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一、体液与内环境一、体液与内环境体液体液内环境内环境细胞内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血浆:血浆:4 45 5组织间液:组织间液:15152020淋巴液淋巴液脑脊液脑脊液稳态:正常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稳态:正常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意义: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先决条件意义: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先决条件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体外环境体外环境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内环境)(内环境)体表细胞膜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二、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二、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组成血液血液血浆血浆(50506060)血细胞血细胞(40405050)红细胞
2、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小板一、血凝、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清血清-血凝块固缩,释出的淡黄色液体。血凝块固缩,释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浆血浆-除去血细胞的液体部分除去血细胞的液体部分,呈微混浊状。呈微混浊状。血量血量定义定义-机体中血液的总量,是血浆量和血机体中血液的总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的总和。细胞的总和。血量:占体重的血量:占体重的7-8%7-8%,70-80ml/kg 70-80ml/kg B.WB.W 男性:男性:5 56 L6 L,女性:,女性:4.54.55.5 L5.5 L血量相对稳定的意义血量相对稳定的意义血量恒定血量恒定 血压恒定血压恒定,是维持全身器官血供的必要条件是维持全身
3、器官血供的必要条件失血失血10%机体调节机制可进行代偿机体调节机制可进行代偿恢复恢复 失血失血20%代偿不能维持动脉血压,可导致功能障碍代偿不能维持动脉血压,可导致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失血失血30%出现生命危险出现生命危险第二节第二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及理化特性血液的化学成分及理化特性一、血浆的化学成分一、血浆的化学成分水水(91919292)溶质溶质(8 89 9)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电解质:电解质:NaNa+、K K+、CaCa2+2+、MgMg2+2+HCO HCO3 3-、ClCl-、HPOHPO4 42-2-、SOSO4 42-2-小分子有机物:营养物质、激素小分子有机物:营养物质、
4、激素 代谢终产物代谢终产物气体:气体:O O2 2、COCO2 2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血浆血浆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二、血液的理化特性1.1.物理性质物理性质颜色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及其所携带氧气的多少取决于红细胞及其所携带氧气的多少密度密度-1.051.06,与血细胞数量和血浆成分有关与血细胞数量和血浆成分有关粘滞性粘滞性-指液体流动阻力的大小指液体流动阻力的大小,其高低主要取决于血其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血细胞的数量和血浆的成分液中血细胞的数量和血浆的成分,通常是水的通常是水的3.53.55.55.5倍倍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ESR)-含抗凝剂的血液静置后在一含抗凝剂
5、的血液静置后在一定时间内红细胞在血浆中的沉降距离定时间内红细胞在血浆中的沉降距离2.2.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产生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产生作用: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作用: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机能。机能。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产生由血浆蛋白产生作用:直接影响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水交换,保持血作用:直接影响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水交换,保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对维持正常血量具有重要作用。管内外的水平衡,对维持正常血量具有重要作用。H2O晶体物质晶体物质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6、、胶体渗透压红细胞脆性与溶血红细胞脆性与溶血 红细胞脆性红细胞脆性-指红细胞具有抵抗低渗溶液的特性。脆性大,指红细胞具有抵抗低渗溶液的特性。脆性大,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小。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小。渗透性溶血渗透性溶血-置于低渗溶液中的红细胞,水分会过多进入置于低渗溶液中的红细胞,水分会过多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膨胀;当进一步降低盐溶液的浓度时,红细胞,引起红细胞膨胀;当进一步降低盐溶液的浓度时,部分红细胞膜将由于过度膨胀而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部分红细胞膜将由于过度膨胀而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0.85%NaCl 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形态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形态 0.42%NaCl 红细胞胀大破
7、裂、开始溶血红细胞胀大破裂、开始溶血 0.35%NaCl 红细胞完全溶血红细胞完全溶血渗透脆性渗透脆性渗透脆性渗透脆性低渗低渗等渗等渗高渗高渗血细胞的生成部位血细胞的生成部位卵黄囊卵黄囊肝、脾肝、脾骨髓骨髓不规则骨不规则骨胚胎早期胚胎早期 第第2 2个月个月 第第5 5个月个月 1818岁以后岁以后 第三节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 造血过程造血过程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前体细胞血血细胞细胞一、红细胞一、红细胞1.1.形态、数量和机能形态、数量和机能形态形态-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核 双凹圆盘状双凹圆盘状数量数量-男:男:5 510101212个个/L/L 女:女:4.
8、24.210101212个个/L/L功能功能-运输运输O O2 2、COCO2 2 2.2.血红蛋白的组成及功能血红蛋白的组成及功能3.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红细胞红细胞(RBC)的的生成过程生成过程 生成红细胞所需原料:蛋白质、维生素生成红细胞所需原料:蛋白质、维生素B12、叶酸和铁。叶酸和铁。红细胞的破坏:少量衰老红细胞的破坏:少量衰老RBC直接发生溶血,绝大部分被巨噬直接发生溶血,绝大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细胞吞噬。RBC生成的调节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干细胞的分化、成熟;促进干细胞的分化、成熟;雄性激素雄性激素 直接刺激骨髓,促进直接刺
9、激骨髓,促进RBC生成;生成;促进肾脏产生促进肾脏产生EPO二、白细胞二、白细胞1.1.白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类白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类 形态形态-白色、有核,球形白色、有核,球形 数量数量-(4-10)x109个个/L粒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参与免疫反应2.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的功能 第四节第四节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一、血凝的基本过程及原理一、血凝的基本过程及原理1.1.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定义定义-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凝的物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凝的物质质(1 1)多种凝血因子经过一系列酶促化
10、学反应,形成凝多种凝血因子经过一系列酶促化学反应,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又称凝血酶原酶。血酶原激活物,又称凝血酶原酶。(2 2)可激活无活性的凝血酶原变成有活性的凝血酶。可激活无活性的凝血酶原变成有活性的凝血酶。(3 3)凝血酶是一种酶,催化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凝血酶是一种酶,催化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解的丝状纤维蛋白。成不溶解的丝状纤维蛋白。即:即: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 aa(+Ca2+Ca2+)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酶 a a (Ca2+Ca2+)a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2.2.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凝血过程的三个主要阶段凝血过程的三个主要
11、阶段+PF3+Ca2XXaIIIIaIaI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网纤维蛋白网二、抗凝系统的作用二、抗凝系统的作用 血浆中的抗凝物质血浆中的抗凝物质 抗凝血酶抗凝血酶-使使aa、aa、aa、aa失活失活 肝素肝素-提高抗凝物质的活性提高抗凝物质的活性 蛋白质蛋白质C-C-一种由肝合成的血浆蛋白一种由肝合成的血浆蛋白 抗凝意义抗凝意义 正常时防止血管内血液凝固正常时防止血管内血液凝固 使血液保持流体状态使血液保持流体状态 血管损伤凝血时使凝血局限在损伤局部血管损伤凝血时使凝血局限在损伤局部 纤
12、溶纤溶 维持血液于流体状态维持血液于流体状态 溶解血栓使血流通畅溶解血栓使血流通畅激活物激活物(尿激酶)(尿激酶)(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纤溶酶原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抑制物+_ _+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降解产物 第六节第六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与输血原则一、人类的血型一、人类的血型(一)概述(一)概述 血型血型(blood group)-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类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类型 凝集原凝集原(agglutinogens)-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 凝集素凝集素(agglutinins)-存在于血浆中的能与红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发生反应的抗体膜上相应凝集原发生反应的抗体抗抗 A A抗抗 B B有有A A凝集原凝集原无无B B凝集原凝集原A 型型Rh血型在我国主要人群中的分布民族Rh+Rh-汉族苗族塔塔尔族布依族乌兹别克族99.0%87.7%84.2%91.3%91.3%1.0%12.3%15.8%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