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 一引言 现代安全工程理论认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本 原因,是因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危险源,存在着危害 因素。危险源是一切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源和状态危险源是一切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源和状态。要控制 生产安全事故,就必须控制危险源,针对危险源中的危害 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事 故的发生以及控制事故的后果。 二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 的活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与人的意 志相反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事故和事故后果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事故和事故后果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生产和安全是兄
2、弟,是患难相助的亲兄弟。生产和安全是兄弟,是患难相助的亲兄弟。 安全的对立面是事故。安全的对立面是事故。 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1)海因里希最早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的概念,以事故因 果连锁模型来描述对事故发生机理的认识。认为事故的发生 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互为因果事件的相继发生 的结果。 2)海因里希认为事故因果连锁共包括事故的基本原因(遗 传、环境)、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缺陷)、事故的直接原 因(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事故)、事 故后果(伤亡)5个互为因果的事件。 物 的 不 安 全 状 态 遗 传、 人 的 缺 陷 人 的 为 不 安 全 行 事 故 伤 亡
3、环 境 基本 间接 直接 3 )事故模型 4)海因里希从物理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角度解释事故, 指出事故是一种失去控制的事件。首先提出了人的不安全 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概念,并提出了事故是可以预防 的概念。指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而防止事故发生的 观点。(工业事故预防工业事故预防) 事故预防的重点是:控制事故预防的重点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与物的不安全状物的不安全状 态态。 2博德事故因果连锁论 1)博得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他认为: 尽管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 因,必须认真追究
4、,但不过是其背后原因的一种征兆,其根 本原因是管理失误。管理失误的主要表现为对导致事故的各 种原因因素控制不足。 2)博德事故因果连锁模型:着眼于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 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基本原因管理失误。 并进一步把物的问题划分为起因物和加害物(前者为导致事 故发生的物;后者为事故发生时直接作用于人体,使人体遭 受伤害的物)。 在人的问题方面,区分行为人和受害人(前者为引起事 故发生的人 肇事者,后者为事故发生时受到伤害的 人 受害人)。 管 理 失 误 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 起因物 加害物 事 故 行 为 人 物 3 )事故模型 3能量意外释放论 1)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发
5、生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 放(失控)。 如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或 危险物质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亡; 如作用于设备、构筑物、物体等且超过其承受能力,则造成 损坏。 2)事故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机理: 接触了超过肌体组织接触了超过肌体组织(或结构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 过量能量;过量能量; 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危险物质的干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危险物质的干 扰扰。 3)失控的能量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 状态引起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 量或危险物质的控制(约束),是导
6、致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 释放的导火线(直接原因)。 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出发,预防事故预防事故就是控制、约束能 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或在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 释放的情况下,防止人体与之接触,或一旦接触时,作用于 人体或财物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尽可能地小,使其不超过 人或物的承受能力。 因此,在事故预防上的技术措施一般有两大类:防止事 故发生和控制事故后果。首先应该考虑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 生的措施,然后再考虑一旦发生事故如何采取措施控制后果。 事故案例1 2006年10月2日23时25分左右, 炼钢厂20桥式起重 机吊运4包硅铁粉(每包重1吨),吊运过程中途径2电炉 平台时其中一包装载硅铁粉
7、的编织袋的吊带突然断裂,硅 铁粉下落砸在正在测温取样的操作工身上,事发后 立即送往长海医院抢救,终因伤势较重于23时40分死亡。 三危险源 1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系统安全工程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 根本原因,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就是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 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使系统安全运行。 系统安全工程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手段辨识、消除、控 制系统中的危险源,实现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工程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 基本内容。 2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财产损失、工作环境 破坏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GB/T 28001
8、- 2001 ) 3危险源构成 任何一个危险源都是有两部分组成:第一类危险源和 第二类危险源。 它们是性质完不同的两类危险源,其辨识、评价和控 制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 1 )第一类危险源: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载体和 危险物质及生产、储存危险物质的设备、容器或场所。 第一类危险源具有的能量越高或危险物质的量越大或 毒害性越剧烈,则该危险源发生的事故造成的后果就越严 重。 2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或可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 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失误。 为了利用能量或危险物质,让能量或危险物质按照人 们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传递、转换和做功,必须对能量或 危险物质采
9、取措施予以约束或限制,既控制第一类危险源。 所谓约束或限制,就是指能将能源或危险物质按人们 的意志在特定的场合、管路或容器内运行、转换或做功的技 术、组织措施。如:能限制电流的绝缘体、储存煤气的水 (油)封、煤气柜就是约束或限制。绝缘体破损,电流就会 意外释放漏电;煤气柜水(油)封失效或柜体破裂,煤气 就会跑逸,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煤气中毒。能量或危险物质 的意外释放都会造成事故。 4两类危险源间的关系 1)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如果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 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在第一类危险源存在的前提下, 才会出现第二类危险源。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破坏 了对
10、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能量或危险物质就不会意外释放。 因此,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是内因 与外因的关系。 2)两类危险源在事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同。 第一类危险源在发生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 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 的大小。由于第一类危险源是我们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的由于第一类危险源是我们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的, 所以我们安全工作的重点是控制第二类危险源所以我们安全工作的重点是控制第二类危险源。 事故案例2 2008年月日上午8时40分左右, 炼钢厂连铸分厂修磨 机操作工发现主磨头退不到位,在经过
11、多次行程试走无 效后,怀疑编码器钢丝绳没到位,即到除尘罩上方去处理,在 返回途中不慎从除尘罩边滑落(离地面高度约3.5米)。事发 后,立即送长海医院就诊,经初步检查, 颈椎第五节 骨折,需手术治疗。 四危险源辨识 为保证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有效性和准确性,一般 可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辨识: 1确定危险源辨识范围: 2 )厂房内(外)的地理位置 3 )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 4 )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 时抢修等) 5 ) 作业岗位 6 ) 不经常发生的任务 7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 问者) 8 )生产作业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含单位
12、所 有或租赁使用的) 4)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 5)三种事态:现在、过去和将来 2制定工作活动分类表 工作活动分类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正在执行的工作,工作期限和频次,以及执行工作的场所; 2)谁通常(偶然)执行此工作,以及受到此项工作影响的其 他人员(访问者、合同方人员、协力人员等) ; 3)已接受此项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相关方); 4)为此项工作所建立的书面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持证上 岗程序; 5)可能使用的装置、机械和动力手持工具; 6)制造或供应商关于装置、机械和动力手持工具的操作和 维护指令; 7)可能要搬运材料的尺寸、形状、表面特征和质量; 8)材料需要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
13、度; 9)工作期间所遇到或用到的物质、所使用的动力和能介; 10)遇到或用到的物质的物理形态(气、液、固、粉尘等); 11)被认为已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12)所遇到或用到的物质有关的危险源数据表的内容和建议; 13)与所进行的工作、所使用的装置和机械、所用的或遇到的 物质有关的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14)被动性的监视资料;从组织内(外)以往发生的的,与当 前进行的工作、所用设备和物质有关的事件、事故和疾病的经 历而获得的资料,上级部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 15)与此项工作活动有关的任何现有评价的发现。 3确定辨识单元 为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就必须不遗漏任何一个 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
14、源。如辨识单元选择不当,会使 危险源辨识工作无法开展。选择范围过大,除没法描述外 ,还极可能遗漏危险源中的危害因素;如选择单元过小, 则连贯性就差,效率就低。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将以下三 个对象作为辨识单元:岗位、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 1)岗位 选定岗位作为辨识单元是因为每个工作岗位都是危险 源,差别只在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大小。要保证员工的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必须知道本岗位的危害因素有哪 些和风险在哪里,才能制订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安全操 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 2)设备(设施,包括作业环境) 如果一些设备(设施)不包括在岗位范围内,那这些 设备(设施)就必须单独进行危险源识别。即使
15、设备(设 施)的本质安全度再高,但也存在危害因素。如对这些设 备(设施)的危害因素不辨识清楚,同样会造成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3)作业活动 日常点检、巡检、检修等作业活动,由于没有相对固 定的工作岗位,且流动性较大,有别于岗位和设备(设施 ),虽然其危险源辨识与岗位和设备(设施)相比有一定 的难度,但该类作业活动的危险性较高,所以也必须作为 危险源进行辨识。 4选择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1)对照法: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安全检查表或 经验相对照来辨识危险源。如: 对照国标、法规查找岗位(环境)是否存在职业健 康危害因素超标现象; 对照国标查找设备(设施)的安全缺陷;
16、对照设备维护规程和工艺操作规程查找不安全行为 对照历史发生的事故原因查找设备安全和行为规范 的缺陷; 对照国标、法规和管理制度查找管理漏洞; 对照安全检查表,查找安全隐患等等 。 2)系统安全分析法 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角度对辨识单元进行的系统 分析,通过揭示单元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 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简单说就是 通过对单元的动力系统、使用的能源介质和原料投入、 产出、使用的设备等因素综合考察系统是否存在危险源 ?及主要危害因素表现是什么?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是 哪些等等。 通过系统安全分析法,找出其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 危险源,并制订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 通常在辨
17、识危险源时,两者综合使用,提高辨识的有 效性和准确性。 4辨识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为方便辨识危险源,使危险源能按照按图索骥的方式寻 找、发现和识别,不锈钢事业部制定了危险源辨识标准作为 查找危险源和辨识第一类危险源的依据。(参照程序文件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1)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岗位、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 对应的第一类危险源:各类能源介质、钢水、铁水、红 渣、煤气(柜)、乙炔(霞普气)库(汇流排)、油库、易 燃易爆液体、易燃易爆气体、压缩气体、汽包、锅炉、蒸汽 、储气罐、压力管道等。 2)有坠落、坍塌、倾覆、压埋危险的岗位、设备(设
18、施) 或作业活动; 对应的第一类危险源:起重机械、提升机械、高处作 业、土方作业、设备内部作业、建筑施工、拆房作业、下 水道(井坑)清淤作业等。 3)有腐蚀、辐射、中毒、窒息危险的岗位、设备(设施) 和作业活动; 对应的第一类危险源:X射线装置、同位素装置、煤气 (柜)、氮(氩)气(储罐)、水厂大水池、高炉炉腹、 转炉煤气回收区域、中(高)频电炉(高温、电磁辐射)、 下水道(井、坑)H2S(缺氧)、酸、碱、剧毒品等。 4)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岗位、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 对应的第一类危险源:电、高压电(电磁辐射、电 场)、带电的导体、变压器、电气柜、电缆隧道、潜水泵、 水枪、马达、电炉、电焊机、
19、配电箱、移动电具、其他电 气设备(设施)等。 5)有烧伤、烫伤危险的岗位、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 对应的第一类危险源:铸铁机、焊割作业、钢水、铁 水、红渣、红钢、蒸汽、鱼雷罐车、高炉、转炉、钢(铁) 水包、加热炉、电炉、锅炉、汽包、马弗炉、水浴锅、烘 箱等。 6)有机械或物体撞、碰、碾、绞、压危险岗位、设备( 设施)和作业活动; 对应的第一类危险源:具有锐利的毛刺(棱角)的工 件、刀具、齿轮或皮带轮啮合部位、皮带机、机床、砂轮 机、钻床、剪刀机、冲床、锯床、拉伸试验机、锤子、联 接轴、机动车、台(平)车等。 7)噪声强度、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岗 位、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
20、对应的第一类危险源:噪声、粉尘、煤尘、不锈钢渣、 高温辐射、红外线、电磁辐射、X射线、放射源、煤气、电 弧光、电焊(烧割)废气(烟尘)、油漆、甲醛、苯或二 甲苯、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物质)等。 8)其它致人伤害或造成职业伤害的工作岗位、设备(设施) 和作业活动等。 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和设备(设施)。该场所和设 备(设施)肯定是危险源,因为一旦发生爆炸或火灾,人员 就有可能受到伤害,财产会受到损失。而对第一类危险源辨 识来说,为什么会发生爆炸或火灾,因为其中有易燃易爆液 体(气体、固体、粉尘等)、蒸汽、可燃物或高压气体,而 易燃易爆液体(气体、固体、粉尘等)、蒸汽、可燃物或高 压气体等就是第一
21、类危险源。 易发生触电事故的岗位、设备(设施)或作业活动,其 第一类危险源肯定是电或电的载体。 5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 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从系统安全的观点来考察能量或危险源物质的约束或限 制措施破坏的原因,可以看出第二类危险源涉及人的不安全 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环境)和管理缺陷三个方面。 所以第二类危险源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查找和辨识:人的不 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作业环境)和管理缺陷。 1)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的行为偏离了预定的标准,人的 不安全行为可能直接或间接破坏第一类危险源控制(约束) 措施,造成能
22、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界 定的不安全行为有: 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使用不安全设备; 手代替工具操作; 物体存放不当;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攀、坐不安全位置;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 等;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所中,忽 视其使用; 不安全装束;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 上述13种人的不安全行为,大部分在各类操作规程中 能找到,都是典型的第二类危险源。 2)物的不安全状态 可以概括为物的故障、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如: 管路
23、(储存器)破裂造成能源介质泄漏; 压力容器(锅炉、压力管道)泄压阀(压力表、水 位仪)失效; 电气设备(设施)绝缘破损; 电气设施无保护或保护失效; 变配电所无“五防一通”设施或失效; 高压电气用具破损、未检测或过检测有效期; 防爆区域电气设施不防爆或防爆泄漏; 无安全装置(设施)或装置(设施)失效; “四有四必”缺损; 危险作业场所(设备)无安全警示标志; 无安全(疏散)通道; 无避雷装置或装置失效; 煤气(天然气)区域无报警装置或失效 易燃易爆区域无消防设施(器材) 能介管道无安全色或色标错误 无防暑降温设施或设施失效; 作业场所照明不足; 作业场地不平整; 尘毒岗位无除尘、通风设施或设施
24、失效; 噪声、高温、尘毒等岗位无安全设施或未配发个体 防护用品; 噪声、高温、尘毒等岗位无安全警示标志等。 上述21种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生产过程危险和有 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不锈钢 事业部安全生产考核内容和安全生产隐患识别 中基本能找到,是典型的第二类危险源。 3)管理缺陷 主要体现在无制度、制度不健全或制度不执行。如: 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或职责未规定; 特种设备无证运行或过有效期; 特种作业人员未定期培、复训; 无许可证生产危险化学品; “新、改、扩”建设项目无安全预评价; 项目投产后无安全验收评价; 重点关注危险源无应急预案; 未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危险源应急预案
25、; 劳防(个人防护)用品未正确配置 作业人员上岗前未培训; 有职业危害岗位的员工未作岗前、岗中和岗后体检; 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和设备等。 上述12种管理缺陷,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中能 找到相应的要求,也是典型的第二类危险源。 辨识单元 第一类危险源A (八个标准) 人的不安全行为A (十三种) 人的不安全行为B (十三种) 物(环境)的不 安全状态A(21种) 物(环境)的不 安全状态B(21种) 管理缺陷A (十二种) 管理缺陷B (十二种) 第一类危险源B (八个标准) 人的不安全行为A (十三种) 人的不安全行为B (十三种) 样张样张 能环部能环部 事故案例3 2008年11月
26、16日分公司炼钢厂1#碳钢转炉炉修结 束恢复生产过程中,转炉作业长根据“碳钢转炉开炉确认表” 对转炉系统逐项确认后,OG工进行 “V”型水封放水工作, 在水封的水临近放完时,发现随身携带的一氧化碳报警仪浓度 超标报警,检查后通知能源部煤气调度,将八万柜的“V”型 水封切断,20分钟后泄漏气体得到控制,设备点检员在确认 放散管无异常、一氧化碳浓度正常后将该放散阀关闭。 五辨识前准备工作 由于危险源特别是第二类危险源具有相当的隐蔽性, 对一个大型钢铁企业来说,危险源种类繁多,新工艺、新 设备和新材料大量采用,更增加了危险源辨识难度。在辨 识工作开始前如能做好如下准备工作,将使危险源辨识工 作更容易
27、: 1掌握辨识单元系统的详细知识,如系统的构造、系 统的性能、工艺参数、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等 情况; 2了解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等有关的知识、经验 和各种标准、规范、规程等; 3现场考察对象系统中能量和危险物质,并确定其危 害性; 4学习危险源辨识相关标准和方法等知识; 5学习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6收集历史事故资料; 7制订安全检查表; 8与作业人员访谈,了解现场作业实际情况。 六危险源辨识的作用 1评价危险源风险等级 2制定危险源控制和防范措施 3制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4制定应急预案 5查找安全隐患 6进行检修安全交底 7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8制定安全检查表 七几
28、点注意事项 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下面几点: 1 辨识 危险源应定期或动态进行辨识(以下几种情况必须进行 动态辨识:技改项目投产后、事故后、工艺变动或改革后、 采用新的原材料、设备变动等。 2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覆盖了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包 括所有人(本单位、协力、参观等人员)、所有设备 (本单位所有、租赁、协力单位带来等)、和所有的状 态(正常、紧急、异常)等。 3 危险源辨识流程应至下而上,有相关记录可追索 (班组作业区车间或分厂厂、部) 。 4 风险评价 1)统一的评价方法:LEC法 2)明确的危险源风险等级标准:一、二、三、四级(一级危 险源标准:符合GB18218-2000、D值
29、160或LEC法中C值 15的 3)评价过程中的符合性(重点关注不同危险源的相同作业暴 露时间和事故后果的E、C取值是否相同)(制度、记录审核) 4)评价过程应有相关记录(制度、记录审核) 5风险控制 1)应建立危险源管理网络 2)应制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技术措施计划),从工艺、 设备和原材料上降低职业危害风险或消除不可控制危险源风 险,管理方案应按要求落实(对照辨识出的危险源,特别是 重大危险源、可能失控的风险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 据超标岗位均应制定管理方案,查阅相关管理方案和实施记 录) 3)符合国标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的重大 危险源,应定期作安全专题评估
30、(要求每三年1次) 4)三级以上各危险源(点)现场应有醒目标志牌,标志牌所 列内容应与危险源风险性质、等级、危害性、防范措施、应急 措施相符 5)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危险源安全知识学习,主管领导应定 期参加危险源区域(点)作业班组危险源安全知识学习活动 (查阅相关学习记录,可以是不同的形式,但一、二级危险源 至少每季一次,有领导参加 6)安全检查要求 a)一级危险源由事业部监控,安全保卫部每月监察一次,各 厂部主要领导人为责任人,组织安全、设备、技术等专业人 员每月检查二次 b)二级危险源由各厂部监控,安全保卫部每季进行抽查,各 厂部主管领导应组织安全、设备、技术等专业人员每月检查 二次 c )三、四级危险源由各厂部参照事业部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d)现场危险源各类控制措施、安全装置应齐全、有效,应急 物资按规定(预案)配备 举例:炼钢厂渣场危险源辨识 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