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洲心脏调查中的血糖分布情况 纳入NAVIGATOR 的43,509例患者糖代谢情况 中国心脏调查研究中国心脏调查研究对象疾病构成情况中国心脏调查研究对象糖代谢情况第一部分总结East-West Study1059例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情况与1378例有或没有心肌梗死病史非糖尿病患者的死亡情况 糖尿病糖尿病+,+,心肌梗塞心肌梗塞-负荷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空腹血糖在特异性方面占优。*负荷后血糖在敏感性方面占优。*在预测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总死亡危险方面,负荷后血糖占优。*空腹血糖主要反映细胞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状况和肝脏胰岛素抵抗的程度。*负荷后血糖主要反映餐后细胞早相胰岛素分泌的
2、功能和外周(肌肉、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程度。空腹血糖较优2小时血糖较优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P诊断糖尿病的特异性P与心血管事件的联系P与全部原因死亡的联系P反映细胞基础胰岛素分泌P反映细胞餐后早相胰岛素分泌P反映外周胰岛素抵抗P反映肝脏胰岛素抵抗P已被证实干预可延缓或预防糖尿病P空腹血糖与OGTT 2小时血糖的比较 DECODE研究对22514例个体进行了平均8.8年的随访。DECODE研究比较了空腹血糖与负荷后血糖对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表明,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负荷后2小时血糖水平都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是FPG不存在这一规律。虽然总体死亡危险都随着空腹和负荷后2小时血糖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是
3、2小时血糖在校正FPG因素后仍然与死亡危险相关,呈线性相关关系。经过校正,任一水平的FPG对死亡的预测能力主要取决于负荷后2小时血糖水平。在糖尿病诊断截点之前的负荷后2小时血糖就已与死亡危险相关,甚至包括非心血管致死危险。可见,负荷后2小时血糖是预测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肿瘤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DECODE研究GAMI研究糖耐量异常患者较糖耐量正常的患者,其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 第二部分总结STOPNIDDM研究 1429例IGT者,随机分为拜唐苹干预组(714例,100 mg,每天三次)和安慰剂组(715例)。在研究的导入期,所有IGT者均服用安慰剂1个月,然后进入药物干预期。经3年的干
4、预后评价拜唐苹对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发病率的影响。糖尿病预防计划(DPP)*3234例IGT患者*年龄2585岁,平均51岁*OGTT试验证实IGT*体重均超重,平均体重指数(BMI):34*平均随访3年*DPP实验将志愿者随机分为以下3组:1)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目的是通过低脂肪饮食和每周150分钟以上的运动,使体重下降7%。2)二甲双胍治疗组:850mg每日2次。3)标准组。服用安慰剂代替二甲双胍。后两组也接受饮食和运动信息指导。DPP研究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DREAM研究 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和格列酮类药物罗格列酮是否能延缓IFG/IGT向2
5、型糖尿病进展的大型研究 来自全球21个国家191个研究中心的5269余例30岁以上空腹血糖异常(IFG)和(或)糖耐量异常(IGT)个体入选该研究。在1420天的安慰剂导入期后,患者随机进入罗格列酮(8 mg/d)或安慰剂和雷米普利(15 mg/d)或安慰剂治疗的22析因设计,随访35年。研究主要终点为出现2型糖尿病或死亡;次要终点包括逆转至正常糖耐量、血糖控制水平、细胞功能改变、胰岛素抵抗和心肾转归。各组患者基线情况相似,平均年龄55岁,60%为女性,IGT58%,IFG14%,IGT+IFG 29%。44%患高血压,平均血压136/83 mmHg。平均体质指数(BMI)31,腰臀比在男性为
6、0.96,女性为0.87。DREAM研究:雷米普利组结果 雷米普利组与安慰剂组相比,糖尿病发生危险降低9%,但未达统计学显著性。然而,雷米普利组患者恢复至正常血糖水平的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01),说明雷米普利确实具有改善血糖代谢的作用。为此研究者指出,根据该结果,目前不推荐雷米普利用于糖尿病预防,但是对于合并ACEI应用指征,如高血压、心衰、血管疾病等的糖调节异常患者,可优先考虑雷米普利。DREAM研究中,罗格列酮组在主要终点(新发糖尿病和死亡)、新发糖尿病、恢复正常血糖(空腹血糖标准为:5.6mmol/L)等方面就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7%为标准,马来酸罗格列酮均较二甲双胍或格列本脲更显著延长单药治疗失败时间。ADOPT研究结果显示,至少在无明显心功能障碍(NYHA I级)的患者中,使用马来酸罗格列酮的是安全的。第三部分总结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诊疗流程图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诊疗流程图 糖代谢改变在心血管疾病发生之前,及早发现并处理高血糖,全面控制危险因素,达到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是心血管科医生与内分泌科医生的共同使命。结语