。四、口语交际话题训练第四章22(一)交谈模式 训练方法交谈模式训练采用“同模式不同话题”的训练方法,这里以五种不同的 话题为例示范如下(其他话题也可以不断拓展引入)。这五个话题分别为模拟 师生交谈训练、模拟家庭访问训练、模拟求职训练、模拟推销训练、模拟采 访训练。由于“心理沟通”和“心理转换”通常需要通过交谈的手段而非辩论手 段来实现,所以,在分类上仍将这类口语交际行为划入“交谈”。第四章23 训练总目标:训练双向交流中的“心理沟通”和“心理转换”能力。训练总模式:()由指导教师在训练开始前一周公布交谈训练的总话题(上述五种交 谈话题中选定其中之一种、两种进行统一训练,一般

28、不同时提出五种任选,以免训练话题过于散乱)。规定每两个同学为一个交谈组合,由同学自由结 合,自定“子话题”(如以“模拟家访”为总话题,学生则自定“家访事由”子话题)。()于每一组两个同学商定“子话题”后,将前五个回合的内容(一人 发言一次,“一问一答”或“一说一接”为一个回合),按照角色扮演身份与 表述次序写好,交给指导教师(作为现场交流表述时的评定依据之一)。五个 回合以后的交谈内容即为各自单方面事先准备,且不告知对方,全都由现场 即兴交流。第四章24()教师以两个学生登台当众交流的表现综合评定,讲满五个回合为及 格,七个回合为良好,十个回合为优秀。二人之间,其中一人最后无话可说,则比对方低

29、半个等级。()每一组表述总时间不得超过五分钟,到时即由教师中止(教师可安 排学生计时),换下一组。双方水平相等则同等计成绩。()此类交谈训练以双向进行为更佳。上述之过程为第一轮。第一轮结 束后,双方身份互换,重新开始,话题不准更动,内容可小有变化(如以师 生交谈为例。第一轮中,甲为老师,乙为学生;第二轮中,则甲为学生,乙 为老师)。()以两轮成绩综合普通话语音及身姿、态势、表情、动作综合评定 成绩。第四章25 模拟师生交谈训练 训练说明:()双方交谈的子话题要具体(如以教师批评学生为什么没有参加集体 义务劳动为话题)。()双方的各自立场不得发生转变(仍以上述之教师批评学生为例,“学 生”只能解

30、释或辩护情节可以虚构以说明“老师”批评错了,而“老师”则努力阐述批评的理由,证明自己的正确。“学生”不可以接受“老 师”的批评,“老师”也不可以承认自己批评错了)。()双方不得有使交谈“卡住”的语言,如以教师批评学生为例,“学 生”不得以“我就是这样,你能怎么样”之类的语言公然拒绝。“老师”也不 得指责“学生”的解释是“撒谎”(这等于另立了新话题),只能顺着“学生”的解释向前延伸。第四章26 模拟家庭访问训练 训练说明:()双方的子话题要具体(如家庭访问是因为学生近阶段学习成绩突然 下降,教师家访的目的,一是了解情况,二是要求家长配合等)。()双方的立场也不得发生转变(如“教师”认为学生的退步

31、与家庭有 关,“家长”有责任也有义务配合学校工作,并且,学校已经尽了责任。而“家长”则认为,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是学校没有管好,同时还可辅之 以多种原因的解释。“交谈”时,可以表示对对方的理解,但不可以接受对方 的要求)。()双方不得有使交谈“卡住”的语言(如“教师”不可以用“开除”之类的有压力的语言,“家长”则不可以说“我们正想退学”之类的对抗语 言),双方只能努力去说服对方。第四章27 模拟求职训练 训练说明:()双方各自的身份及有关条件可以虚构,但内容要具体(“求职者”可 以虚构必要的条件,“招聘者”可以虚构公司、部门及自己的职务)。()双方的立场不得发生转变(“求职者”自始至终想进

32、“招聘者”所在 的部门,“招聘者”想方设法将其“婉言”拒之门外。“求职者”不可以承认 自己不够“应聘”条件,“招聘者”不可以对“求职者”表示欢迎)。()双方均不得有使交谈“卡住”的言行(“招聘者”不可以说“人已招 满”或“不招聘”之类的话语,“求职者”不可以有“我还不一定肯来呢”之 类的言辞,双方只能是努力去说服双方)。第四章28 模拟推销训练 训练说明:()推销活动必须具有的条件可以虚构,内容要具体(如所推销的产品、质地、价格、市场销售状况等的介绍)。()双方的立场不得发生转变(“推销者”始终坚持要求“客户”购进商 品,“客户”始终坚持不同意购买;“推销者”介绍自己的产品如何价廉物美,为对方

33、所必需,“客户”则多方挑剔并努力证明该商品对自己无用处)。()双方不得有使交谈“卡住”的言行(“客户”不可以说“我没钱”之 类的话语,“推销者”不可以说“不买就算了”之类的话语,双方只能是努力 地说服对方)。第四章29 模拟采访训练 训练说明:()采访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可以虚构,内容要具体(如采访话题、采 访者与被采访者的身份等均为双方事先共同商定)。()双方的立场在采访中不得发生转变(采访者始终想说服被采访者接 受采访,而被采访者则应想方设法将其“婉言”拒之门外。采访者应调动一 切合理手段以说服被采访者,自始至终不可以表示放弃采访,被采访者不得 正面表示拒绝采访,而只能设法寻找种种托词以回避

34、被采访)。()双方不得有使交谈“卡住”的言行(双方均不得有“否定”对方的 言辞,如对对方身份的真实性等不得怀疑,再如,采访者如何说服被采访者,被采访者如何婉拒采访者,双方均应“背靠背”地在训练开始前各自做好准 备。在训练进行中,先说出来的情况即为真实情况,后说者的准备中有与此“真实情况”冲突的部分,必须随机应变地加以调整。例如,采访者为了能与 被采访者“套近乎”,试图从其“爱好”角度打开缺口,于是采访者可以事先 虚构被采访者喜好钓鱼、旅游等,只要一说出口,被采访者就不得再否认自 己有此爱好,而只能在承认有此爱好的前提下,对对方的要求设法进行合情 合理的婉拒)。(二)情境话题 训练方法第四章30

35、 情境话题表述 情境话题表述,仍然保持单向表述训练中的每人轮流登台的训练基本形 式,但是在表述话题的规定构成上,增加了具体的情境设计,并要求表述内 容必须针对话题的情境规定来展开。情境话题表述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为劝解型话题表述,二为疏导 型话题表述。劝解型话题表述如:情境话题:你有一个朋友,向父母借了元去做生意,先去贩鱼,不料连遇高温天气,鱼变质,损失了元;又用元去做布匹生意,被人以次充好,坑走了元;又去贩卖香烟,因为无证经营,被工商局 查获,香烟被全部没收等待处理。他懊恼得把自己关在家里,三天没出房门,请你去劝劝他。情境话题:你有一个朋友,在家里和父母总是搞不好关系,嫌父母太 唠叨,对

36、他管得太多,在你面前屡次表示要离家出走,请你劝说他与父母处 理好关系。劝解型话题表述,要求表述者如身临其境,如面对其人,以关心人、帮 助人的形象出现(在讲台上)。此类训练注重于训练劝解、宽慰他人的口语交 际能力。在训练中,当然也同时有对语调、节奏方面的训练要求,但应淡化“表演”成分,要求自然大方不做作。第四章31 情境话题交流 情境话题交流,在保留轮流登台演讲的训练形式基础上,借助对话题情 境的设置,引入双向交流(交谈与辩论)的训练内容。情境话题交流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为辩论式话题双向交流,一为问 答式话题双向交流。辩论式话题双向交流,以两人为一个话题组,各按正反方规定话题立场,按序号登台演讲。情境话题:正方:青年成才自我设计应以“社会需求”为中心;反方:青年成才自我设计应以“自我”为中心。情境话题:反方:当今时代,道德不再神圣;正方:当今时代,道德 依然神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师口语训练教程第八章-双向交流能力训练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