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三梳理必修三梳理一、内容梳理一、内容梳理第一单元:小说单元第一单元:小说单元?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由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人物的出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祝福祝福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老人与海则不重在描述故事,而重在表现哲理,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故事和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桑地亚哥只是一个命
2、运乖舛的渔夫,但他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象征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曹雪芹:清代著名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曹雪芹:清代著名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主要著作:红楼梦,“历经十载,增删五次”,方才完稿。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其叛逆性格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发展中心线索,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发展历史,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及其必将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全书共120回,相传后40
3、回为高鹗所著。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 16部。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喻为中国的托尔斯泰。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4、海明威,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长海明威,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三四十年代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三四十年代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谓牺牲的反法西斯战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谓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有剧本第五纵队和长篇小说士形象,有剧本第五纵队和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50年代后,继续20年代宁折不弯的创作主题,塑造了以桑迪亚哥为宁折不弯的创作主题,塑造了以桑迪亚哥为代表的“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的“硬汉性格硬汉性格”,代表作老人与海。,代表作老人与海。第二单元:唐宋诗歌第二
5、单元:唐宋诗歌?蜀道难是为“送友人入蜀”,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想像之丰富,比喻之奇特,笔法之夸张扬厉,韵律之流转华美,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杜甫诗三首都是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都作于秋天,都是律诗。其中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直接写到了秋景秋思,融入了羁旅的愁思,身世的感慨,家国的忧伤,沉郁厚重。诗人在这三首诗中突破了早期创作中较多写实的风格,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融优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感,空灵洒脱,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
6、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江州司马”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音乐描写非常出色。?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意境高远,感情真挚,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马嵬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批判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诗歌意韵典雅厚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7、。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杜甫,字子美,后世称他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彩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
8、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代表他作理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所谓新乐府,是指模仿乐府诗却又不再用乐府旧标题,而依据内容另取一个新标题的诗。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其代表人物是元稹和白居易。势的诗歌运动,其代表人物是元稹和白居易。“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不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李商隐,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他在李商隐,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他
9、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代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和严谨、深沉、雄浑的语言特点,同时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绮丽浓艳的色彩,形成自己新的风格和流派。但也有语言晦涩,用典生僻的缺陷。与杜牧并成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第三单元:古代散文?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些散文中,有议论治国得失的,有总结军事经验的,有讨论学习和人才培养的。?寡人之于国也记叙了孟子答梁惠王问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行文自然流畅,说理透辟,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和对偶,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论辩才能。?劝学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
10、的问题。?过秦论通过对秦由盛至衰,由兴到亡的历史总结,论述了它所犯的过失,揭示了导致其灭亡的原因,申述了作者关于治国应施仁政的主张,并讽劝当时的统治者必须以秦为鉴,施行仁义,以求长治久安。文章叙议结合,全篇对比到底,大量运用铺张、夸饰、排比、对偶等辞赋的艺术手段,气势雄阔磅礴,论述酣畅淋漓。?师说严正地批判了两汉以来儒家经师严守师法、故步自封,魏晋以来士大夫中的“非师无学”、“耻学于师”,以及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提出了三点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为师;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这些是具有解放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的思想。写作上的特点是运用对
11、比的方法,反复论证,并辅之以感叹句来加强说服力。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施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但同时却主张恢复西周井田制度。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孟子的文章恣肆雄辩、感情强烈、词锋锐利。善设譬喻。所谓“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有这样十大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丘、孟轲、荀卿;墨家,代表人物是墨翟;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到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周;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陈相;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此外,还
12、有阴阳家、小说家。诸子的代表作品有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他主张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他主张既要顺乎自然规律,也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对自既要顺乎自然规律,也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对自然界的认识方面,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人通过然界的认识方面,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人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认识自然界。他主张一定的努力可以认识自然界。他主张“法后王法后王”,在政治,在政治上主张用上主张用“礼礼”、法和术来维持社会秩序。他是先秦唯物、法和术来维持社会秩序。他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主义的集大成者。荀子共荀
13、子共32篇,其中大略宥坐等最后六篇,篇,其中大略宥坐等最后六篇,或系其弟子所记。阐述自然观的,主要有天论;阐述或系其弟子所记。阐述自然观的,主要有天论;阐述认识论的,有解蔽;阐述逻辑思想的,有正名;阐述伦理政治思想的,有性恶礼论王霸王阐述伦理政治思想的,有性恶礼论王霸王制等篇。非十二子是对先秦各学派批判性的总结。制等篇。非十二子是对先秦各学派批判性的总结。成相篇以民间文学形式表述了为君、治国之道。赋篇包括五篇短赋,适宜种散文的赋体。篇包括五篇短赋,适宜种散文的赋体。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人。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务去”、“辞
14、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著有昌黎先生集。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市尊他唐宋八大家之首。说,是一种议论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二、字音形梳理二、字音形梳理?祝福祝福?钝钝dn响响幽微寒暄寒暄xun瓦楞wlng?朱拓t 间jin或乞丐q gi 悚sng 然?踌
15、蹰chu ch 少不更gng 事事谬谬mi 种种?淡然俨俨yn然然雪褥r 瑟瑟s瑟有声?尘芥ji堆堆形骸hi颊颊ji 沸反盈天嚎嚎ho 荸荠bq絮絮x?呜咽y 驯xn熟桌帏wi 讪讪shn?敛敛lin 怔怔zhng zhng?|咀嚼j ju赏鉴渣滓zh z瞥瞥pi 拗拗ni 不过蹙c缩诡秘门槛kn 窈yo陷惴惴zhuzhu 歆享xn xing 牲醴牲醴shng l蹒跚pn shn?老人与海?鲸(jng)鲨)鲨脊鳍(q)?攮(nng)刺海鳐(yo)?黏(nin)液蹂躏(ln)?攥(zun)住榫(sn)头?舵(du)把)把堤(d)顶?残骸(hi)嗜(sh)杀?蜀道难蜀道难?鱼凫(鱼凫(f)萦绕(y
16、ng)?石栈(石栈(zhn)扪参(shn)?峥嵘(zhng rng)?抚膺抚膺(yng)咨嗟(z ji)?喧豗(hu)崔嵬(wi)?吮血(shn)噫吁(X)?猿猱(no)飞湍(tun)?砯崖(png)?琵琶行(并序)琵琶行(并序)?湓湓(pn)铮铮(zhng)贾贾(g)?悯(mn)徙(x)谪(zh)?荻荻(d)幽咽(y)虾蟆(hma)?绡绡(xio)钿钿(din)?春江花朝(zho)?呕哑嘲哳(u y zho zh)?杜甫诗三首?砧砧zhn 群山万壑群山万壑h 朔朔shu 漠漠?青冢zhng 省省xng 识识?琵p琶p 潦lio倒?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数罟数罟g 洿池洿池w 鱼鳖bi 河
17、豚tn 狗彘zh?庠序庠序xing 孝悌孝悌t 饿莩饿莩pi?o?劝学劝学?跬步跬步ku跂跂q金石可镂金石可镂lu中规中规zhng?槁暴槁暴p 知明 zh生非异也xng过秦论过秦论?腴y 轸zhn 镞c 笞笞ch恬恬tin 藩fn瓮瓮wng牖牖yu 召滑sho 孝公既没孝公既没m 俯首系x颈颈 践华践华为城为城hu 劲弩jng不及中人不及中人zhng 墨翟墨翟d?蹑足行伍hng将数百之众jing?度长絜大度长絜大du比权量力比权量力ling逡逡巡(巡(qn)?万万乘乘之势shng 朝同列cho 一夫作难一夫作难nn?师说师说?句读du或不焉或不焉fu?经传zhun 从师cng?读书d 传道传道
18、chun?从容cng 聃dn 蟠pn?苌弘chng)近谀y贻贻y?冉rn 潘pn 长幼zhng?须臾y 怡怡y三、词语梳理三、词语梳理?红楼梦?嗔(嗔(chn):怒,生气。(嗔怪 嗔怒)?瞋:发怒时睁大眼睛看瞋:发怒时睁大眼睛看?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姣花:美丽的花。?颦颦pn:皱眉。?杜撰杜撰zhun:虚构、编造的。:虚构、编造的。?忖度cndu:推测。劳什子:北方方言,东西、物件。劳什子:北方方言,东西、物件。?盥盥(gun)沐:洗浴。?秋兴?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3丛菊两开他日
19、泪,孤舟一系故园心。?4寒衣处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咏怀古迹?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登高登高?1、风急天高猿啸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琵琶行并序?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4、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5、大弦嘈嘈如
20、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6、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8、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9、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蜀道难?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3、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
21、叹。?4、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6、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7、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8、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锦瑟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沧海月明珠有泪,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蓝田日暖玉生烟。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可待成追忆,
22、只是当时已惘然。?马嵬马嵬?1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2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3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寡人之于国也?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兵曳甲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3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4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过秦论?1及至始皇,
23、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6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7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
24、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0、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
25、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1 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词类活用填然鼓鼓之之(敲鼓,名作动)树之以桑(种植,名作动)五十者可以衣衣帛矣(穿,名作动)然而不王王者者(称王,名作动)狗彘食食人食而不知检(吃,名作动)是使民养生生丧死无憾(活着的人,动作名)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形作动)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 今:泛指河流)(2)河内凶,则移
26、其民于河东(,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 今:凶恶,厉害)(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 今:行,走路)(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同意,认可)(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 今:转折连词)(7)王)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文言虚词1而(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2)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3)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4)连词,表并列:是何
27、异于刺人而杀之之之(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判断句判断句(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语气词“也也”,表判断,表判断)(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者,也也”,表判断,表判断)(3)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岁也(语气词语气词“也也”,表判断,表判断)(4)是亦走也(5)非我也,兵也倒装句倒装句(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2)申之以孝悌之义
28、)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于道路女戴,介词宾语后置)(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省略句(1)(寡人)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语“寡人”)(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语“士兵”)(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当于“因此”)(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语“梁惠王”)(5)(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省去主语“孟子”)(6)(国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
29、路矣(省去主语“国家”)(7)(王)则日:“非我也,岁也。”(省去主语“王”)(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 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
30、:古:验,检验 今:参加,参见)(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 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词类活用(1)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3)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而连词,连词,表修饰表修饰:吾尝终日吾尝终日而而思矣吾尝跂思矣吾尝跂而而望矣望矣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
31、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 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2、)倒装句(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通假字: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合纵)制其弊(通“敝”,困顿,失败)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呵问)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通“又”)威振四海(通震,震慑)始皇既没(通殁,死)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把桂林、象郡(以为:古:把.作为作为 今:认为)(2)流血漂)
33、流血漂橹(橹:古:盾牌(橹:古:盾牌 今:指划船的工具)今:指划船的工具)(3)赢粮而景从(赢:古:背负、担负粮而景从(赢:古:背负、担负 今:获胜,今:获胜,获得)(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古:崤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古:崤山以东 今:山东省)今:山东省)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天下
34、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履:登上):登上)陈涉瓮牖绳枢之子(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瓮、绳:用破瓮作,用草绳:用破瓮作,用草绳系)系)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帝王:帝王:称帝,称王)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序:安排次序)动词作名词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追亡逐北(亡亡:逃走的人):逃走的人)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却:使退却)序八州而朝同列(朝朝:使朝拜)外连横而斗诸侯(外连横而斗诸侯(斗斗:使争斗)流血漂橹
35、(流血漂橹(漂漂:使漂浮)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亡:使:使灭亡)形容词作名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固:险固的地势)形容词作动词尊贤而重士(尊贤而重士(重:敬重、看重):敬重、看重)形容词使动用法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变弱,削弱)弱)以愚黔首(愚:使愚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形容词作动词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处于困境之中)判断句判断句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被动句被动句为天下笑者,何也?状
36、语后置状语后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5)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古:
37、无论 今:没有)(7)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他)并且.今:表示因果关系)(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尚 今:道路,道德)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名词,老师)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师道也(动词,学习)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介词,引出比较对象)而耻学于师(向,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不拘于时(被,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其皆出于此乎(在,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介词,相当于 于,引进比较对象)夫庸知其
38、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语气词,呢,表示反诘语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学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从师求学)(2)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孔子师郯子(以为师)(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以为耻)(4)形容词作名词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传道受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愚益愚(愚人)是故圣益圣(圣,圣人)而(1)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3)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5)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之(1)助词
39、,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其(1)代词,那些: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代词,他: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代词,他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皆出于此乎(5)副词,表反问语气:其可怪也欤于(1)介词,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介词,向:而耻学于师(3)介词,对于:于其身
40、也(4)介词,从:皆出于此乎(5)介词,被:不拘于时乎(1)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介词,相当于“于”,表比较,译为“比”: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乎吾(3)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其皆出于此乎(4)语气助词,表感叹,译为“唉”、“呢”: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6也(1)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 表判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其可怪也欤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倒装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后置)(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吾,介宾后置)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