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海南)高考名师押题卷(二)语文试题+答案+全解全析+作文范文.docx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500246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山东、海南)高考名师押题卷(二)语文试题+答案+全解全析+作文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山东、海南)高考名师押题卷(二)语文试题+答案+全解全析+作文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山东、海南)高考名师押题卷(二)语文试题+答案+全解全析+作文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 年高考年高考(山东、海南)(山东、海南)名师押题卷名师押题卷(二)(二) 语语 文文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 842,而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超过了 10。中国城市生活垃 圾累积堆存量已达 70 亿吨。目前,全国已有 2/3 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且有 1/4 的城市已没有合 适场所堆放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的热议话题。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 建筑垃圾等,如何

2、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 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 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 焚烧率达到 70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 。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有利 于焚烧,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受技术和 工艺制约,焚烧垃

3、圾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 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 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 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 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在我国,垃圾分类仍 然存在很大困难。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倒,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 度加大;另一

4、方面,民间自发的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 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取材于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 ) 材料二: 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 “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一致的含义和用法。但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 论从量还是从质上看,与“传统垃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 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 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

5、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 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 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 应用的结果。 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 , 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殖为核心运行。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链条,资本运 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 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

6、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 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近年来,垃圾问题全面爆发,频频 成为新闻头条。这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于强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 文明不可能是工业文明的简单延续,而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具备两个 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 ,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以 减少垃圾的产生。例如,在加州洛杉矶附近的小城克莱蒙有一种生态屋,它利用本地土壤作为建筑材料, 屋墙使用了类似中国干打垒的技术,屋子的

7、整体形状很像陕北的窑洞,其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 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还曾经展出过洛克菲勒艾比的马桶,它是一个瑞典人设计的专利产品,完全不用 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 (取材于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 ) 材料三: 垃圾资源化之路的可行性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 、 “垃圾资源化”的理 念,未来,会有更多的地区加入这一行列。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 ,这是一种物质单 向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照此运行下去,必然会出现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的局面,其

8、结果必然 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机。因此,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这种发展模式,走上人类在多年实践中总结 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 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自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为 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了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 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 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 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

9、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 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有关报道,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服务,营业额丰 厚;瑞士环保产业拥有欧洲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 取高额回报。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 (取材于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 ) 1根据材料,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垃圾焚烧的必要条件是分类。 B垃圾分类加大垃圾处理难度。 C鼓励拾荒将有助于垃圾分类。 D垃圾分类可以有限回收资源。 2根据材料,下列对“工业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工

10、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现代垃圾物质。 B现代社会垃圾问题主要源于工业文明中科学技术广泛应用。 C工业文明对资本增殖的追求导致资源不断转变为各种垃圾。 D当前解决工业文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垃圾问题。 3根据材料,推断下列商品最符合“零废弃”理念的一项是(3分) A纽扣电池 B纯棉衣物 C共享单车 D塑料餐盒 4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生态文明”的特征。(4分) 5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

11、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注】本诗选自诗集 19421947 ,作者郑敏是 40 年代后期出现的“中国新诗派” (也叫“九叶派” )的 代表诗人之一。 6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

12、色”降临之前。 B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 流逝之意。 C “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 “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 D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变化, 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 “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 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

13、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 “金黄的稻束” 、 “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 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 D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 沉思的“稻束” 。 8 “金黄的稻束”有何象征意义?请简要分析。 (4 分) 9诗人是如何将“诗”与“思”融合在一起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陈德,字至善,濠人。世农家

14、,有勇力。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同诸 将取宁、徽、衢、婺诸城,擢 元帅。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 平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从平武昌。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 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讨平群盗。征山 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元守将吕 国公遁,追擒之。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又大 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 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15、予世券 。明年,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绵州,破龙德, 大败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追败之,遂与友德围成都。蜀平,赐白金彩币, 复还汴。五年为左副将军,与冯胜征漠北 ,破敌于别笃山,俘斩万计。克甘肃,取亦集乃路,留兵扼关而 还。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 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七年练兵北平。十年还凤阳。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谥 定襄。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爵除。 (选自明史陈德传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明年复总兵出朔方

16、/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 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B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 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C 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 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D 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 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擢,提

17、拔、选拔,义同拔、升、加、加封等,古代用于提升官职。 B世券,又称铁券。始于明代,使其世代终身享有免除罪责的特权凭证。 C漠北,又称岭北,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蒙古族活动区域。 D谥,即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 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德出身农家,勇力过人。陈德跟随太祖征定远,因功擢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夺取多座城池,擢升 为元帅。 B陈德随军南征,屡建奇功。陈德随军援救南昌,大战鄱阳湖,平定武昌、吴地,晋升为佥大都督府事。 C陈德北伐元朝,屡战屡胜。

18、陈德先后随冯胜、傅友德征讨,三战三捷,对元朝及北元打击作出了贡 献。 D陈德战绩显著,多次受赏。陈德在江武三年,被封临江侯。平定蜀地,被赐给白金彩币。死后追封 为杞国公。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 (4 分) (2)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 (4 分) 14陈德为什么最后被削除了爵位?请简要说明。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516 题。 江亭晚望 宋之问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 鸟归沙

19、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 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联上句写出了烟波浩渺, 浸透了天边的云的深处; 下句写村中炊烟冉冉, 远远地飘出宁静的村庄, 写出江村的宁静之美。 B颔联将“鸟归有迹”与“帆过无痕”进行对比,由远及近地写出浩渺江面鸟归巢和千帆过的黄昏之景。 C颈联写诗人一“望”一“看” ,并没有明写“山”之壮美,而是以“水”之“柔性”衬托“山”之壮美。 D 尾联写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感染, 回去时已到黄昏时分, 让诗人顿生遗憾, 表达了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 16有人说宋之问的这首诗含有深刻的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小题,6 分)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一句表现了将士们手持宝剑 视死如归的英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刘裕北伐的气势, “ ” ,极 其豪壮。 (2)韩愈师说中“ , ”两句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蓝”观点相同。 (3) 李白 蜀道难 中,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 蜀之间少有往来,“ , ”两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

21、(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 (A)梧桐叶大,易受风。 (B)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 实,好像是粘上去的。 (C)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歘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 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 ” 。(D)梧桐落叶早,但不是 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 看,满地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 我的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我们就争着

22、捡梧桐叶。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梧桐叶柄末端 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所谓“磨墨”其实是在砚台上注了水,用粗纤维的叶柄来 回磨蹭,把砚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写字了而已。不过我们都很喜欢用梧桐叶柄来磨墨,好像这样磨出的墨写 出字来特别的好。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 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这是“俺们的秋天”。 18将下面的语句添加到上面文字中,最适宜的位置是(3分) 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 A (A) B (B) C (C) D (D) 19文中语言形

23、象生动,没有使用的修辞是(3 分) A引用 B比喻 C设问 D比拟 20画线句子有语病,比较下列两种修改,你认为哪个更好一些?简述理由。(4分) 第一种:据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 第二种: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21下面是某社区的一则公告,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够恰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5分) 公 告 各位居民朋友: 我市疾控部门通报, 商场三楼老年装柜台员工吴某某,于2月 14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防止病毒扩 散,保护广大市民的健康,请于2月10日 10:00-17:00到 过 商场三楼服装区的居民,及时主

24、动扫一扫下方二维码进行 个人信息登记。如感觉身体难受,请与 社区工作站联系,并自行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规定采取防范措施。居民不 主动登记并造成后果的,将依法严惩。望居民朋友互相周知! 特此通告 社区工作站 2020 年 2 月 15 日 22 下面的漫画描绘了一个过程, 请你仔细阅读并展开联想, 给这组漫画拟写标题并用一句话拟写寓意。 (5 分) (1)标题: 。 (2 分) (2)寓意: 。 (3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随着武汉疫情在逐步蔓延,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谣言,比如“饮用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状病毒”“钟南 山院士建议盐水漱

25、口防病毒“广东省中医院开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方”中部战区空军今天会在 武汉上空开始播撒消毒粉液”,不一而足。对于这些谣言,某微信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贵州敏敏:我觉得,只要是谣言就一定要封杀,要追究发布者的责任!河北锋哥:但是,人家的初心 还是好的呢,还不是为了生命健康? 重庆明亮:辨别谣言需要专业知识,不容易分辨呢! 河南丽姐:老人家最爱转发这些链接,我说了,他们都不听的。湖北小强:封杀谣言肯定是对的,初 衷良好也需要方式正确。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26、 1D 【解析】A项,“垃圾焚烧的必要条件是分类”错误,材料一第四段说的是“垃圾分类有利于焚烧”,故A 项曲解原文。B项,“垃圾分类加大垃圾处理难度”错误,材料一第四段“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 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可知,不是“加大 垃圾处理难度”,而是有利于垃圾处理,只是目前垃圾分拣有很大难度。C项,“鼓励拾荒将有助于垃圾分 类”错误,依据材料一最后一段“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 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可知,“有助于”说法片面, 以偏概全。故选D。 2

27、D 【解析】D项,“当前解决工业文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垃圾问题”错误,材料二第三段“垃圾问 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 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可知,原文说的是垃圾问题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 形态,故D项反向推导不成立。故选D。 3B 【解析】“零废弃”顾名思义指的是对垃圾尽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回收利用,不废弃掉任何东西。ACD中 的物品都只能回收利用一部分, 而仍然会有一些是无法利用、 甚至有害于环境的。 只有B项最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B。 4生态文明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生态文明对工业文明进行

28、全面批判,超越工业文明;生态文 明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 5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焚烧发电,变废为宝;建立生态文明,倡导“零废弃”理念,减少垃圾产生; 用循环经济模式处理垃圾问题,使垃圾资源化。 6D 【解析】D 项,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它本是诗 人的“旁白” ,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在上文描述基础上的议论,是诗人对眼前景象思考 后揭示诗歌主题的点睛之笔,并没有点明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留给读者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 7D 【解析】D 项,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 。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

29、体是 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 。 8 “金黄的稻束”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这里“金黄的稻束” ,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是诗人的心 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它首先是收获的象征, 进而诗人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 中的典型,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这个意象不仅真,而且美,它属于一个带有玄想性质的“瞬间” ,这 种“瞬间”却构成了自足的诗的永恒,启示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形象的理解。诗歌以“金黄的稻

30、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这一形象的象征 意义其实就是诗歌要表达的主旨及情感。 9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因而 具有一种更为感人的力量。 写法上,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金黄的稻束”直接比为“母亲” ,或是直接比为“雕像” ,而是在这两 者之间来回闪动,展开联想和沉思。它们在诗中同时存在,相映成辉。读后,黄昏收割过的田野里“金黄 的稻束”这一意象像静默的雕像一样令人难忘,而母亲的疲倦、母亲的无言的坚忍和美丽又激起我们对历 史和生命的无尽的沉思。 语言上,不仅很美,而且富有雕塑的质感和深长的意味。最后一句“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

31、一个思想” ,因为有上文的铺垫而顺理成章,并不显得空洞,一种“抽象的思”和“感性的诗”在此完美地 合为一体。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题目中“诗”指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 “思”是指对人类存在的 思索,两者如何融合就是诗歌的感性的美和理性的思考如何结合的。 10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是指第二年再次带兵出师朔方,在 三岔山打败敌人, “败”是陈德打败敌人,所以“败敌”不能分开,应在“败”前断开,排除 B、D 两项。 “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中“同佥”是官职名, “忻都”是人名,二者是同意复指,是一个 人,故二者之间不能断开,

32、排除 C 项。原文标点为“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 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故选 A。 11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 项,说法错误,中国古代“丹书铁券”制度始于汉代。据史 料载,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这是使其世代享 有特权的凭证。 “丹书铁券”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每副各分左右, 左存功臣,右藏内府,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也 叫免死券。故选 B。 12C 【解

33、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言文内容的能力。C 项,陈德洪武四年随傅友德讨伐蜀地,洪武五年随冯胜征 漠北。 13 (1)太祖的船搁浅,陈德奋力交战,自己身受九箭,毫不退却。 (2) 徐达在庆阳围困张良臣, 张良臣依仗他哥哥张思道做外部援军, 暗中派使者往来其间, 陈德 (把使者) 全部擒获,于是庆阳被攻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 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 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胶浅,搁浅;被,受;矢,箭;退,退却。 (2)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状语后 置句;

34、恃,依仗;间,暗中;使,派使者。 14二十三年,追查陈德为胡惟庸朋党而获罪,诏书上说他征西时有过失受降级责罚,于是与胡惟庸勾结 合谋。所以爵位被削除。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后一段, “追坐” “被镌责” “通谋”几个词理解透彻,就能明白“爵 位”被削除的原因。 【参考译文】 陈德,字至善,濠州人。世代务农,勇敢有力气。在定远跟从太祖,以万夫长随从作战都立有战功, 晋升为帐前都先锋。和诸将一同攻取宁、徽、衢、婺诸城,晋升为元帅。李伯升侵犯长兴,陈德前往救援, 击败并赶走他。随大军支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拿水寨姚平章。太祖的船搁浅,陈德奋力交战,自己身 受九箭,毫不退却。又从大军平

35、武昌。在旧馆打败张士诚的部队,晋升为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平定吴地后, 晋升为佥大都督府事。跟从大将军徐达北取中原,攻克元汴梁。建立河南行都督府,任命陈德为府事,讨 伐平定群盗。征讨山西,攻破泽州磨盘寨,俘虏参政喻仁,于是会同大军攻克平阳、太原、大同。渡黄河 攻取奉元、凤翔,抵达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逃跑了,被追赶擒拿。徐达在庆阳围困张良臣,张良臣依仗他 哥哥张思道做外部援军,暗中派使者往来其间,陈德(把使者)全部擒获,于是庆阳被攻下。又在古城打 败扩廓,敌兵八万投降。 洪武三年,赐封为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第二年,跟从颍川侯傅友德讨伐蜀地, 分道进入绵州,攻破龙德,大败吴友仁的部队

36、,乘胜攻占了汉州。向大亨、戴寿等人逃到成都,陈德率兵 追击,与傅友德围攻成都。平定蜀地,被赐给白金彩币,再回到汴梁。五年担任左副将军,和冯胜征讨漠 北,在别笃山打败敌兵,共杀敌、俘虏数以万计。攻克甘肃,占领亦集乃路,留下部队扼守关口后回师。 第二年再次带兵出师朔方,在三岔山打败敌人,活捉副枢失剌罕等七十多人。这年秋天,再次出战答剌海 口,杀敌六百人,俘虏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总共三战三捷。洪武七年在北平练兵。洪武十年回到凤阳。 洪武十一年去世。追封为杞国公,谥号定襄。 二十三年,追查陈德为胡惟庸朋党而获罪,诏书上说他征西时有过失受降级责罚,于是与胡惟庸勾结 合谋。爵位被削除。 15B 【解析】本

37、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技巧、形象的能力。B 项, “由远及近”说法错误,应是由近及远,写 鸟儿归巢,千帆竞过的情景。故选 B。 16以“沙有迹” “浪无痕”写人生的虚无;以“水之柔性”写“山之壮美” ,写人生的刚柔并济; 以“纵情未已” “回马黄昏”写人生苦短,韶华易逝。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能力。颔联写鸟儿飞过在沙滩上留下痕迹,但是,倏 忽而过,这痕迹也就没有了;而船驶过的痕迹也是不留存的,因而这两句写出了人生的虚无之感。颈联写 水的柔性, “看山欲断魂”中的“断魂”是被山的雄壮所感染的情感,这两句中一柔一刚,写出了诗人对人 生刚柔并济的喟叹。尾联“纵情”还没有停止

38、,然而黄昏却已经到了,让诗人顿生遗憾,时间过得真快啊, 人生的青春年华太短暂了,这两句写出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 17 (1)提携玉龙为君死 气吞万里如虎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西当太白有鸟 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名句默写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携、 峨眉、巅。 18C 【解析】C前面“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

39、去的”重点写叶子不结实,C后面“立 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歘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重点写叶子的下落, 所以“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适合放在C处,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故选C。 19D 【解析】语段中没有运用比拟手法。 20示例一:我认为第一种更好。“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意思是梧桐叶子落尽不是一下子 的现象,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第一种表达从已是深秋,再到叶干、籽熟,才大批落叶,符合文意。第 二种表达先说落叶,再说过程,不恰当。 示例二:我认为第二种更好。全段描述的是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落叶早),修改后的句子先强调梧桐落 叶,延续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

40、落尽”的话题,语义紧密。结尾用三个分句,“已是深秋,树 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语言简练,节奏从容,一气呵成,将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深沉。 【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我的印象”是一个名词性短语,与后文不搭,改成“据我的印象”; 二是后面的部分缺少逻辑关系,可以改成第一种,强调“梧桐才大批地落叶”的结果,前面三句“已是深 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表示时间;也可以改成第二种,强调“梧桐大批地落叶”时,“树叶”和“梧 桐籽”的状态。言之成理即可。 21保护保障 扫一扫扫描 难受不适 周知转告或相互删去 22(1)标题:习惯(一个人的习惯)。 (2)寓意: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改变。 【解析】本

41、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鲜明、准确的能力。从漫画来看,一个人边看手机边走路,最后落 入排水管道中。中间有一个过渡,即这人一只脚已经在垂直的坑边缘,但并没有觉醒。联系现实生活中人 们习惯边走路边看手机的习惯,可以拟写“习惯”作为标题,同时,也可写出这组漫画的寓意“习惯不容 易改变” 。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3 【例文】 疫情面前,别误入“谣言陷阱”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特别是武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牵动着我 们每一个人的心。在无数人为汹汹疫情奋勇前行之际,网络上接连出现各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情防控的谣言,这类事件不断被曝光,再次突显了维护清朗网络环境的

42、重要性。 媒体要筑“桥梁” ,不能堵“高墙” 。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针对 这次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会议强调,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回应 境内外关切。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社会信心。媒 体是网络内容建设的重要力量,面对恶意攻击和谣言,应当坚决回击、以正视听;面对网民关切和疑问, 要加强辨析引导、澄清模糊认识。在这次疫情发生的过程中,有些平台为了抢流量、博关注,把谎言包装 成“事实” ,将猜测翻转成“存在” ,挑战法律底线,操纵舆论感情,扰乱网络秩序,危害社会诚信,影响 社会稳定。 互联网

43、虽是虚拟世界,却同样是一个规则实体,遵守相应的职业行业道德,强化社会功能和媒体责任, 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网民要当“剑客” ,不要做“看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类似“1 月 26 日主持人白岩松邀请钟南山介绍疫情” “用淡盐水漱口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钟南山院士被传染了” “空中喷洒防疫药剂”等等,这样的谣言在百姓间扩散蔓延,造成整个社会的焦虑恐慌。 在面对来源模糊、事实不清的信息时,切忌一味地盲目转发与情绪发泄,应当多一些理性思考和冷静 判断。疫情汹涌,国家在挫折中奋进,无数工作人员为之尽己所能、不屈不挠,此时正是需要我们凝聚共 识、统一行动的关键时刻,每一位网民更应该

44、擦亮辨别是非的双眼,理解配合,共同面对。人人都从自身 做起,承担一份网络社会的公共责任,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一己之力。 当然,呼吁媒体和网民遵守法律法规、加强理性判断,并不是说对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不能开展 监督,不能讲真问题,不能揭露真现象。恰恰相反,那些遵守法律、尊重事实的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不仅 很有必要,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疫情当前,需要每一位网民、每一个个体握紧手中的“金话 筒” ,积极构建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空间,共同维护法治有序、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解析】 【审题】近期社会广泛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各类“网传” “听说”类谣言信息误导公众,引 发恐慌

45、,必须加强整治。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谣言?在这个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很多人都对疫情的发展 状况非常关心,比如,今天确诊人数是多少,新确诊的人员曾搭乘哪些航班、车次,如何有效预防病毒 人们对信息的高度渴求,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从而产生谣言。另外,一些人想为疫情做点事的潜在“好 意” ,往往导致一些信息违背核实便转发出去,最终造成谣言的迅速传播。那么,如何防止谣言跑赢“疫情 真相”呢?一方面,有关部门要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及时、真实地公开疫情信息,让每一位市民知晓 疫情变化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大力普及相关防护知识,让广大公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不 轻易被感染。此外,作为民众的我们越是在这个时候,越不能放任谣言惑众。要切实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不给防控疫情再添舆情。 【立意】封杀谣言,刻不容缓;绝不能让谣言再飞一会儿;对谣言要坚决说“不” ;铲除谣言孳生的土壤; 破除谣言,科学是利器;谎言只会被真相拆穿;杜绝谣言,首先要传递真相;打好谣言“病毒”阻击战; 疫情有毒,网络谣言更有害;谣言面前,不做“看客” ,要当“剑客” ;谣言止于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高考模拟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山东、海南)高考名师押题卷(二)语文试题+答案+全解全析+作文范文.docx)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